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19-2020学年中考最新终极猜押生物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绵阳市2019-2020学年中考最新终极猜押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有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它的()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运输作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A错误;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B错误;水分以气态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用于植物体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水,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C正确;运输作用主要是指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不是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主要原因,D错误。
考点:蒸腾作用的意义。
2.在一定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
A.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能吸水、蓄水和散失水分
C.有微生物不断分解有机物D.能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在一定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下列关于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B.幼根的生长只依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增大
C.植物的芽都能发育成枝条
D.雌蕊中的子房将来发育成种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种子萌发首先是吸水膨胀,种子的体积变大,重量增加;其次随着种子吸水膨胀,直至露白,呼吸作用逐步加强,需要吸收大量的氧气。
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随后,胚根发育伸长,突破种皮,形成根。
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详解】
A.种子萌发时,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幼苗的根,正确。
B.幼根的生长是依靠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的体积增大,错误。
C.按芽将来发育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叶芽发育为茎和叶(枝条),花芽发育为花;混合芽发育为花和叶,错误。
D.雌蕊中的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
4.下列生物中,属于细菌的是
A.酵母菌B.蘑菇C.大肠杆菌D.霉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
霉菌和蘑菇都属于真菌,有大量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
细菌的细胞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有些细菌还具有鞭毛和荚膜等特殊结构。
大肠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细菌,C正确。
【详解】
5.图中能运输水和无机盐的植物组织是()
A.B.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详解】
A、图示为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A错误;
B、图示为具有制造和储存营养功能的薄壁细胞,属于营养组织,B错误;
C、图示细胞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属于分生组织,C错误;
D、图示为植物体内的导管,具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属于输导组织,D正确.
【点睛】
结合图形,掌握植物体内的主要组织及功能.
6.生活中,人们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A.给植物施加肥料——主要是给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B.干燥、低温、适当通风——延长种子寿命,保存种子的条件
C.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的蒸腾作用
D.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清水——维持细胞形态
【答案】A
【解析】
【分析】
施肥的目的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无机盐。
【详解】
适时给农作物施化肥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无机盐,而不是有机物,A符合题意;
保存种子时应提供的条件是干燥、低温、通风的条件,可避免种子萌发,可延长种子寿命,B不符合题意;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C不符合题意;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的作用是为了维持细胞形态,D不符合题意。
【点睛】
施肥的目的、种子萌发的条件、植物的蒸腾作用、观察人的口腔细胞是经常考查的内容,需要同学们牢固掌握相关知识。
7.如图为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AB段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强而逐渐增强
B.曲线CD段表明植物光合作用逐渐减弱
C.曲线DE段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减弱而逐渐减弱
D.C点较B点低是由于正午的温度过高、太阳光过强,叶片的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减少,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减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照强度、光质、光照时间、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解】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淀粉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分析图示可知:7~10时随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增加,气孔开放,吸收二氧化碳增多,光合作用增强;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
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强度也随着加强。
曲线DE段表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下午2点以后,光照强度降低,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气孔的功能结构及开闭原理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8.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1为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除了起保护作用外,还可以控制物质进出
B.3为细胞核,起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C.5为液泡,内含溶解着多种物质的细胞液
D.4为细胞质,与动物细胞的不同,它内部的能量转换器不是线粒体,而是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1是细胞壁、2是细胞膜、3是细胞核、4是细胞质、5是液泡,解答即可。
【详解】
A.1为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细胞膜起保护并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A错误。
B.3为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的控制中心,B错误。
C.5为液泡,内含溶解着多种物质的细胞液,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
C正确。
D.4为细胞质,具有流动性,能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线粒体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D错误。
【点睛】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是学习生物细胞的基础,也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9.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出现了许多“低头族”。
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使听力下降,长期玩手机可能会使视力下降。
听觉和视觉的感受器分别位于()
A.鼓膜、瞳孔B.外耳道、虹膜
C.耳蜗、视网膜D.咽鼓管、脉络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2)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详解】
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感受声波刺激敏感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内,长期玩手机可能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感光细胞位于视网膜内,C正确。
【点睛】
理解掌握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下列现象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A.金鸡报晓B.鹦鹉学舌C.谈虎色变D.惊弓之鸟
【答案】A
【解析】
【分析】
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鹦鹉学舌、谈虎色变、惊弓之鸟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而金鸡
报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
11.跑步与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下列有关人体运动系统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A.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
B.骨连结就是关节
C.人体的骨骼可以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D.人体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骨连接有三种:活动的骨连接、半活动的骨连接和活动的骨连接;骨骼肌有肌腱和肌腹组成.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运动系统独立完成的.
