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逸轩语录——让咱们终生受益的金玉良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飘逸轩语录(一)
曾有友人据前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以“智者”赞我,盖擅长试探也。

其实非也!某诚非“仁者”,亦非“智者”,然于“乐山”、“乐水”之道,自
有取舍。

今将连年来思虑之事,纪为文字,标为《语录》。

夫语录者,盖为不成文之散论也,零言碎语,共集一处,不成文体,固不能够“仁者”、“智者”持论。

而撰者所论者,又未必合于读之者,不敢强求同意,谨愿求教,以寻进益,不胜
感激!
自纪廿六年春,飘逸轩主人林荣华记。

1.前人有心由境造、境由心造之论,窃以为:人一辈子处世,心由境造在先,境由心造在后,盖心为境造出于无奈,境由心造源自有为。

而人一辈子自然之界,
实为心境相适耳。

(论心境)
2.命运之论,前人有天定、人为之说,夫生之社稷兴衰、家世荣落,天定也;性情所由、人力所关,人为也。

然贵贱互变,此天定、人为胜失所关矣!是以,人于天定,所能者飘渺,而于人为,当极力为之。

(论命运)
3.人一辈子苦乐一道,应如是观:心有苦涯,虽位尊人皇,名高世俗,终不能乐其乐;心生乐端,虽身为乞丐,半生潦倒,而未能苦其苦。

世间苦乐,求诸物理象外,沦为第二;求诸心源洞达,方为首要。

(论苦乐)
4.酒之为物,或以为善,或以为恶。

主人曰:善用者那么为神液,不善用者那么为毒汁。

酒能助兴,不能生情;酒能助恶,不能生祸。

故功过全在人之用而何。

然岂只酒一物如斯,即权、利、情、色,不亦如此乎?(论物欲)
5.念书之效,急功不可,近利不得,而应作久远计。

念书之功,外示清闲,
内见根基。

今之以为潜能者,即念书之功也。

(论念书)
6.不举琴棋书画之高雅,不贬吃喝嫖赌之庸俗。

人之所爱,本以不能自已为至境。

人达至境,必自得其乐,而不分高雅庸俗也。

世人于所爱,应如是观。

(论
雅俗)
7.老子之顺其自然,荀子之谋事在人,主人素以此为人一辈子圭臬,盖谋事在人求诸人力,顺其自然得于万物。

谋事在人在先,顺其自然在后,此非但谋事如此,人之一生创意亦只是如斯。

(论人力)
8.才思有可怡人者,有可自赏者。

手艺所达,可怡人也;才思佳进,以自赏也。

世有自赏而怡人者,亦有怡人而不能自赏者,前者才人是也,后者工人是也。

(论才思)
9.科技发达,文艺日甚,非甚于日常,而趋极端矣,文那么极于文,艺那么趋于艺,不可与旧日同语也。

此足见文艺千古不衰之举,世情万人不识之心。

呜呼!文艺者,金银之余音,人事之遗声也。

(论现代化)
10.世人势利,以金银为准,以金银市价。

人品以金价之,自尊以金市之,爱情以金量之,所有皆以金度之。

此金银之厚,人情之薄;金银之德,人情之俗
也,不亦昭昭然乎?(论金钱)
11.正史之假,别史之真,学子不识,每为正史所误;别史放浪,正史有容,世人不辨,每为别史所迷。

盖正史有所避忌,别史无所顾忌。

古之正史,有假设今之新闻;古之别史,尤照今之娱乐。

(论史)
12.佛家谓世物虚妄象,盖不着一物,心尘不染也。

然心尘污染又何妨?人非有所染而求脱乎?世虚物假,人实心真,即真实为虚假所迷,只是一时;虚假为真实所左,当为一世。

以一世之得报一时之失,不亦可求耶!如是观之,此岂
不为佛家之虚假耶!(论佛)
13.主人观人一辈子百态:酒醉人自语非醉者,此口是心非,此醉态也;醒神人自言仁义者,亦口是心非,此神态也。

