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复习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姆定律---复习教学设计
第17章欧姆定律复习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3.4.2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
2. 学情分析
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初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具备学习欧姆定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对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联系,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
3. 教材分析
本章分为三个教学板块:(1)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欧姆定律;(3)欧姆定律的应用。
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
欧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电学中重点内容之一。
本章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
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
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定律以及数学表达式。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
2.说出欧姆定律并能说出它的含义,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及电流的规律,利用欧姆定律得到串联电阻的规律。
4.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章重点是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是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
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评价任务】
1.通过自主复习后,能够独立的完成本章的知识框
架
2.自学评价:检测和当堂训练题。
评价学生的自学
能力:自学过程中,快速、认真、勾画出重难点。
3.小组合作,记录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投入的程
度如何。
合作探究过程中,可从小组长的组织、每生在活动中的投入情况、发言的有效性、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进行评价。
4.当堂训练题:认真度、对题率进行评价。
5.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不能像知识与技能一样直接进行评价,只能通过一些可以观察的指标来间接地推断和度量,因此必须对学生行为表现和情绪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
验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表的示数变小
6
9
断开时,电流表,求电阻R2
课堂总结:本节课对第十六章《电压电阻》进行了复习,通过复习掌握了本章的基本知识点。
要求对所学知识熟练掌握,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附:板书设计
17章欧姆定律
一、欧姆定律
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三、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反思】
附件1:教学目标叙写解读
1.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三方面的分析。
2.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把课程标准分三步细化分解,找到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即:学期目标—单元目标—
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通过实验,了解欧姆定律;
句型结构:行为条件(学习环境)+行为动词(行为表现)+核心概念(关键词)
行为条件是“通过实验”,行为动词是“了解”,核心概念为“欧姆定律”。
知道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会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陈述方式:认知性目标
句型结构:行为动词(行为表现)+核心概念(关键词)
行为动词为“知道、了解”;核心概念(关键词)为:“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属于认识性知识。
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叙写出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初步认识欧姆定律,知道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进一步熟悉探究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能说出电流与电压、电阻间的正比、反比关系。
2.通过复习,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通过计算,学会解答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3.运用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去分析简单的电路问题。
附件2:评价任务设计解读
1.通过自主复习后,能够独立的完成本章的知识框
架
2.自学评价:检测和当堂训练题。
评价学生的自学
能力:自学过程中,快速、认真、勾画出重难点。
3.小组合作,记录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投入的程
度如何。
合作探究过程中,可从小组长的组织、每生在活动中的投入情况、发言的有效性、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进行评价。
4.当堂训练题:认真度、对题率进行评价。
5.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不能像知识与技能一样直接进行评价,只能通过一些可以观察的指标来间接地推断和度量,因此必须对学生行为表现和情绪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