新课程中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中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变强调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因此,数学评价应以课程改革新理念为指导,遵照数学课程标准四个方面的目标要求,把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方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探索发展性学习评价机制,关注人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激励、诱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做出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对终身学习有价值的公平的客观的评价。
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并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才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实现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学生评价和反馈。
例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经常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地促进学生朝既定的学习目标迈进。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发挥评价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性作用,加强师生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式,以反映学生学习的进步历程,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自己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最满意的作业、印象最深刻的学习体验、探究性活动的记录、所发现的问题、对解决问题的反思、单元知识结构、最喜欢的一本书、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等等。
另外,成长记录袋的内容还可以设计成包含学期开始、学期中和学期结束三个阶段的学习材料,材料要真实并定期加以更新,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不断成长和进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
成长记录袋中的材料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并与教师共同确定。
事实上,让学生参与成长记录袋建立的整个过程与其中所收录的内容一样重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的能力和树立负责的态度。
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中,应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以某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标准。
如:小学第一学段(1~3年级),对数与代数内容的评价,应结合具体情境,考察儿童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评价,要结合直观素材和生活情境评价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对统计与概率的评价,应结合生活情境考察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在学习的发展上必然存在着差异,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和积累逐步达到应达到的目标。
对此,教师可以选择推迟做出判断的方法。
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测试的答卷觉得
不满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
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原答卷中的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或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