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现代社会犯罪
犯罪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犯罪行为的社会学分析犯罪行为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犯罪行为不仅会危害到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还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直接损害。
因此,犯罪行为的社会学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分析犯罪行为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一、犯罪行为的原因社会学家认为,犯罪行为的出现与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首先,社会结构是犯罪行为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
社会结构指的是社会组织的形式和方式,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秩序、社会规范等。
在某些社会结构上,会导致一些人出于利益或者情感需要而选择违法犯罪。
比如在一些社会结构不完善的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并不发达,教育水平较低,缺乏机会平等和法治保障,这就会造成一些人出于贫困、无助、挫折等原因而走上犯罪道路。
其次,社会文化也是犯罪行为的原因之一。
社会文化指的是一种包括思想、信仰、价值观、艺术、语言、习俗等方面的文化体系。
在一些文化背景下,会产生一些持续不断的犯罪行为。
比如,在一些崇尚权力、暴力和财富的文化背景下,犯罪行为往往更加普遍。
还有一种原因是个体因素。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同的人会受到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影响。
人们的家庭背景、性格、行为和社会经验等都是影响个体犯罪的因素。
比如一个家庭不和谐、家庭教育不好的孩子很可能会走上犯罪道路。
二、犯罪行为的影响犯罪行为不仅会损害个人利益,更会影响到社会的利益。
比如,犯罪行为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社会风气的恶化,引起人们的恐慌和忧虑。
此外,犯罪还会对受害者造成痛苦和精神伤害,甚至危及受害者的生命安全。
犯罪行为还会影响到国家的公共安全,造成大量的经济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应对措施为了防止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社会应该出台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社会建设。
通过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文化的推广、公民的法制教育等手段,有效地提高全社会的素质,营造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遏制犯罪行为的发生。
另外,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也是防范犯罪的必要流程。
浅析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浅析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摘要】犯罪是社会中的一种严重问题,对社会造成了诸多危害。
犯罪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使人们生活在恐惧中无法安定。
犯罪影响经济发展,阻碍了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犯罪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犯罪破坏社会信任关系,使人们之间的信任逐渐流失。
犯罪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影响了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应对和解决。
【关键词】犯罪、社会危害性、社会秩序、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信任关系、社会资源、浪费、结论、不容忽视。
1. 引言1.1 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犯罪是一种破坏社会秩序和安宁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犯罪不仅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还直接损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
犯罪行为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影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社会安全。
犯罪也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消耗了社会资源,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犯罪行为还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使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性受到了威胁。
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容忽视。
只有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提高社会公共安全意识和加强监督才能有效地防范和打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杜绝犯罪行为,共同为建设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正文2.1 犯罪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犯罪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是一种严重的社会危害。
犯罪行为的存在打破了社会秩序和规则,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不安全和不稳定。
犯罪分子的存在让人们感到恐惧和焦虑,不敢正常行走在街头,担心成为犯罪的受害者。
社会秩序的混乱会导致人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运行。
犯罪行为不仅给个人带来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连锁影响。
犯罪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甚至会对社会人文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社会秩序的混乱将使法律失去效用,导致人们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减少,造成更多的犯罪行为的发生。
犯罪还会给社会带来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安和紧张气氛。
我国现阶段的犯罪发生原因及对策
我国现阶段的犯罪发生原因及对策在任何一个社会,犯罪的发生都是不可避免的,其根源就在于人类社会中始终存在着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的各种社会矛盾。