解:A、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组成.A正确;
B、骨连接有三种:活动的骨连接、半活动的骨连接和活动的骨连接.能够活动的骨连接是关节.B错误;
C、人体的骨骼可以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C正确;
D、人体的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骨骼肌只能牵拉骨,而不能不能将骨复位,因此人体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D正确.
故选B
考点: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12.将颗粒完整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相同的适宜温度下播种,甲组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中,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A.甲先萌发B.乙先萌发C.同时萌发D.乙不萌发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详解】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与土壤肥沃或贫瘠无关,因此将颗粒完整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相同的适宜温度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里,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甲组、乙组同时发芽,因为甲、乙两组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
故选:C。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13.解决下列问题与生物学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海水淡化B.环境污染C.人口剧增D.粮食短缺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生物技术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卫生状况(生物修复河道方面)、为社会医疗行业提供指导服务(基因导向的指导用药)、改善生活区域环境(景观植物的培育)、提高农产品的高产率高品质高营养化(转基因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的联合应用)、解决人口问题如试管婴儿。
生物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战胜能源危机,生物技术一方面能提高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率,另一方面能开发更多可再生能源。
首先,生物技术提高了石油开采的效率;其次,生物技术为新能源的利用开辟了道路。
总之,生物技术可以为我们人类的健康、生活、发展服务的。
解答此题,应熟知当今生物科技的发展趋势,结合选项采用排除法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14.白血病患者移植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后,产生了各种正常的血细胞。
这主要体现()
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C.细胞癌变D.细胞衰亡
【答案】B
【解析】
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造血干细胞是指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前体细胞,最终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所以白血病患者移植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后,产生了各种正常的血细胞,这主要体现了细胞的分化,B正确。
15.DNA亲子鉴定是通过亲代与子代细胞中的DNA(位于细胞核内)比对来进行的,其准确率高达99.999 99%。
若某次鉴定材料仅有血液,你认为应选用()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红蛋白
【答案】B
试题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血液的结构中只有白细胞具有细胞核;因此选B。
考点: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载体-DNA;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16.下列各项与自然选择无关的是()
A.长颈鹿长颈的形成
B.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非常相似
C.鱼的背部是深色、腹部是白色
D.一窝小猫的体色有黑、白和黄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即性状的差异。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长颈鹿长颈的形成、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非常相似、鱼的背部是深色、腹部是白色,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ABC不符合题意;
小猫的毛色不同,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这是一种变异现象,与自然选择无关,故D 符合题意。
【点睛】
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遗传和变异。
17.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农民田间松土的主要目的是防止
A.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缺少水影响蒸腾作用
C.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缺少二氧化碳影响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土壤板结后通透性降低,土壤中空气少,影响了根的呼吸;农民田间松土是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根呼吸。
所以农民田间松土的主要目的不是防止植物缺少无机盐,故A错;不是防止缺少水影响蒸腾作用,故B错;而是防止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故C正确;不是防止缺少二氧化碳影响光合作用,故D错。
【名师点睛】懂得土壤板结影响根的呼吸作用和田间松土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18.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时有三道防线,其中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A.皮肤和黏膜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C.吞噬细胞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详解】
A.皮肤、黏膜等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符合题意。
B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C不符合题意。
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不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9.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发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
B.所有鸡卵都能孵化成小鸡
C.蚊子和蝗虫都进行不完全变态发育
