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视文学节目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电视文学节目概论
1,概念辨析
电视文学,是文学和电视两种媒介的“交叉”和“嫁接”,概念十分宽泛。
在外延上,它不仅包括荧屏中的一切文学形式,而且包括纪录片、电视剧等节目的文学部分;在内涵上,指的是依据文学的操作规律和审美特征创作的电视作品,例如电视散文、电视小说。
狭义的定义,可以概述为:通过相应的屏幕造型手段,借助文学的创作规律,塑造出的充满文学氛围、富有文学审美情趣的电视艺术作品。
电视文学,(作为综合艺术的)电视与(其母体之一的)文学的再次综合,兼收并蓄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在话语符号上结合了文学的文字维度和影视的其它五个维度(时间、空间、画面、色彩、声音),结合了文学的文化特质以及电视的传播手段。
在寻找自我本体的过程中,电视艺术曾经一度远离了文学。
然而事实证明,文学作为人类智慧的宝库,同样是电视艺术的重要来源和基础。
如今,电视重新找回了文学,并在两种媒介的融合中创立出新的艺术样式——电视文学。
它对于借鉴文学的创作经验、吮吸文学的丰富营养、提升电视文化的品格,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电视文学的主要样式
3,散论A:电视文学与文学电视,偏正结构
电视化的文学、文学的电视化,电视手段对文学领域的介入;
与之对应,文学式的电视,强调电视对于文学创作手段、审美特性的借鉴,以及由此而营造出的抒情和诗意的感觉,即电视文学性的体现。
电视文学并非文学的附庸——电视化的文学作品,不是简单地用画面来“解释”或者“表演”文句。
也就是说,电视不是为文学服务而存在的,而是与文学具有同等地位的创造者,它对文本的诠释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同时,它在深层次上融入了文学的神,因而具有与普通电视作品不同的文化格调。
以散文电影为例——
文学主要分为三大类:诗歌、小说和散文,从文学的审美角度出发,不妨把电影分类为:诗歌电影、小说电影与散文电影。
散文电影:不讲究情节、不追求戏剧效果、也不一定塑造典型人物,而是运用多侧面、多层次、多声部的手法,努力表现生活中的艺术韵味,化平常为神奇。
例如,《小城之春》,《城南旧事》。
4,电视文学的艺术特征
就形象性、想象空间而言,电视形象是“已在眼前”的,而文学形象则是“如在眼前”的。
电视为其观众提供了形象的画面与音效,直观呈现在观众面前;而文学采用的是抽象的文字符号,在接受过程当中需要读者调动自身的经历与经验进行转化。
电视文学是诉诸人的视觉和听觉的文艺样式,而以文字符号记载的文学本体是以“形象的不可见、声音的不可听”为特征的想象艺术。
在这个意义上,电视文学是一种“屏幕写作”,是把文学作品转化成为电视节目,把文字的表现形态转化为视听综合表现形态。
另外,当然也是审美接受体系的转换。
电视文学的综艺性:
它结合了文学的文字维度和影视的其他五个维度,结合了文学的文化特质和电视的传播手段。
电视文学产生之后,同时就具有了独立的、独特的文化品格,既不同于单纯的电视、单纯的文学,也不等同于电视与文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在融合过程中兼具了电视与文学的部分特性,又产生了独立于两者之外的新元素,
从而成为一个新的个体。
“媒介的交叉与混合,如同分裂和熔合一样(裂变),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5,散论B:语文逻辑与影像逻辑的相辅相成
电影、电视和网络艺术以其视听效果震撼观众的身体,使之获得一种浅层次而又廉价的艺术/娱乐体验。
观众的浅层次身体需要会产生官能性依赖,反过来促使文本生产的日益浅层化且大量繁殖,周而复始形成循环。
而需要理解和想象的文学则被大众抛弃。
——质疑。
语言、文字思维必须与时俱进,影像逻辑亟待构建并且完善。
印刷机发明后,文字逻辑逐渐占据统治地位,人类的文化遗产也主要呈现为文字形态。
20世纪中后期,电视的普及宣告了“读图时代”的再次来临。
也许都因为影像阅读的轻松愉快——低门槛、生动形象,让人喜闻乐见、欲罢不能,它正在改写“文字中心论”的人类文化史。
电视文学,把文字的表现形态转化为视听综合表现形态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的是文学的魅力、文化的魅力。
语言、文字擅长于抽象表达,而画面正可以诉诸形象呈现,二者相互生成。
如果说,电视主要是“看”的——(因此)创作者应该依照画面的蒙太奇去构建作品,那么,电视文学中的“听”——声音不再只是附庸,遵循的是文字、影像有机合成的综合性逻辑。
语言,作为人类信息传播的媒介和载体,经历了文字传播、声音广播传播、电视影像传播三次变革。
而电视语言,真正构成了多元化的“全能语言”形态,实现了人类视觉、听觉的极大延伸。
从文字传播到电视传播,标志着传播技能的巨大进步;从阅读文学作品到观赏电视文学,也是文学发展的历史必然,“文学,在电视中焕发青春”。
(呼吁同学们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