当各种社会矛盾产生并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状态时,犯罪的发生就是必然的了。
现代犯罪学研究证明,引起犯罪发生的原因,既不是单一的因素,又不是不分层次的多元性因素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由多种犯罪因素有机组成的原因系统。
犯罪原因系统是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和变化的各种社会现象的总和,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社会管理、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因素。
1.经济原因在决定犯罪的复杂因素中,经济因素是起决定性作用和占主导地位的因素。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由此导致不同的经济成分和不同利益主体在经济利益上存在着冲突和矛盾;其次,分配方式发生的变化,使社会成员的收益差距增大,分配上的差距势必形成新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分配差距过大和不合理分配的问题,极易造成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心理不平衡,诱发各种社会问题;再次,所有制和分配方式的重大变化,决定了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也必然发生变化,这种广泛、深刻而又剧烈的社会变革对原有的一系列社会准则造成冲击,同时还造成社会个人化的障碍,造成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
2.文化原因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异质文化接触、碰撞就会产生文化冲突。
文化冲突严重阻碍着人的正常社会化过程,会使人的社会化过程出现缺陷,这种缺陷,将导致一些社会成员出现越轨行为,甚至实施犯罪行为。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正在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多元文化思想的涌入与传统民族思想文化的坚持不断发生冲突和撞击,影响和动摇着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变化,使人的社会化文化目标,社会化制度,社会化方式等发生缺陷,导致人们的行为发生偏差,即违法和犯罪行为发生。
此外,亚文化和文化垃圾(黄、赌、毒等各种反社会文化元素)是重要的致罪因子。
为什么一些社会存在严重的犯罪问题,如何应对犯罪?
为什么一些社会存在严重的犯罪问题,如何应对犯罪?
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面临的难题,不同类型的犯罪给社会带来了不同
的危害。
然而,为什么一些社会存在严重的犯罪问题?如何应对犯罪呢?
一、社会因素导致犯罪问题
1.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不善、家庭暴力、父母离异等原因,容易导致未
成年人、青少年的行为失常,成为犯罪的嫌疑人。
2.经济因素。
经济贫困、资源匮乏、生计问题,是一些群体犯罪的主要
原因。
3.心理因素。
人们内心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时,就容易做出冲动、愚蠢
的行为,例如抢劫、伤人等犯罪行为。
二、应对犯罪问题的方法
1.提高法律意识。
通过法制宣传、法律讲座等形式,加强全民公民的法
律意识。
让人们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让人们更加
自觉、积极地遵守法律法规。
2.加强社会治理。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社区警务、推广高科技防范装备等
手段,提高社区安全防范能力,从而降低犯罪发生率。
3.重视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在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人们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增强心理抵抗能力,从而避免因个人行为犯罪。
4.增强普通民众参与意识。
普通民众可以通过报警、维护社会治安等方式,在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因此,需要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社
区建设,促进社区管理、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
总之,要想有效应对社会犯罪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政府、企业、学校、家庭、个人,每个人都需要积极参与,共同营造和谐、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
试述犯罪原因
试述犯罪原因犯罪原因分析。
犯罪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它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经济、心理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犯罪的原因。
首先,社会因素是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问题、社会不公平、社会不稳定等都会导致犯罪的发生。
比如,社会不公平会导致一些人感到不公正,从而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另外,社会问题也会导致一些人无法获得合法的生活来源,从而不得不通过非法手段来维持生计,这也是犯罪的原因之一。
此外,社会不稳定也会导致犯罪的增加,因为社会不稳定会导致人们的生活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
其次,经济因素也是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困难会导致一些人无法获得正当的生活来源,从而不得不通过非法手段来维持生计。
另外,经济不发达也会导致一些人无法获得正当的工作,从而不得不通过犯罪来获取生活来源。
此外,经济不平等也会导致一些人感到不公平,从而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再次,心理因素也是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理问题、心理压力等都会导致犯罪的发生。
比如,一些人可能因为心理问题而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从而导致犯罪的发生。
另外,一些人可能因为心理压力而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从而导致犯罪的发生。
此外,一些人可能因为心理问题而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导致犯罪的发生。
总之,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经济、心理等各个方面。
要想减少犯罪的发生,就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可以通过改善社会问题、解决社会不公平、稳定社会等来减少犯罪的发生。
另外,可以通过改善经济状况、解决经济不平等等来减少犯罪的发生。
此外,可以通过改善心理健康、减少心理压力等来减少犯罪的发生。
只有从多个角度来解决犯罪问题,才能够真正减少犯罪的发生,建设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
现代社会中的犯罪趋势如何?
