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濉溪县2017届九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化学试卷
温馨提示:
1.本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
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Cl-35.5 Fe-56 Se-79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
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的答题
..。
.....框内
1. 下列典故或诗词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 火烧赤壁
C. 白玉为床,金作马
D. 刻舟求剑
【答案】B
【解析】有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的物理变化。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 火烧赤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 白玉为床,金作马,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 刻舟求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2. “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食用适量海带可预防缺碘性疾病
B. 我们每天都应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
C. 糖类和维生素都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
D. 我们每天应摄入一定量的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
【答案】C
【解析】A. 海带含碘元素,食用适量海带可预防缺碘性疾病,正确;B. 蛋白质是六大营养素之一,我们要营养均衡,正确;C. 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错误;D. 我们每天应摄入一定量的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正确。
故选C。
3. 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提升人体免疫力。
下列有关亚硒酸钠说法正确的是:
A. 亚硒酸钠属于氧化物
B. 亚硒酸钠由钠、硒、氧三种原子构成
C. Na2SeO3中Se元素的化合价为+4
D. 亚硒酸钠中钠、硒、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3
【答案】C
【解析】A.亚硝酸钠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B。
亚硝酸钠由钠、硒、氧三种元素组成错误;C.Na2SeO3元素的化合价为+4,正确;D.亚硝酸钠中钠、硒、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4,错误。
故选C
4. 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是维持生命的主要物质。
铁参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及许多酶的合成,是身体内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在氧的运输及呼吸等许多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如图是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下列有关铁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B. 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
C. 属于金属元素
D. 铁原子的质量为55.85g
【答案】D
【解析】A. 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正确;B. 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为26,故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正确; C. 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D. 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错误。
故选D。
5.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灵魂,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配置溶液
C. 二氧化碳验满
D. 倾倒液体
【答案】C
【解析】A、酒精灯不能对点,错误;B、配制溶液在烧杯中进行,错误;C、在集气瓶的瓶口验满,正确;D、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朝向手心,错误。
故选C。
6. 联合国确定2017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Wastewater”(废水)。
我国纪念2017
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
巢湖是五大淡水湖之一,为了防止巢湖水受到污染,合肥投千亿治理修复环巢湖生态,改善巢湖水质,下列做法容易造成巢湖水体污染的是
A. 严格控制在巢湖内的网箱养殖水产
B.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倡施用农家肥
C. 沿巢湖工厂的工业废水经处理后排入巢湖
D. 沿巢湖周边居民生活废水直接排入巢湖
【答案】D
【解析】A. 严格控制在巢湖内的网箱养殖水产,正确;B.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倡施用农家肥,正确;C. 沿巢湖工厂的工业废水经处理后排入巢湖,正确;D. 沿巢湖周边居民生活废水直接排入巢湖,错误。
故选D。
7. 科学研究发现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
色环保溶剂”,其密度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
下列关于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错误
..的是:A. 与干冰的化学性质相同 B. 分子间的间隔比CO2气体的小
C. 分子不再运动
D. 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答案】C
【解析】A. 同种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与干冰的化学性质相同,正确;B. 分子间的间隔比CO2气体的小,正确;C. 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错误;D. 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正确。
故选C。
8.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搭载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同时用四氧化二氮作为氧化剂,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O4+R=== 4H2O+2CO2+3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R的化学式是C2H8N2
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 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改变
【答案】A
【解析】A、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相等, R的化学式是C2H8N2,正确;B. 单化化单是置换,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错误;C.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错误;D. 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错误。
故选A。
9.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
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B. 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答案】B
【解析】A.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也可能是由不同种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是纯净物,是由钠离子、氯离子两种不同离子构成的,错误;B. 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正确;C.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错误;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气体,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错误。
故选B。
10. NaCl、KNO3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 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析出KNO3最多
C. 使NaCl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最好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 20℃时,30gNaCl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37.5% 【答案】C
【解析】A. 比较溶解度大小,一定指明温度,错误;B. 将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析出KNO3最多,错误;C. 提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D. 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1.6g,故50g水最多能溶解15.8gNaCl,将30gNaCl加入到50g水中,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24.0%,错误。
故选C。
点睛:考查学生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能力。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
11. 燃气灶能效标准已于2015年4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燃气灶具进入节能时代。
如图是一款燃气灶的示意图:
(1)所示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__,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
(2)燃气灶所用燃气包括煤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等,写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气的火焰有时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熄灭燃气灶的方法是关闭阀门,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发现燃气泄漏,
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铸铁、不锈钢 (2). 塑料、橡胶 (3). CH4+ 2O2CO2+ 2H2O (4). 氧气不足,燃料燃烧不充分 (5). 隔离可燃物 (6). 关闭阀门,开窗透气,杜绝一
切明火
【解析】(1)铸铁、不锈钢属于合金。
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 2O2点燃 CO2 + 2H2O (3)含碳元素的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黑色的碳的固体小颗粒。
(4)熄灭燃气灶的方法是关闭阀门,其灭火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发现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开窗透气,杜绝一切明火。
12. 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
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_________(选“b”或“c”)端进。
(4)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酒精灯 (2). AD(或AF) (3). 2KClO3 2KCl + 3O2↑ (4).
