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预测试卷(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预测试卷(三)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题 (共5题;共23分)
1. (11分) (2016八上·夏津月考) 请用所学诗文填空。

①庭下如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②《游山西村》中反映人生哲理,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渔家傲》中抒发将士们有家难归,渴望建功立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杜甫体察人间冷暖、兼济天下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⑤细细________,水声重重叠叠,________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________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2. (4分) (2017七下·寮步期中)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kuáng lán ________。

(2)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一切的wū huì________和耻辱。

(3)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岁了,已经是fù rú jiē zhī________的人物了。

(4)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kāng kǎi lín lí ________。

3. (2分)对划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新资金的注入,使这家严重亏损的企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脱胎换骨:此处的意思是彻底改变了原来的面貌。

)
B . 留连湖边,这才发现白马湖的夏天竟有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

(超凡脱俗:此处指超越凡人,不落俗套。

)
C . 修建工程浩繁复杂,修建方式难以想象的小三峡古栈道,谜语般的在大宁河上留候了千年。

(谜语:此处指至今有未破译的古栈道的修建之谜。

)
D .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

)
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这部纪录片对我非常有兴趣,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大片。

B . 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C . 本次招聘,多数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医院的中高层管理岗位,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D . 学生能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将决定他未来人生的成败。

5. (4分)(2016·阳江模拟) 根据语境。

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坚忍是达到成功的阶梯。

春蚕忍受着茧的束缚,把纷飞的梦想留给明天;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67分)
6. (17分)(2018·巴中)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其两膝相比者 ________
②如有所语________
③两股战战 ________
(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启窗而观俄而百千人大呼
B . 佛印绝类弥勒群响毕绝
C . 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 . 高可二泰许珠可历历数也
(3)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________说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等细节,运用________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5)【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

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1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7. (19分) (2019七上·奉化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林道人诣谢
林道人诣谢公①。

东阳②时始总角③ ,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④令还,而太傅留之。

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⑤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

谢公:谢安,东晋名相,世称谢太傅、谢公。

②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

其父谢据早逝,下文“家难”指此事。

③总角:古时儿童头结发成小髻,指代小孩。

④信:传信的人。

⑤恨:遗憾。

⑥朝士:朝廷官员。

(1)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与儿女讲论文义与林公讲论
B . 未若柳絮因风起因流涕抱儿以归
C . 左将军王凝之妻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
D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吾日三省吾身
(2)用给(乙)文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

(4)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咏雪》中的“兄子胡儿”即《林道人诣谢公》中的“东阳”。

B . 《咏雪》文末的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是对谢道韫的赞赏。

C . 《林道人诣谢公》文末谢公所说的话,是对王夫人的赞颂。

D . 从选文可见,《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人物言谈轶事,篇幅短小,语言简约传神。

(5)鲁迅先生称《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请结合(甲)(乙)两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 (12分) (2015七上·遂宁期中) 阅读答题。

《春》节选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
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
③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第①段文字从“触觉”“嗅觉”“听觉”多个方面描绘春色,请从文中找出各方面所对应的语句。

①触觉:________
②嗅觉:________
③听觉:________
(2)第③段文字分别把春天比喻为“刚落地的娃娃”是着眼于春的“________”;把春天比喻为“小姑娘”是着眼于它的“________”;把春天比喻为“健壮的青年”是着眼于它的“________”。

这三个比喻句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
②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9. (19
分)
生活是用来咀嚼的
朱玉成
①那个早晨,我被表妹的哭啼搅扰得异常烦躁。

表妹是一个被娇宠惯了的孩子。

用老人的话讲,从小到大都被蜜罐泡着。

后来,她结婚了,因为条件好,什么都不用发愁,日子过得安逸。

但问题马上出来了,她的丈夫在婚后第83天背叛了她,在外面有了新宠。

她歇斯底里,从没有受过半点委屈的她,忍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又哭又闹,但终究无济于事。

最后,他们离婚了。

②从幸福的天堂一下子跌落到人间的地狱,表妹差点崩溃。

母亲去安慰她的时候,还是那句老话,少吃点糖,多吃点盐,这对人没什么坏处。

人活一生,就得吃点苦,不然你的心就坚强不起来。

现在想想,母亲的话很有道理,一个人的生命中不仅仅需要糖,更需要的是盐。

盐可以为你的生命补充钙质,而糖,只会慢慢蚀掉你用来咀嚼生活的牙齿。

③父亲年纪大了,嘴里的牙齿所剩无几,他在镶完满口牙的时候说:“有牙齿的时候不知道没牙齿的苦,你们不知道,这没有‘咬头’的东西真是没味。


④父亲喜欢吃硬一些的东西,比如苹果和萝卜之类的,蒸出的米饭最喜欢吃八成熟的,吃骨头也是专挑脆骨啃,看父亲吃饭时总是很香,这对于味觉日渐萎靡的我们来说是一种刺激。

父亲常常自豪地对我们说,知道我吃饭为什么这么香吗?因为我吃过苦。

我比你们幸福。

⑤怎么吃过苦还幸福?我有些不解。

⑥“我认识一个瞎了眼睛的人。

”父亲是退休教师,显然是要对我来一番言传身教的:“你可能不相信,他是个诗人……”我确实很惊讶,一个失去了双眼的人,看不见任何美景,要怎样“触景生情”呢?
⑦“恰恰相反。

