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浙教必修3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检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浙教必修3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检测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
A.细胞中DNA含量相对稳定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
C.血糖含量相对稳定D.血浆pH相对稳定
2.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3.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4.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可以引起上肢的运动
C.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只能是单向的5.选体重相近、发育正常的四只雄性小狗,甲狗不做任何处理,乙、丙、丁分别做不同手术处理。
几个月后,测得四只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的含量(μg/mL
)。
A.甲状腺、垂体、睾丸B.甲状腺、睾丸、垂体
C.垂体、甲状腺、睾丸D.睾丸、甲状腺、垂体
6.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7.下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8.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
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
A、B 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
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9.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下列可能发生的是()。
A.胰岛α细胞分泌加强B.胰岛β细胞分泌加强
C.胰岛素分泌增加D.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10.下面关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3种内分泌腺所分泌激素的相互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D.促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甲状腺的活动
11.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1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到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13.科考队员登上南极后,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生理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
14.下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15.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说明()。
A.此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
B.此时人体激素分泌没有变化
C.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
D.这种情况下出汗不影响人体散热
16.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
乙酰胆碱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①
17.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①呆小症②糖尿病③白化病④血友病⑤巨人症⑥侏儒症⑦大脖子病
A.①②④⑤⑦B.②③⑥⑦C.①②⑥D.①④⑥
18.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
这些细胞位于()。
A.大脑皮层B.垂体C.下丘脑D.脊髓
19.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β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的研究。
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β细胞,应()。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②在兔空腹状态下③测定血糖含量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③④
20.下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 ℃突升至40 ℃,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5分)为了更好地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猴右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产生缩手反射。
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______向传递的。
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动,其兴奋传递过程是:中枢兴奋→传出神经兴奋→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后膜电位变化→右手部肌肉收缩。
若某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______。
(2)实验猴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温度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元引起________兴奋,导致________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猴对屏幕上呈现的某些影像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
在受到多次此类影像刺激后,猴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
产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了糖代谢异常。
(4)猴大脑皮层下的某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后,表现为日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
推测脑内______区域被损伤,引起了____________缺乏。
22.(15分)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下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________分泌增多,促进了________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2)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________细胞受损,导致体内________分泌减少。
(3)胰腺中调控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它们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细胞器直接参与。
激素合成时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细胞呼吸产生的________直接提供。
23.(10分)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
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
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
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___。
(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______点可发生兴奋。
(3)若刺激d点,图中______点可发生兴奋。
(4)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______个。
(5)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______。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
间的传递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2.解析:人进食后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增加,此时若要保持血糖浓度的稳定,需降低血糖浓度,即使胰岛β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使血糖降低;胰岛素分泌增多的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分泌,使其含量减少,以减少血糖来源,降低血糖浓度。
答案:D
3.解析:对于组织细胞来说,a、b、c过程同等重要;组织液中的CO2参与组织pH的调控;组织液中的物质浓度和pH等是一个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的过程;如果组织液回流受阻或毛细淋巴管受阻,都会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D
4.解析:本题考查了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
A中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会导致代谢旺盛而抵御寒冷,不是导致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原因,且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神经调节的结果;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不能引起上肢的运动;C中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分泌调节过程都受到下丘脑垂体调节体系的控制,下丘脑是枢纽,下丘脑通过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的活动;D中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只能通过突触单向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答案:D
5.答案:A
6.解析: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的新陈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
但是,稳态遭到破坏不一定只是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儿童患佝偻病是由体内缺钙引起的,成年人患肌无力病是体内血液中钙浓度过高引起的,这些都不是稳态遭到破坏的必然结果。
答案:C
7.解析:在反射弧示意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元,③是反射中枢,④是传出神经元,⑤是效应器。
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是由突触决定的。
答案:B
8.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递。
①说明药物不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③说明药物影响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答案:A
9.解析:人在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低,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胰岛α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A
10.解析: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
答案:D
11.解析:在不同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给图中A点一定的刺激,兴奋发生后A 点膜电位由原来的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并向两侧传递,当传到甲电流表的左电极处时,其电位与甲电流表的右电极处的膜电位存在电位差,电流表指针偏转一次。
由于甲电流表的右侧电极与乙电流表的两个电极均位于前一个神经元上,
兴奋无法逆传,故甲又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答案:D
12.解析:人是恒温动物,环境温度下降时人体散热增加,于是会提高代谢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所以酶活性不变,但耗氧量增加。
处于低温环境时排汗减少,多余水分的排出过程中排尿所占比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答案:B
13.答案:D
14.解析:方式③的信息传递要通过体液,因为此种方式传递信息时要通过突触,而突触间隙中存在组织液。
答案:B
15.解析: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出汗是受到神经调节的影响,健康的人内环境不会失调。
在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排汗使机体散热加快。
答案:C
16.解析:乙酰胆碱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作用于突触后膜;而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释放至血液,由血液循环运输至靶器官,起到调节作用。
答案:D
17.解析: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疾病,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导致的;白化病和血友病是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是遗传病;巨人症和侏儒症分别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和过少而引起的;大脖子病是饮食中缺碘引起的甲状腺增生肿大。
答案:C
18.答案:C
19.解析:此题考查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胰岛β细胞产生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因此要检测饱足状态下兔子体内血糖的含量,而血糖含量升高并不一定是胰岛素不足引起的,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来确定胰岛β细胞有没有被破坏。
答案:B
20.解析:在A时刻,室内温度上升,皮肤血管应舒张;在AB段,外界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时,人体要通过散热来维持体温的恒定;人是恒温动物,外界温度改变,但体内酶的活性不会改变,故A、B、C三项均错误。
当室内温度下降时,人体应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恒定,肾上腺素分泌量的增加,是增加产热的方式之一。
答案:D
21.解析:(1)在反射弧中,由于突触的存在,决定了神经冲动是单向传递的。
在突触处,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由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
若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相遇,两个反方向局部电流会相互抵消,使神经冲动停止传导。
(2)寒冷刺激下,传入神经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产热,此过程是神经—体液调节。
(3)影像刺激导致应激性高血糖症是因为在出现应激反应时,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若刺激过多会导致血糖调节发生紊乱。
(4)猴的症状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
垂体释放,所以可能是下丘脑或垂体出现病理性损伤。
答案:(1)单乙酰胆碱与(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停止传导(或:消失,抵消)(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神经—体液调节(3)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4)下丘脑或(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
22.解析:(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胰岛α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肝脏中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
(2)当胰岛β细胞受损时,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使机体出现高血糖状态。
(3)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核糖体(脱水缩合)、内质网(加工、合成)、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同时也需要ATP直接供能。
答案:(1)胰高血糖素肝糖元(2)β胰岛素(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ATP
23.答案:(1)反射中枢①②③④⑤(2)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
b、c、d、e(3)c、e(4)树突和细胞体 3
(5)双向的单向的乙酰胆碱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