c (5). C (6). 能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1)a是酒精灯。
(2)加热固体制取气体选择装置A,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3)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进去以后占据上方空间,空气占据下方空间,空气易从b端导出,故c是进气管。
(4)装置BC 都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但是C装置能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
点睛:熟知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知识。
13. 同学们在完成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后,欲从废液(含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硫酸亚铁,其设计的流程如下: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操作a、 b和c中都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在操作c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流程中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写出加入过量A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过滤 (2). 玻璃棒 (3). 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液滴飞溅(使溶液受热均匀) (4). Cu、Fe (5). Fe+CuSO4=== FeSO4+Cu
【解析】(1)通过过滤可使固体与液体分离。
(2)操作a、b、c分别是过滤、溶解、蒸发三步操作都要用到玻璃棒,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液滴飞溅。
(3)欲从废液(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硫酸亚铁,加入过量的铁粉。
Fe+CuSO4FeSO4+Cu故流程中固体的成分是生成的铜以及剩余的铁。
溶液与14. 小冬在课外阅读中得知:氢氧化铜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于是用CuSO
4
KOH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铜,并对氢氧化铜进行加热。
(1)制取氢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冬在加热氢氧化铜时,发现蓝色固体先变成黑色;继续高温灼烧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同时有气体产生。
为弄清这种红色固体的成份,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Cu和Cu2O均为红色固体,且Cu2O+H2SO4=Cu+CuSO4+H2O。
【提出猜想】红色固体是:Ⅰ.Cu Ⅱ.Cu2O Ⅲ.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红色固体中含
Cu
【结论分析】据上述现象,小冬认为猜想_______成立。
你认为小冬的结论是否合理,
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要证明红色固体的成分,还需要补充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uSO4+2KOH=Cu(OH)2+K2SO4 (2). Cu 和Cu2O (3). 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固体减少 (4). Ⅲ (5). 否 (6). 猜想II也有相同现象 (7). 对操作②最后得到的红色固体干燥、称量、计算、比较(或另取高温灼烧后的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银白色固体析出,则猜想Ⅲ成立,若没有银白色固体析出,则猜想Ⅱ成立。
【解析】(1)制取氢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KOH=Cu(OH)2+K2SO4(2)【提出猜想】Ⅲ.Cu 和Cu2O 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①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固体减少。
【结论分析】据上述现象,小冬认为猜想Ⅲ成立。
我认为小冬的结论不合理,因为猜想II也有相同现象,如要证明红色固体的成分,还需要补充的操作是对操作②最后得到的红色固体干燥、称量、计算、比较(或另取高温灼烧后的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银白色固体析出,则猜想Ⅲ成立,若没有银白色固体析出,则猜想Ⅱ成立。
15.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来比较铝和锌的金属活动性大小,他们将一块铝片和一块相同质量的锌粒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和稀盐酸中,发现开始时锌粒产生的气体更快,对照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铝排在锌的前面,应该铝更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
况呢?
请你一起参与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除了“金属活动性、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外,还有哪些因素会造成锌比铝产生气体快?
【猜想与假设】猜想1:锌与铝表面的氧化物;猜想2:酸的种类;猜想3:温度
【实验探究】
(1)按题中开始时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比较锌、铝的金属活动性是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做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时,必要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若答对下面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
【实验拓展】再写一种影响铝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与以上题中提到的影响因素不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合理 (2). 金属表面积大小、酸的种类没有控制 (3). 2Al+6HCl===2AlCl3+3H2↑ (4). 成立 (5). 酸先和铝表面的氧化膜反应,当氧化膜反应完后,才开始与铝反应 (6). 打磨掉金属表面的氧化膜[注意:若答对下面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 (7). 金属的纯度(合理即可) (8). 取相同质量和形状、不同纯度的铝片,分别放入相同条件的稀盐酸中,纯度高的铝片比纯度低的铝片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慢,说明金属和酸反应的快慢程度与金属的纯度有关(合理即可,与前一空对应)
【解析】(1)作对比实验,必须控制变量。
按题中开始时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比较锌、
铝的金属活动性是不合理的,原因是金属表面积大小、酸的种类没有控制。
(2)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3)猜想1成立,酸先和铝表面的氧化膜反应,当氧化膜反应完后,才开始与铝反应,所以做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时,必要的处理是打磨掉金属表面的氧化膜。
【实验拓展】影响铝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还有金属的纯度。
合理的实验方案是取相同质量和形状、不同纯度的铝片,分别放入相同条件的稀盐酸中,纯度高的铝片比纯度低的铝片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快,说明金属和酸反应的快慢程度与金属的纯度有关。
三、本大题共6分。
16. 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Fe2O3)的质量分数,取矿石样品10 g,加入146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干燥后,得到滤渣2g(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请计算:
(1)该赤铁矿石含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2)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80%;(2)7.5%
【解析】(1)得到的2g滤渣是杂质,故赤铁矿石含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00%=80%(2)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Fe2O3+6HCl=2FeCl3+3H2O
160 219
8g 146g×x=
解得x=7.5%
点睛:熟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简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