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李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李根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而传统的电网管理模
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电力发展的需求。

由于电网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
管理正朝着调控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网管理
引言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和应用
过程,主要功能是将自然界的水能、风能等能源通过发电装置转化为可用的电能,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

随着人们需求的提高,传统的电力系统管理模式
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而电力系统在发电和供电过程中容易因机器元件
的损坏和其他事故而阻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维修和保护方面给电力企业造
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改善电力系统电网管理模式措施是企业稳定供电的保障,
能有效保证人们生活生产用电。

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中能提高电力
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能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保障电力系统平稳
运行并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全面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

1调控一体化概述
所谓调控一体化,其实就是电力系统一种运行管理体系,能够实现系统变电
监控与调度的一体化设置。

结合电力系统运维管理要求,调控一体化可以实现系
统的运维管理,明确系统分工体系,促使系统各部分得到较好的衔接和配合。


以实现调控一体化,可以使电力系统人员劳动强度得到降低,同时促使系统运行
效率得到提升。

从本质上来讲,采用调控一体化技术,就是对系统的“控”和“调”
的功能实现集成处理,促使系统自动化管理程度得到提高,满足系统开发的集成
精益原则[1]。

借助该技术,即便系统发生突发状况,依然可以通过远程遥控进行
控制指令的发出,确保电网可靠、安全运行。

2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优势
2.1提升电网整体技术水平
电力调控工作中,传统电网管理是在后台监控和维护电网,且电力系统流程多、复杂,导致工作人员无法清晰作业,从而无法顺利衔接设备和用户端。

随着
我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逐渐增多,促
使电网快速扩张。

速度快、面积广的扩张和滞后的技术,对电网的运行、管理及
维修等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调控一体化实现了电网调度系统、变电控制系
统及维护系统等的互通,同时实现了电网调度、电力监控及设备维护等功能。


传统模式相比,调控一体化模式的人员需求量更小,管理工作量更少,错误率更低。

2.2实现电网的高效管理
调控一体化最明显的优势体现在运营管理中。

它融合调度和设备运营管理,
减少了电网调度的操作程序,有效去除了多余的管理环节,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
的工作效率。

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有利于相关机构和工作人员更清楚地掌握变电
设备的工作状况,便于管理人员检查和维修相关故障设备。

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
反映了监管的重要作用,保障了电网的安全运行。

利用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设备的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体系,提高了电网调控智能化和控制自动化的水平。

3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调控一体化应用
3.1自动化调控一体化系统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中应用调控一体化技术,重点需要对系统的调度和监
控需求进行考虑,实现二者有效融合,为各种公共服务的实现提供平台。

结合这
些需求,可以完成由硬件层、操作系统层、系统平台层和应用层构成的系统设计。

如图1所示,为系统结构图。

系统硬件层为调控一体化实现的基础,由数据传感器、电网安全防护装置、通信设备等构成,能够为调控功能的实现提供保障。


作系统层负责进行人机交互界面的提供,需要采用UNIX等操作系统实现界面开发,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互平台。

平台层相当于计算机主机总线和进程,
能够进行各类服务的提供,遵循IEC61970等准则,采用CIM/CIS总线,能够为用
户进行实时信息处理提供报表、图形等工具,并且能够提供安全服务、预警告警
等功能。

系统应用层可以提供电网调度、监控等各种功能,具体包含电力调度自
动化应用软件PAS、自动发电控制AGC等。

针对该层面,通过完成新算法和应用
开发,则能满足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设计的新功能需求。

