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本真正的佛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是一本真正的佛经
◆ ◆ ◆
讲 | 蒋勋
我跟很多朋友提过,《红楼梦》是一本真正的佛经。
阅读《红楼梦》的过程,其实就是修行的过程。
人生有许多解不开的谜,一个人为什么会遇到另一个人,一个人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一个人为什么会恨另一个人。
许许多多的纠缠,许许多多的相聚与离别,许许多多的想念与遗忘,许许多多的眷恋与舍弃,《红楼梦》用“还”这个字来解释,使这一切纠缠有了慢慢解开的可能。
曹雪芹在提醒:一定要亲历其境,真正是经验生命。
领悟,不是知道,是在真的经历之后,不想讲什么。
你缺什么?你有什么?你有很多?也缺很多?你有很少?也缺很少?你有很多?但缺很少?……这可以是不断地数学演绎,但更多是扪心自问、不断反省。
当你走进大自然的时候,所有的忧伤会减少,所有的欢乐也会平静。
这个超越是说,如果你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眺望生命忧伤和喜悦,会比较平静。
因为你看到这些忧伤和喜悦,其实都是假象而已。
因为有一天生命无所依附的时候,没有真正的忧伤和喜悦。
见识,是把生命打开来,享受!
最好的生命传递其实不是权力跟财富,恐怕反而是生活的态度,是他们自己完成自己的部分。
……要什么有什么,是生命最痛苦的开始。
两难,是否有两全的可能,对人善良、对事严格,而社会里处处是人上面发脾气,可是对事糊涂。
《红楼梦》现实里面阅读的小说,对我们反省是非常高的,因为作者没有说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它一直带领我们在思考,所有事物的两难当中,我们怎么去处理。
人活着,有一个理由,是因为人世间有一个对你好的人。
……
是说人只要有选择,就会有遗憾。
有所取,就有所舍;有所得,就有所失。
迁怒,千万不要迁怒,一旦迁怒,你就失去了防守~~~
红楼梦的伟大,恰好它不是畅销小说。
是非不是走极端的,“彼
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完全是庄子思想,平衡的状态,是在写一个委婉、丰富的过程。
红楼梦对我的帮助,其实让我回到人间做了一个安分的人,过去的角色有一种不知道的自大,因为红楼梦,有一份自己的谦卑,这种谦卑不是常常讲的道德上的,而是觉得生命的艰难,生命的存活,任何一种存活都有它的一份艰难。
在不同的境遇当中去求一个'安'。
这么想的话,每一日,每一分,每一秒其实都是在修行。
只有让等待变成一种态度,一种心态,它才会成为生活中的信仰、成为我们作为人的新价值;大仲马讲,人类所有的智慧都可归结为两个词,等待和希望;佛言更精妙,随住所处恒安乐。
佛家自性圆满,相本无别,何相之有,无求复无待持。
我自俗人,结常心,如是而已。
有的人得到是快乐,有的人给出去是快乐,并没有绝对的部分。
所以生命的领悟应该是知道自己现在是要”得“?还是要”舍“?光这两个字大概就可以想很多年。
佛曰:同体大悲。
地藏菩萨亦有言:地狱不空,誓不为佛。
红楼梦写作的大背景其实是:痛苦从来不是属于某个人的,而是由所有的人来承担。
其实,《红楼梦》的好看就在这里,它让你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省,想想自己有没有在气头上的时候口不择言,把无辜的人牵连进去;
或者有没有预设一个敌人,对人产生误解。
如果你曾对他人有恩,最好忘掉,不然这“恩”最后会变成你自己的痛苦,觉得别人忘恩负义。
其实没什么“忘”与“负”的问题,是你自己觉得你有恩有义;也没有什么恩与义,不过是在那个时候,你刚好可以给了人一个方便。
作者大概也是想让我们知道宿命里的“结”是要自己去了结的,我们永远不可能不让别人提起某个人,而你自己永远不要提这个人的名字,恐怕也还是“结”。
所以到最后我们会发现,生命里的开悟、了悟,其实是自己把那个结打开。
