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3编第14讲向阳而生__近现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教师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讲向阳而生——近现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
真题考点定位
命题统计
命题要点
2023年2022年2021年
热考角度科学社会主义
与国际工人运
动
①山东·T13·《物种
起源》与《资本论》
②浙江1
月·T15·马克思主
义
①山东·T12·巴黎
公社革命的性质
②河北·T14·欧美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十月革命与苏
俄(联)社会主
义探索
浙江1月·T16·余
粮收集制
①湖南·T14·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
②湖南·T19·20世
纪以来是“一个新生
的世界”
③浙江·T22·列宁
关注现代化大生产的
发展
④广东·T15·苏俄
的工业化建设
①天津·T11·从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
经济政策
②山东·T13·苏联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③广东·T15·苏联
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浙江·T27·苏俄
新经济政策
命题分析
1.从命题形式上看,以选择题形式为主,主观题很少涉及,史料形式
以文字材料为主,创设历史情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
2.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巴黎公社的措施和无产阶级性质。
3.从复习内容上看,重点关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及经验借鉴、巴黎公社的伟大历史意义等内容。
基础体系构建
综合线索梳理
线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逐渐显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
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无产阶级斗争的有力的思想理论武器。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经过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给社会主义国家留下深刻的启迪。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由一国到多国,虽经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曲折和东欧剧变的挫折,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与活力。
点向近现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
核心价值引领
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向阳而生、与时俱进,特别是当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跨入新时代,既富强一个民族国家,更引领整个世界走向全球治理的新未来。
我们坚持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
必备知识贯通
主干整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历史条件
①经济根源: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日益暴露。
②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
改革与解体制等,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
(3)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
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
(4)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作用;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多党制,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
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1991年,苏联解体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1)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东欧各国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政局剧烈动荡。
(2)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南斯拉夫: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捷克斯洛伐克: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波兰: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匈牙利: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民主德国:推行“新经济体制”。
(3)东欧剧变:波兰、匈牙利平稳过渡;罗马尼亚流血冲突;两德统一;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南斯拉夫解体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给中国和世界经济带来空前的活力
重难突破
1.《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价值和现代价值
(1)《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价值
①《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且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②《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
它以经典的语言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观。
它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阶级斗争现实出发,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它给国际无产阶级提供了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
(2)《共产党宣言》的现代价值
①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共产党宣言》不止一次地肯定了资本主义对发展生产力的伟大历史作用,社会主义改革只有更进一步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②在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共产党宣言》明确规定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最革命、最有觉悟的部分,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因此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保持自己的革命性、觉悟性和先锋性,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③在积极建设精神文明方面,《共产党宣言》评述了各种社会主义流派,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以及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了改良主义流派的危害性。
这些理论对我们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依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法国巴黎公社的特点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来发展生产力,着眼点在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结果忽视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2)新经济政策则是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3)斯大林单纯利用行政手段,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通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过渡,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
5.列宁的贡献及评价
(1)贡献
①革命方面:列宁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创建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革命路线;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民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新生政权。
②建设方面: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及时调整政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进一步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
(2)评价
①伟大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多国胜利论”的基础上,结合俄国实际,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创立列宁主义。
②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历史新纪元;巩固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
6.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
1. (2023·山东卷)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
这是因为二者都( D )
A.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
B.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C.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物种起源》揭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界演化规律,而《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秘密,都承认竞争、斗争的重要性,即共同点是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D项正确;《物种起源》揭示的是生物界演化规律,而非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排除A项;科学革命发生在16至17世纪,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文艺复兴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排除C项。
故选D项。
2. (2023·浙江1月)某西方史家这样评论:“从整体来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不可否认。
马克思主义成功成为工业社会中关注工人生计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以分析、批判和开展政治行动。
马克思主义也是众多革命团体的政治思想体系。
”下列各项中,属于马克
思主义创始人关注“工人生计”的有( C )
①发表《共产党宣言》②创建“新和谐公社”③创立剩余价值学说④改组“正义者同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指导工人运动。
①③④符合材料,C项正确;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创建“新和谐公社”,②错误,排除A、B、D项。
故选C项。
3. (2023·浙江1月)下图为弗拉基米尔·塞尔罗夫1950年创作的油画《农民代表访问列宁》:列宁正专注地听取和记录三位衣着破烂的农民的倾诉。
农民倾诉的主题,最有可能的是( D )
A.俄国十月革命B.农业集体化
C.苏联卫国战争D.余粮收集制
【解析】根据材料“列宁正专注地听取和记录三位衣着破烂的农民的倾诉”可知,列宁正在了解农民面临的困难情况。
结合所学可知,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政府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村执行余粮收集制,遭到农民们的抵制,社会矛盾激化。
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余粮收集制,D项正确;十月革命未实行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斯大林时期实行农业集体化,排除B项;苏联卫国战争是在二战期间,排除C项。
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