图1系统结构图
3.2系统设备模型的建立
针对电力系统,在自动化管理实现中,可以应用调控一体化技术实现设备模
型建立,确保新设备监控业务能够得到全方位开展。

伴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不
断有新设备被引入到电力系统中。

采用调控一体化技术实现二次设备描述,才能
使设备模型得到不断优化,满足系统自动化控制需求。

在实际建立设备模型时,
还要实现对建模技术的科学引用,加强对系统全部设备的分析研究,将设备模型
划分为设备层、站控层和间隔层三类[2]。

针对设备层模型,需要完成一次设备和
二次设备的建模分析。

针对一次设备,考虑到设备在间隔层、站控层等应用广泛,设备控制体系相对完善,无需进行再次建模。

针对二次设备,则要进行重点分析,结合设备信号点和周围测量点位置实现二次建模。

在对设备进行控制时,利用模
型获得设备相关信息,则能确保设备得到较好的管理。

3.3构建软件平台
构建软件平台时,应当将报警服务和数据几何图集等功能放在首位,做好提
前预警并及时实行有效措施,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构建软件平台在整
个电力系统中有着实用性、智能性的特点,较之传统电力管理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

电力系统的软件平台是实像调控一体化的关键,就如同一个人的大脑一般,
是管理模块和工作调度的控制中心,全方面的调控和管理整个电力系统,实现了
电力系统准确、调控、智能化特点,一方面可以使用其智能化特点实现全方位的
调度和监控工作,准确快速的控制所管理的模块,做到全方面的统筹。

另一方面
实现了一体化构建和一体化服务作用,从而提高电力系统功能的灵活性,保障了
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实施切实可行的电力系统调度的管理意义。

3.4人机展示层的应用
人机展示层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环节,调控一体化技术同样应用其中。


统电力管理模式必须通过电力信息显示、人为或设备分层管理和决策进行操控,耗
时耗力,工作效率有所限制,而现代化发展要求电力系统服务相应的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人机技术则逐渐落后。

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引进,推动电力系统发展进入了一个
新通过利用可调中和电容的方式,对以往的中和电容进行替代,能够保证中和调控
工作的有序开展。

另一方面,在开关的动作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之后,有关IGBT的输
出端口中的电容量形成了一定的变化,而短波发射机装置在正常运作的时候,此时
栅极电容会进行放电,其中凸显出持续性的特征,而此过程的产生将会致使栅极电
流遭遇到很大的干扰。

选用栅极电阻的过程当中,则尽可能规避选择碳膜电阻的情
况,同时,实施连接的过程当中,可以运用并联的形式。

如此,即便出现相应的故障之后,短波发射机装置依然可以正常运行,其所遭受的干扰很小。

3.5系统调控一体化实现
在系统调控一体化实现上,还要结合系统架构模型完成相应数据平台的建设,然后通过集成调度自动化功能满足系统应用需求。

在系统硬件平台建构时,还应
对系统监控和调度需求进行同时兼顾,采用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完成系统
硬件架构调整,利用平台实现系统多余配置的管理,促使系统稳定性得到提升。

现阶段,通常采用ORACLE关系数据库进行电网模型数据和历史数据信息的存储,难以满足电网海量动态数据信息存储需求。

针对这一情况,还要采用动态数据库
技术完成ORACLE+PI数据库的构建,借助标准化的数据模型进行不同内容、结构
数据信息的整合调度和监控。

在数据调度方面,还要完成系统前置服务器的一体
化配置,借助分区设计手段有效实施调度,为数据资源共享提供高效运行的硬件
平台。

在系统软件建设方面,还要为平台的一致性提供保障。

采用模块化设计手段,则能完成提供报警服务、图形工具等各种应用的软件开发,实现对数据、图
模库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采用该种软件架构,则能实现系统应用的灵活配置,保
证系统软件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因此能够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带奠定良好基础。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作为人们生活方
面的基础设施,应当加快电力系统的建设脚步,以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

调控一
体化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电网管理的模式,在电网运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
面显著于传统电网管理模式,对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管理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健,胡怀伟,侯俊山.调控一体化模式在供电企业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2,(1):52-56,70.
[2]孙东明.浅谈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
新,2016(14):123.
[3]曹履薪.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调控一体化的应用[J].中国高新区,2017(21):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