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平衡思想”教学设计
---电解质溶液课程设计
1.课堂设计依据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包括高考的核心功能、考察内容和考察要求。

明确了“一核”“四层”“四翼”的概念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内涵:“一核”为考察目的,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切实帮助回到“为什么考”“考什么”的问题。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基础之一,研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素养维度。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是指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包含了单元教学内容的规划教-学-评目标的确定、学习任务的设置、真实情境的选择等一系列教学环。

本章节课程设计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化学核心素养。

2.教学模式建构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思路如图所示。

首先通过对课程标准和教材中显性内容和隐形教育内容的分析,设计四线合一(情境线、知识线、任务线、素养线)的整体化教学单元,对单元教学的内容做出明确规划;然后通过分析教学单元中所承载的素养目标,结合核心知识点,设计教-学-评目标,注重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学习任务和评价任务、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整体性。

3.课堂设计
3.1水的电离课堂设计
3.1.1 水的电离内容分析
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水的电离。

只有认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

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水解及电解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3.1.2 课堂设计
本部分知识是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继续,根据水是一种弱电解质的事实,采用实验探究、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

学生应注意知识迁移,必要时进行交流及讨论。

形成知识规律。

3.2盐类水解平衡课堂设计
3.2.1 盐类水解内容分析
从整个《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课程内容来看,“水溶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共同从属于单元大概念“水溶液中的平衡”。

将本单元教学的教学目标划分为“学科知识大概念”和“学科思想大观念”两类:前者对应“新课标”中学业要求3个:1.能用化学用语正确表示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2.能举例说明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生产生活的应用3.能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实际问题;后者对应学科高中化学学学科2个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平衡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本课时设计的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相关内容,该课时设计共分为三个基本任务,任务一采用“电解质水”创设情境引入强弱电解质的判断,复习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与比较,然后设计例题解决问题,接着加上方法与技巧,最后是针对性训练;任务二采用的是“抗生素的替代品精油中含有弱酸”创设情景电离平衡的移动与结果分析;任务三采用“碳酸饮料中加入防腐剂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设计情景引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总结出电离平衡常数及电离度的计算。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引入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

3.3盐类水解平衡课堂设计
3.3.1 盐类水解内容分析
本课时设计的是“盐类水解平衡”相关内容,该课时设计共分为三个基本任务,任务一采用“土卫二存在生命之星”创设情境引入盐类水解,复习盐类水解规律;任务二采用的是“生活中泡沫灭火器的使用及原理”创设情景研究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任务三采用“生命之星中磷元素的存在形式”设计情景引入盐类水解平衡常数,进而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培养宗旨在于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基础知识,又要回归到生活中,回归到高考中,利用盐类水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全方面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3.3.2盐类水解教学目标
3.3.3教学评价
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建构、不断提升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建构学习、探究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帮助学生建构平衡思想,用平衡思想来解决问题。

教师应尽可能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探究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展分类和概括、证据与推理,模型与解释、符合与表征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多样化方式解决问题。

3.4 沉淀溶解平衡课堂设计
3.4.1 沉淀溶解平衡内容分析
本课时设计的事“沉淀溶解平衡”相关内容,该课时设计共分为三个基本任务,任务一采用“医院中钡餐作为情景分析”;任务二采用的是“生活中的水垢处理”创设情景;任务三采用“沉淀溶解中的图像分析在高考中的应用”设计情景。

培养宗旨在于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基础知识,又要回归到生活中,回归到高考中。

全方面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3.4.2沉淀溶解平衡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评价任务学习任务
变化观念与平衡
思想知道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
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
述。

通过医院钡餐熟知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
因素
通过实验探究
沉淀溶解平衡
的存在
证据推理与模型
认知知道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
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通过任务二掌握沉
淀转化
通过实验探究
水垢的处理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能运用溶度积和平衡移动的
观点对溶液中沉淀的生成、
溶解进行理论和过程分析
通过任务三熟知变
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在高考中的应用
对近三年高考
图像题归纳总

3.4.3教学反思
通过“沉淀溶解平衡”的课堂教学设计,选取“医院钡餐、生活中水垢处理、高考再现”等真实情景设计,分别设置不同的任务驱动和交流研讨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又能将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又注重学生高考解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架构解题模型,真正理解沉淀溶解平衡中的“变化”。

注重提升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