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建国70周年中水利行业技术成就及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谈建国 70周年中水利行业技术成就
及发展
摘要:建国70年以来,我国水利行业发展极为迅速,这种发展在水利行业技术层面有着较为直观展现。

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建国70周年中水利行业技术成就,并深入探讨推进水利行业技术发展的策略选择,希望研究能够为我国水利行业技术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水利行业;技术成就;水利建设;智慧水利
前言: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水利建设层面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小浪底、南水北调、长江三峡工程均属于其中代表,这类工程的顺利建设也标志着我国水利行业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水利行业技术发展,过往经验的总结极为关键,由此可见本文研究具备的较高现实意义。

1.
建国70周年中水利行业技术成就
1.1建国初期(1949-1979)
在新中国建立的初期,受国力空虚、经济衰弱影响,国民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为加强农业经济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投入了高度关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因此取得长足进步。

建国初期属于我国水利建设事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在国家大力倡导水土保持和防旱抗旱的带领下,我国各地开展了大量的群众性小型水利建设。

截至1979年,我国共建成86132座水库,其中大型水库、中型水库、小型水库、塘坝分别为319座、2252座、83561座、642万座,25209万亩的有效灌溉面积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建国初三十年间,我国水利行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进步,社会经济发展也因此获得了充足保障。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带动下,我国水利行业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就,但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更多属于国外技术的本土化应用,在创新等方面尚存在一定不足[1]。

1.2改革开放至今(1979-20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为满足国力提升、经济增长需要,我国先后建立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南水北调、长江三峡、等重大水利工程的,水利行业技术也因此实现长足进步。

截至2017年底,我国水库数量已上升至世界榜首,全国共建成98795座水库,大型水库、中型水库分别为732座、3934座,总库容达到9035亿立方米,工农业发展因此获得有力保障。

改革开放至今的水利行业技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水利科技、地下水、环境水理、水利工程规范、水资源管理、河川整治、水资源规划、拦河堰取水工程、大型水库建设等方面,多维技术发展使得我国水利行业技术逐步追平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技术。

基于有限元素分析法与计算机的水工结构物应力动态分析、基于二维定量及变量流分析的水理分析、基于二维溃坝洪水分析模型的溃坝洪水分析、基于COMIX的温排水排放分析、基于MIKE SHE计算的地下水资源分析均属于其中代表。

此外,GIS 技术也字啊水利行业中实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如技术GIS技术的水资源系统及资料库建设,很多水库的监测计划落实也离不开GIS技术的支持,在水库操作控制、洪流演算、水文预报、机电工程、系统工程、资料库等领域,GIS技术均发挥着重要作用,GIS技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2]。

1.
推进水利行业技术发展的策略选择
2.1基本环境支持
为推进水利行业技术发展,重大水利投资落实、民生水利基础夯实、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改革任务深化、防汛抗旱减灾工作、依法治水管水等基本发展方向需得到重点关注,由此创建适合水利行业技术发展的环境,水利行业技术即可获得应用基础。

为实现重大水利投资落实,各地政府必须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加快工程开工建设,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可由此获得支持;民生水利基础夯实需结合国家政策建设各类民生水利基础工程,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覆盖性建设也需要得到重视,以此满足不同地区的饮水、农业生产需要,为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各地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并开展针对性的水土流失治理,地区经济改善与发展可由此受到较为积极影响;水利改革任务深
化需围绕河湖长制展开,基于地区实际的相关制度体系建设也需要得到重视,配合用水结构调整、农田水利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利行业技术发展即可的基础即可进一步夯实;防汛抗旱减灾工作需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并针对性引入新技术、新设备;依法治水管水可围绕规范性文件、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的出台展开,以此加大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力度、建设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建、探索水利信息化支撑,即可更好为水利行业技术发展提供支持[3]。

2.2智慧水利发展策略
在获得环境支持后,为进一步推进水利行业技术发展,必须重点关注智慧水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很长一段时间,数字水利属于我国水利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数字黄河、南水北调数字调水系统、三维协同的水利工程设计均属于其中代表,我国水利行业技术由此得以更好服务于水利工程建设。

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数字水利已无法满足我国水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智慧水利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数字水利,因此应重点关注智慧水利发展,进一步推进水利行业技术发展。

智慧水利可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实时、自动、泛在的水过程、水环境、水资源及各类水利工程要素感知,配合信息通信网络,感知获得的数据可自动存储至数据仓库、在线数据库、云存储中,结合自然计算、知识挖掘、云计算等智能计算技术,即可开展针对性的数据处理、建模和推演,可由此实现科学优化的决策和判断,具体工程建设及水利技术研发和应用均可由此获得支持。

智慧水利可较好服务于水资源的利用率提升、水利工程建设效果优化、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最终实现人水和谐。

智慧水利的实现离不开数字水利的支持,可以说数字水利属于智慧水利的基础,以典型的数字水利系统总体框架结构为例,该结构一般由无线PDA、专业工作站、三维模型数据库、专题信息数据库、多比例尺地形图库、水利卫星影像数据库、GPS接收机、互联网、专用通信系统、对地观测卫星、信息采集传感器、水利数字图书馆、水利工程管理系统、水资源动态管理系统等组成。

基于数字水利基础,结合物联网与智能计算,即可保证智慧水利较好服务于水利行业技术发展。

以智慧水利的逻辑分层结构为例,该结构由网络感知层、数据层、核心技术层、功能应用层、界面层组成,网络感知层属于物联网平台,由
电网、通信网、传感网、互联网构成泛在网;数据层属于数字平台,由云存储、网络存储、数据仓库、数据库组成;核心技术层为支撑技术平台,由智能计算平台、GIS平台、RS平台、GNSS平台组成;功能应用层属于功能平台,由监测、管理、评价、设计、规划等功能组成;界面层属于用户入口。

为保证智慧水利更好服务于水利行业技术发展,智慧水利在取代数字水利的过程中需实现从产品到服务的跨越、从三维到多维的跨越、从静态到动态的跨越、从数字水文化到智能水文化的跨越、从正确科学到精准智能的跨越,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智能水利优势。

此外,智能水利应用过程中的信息自动实时更新、水利专业知识与规则的深入理解、信息共享和功能互操作的优化、最新IT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人与自然水环境的和谐追求必须得到重点关注,这样才能够更好满足我国未来的发展需要。

结论:综上所述,建国以来我国水利行业技术发展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就。

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基本环境支持、智慧水利发展策略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水利行业技术发展方向。

为更进一步推进水利行业技术发展,各类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需得到更高程度重视,我国各级政府也需要为技术发展提供充足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婉.基于聚类分析浅析水利行业发展[J].水利技术监督,2019(04):229-231.
[2]韩强兵.从基层开始,推动“数字水利”向“智慧水利”转变[J].信息化建设,2018(01):55-57.
[3]魏建魁.3S技术在数字水利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22(03):119-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