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
营养物质的捕手—小肠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二、小肠内主要物质的吸收
(一)水的吸收 (二)无机盐的吸收 (三)糖的吸收 (四)蛋白质的吸收 (五)脂肪的吸收
(一)水的吸收
1、吸收量:8 L 2、水的吸收是被动的
溶质主动吸收产生的渗透压梯度是水吸收的动力 3、吸收部位:整段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为主)
Fe3+
Fe2+(吸收)
胃酸和VitC促吸收
(二)无机盐的吸收
3. 钙的吸收 (1)吸收数量:食物中的一小部分 (2)吸收部位:小肠各段,十二指肠为主 (3)吸收途径:跨上皮细胞和细胞旁途径 (4)影响因素: VitD和机体需要量 肠腔内的酸度和脂肪
(三)糖的吸收
1、吸收形式:单糖 2、吸收方式:继发性主动转运
小结
二、小肠内主要物质的吸收 1、糖类和蛋白质的吸收 2、脂肪的吸收
生理学在线课程
(二)无机盐的吸收
1. 钠的吸收
H2O
(1)吸收数量:25-35g
K+
Na+
(2)吸收方式:主动
钠泵
H2O
(3)吸收动力:基底膜钠泵活动 Na+
H2O
Na+
Na+
(二)无机盐的吸收
2. 铁的吸收
(1)吸收数量:1 mg/d
(2)吸收部位:小肠上部
(3)吸收方式:主动转运
(4)吸收特点: 缺铁时,吸收能力增强
(四)蛋白质的吸收
1、吸收形式:氨基酸、二肽、三肽 2、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 3、吸收方式:继发性主动转运
转
二肽
运三肽ຫໍສະໝຸດ 体蛋白质(五)脂肪的吸收
1.形式: 一酰甘油,脂肪酸,胆固醇
2.机制:胆盐帮助通过静水层 3.途径:
长链以淋巴为主 占90% 短链入血
脂类在小肠内被消化和吸收的示意图 图片摘自第九版生理学第六章图6-19
营养物质的捕手—小肠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二、小肠内主要物质的吸收
(一)水的吸收 (二)无机盐的吸收 (三)糖的吸收 (四)蛋白质的吸收 (五)脂肪的吸收
(一)水的吸收
1、吸收量:8 L 2、水的吸收是被动的
溶质主动吸收产生的渗透压梯度是水吸收的动力 3、吸收部位:整段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为主)
Fe3+
Fe2+(吸收)
胃酸和VitC促吸收
(二)无机盐的吸收
3. 钙的吸收 (1)吸收数量:食物中的一小部分 (2)吸收部位:小肠各段,十二指肠为主 (3)吸收途径:跨上皮细胞和细胞旁途径 (4)影响因素: VitD和机体需要量 肠腔内的酸度和脂肪
(三)糖的吸收
1、吸收形式:单糖 2、吸收方式:继发性主动转运
小结
二、小肠内主要物质的吸收 1、糖类和蛋白质的吸收 2、脂肪的吸收
生理学在线课程
(二)无机盐的吸收
1. 钠的吸收
H2O
(1)吸收数量:25-35g
K+
Na+
(2)吸收方式:主动
钠泵
H2O
(3)吸收动力:基底膜钠泵活动 Na+
H2O
Na+
Na+
(二)无机盐的吸收
2. 铁的吸收
(1)吸收数量:1 mg/d
(2)吸收部位:小肠上部
(3)吸收方式:主动转运
(4)吸收特点: 缺铁时,吸收能力增强
(四)蛋白质的吸收
1、吸收形式:氨基酸、二肽、三肽 2、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 3、吸收方式:继发性主动转运
转
二肽
运三肽ຫໍສະໝຸດ 体蛋白质(五)脂肪的吸收
1.形式: 一酰甘油,脂肪酸,胆固醇
2.机制:胆盐帮助通过静水层 3.途径:
长链以淋巴为主 占90% 短链入血
脂类在小肠内被消化和吸收的示意图 图片摘自第九版生理学第六章图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