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创始人,作品《老子》,是我国史上第一部较完整体系的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创始人,作品《老子》,是我国史上第一部较完整体系的
哲学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益日聘,楚国苦县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
他在我国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我国思想发展史上,他的地位仅次于儒家的创始人孔子。
据史书记载,老子是个学识渊博的人,曾担任过“周(东周)守藏室之史”,就是管理藏书的史官。
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古礼等方面的学问。
后来到了晚年,他见周王朝日渐衰弱,就弃官不做,西出函谷关出走了。
在经过函谷关的时候,关尹见他要隐去,就请他著书,阐述他的学说留给后人。
于是老子写下了上下两篇5000多字的著作,阐述他的所谓道德的本意,就是著名的《道德经》。
春秋末年到战国中期,是我国社会处于大变革的时期,奴隶制度正在土崩瓦解,封建制度刚刚兴起。
新兴的地主阶级,正在一步步走向统治地位,登上政治舞台;而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在同地主阶级的斗争中,不断失败,日趋衰弱。
老子的学说所代表的正是没落的奴隶主的思想。
由于老子的思想所代表的是没落阶级的利益和地位的,因此是一种消极的,弱者的思想。
老子对社会抱有消极的态度,甚至对维护奴隶制的周朝的一套典章制度,即周礼也失去了信心。
他对人类的一切进步与文明都感到厌恶,幻想回到野蛮无文化的时代,恢复所谓“纯朴”的状态,实现他所谓的“无为”而治的时代。
因此,他要人们无知、无欲,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他主张对老百姓采取愚民政策。
认为老百姓之所以难治,就是因为他们有智慧,有了智慧就会给社会带来混乱。
当时各个诸侯之间长期混战,军费开支巨大,贵族生活十分奢侈,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由于老子不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只能怀恋古代没有战争的原始社会。
当然,老子的思想并不是完全消极的,他也幻想“无为而治天下”。
他虽然承认自己是弱者,但并没有甘心失败,仍对社会有所期望,他设想能够用最小的力量,甚至不花力量,就能取得最大的胜利,“以无事而取天下”,实现他“小国寡民”的理想;老子站在没落奴
隶主阶级的立场上,总结出了一套政治斗争的策略。
在《老子》一书中,反复强调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道理,这也可以说是老子政治斗争的总原则。
为了实现这一原则,老子还研究了一些具体的策略,具体的有“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主张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都必须采取防御的方针,反对先发制人,反对轻敌盲动。
其次,是“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老子认为,要“柔弱胜强”,就必须与敌人作迂回曲折的斗争,切忌与敌人作硬碰硬的决战。
他提出了“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的策略思想。
这是在对敌斗争中采取的一种蒙蔽敌人,引诱敌人,最后在条件成熟时打击敌人的有效策略,其中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
第三是“曲全”。
老子认为:“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他主张弱者要战胜强者,还要采取以曲求全,以屈求伸的策略。
《老子》一书虽然只有5000多字,却包含着十分深刻和丰富的哲学思想。
是我国哲学史上第一部提出比较完整的哲学宇宙论体系的著作。
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具有十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对立面的互相依存思想。
老子看到,事物的存在彼此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老子还认识到事物的发展都是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的,由此可见,老子看到了事物的矛盾性,也认识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关系,但是他却忽略了转化的条件,同时也忽略了对立面的斗争在转化中的作用,从而把转化看成了是循环往复的简单重复。
这都是他的局限性。
老子的哲学在我国的思想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体系的哲学。
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超过了儒家的创始人孔子。
由于老子的哲学既有唯心主义的内容,又有唯物主义的成分(当然是以唯心主义为主),对我国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老子的学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对于我们今天来讲,应该继承和发扬老子学说中唯物主义的合理成分,而摒弃其唯心主义和消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