《红楼梦》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的地方在于,作者既看透了人世,又有一种对真情的坚守和把握。
这里作者只是提醒,让你觉得你眼下所眷恋、执著、放弃不了的东西,其实都是梦幻泡影。
我不认为《红楼梦》是要你放弃对生的所有眷恋,只是在提醒你没必要对终成虚幻的东西过于执著。
《红楼梦》隐含着很奇特的意思,是说人只要有选择,就会有遗憾。
对作者来讲,人世间的美好幸福是不能全得的。
有所取,就有所舍;有所得,就有所失。
人生最大的学习是,你不敢轻易嘲笑任何一种命运,因为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
福祸都在旦夕之间。
我常常看到有朋友刚刚
在笑完别人的下场,没多久自己就发生了更不幸的事情。
我看判词最大收获是,从中发现了作者的悲悯,他在提醒众人,谨慎惜福。
一个年轻人一定是因为什么事情,才会让他想去亲近一些比较内省的经典,也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让他有了新的燃灯佛的形象。
我很好奇,却没有开口问他,因为我知道人性最底层的部分,不是好奇可以抵达;我也相信,当他坐在我的面前,对我说出燃灯佛的结尾时,他已经理清了很多心里的困苦。
我们的社会是个很好奇的社会,因为年轻,却把好奇发展成八怪杂志的窥探。
我想,好奇的极致应该是包容和悲悯,应该是处于关心,我们所好奇的不是他人为何事哀伤,而是他的哀伤,以及他要如何度过哀伤。
重要的不是知道已发生的事件,而是人的心灵状态。
我们在品尝食物的同时也学着品位文化。
你会发现年轻的文化甜一定多,美国的食物,美国的电信比法国的甜好几倍,完全受不了。
因为它的文化短,它还没有太多受伤的感觉,它的文化里没有太多沧桑感,所以它甜。
这世间,要去爱多少人才可以爱得完。
缘深缘浅缘长缘短,并无差别,生命各有各的归属。
并不是短短的缘分就可以轻率。
生命中刹那的情缘也是让人很怅然的,是一种大悲悯。
有遗憾,有珍重,都是在生命里去感激的事。
这爱不仅是爱情,亲情、友情,路人关怀体恤之情,所有情。
凡是去祈求保佑,有一种功利性的交换,大概都是信仰,不是宗教。
宗教是绝对的,上帝要试验亚伯拉罕,要他献祭独生子,很残酷,可在宗教的理论里也讲得通。
上帝代表绝对的真理,人要信靠并绝对顺服。
我们最大的感动的美的记忆,是陶醉。
美最大的特质,是让我们的分析转换成最大程度的陶醉。
那个时候你刚好丧失了分析的能力,如果你还有能力去分析,那么美就还没有出现。
在教育里,特别是美的教育里,测试,审查,是不是对理解美的一种扭曲形式。
提到圆,我们常联想到“圆融”、“圆滑”。
圆表示“不冲突”,因为它没有棱角,它把所有粗糙的棱角都已经磨光了。
“圆”也是一种成熟,一个人饱经世事后,我们会用“圆熟”来形容他人生的“完整”,因为他拥有让世事臻于圆满和谐的智慧。
圆是一种历经时间淬炼后的展现。
生命存活,最应该感谢的是---痛的感觉。
没有痛,生命没有思考,没有反省,没有修正与痊愈,生命也不健全。
痛,不是视觉,不是听觉,痛,是触觉。
刘姥姥是贾府的救赎。
富贵人家有富贵人家难过的地方,他们富贵到不知人间疾苦。
刘姥姥,这个穷得过不下去的乡下老太太,突然让贾府的人感觉到一种生命力。
他们看到刘姥姥活的这么有滋有味,而自己已沉沦萎靡到不具备张扬的生命力。
智慧和知识是两回事。
智慧是一门没有学分的课,是人生的历练和通达。
在对人的了解和担待上,刘姥姥也许超过了所有贾家的人。
嗜欲深者天机浅。
‘天机’是超越输赢的,你想赢的时候,就会有欲望,你有欲望,就看不到天机了。
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性情地。
我们成日叹说可惜她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
可见天地至公。
””宝玉觉得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跟价值,不会因为别人作践你,你这个生命就没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