由此可观,人一辈子之虚假,非谓俗人如此,圣如孔子,贤如老子,智如孙子,仁如孟子,明如释家,通如道家,达如儒家,闲如我辈,皆不外如此。

(论虚假)
14.色友之说,世人多以重色轻友立论,盖君子之交淡如水、色不迷人人自迷矣!然人重色者,只是一时;重友者,那么在一世。

以一世之交,较一时之欢,
孰重孰轻,不亦立判乎!(论色友)
15.夫文化、钱财之事,世人苦于取舍也。

主人曰:钱财者,生计之大本也;文化者,一生之孜求也。

此二者可偏爱而不可偏废!醉心文化者,钱财可得而没必要徒慕其多也;蓄意钱财者,合情合理而没必要梦徒学者也。

噫!世间取舍诸
事,能过于此耶!(论取舍)
16.权势之争,手足自相残杀;财色之效,万民明争暗斗;功名之得,学子手腕万般;利益之计,百姓视死如归。

此以证明:伦理道德较之权色名利,自有其渺小处,非世人之过,乃鼓吹伦理道德者之不切实务耳。

(论利害)
17.人一辈子活着,俗务繁多,弘一法师不以主持职,盖虑于此也。

我辈凡夫,固不得与之相持,而所为者何?答曰:外示流俗、内修根基。

外示流俗,乃立世之本;内修根基,乃强身之道。

(论立世)
18.世人于生死之道,本意不同,行为苟异。

主人曰:人可为寻求自由,而英华早逝,亦可为最终之理想而苟且偷生。

于前者,叹其大勇;于后者,敬其大
智。

(论生死)
19.创作之道,一须品高,一须学富,一须艺娴,一须式纷。

立品之道,贵在道德,品高那么不落尘俗,超乎世外;立学之道,贵在集思,学富那么胸罗万有,气息溢然;立艺之道,贵在博涉,艺娴那么中得法度,心手双畅;立式之道,贵在形众,式纷那么形体多端,赏心悦目。

(论创作)
20.胸中有小不平,以酒消之,胸中有大不平,非刀剑断斩不可。

此武士之写真也。

心中有小挫折,以笔墨消之,心中有大坎坷,非著书立说不可。

此文士
之写真也。

(论苦恼)
21.文艺者,学问一技也;处世者,人情一流也。

文艺之技,处世之流,诚人一辈子之大任,较之国家命运、民族兴衰、民间疾苦,那么沦为小技者也。

以文艺振之国家命运、民族兴衰、民间疾苦者,此穷天而达道也。

(论文艺)
22.家藏万贯者苦于诗书,风流才艺者逼于财物。

前者以财物附庸风雅,博得一时胜名;后者以才艺攀龙附凤,换来一时权贵。

人能以此为戒,或可免俗。

(论免俗)
23.中国自黄帝及今世,五千年之文明思想,不超乎春秋战国之诸子百家;
后世所谓独立创新者,亦百家之歧流也。

(论诸子)
24.尊墨学之兼爱、佛家之普渡为立世宗旨,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典成一家言为传世根基,以工作为生计,以文学为精神,以茶道为人情,以道释为至论,以书法为技艺。

浮生如此,夫复何求!(自叙)
飘逸轩语录(二)
1.对生活、情感而言,稳固不等于幸福。

稳固是一种状态,幸福是一种感觉。

有这么一种人,为追求幸福,情愿舍弃和捐躯很多东西,比如金钱、时刻、精力,可能可不能稳固,但感觉如此才是真正的人一辈子。

(稳固与幸福)
2.文化知识,不是某家某派专有的产物,而是人类社会一起的财富。

若是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才华,也是站在前人基础上而取得的。

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前后,专精和博学,全然没有什么了不起!(做学问的胸怀)
3.拥有做学问的胸怀和知道做学问的方式,往往比取得一门学问更重要。

(做学问的二大要素)
4.学问不但让咱们拥有知识,更重要的,它还给咱们一种学养、一种境遇。

(学问的功效)
5.一个人要进展,第一想取得的确实是赚大钱,乃至不吝手腕,唯利是图、唯财是命。

其实,赚大钱只是进展方式之一,或说是比较好的方式,比较多人采纳的方式,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方式。

可惜,很多人都已把它看成唯一的方式了。

(赚钱与进展)
6.身无分文与拥有一万元,不同固然专门大;但拥有一万元和一百万,在某些方面不同是很小的。

一个人的生活过得好不行,或许就体此刻拥有了一万元后,是“盲目追求一百万”、仍是“静下心来做自己喜爱做的情形”这两个方面的选
择上。

可惜很多人对那个问题想都不想,尽管往前瞎冲,到头来,把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都给丢了。

人本来是很明智的,但由于俗务繁多,世界诱惑太大,往往会把很多本来应该试探、必需做的情形都忘了。

莫非只有“忘了”,才是最现实的生活吗?(金钱、追求与生活)
7.因为缺少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很有限。

缺少沟通的缘故,只是三种:金钱社会,大伙儿都忙着赚钱,要投资、要买房、要买车、要休闲、要应酬;即便有时刻沟通(比如应酬),但都存有戒备之心,不但不说内心话,还要说违心的话,扯谎话;即便能说内心话(比如对好朋友),还要考虑对方愿不肯意听,能不能同意等等。

(沟通之难)
8.一个人有很多情形是不能选择的,最重要的确实是不能选择自己的诞生。

因此,人不能不承认现实,很多人将这种现象叫做“命运”。

(命运的形成)
9.命运有先天注定、后天人为两种不同的说法。

其实这两种情形是同时存在的。

国家的兴衰、家族的贫富、自己的躯体,这是先天注定的,是咱们不能够选择的;性情的培育、能力的锻炼,这是后天人为的,通过尽力能够改变的。

什么缘故有些富有的人会沦为贫困,而有些贫困的人会变得富有?那是因为后天尽力和先天注定比较的结果。

后天尽力强,那么贫困转为富有;后天尽力差,那么富贵沦为贫困。

明白那个道理,一个人关于自己先天注定的,就可不能抱怨;而对后天人为的,就会尽力去追求和争取。

(命运的进展)
10.一个人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外两种方式,第一种确实是金钱,第二种确实是知识,或二者同时进行。

