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语文课堂注入一溪“活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语文课堂注入一溪“活水”
课堂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兴趣。
有的学生喜欢听,有的善于看,有的喜欢讲,有的善于想,有的喜欢做,一堂课要想做到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课堂模式的切换,一般7~13 分钟要换一种形式。
老师的精讲,适合喜欢听的学生;板书,阅读教材适合善于看的学生;讨论,辩论,叙述概念、阐述解题思路适合喜欢讲的学生;提出有效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适合善于想的学生;制作学习卡、课堂练习适合喜欢做的学生。
这样,我们就自然认识到了一讲到底,满堂灌的弊端,因为那只照顾到了喜欢听的学生,那么,这怎么能说得上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课堂提倡讲练结合,注重知识过手是必要的。
课堂教学应从一讲到底向少讲多练转变,向精讲精练转变。
课堂实施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是有效的。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根本作用,强调每个学习者对同样的信息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认识方式与认识速度,强调认识过程、学习过程首先是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行为活动过程,是一种必须在主体积极参与下才能完成的过程。
正如泰勒所说,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在于学生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现代教学要求教师的首先不是提供信息,而是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实践和体验学习的活动过程。
因此,孟照彬提出,课堂的主动权交与不交给学生,是新旧课堂的分水岭。
如何
理解交出主动权呢?比如:教师能有效地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进入一种思考、琢磨的状态,这时的主动权就在于学生;课堂组织学生讨论、辩论,主动权也在于学生;组织学生阅读、交换学习卡、做课堂练习,主动权更在于学生。
有效课堂要求教师一定要交出主动权,但交多少合适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来定。
总之,还主动权给学生是现代课堂评价的关键指标。
提倡切换课堂模式,动静转换,目的是尊重学生个性,鼓励有效参与,培养学习兴趣,消除感官疲劳。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冷静,不要走另一极端。
每节课都组织讨论、辩论、探究、小组合作等,热热闹闹,而忽视接受学习,这将极大地浪费时间。
目前,很多课堂看似热热闹闹、生机勃勃的交流互动,其实是一种浮躁学风,是一种低效教学。
不要误以为课堂上活动越多越好,这往往是许多课堂“静”不下来的根本原因。
在这些课堂上,学生忙忙碌碌,或动手操作,或合作交流,或画或跳,非常活跃,而唯独缺少“独立思考”与“静心思考”的时间和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当然需要学生主动,但动只是手段,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思考,进入研究,从而达到对知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上课不要总让反应快的学生牵着鼻子走,其实他们不是最优秀的,最优秀的是那些善于思考,反应却较慢的孩子,事实上他们最容易受到歧视。
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一定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课堂中各种活动的组织需要教师的引领,需要学生理性地参与。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只有
这样,我们才能营造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
处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孩子,犯错误是他们的权利。
孩子犯错误时,最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
他们正是通过不断地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而逐步成长、成熟起来的。
在课堂中,他们收获的就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也收获了师生认识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对话,更收获了智慧、积极、主动和创新。
有效课堂应建立在民主、平等、扎实、朴实、真实的基础上。
提倡师生、生生之间真诚地、平等地互动、交流。
有效课堂需要教师的亲和力与耐心,教师要爱学生,要将一碗水端平,对学生发展负责。
我们主张教师要有规范的课堂用语,如:“请你回答问题”,“请坐下”,对没有回答好问题的学生说没关系等等,绝对不要有歧视学生的语言。
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尽量回答,面对日益博学的学生,要敢于对学生说“我不知道”。
往往老师都不知道的问题反而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中国的家长总是问孩子“今天老师给你提了什么问题”,而美国家长却总这样问“你今天给老师提了什么问题”。
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难。
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才可能建立起今天的有效课堂。
课堂对学生的评价要合理、恰当,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听到“棒!棒!你真棒!”、“表扬他,顶呱呱!”、“你真聪明!”之类的赞赏和表扬,教师给予学生的肯定无可厚非。
但是,只要学生一发言就说这些千
篇一律的话,长此以往,被夸奖的学生就会逐渐“迷失自我”。
再如,在小学课堂中,老师喜欢用卡片、笔、小红花等物质奖励学生,刚开始,学生精力集中,积极回答问题,等拿到两、三朵小红花后,老师的小红花也发完了,这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就有些分散了,当你问他为什么不集中精力听课时,他会告诉你因为没有小红花了。
其实,只要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很多时候,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作业中一句能打动学生的评语,对学生的赞许和激励反而来得更直接,更有效。
因此,恰当地运用语言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鼓励和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成功只有在失败的映衬下才显得更光彩夺目,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的前提下才更具有魅力。
否则,鼓励和赞赏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另外,有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合作讨论。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所以,在语文课堂给学生一溪“活水|”让这群鱼儿自由自在遨游愉快的健康学习生活,成为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