D.雌蛙鸣叫是青蛙的繁殖行为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幼虫与成虫的差别不明显,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和成虫的差别明显,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3)生殖季节的雌雄蛙有抱对现象。
【详解】
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A正确;只有受精的鸡卵才可能孵化出小鸡,B错误;蚊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错误;雄蛙鸣叫属于青蛙的繁殖行为,雌蛙不会鸣叫,D错误。
【点睛】
掌握各种生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0.目前,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比较普遍。
下列对抗生素的认识正确的是()
A.抗生素是由青霉菌分泌产生的
B.抗生素使病菌和病毒产生耐药性变异
C.病菌耐药性增强是抗生素选择的结果
D.抗生素能杀灭所有病菌和病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
青霉菌是一种真菌,属多细胞,营养菌丝体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是一种能够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的抗生素。
【详解】
青霉素就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抗生素,它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能杀死或抑制某些病菌的特殊物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A错误;
病菌产生耐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与是否使用抗生素无关,B错误;
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
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
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就形成了抗药性的细菌,C正确、D错误。
【点睛】
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作用。
21.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第一胎生了个白化病女孩。
那么,第二胎生正常男孩的机会是( ) A.75% B.50% C.37.5% D.25%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人的体细
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
一对肤色正确的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孩,表明白化病是隐性性状,正常是显性性状。
假设正常肤色由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则白化病的基因组成是aa,父母遗传给白化病男孩的基因一定是a,父母正常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1:
从图1看出,他们生育一个肤色正常孩子的几率是75%。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2:
从图2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各是50%。
因此,第二胎他们希望生育一个肤色正常的男孩,这种情况的几率是75%×50%═37.5%。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
22.小宇在爬山时采回一株植物做标本,它有根、茎、叶的分化,叶背面有孢子囊群,这株植物所属的类群是()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D.裸子植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①具有真正的根、茎、叶,具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植株比较高大;
②叶背面有许多孢子囊,孢子囊中有大量的孢子;
③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详解】
A、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A不符合题意。
B、苔藓植物无真正的根,只有假根,有了茎、叶的分化,不结种子,产生孢子,B不符合题意。
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不结种子,在叶背面有孢子囊,内有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C符合题意。
D、裸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蕨类的主要特征。
理解掌握蕨类的主要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下列属于水生脊椎动物的是()
A.虾和蟹B.带鱼和青鱼C.河蚌和鲸鱼D.乌贼和章鱼
【答案】B
【解析】
虾和蟹生活在水中,但不是脊椎动物,A错误;带鱼和青鱼都是水生脊椎动物,B正确;河蚌生活在水中,但不是脊椎动物,C错误;乌贼和章鱼生活在水中,但不是脊椎动物,D错误。
24.如图分类检索表中,家鸽的位置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C
【解析】
由分类检索表可知:
甲有种子,因此属于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乙无种子,因此属于孢子植物(包括藻类、苔藓和蕨类);丙体温恒定,因此是鸟类和哺乳类;丁的体温不恒定,因此是变温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的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因此,鸽子是鸟类,其类别应该位于丙。
25.科学家把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获得了能够生产生长激素的“工程菌”。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
A.“工程菌”获得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B.“工程菌”生产生长激素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C.“工程菌”生产的生长激素能够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D.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在细菌细胞内得到了成功表达,说明基因控制性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转基因技术,生长激素的功能,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详解】
A、把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中,这种技术就是转基因技术。
B、“工程菌”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故B错误。
C、生长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因此由“工程菌”生产的生长激素能够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D、“工程菌”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因而能够表达产生生长激素,由此可知,基因能够控制性状。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转基因技术的相关知识。
26.已知人的棕眼和蓝眼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如图是一个家庭眼睛颜色的遗传谱系。
推测2号、3号、4号的基因分别是()
A.DD、Dd、dd B.dd、Dd、Dd C.dd、DD、Dd D.Dd、Dd、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