很多人只是说,知识是人类的灵魂,其实只说对一半,应该说,金钱和知识都是人类的灵魂!(命运的改变)
11. 孔子说,三十而立。

一个人要“立”,一是思想要独立,二是经济要独立。

这二者缺一不可。

(自立的条件)
12. 经济有暴发户,金钱能让一个人一晚上成名;知识没有暴发户,知识只能日积月累,要几十年,乃至一生的心血,才能一举成名。

(金钱与知识)
13. 佛说,修善积善之人,能超越命运的束缚,而且能有求必应;我说,人心所向,力量无穷,也一样能超越命运的束缚,有求必应。

(执着的作用)
14.人与人的交往,以酒肉交,酒肉无那么情义无;以利害交,利害尽那么情义尽;唯有以心灵交能够长久。

(交往)
15.什么是安慰?安慰确实是手被刀割破后有止血贴;什么是遗憾?遗憾确实是一张白纸显现一点斑痕;什么是败笔?败笔确实是一幅作品最后多了一点不该多的东西。

败笔是苦心经营最后却前功尽弃,遗憾是力求完美却美中不足,安慰是前程无望却有人雪中送炭。

(安慰、遗憾与败笔)
16.人因无知而狂妄,越无知就越狂妄;人因明白而谦虚,明白越多就越谦虚。

(狂妄与谦虚)
17.一个人看得越多、经历越多,他就发觉那个世界太伟大、前人太伟大,反过来感觉自己越渺小。

因此说话、做事就显得谦虚谨慎,这看似是“无知”,实际上是“大知”,是“自知自明”。

(大智假设愚)
18.人一辈子活着,虽有很多无奈、可惜,但必需知道珍爱已经拥有的、珍爱缘分。

人的重逢、相处、相知确实是一种拥有、确实是一种缘分。

(惜缘)
19.有两种“美”往往给人们轻视,或轻忽,它们确实是“以丑为美”和“残缺美”。

(被人遗忘的美)
20. 咱们不能因为看到台上有一个很超卓的演落发,就把那个演出团所有演员都想象得那么好。

咱们关于其他事物,莫非不也应该如此看待吗?(表象与实质)
21.咱们能够挖苦没钱的学者,能够挖苦没文化的商人,但咱们必需向每一个欢乐生活的人致敬。

(酷爱生活)
22.任何情形,都是利弊同存的。

不要纠缠“利大于弊”仍是“弊大于利”,这是很浪费时刻和精力的。

(反思没必要纠缠)
23.不要就事论事,要着眼久远。

眼前的东西,是进展长河中被激起的一朵浪花,刹时即逝,咱们大可没必要去理会;咱们要做的是检讨过去,更重要的是由此眉目以后。

(过去、眼前和以后)
24.一切事物,正如孟子“不贰”之说,即不存在对立关系。

世俗所说的“对立统一”,与“不贰”之说接近,但境遇要小、要低。

具体到生活:
事物的进展是公平的。

一个人的力量在事物进展的长河中,最多只能“蜻蜓点水”,可不能“兴风作浪”。

生活不分好与不行。

从一个人的一生来看,好与不行,时刻在起伏,时刻在转变。

若是说“宠辱计较”是世俗的状态,那么“宠辱不惊”那么是大境遇,“宠辱皆忘”是更高境遇。

人的任何一种生存形态都是一样。

物质的贫穷、富有一样,精神的贫穷、富有也一样。

而良性的发展世态,是精神和物质不存在断层。

(“不二”之道)
25.俗世中,利害之大莫过于生老病死,名利、权势次之,尔虞我诈最是劣等。

而人能多想一想生老病死的问题,或许很多情形能够迎刃而解。

(为而不争)
26. 君子爱名,小人爱财,此社会之写真也;君子不弃财,小人不弃名,这人心之微妙也。

其实,不管是君子仍是小人,都为自己的爱好所累。

有身累者,有心累者,有身心兼累者。

(有求那么累)
27.佛说,好名之人为名所累,好利之人为利所累;我说,诚哉斯言!好佛之人也一样为佛所累呀!(向佛,从某一意义来讲也是一种负担)
28.古代的艺术家几乎都是学问家,咱们今天虽不敢与前人媲美,但向往、追求,老是能够的吧。

不念书、目不识丁的所谓“艺术家”,最终只能被作为笑料和陪衬。

(一时虚名)
29.现今社会,物欲横流,声、色、光、电迅速崛起,充满每一个角落,人们疲惫于奔走生活、追赶名利、酒肉应酬、声色娱乐,图书已是一种奢侈品了,念书也成了一件奢侈的情形。

(书、念书)
30.德才专擅,已属宝贵;德才兼备,更是超妙。

前者能够论世,后者能够修身。

(德与才的试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