”父亲说,“他双眼明亮的时候,写出的是那种无病呻吟的东西,失去双眼之后,他写出的诗反而美极了!他说在他的世界一下子黑暗了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光明的珍贵。

他要把春天永远藏在心里,他每天不停地咀嚼,每天都能咀嚼出新的味道来。

他说他还要感谢这一次磨难,让他懂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春天。


⑧生命就是这样,不可能只是锦绣铺就的。

只有苦难铺出的路才会坚实而坦荡。

老的时候,会觉得没有经历过痛苦的生命犹如没有酿好的酒。

用父亲的话说,那些安逸的日子便是没有“咬头”的生活。

⑨“吃必要的苦,耐必要的劳,那样才是人生。

”这是父亲常常在我们耳边念叨的话。

⑩莫要怪怨命运抛给你的苦难吧,它们正在往你的躯体里注射钙针,正在往你的灵魂里播撒《圣经》。

“对于麦子来说,风刀霜剑甚至蝗虫侵蚀都是必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张晓风语);对于艺术来说,坎坷和荆棘都是必要的,因为它们可以点亮艺术的心。

⑪无情的光阴终将使我们失去最后一颗牙齿,但我们一定要拥有一颗能够咀嚼生活的心。

人总要留下一些值得回味的东西,慢慢咀嚼,在老的时候,它们就是一壶茶水里慢慢升腾起来的鱼一样鲜活的茶叶,就是炉膛里一根根劈啪作响的奋不顾身的柴火,让那已经脱落了牙齿的老人和已经看不到春天的盲诗人在闷热的午后和寒冷的冬天依然无比快乐着。

⑫生活是需要咀嚼的,只有咀嚼过的生活才会呈现出酸甜苦辣。

而“幸福安逸的生活会使一个人失去最后几颗牙齿,再也无法咬住和咀嚼生活。

(1)认真阅读全文,根据内容的先后及对中心的理解填空。

本文涉及的素材比较多,有表妹的离婚、________ 、父亲掉牙吃饭“没咬头”、________ 等,这些看起来互不关联,但都能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________ 。

(2)根据你对题目和内容的理解,请选择下列选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
A . 生活需要“咀嚼”。

表妹因为条件好,生活安逸,缺乏对生活的咀嚼,最终导致离婚。

B . 生活需要“咀嚼”,父亲喜欢咀嚼硬的食物,所以吃饭总是很香,生活总是觉得很幸福。

C . 生活需要“咀嚼”,诗人因为瞎了眼睛,才认识到光明的珍贵,他为了把春天永远藏在心里,就不停地咀嚼生活,终于写出了“美极了”的诗。

D . 生活需要“咀嚼”,咀嚼需要苦难,苦难就是“往你身体里注射的钙针”,就是“往你灵魂里播撒的《圣经》”,经历了苦难的生活,你才能咀嚼出酸甜苦辣来。

(3)赏析下列语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父亲喜欢吃硬一些的东西……)吃骨头也是专挑脆骨啃。

”请你联系中心,说说如把“啃”改成“咬”,表达上会有什么影响?
(4)“莫要怪怨命运抛给你的苦难吧,它们正在往你的躯体里注射钙针,正在往你的灵魂里播撒《圣经》。

”这句话运用比喻说理,请你写出加点部分的比喻义。

“往你的躯体里注射钙针”:________
“往你的灵魂里播撒《圣经》”:________
(5)根据题意填空。

第11节,用生动的比喻句列举出两种“值得回味的东西”,如果我们要在它们后面再仿写一句的话,那么,我们在仿写之前的审题中,必须明确,写这个句子一定要符合下列四个条件:第一,句式与前面的一样;第二,运用比喻,以物喻“生活中值得回味的事情”;第三,这个“物”要符合________ 和________ 两个条件来表现“值得回味”;第四,必须是老人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6)某同学读完本文后认为:这篇文章仅从苦难的生活值得咀嚼的角度来表现题目,是不够全面的,其实值得咀嚼的生活还有很多。

你赞同该同学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少于30字)
三、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9九上·长春月考)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______________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 (共5题;共23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答案:2-2、
答案:2-3、
答案:2-4、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67分)
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答案:6-4、答案:6-5、
考点:
解析:
答案:7-1、答案:7-2、答案:7-3、答案:7-4、答案:7-5、
考点:
解析:
答案:8-1、答案:8-2、
答案:8-3、考点:
解析:
答案:9-1、答案:9-2、答案:9-3、
答案:9-4、
答案:9-5、答案:9-6、
考点:
解析:
三、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0-1、
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