现代社会中的犯罪趋势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犯罪手段和形式也在不断地进化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现代社会中的犯罪趋势,从技术、社会和心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技术方面的犯罪趋势1. 网络犯罪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犯罪已成为一种跨越国界、领域的犯罪形式。
网络犯罪分为多种类型,如网络欺诈、网络侵入、网络钓鱼、网络色情等。
网络犯罪具有实时性、隐蔽性、扩散性等特点,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
2. 技术犯罪技术犯罪是以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手段为工具实施的犯罪,如黑客攻击、诈骗等。
技术犯罪手段日渐复杂和变化,其犯罪手法难以审查和打击。
二、社会方面的犯罪趋势1. 罪犯化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社会所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加大,社会各界的竞争日益激烈。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犯罪人数的增加,同时也有一部分非犯罪人士开始走向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罪犯化”的趋势。
2. 暴力犯罪暴力犯罪受到了社会变化和个人情感影响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些人认为暴力可以解决问题,具有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这就导致了暴力犯罪的持续发展。
暴力犯罪不仅危害社会安全,同时也对个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
三、心理方面的犯罪趋势1. 社会心理学犯罪社会心理学犯罪是指在社会心理学基础上进行组织的犯罪活动。
它关注的是犯罪行为的形成机理和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
比如,某些犯罪分子为了满足心理上的某种需求或激烈情感而选择进行犯罪行为。
2. 精神疾病犯罪一些具有心理障碍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疯狂的行为人等,往往容易犯下重大犯罪。
精神病的患者可能因为缺乏对社会行为规范的认知而导致问题行为的出现,这些问题行为也可能带来犯罪的后果。
总结:现代社会中,新型犯罪持续崛起,并且呈现出多元化、高科技、低门槛等特点。
犯罪趋势在不断地更新,防范犯罪也需要不断更新手段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需要深入了解犯罪行为的心理和动机,更好地预防和打击犯罪,使社会更加安全。
现代社会犯罪与犯罪心理
现代社会犯罪与犯罪心理社会犯罪成为现代社会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其背后包含着复杂的心理因素和社会背景。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犯罪行为的本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本文将从犯罪和犯罪心理两个方面分别探讨现代社会的犯罪现象。
一、现代社会的犯罪现象犯罪行为是指个人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犯下违法行为,其行为的危害性和社会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犯罪行为也愈加复杂多样。
目前,现代社会的犯罪现象涉及到经济犯罪、暴力犯罪、性犯罪等等。
1.经济犯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许多人不惜违反法律规定,从而在经济上获取更多的利益。
这类犯罪行为,涉及金融、投资、企业管理等方面。
例如,股票操纵、买卖盗版软件、假冒伪劣商品等经济犯罪行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这类犯罪威胁着企业和消费者的安全,并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暴力犯罪暴力犯罪是指以暴力手段来威胁、攻击和伤害他人的行为。
这类犯罪包括抢劫、绑架、杀人等。
现代社会的暴力犯罪有时候还涉及到枪支、刀剑等危险武器,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
3.性犯罪性犯罪是指以性行为为手段来针对他人的犯罪行为。
这类犯罪使受害者身心遭受到严重的伤害,而且对个人的尊严和人格也构成了极大的侵害。
近年来,性犯罪的频率逐渐上升,尤其是在网络时代,性骚扰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以上三种犯罪形式,都对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除了犯罪本身,我们还需要对人们的犯罪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二、现代社会的犯罪心理犯罪心理是指人们在犯罪行为中的心态和动机。
理解犯罪心理,对我们全面防范犯罪行为至关重要。
1.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是指犯罪者内心的驱动力,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
罪犯的动机可能来自于经济需求、感情冲突、权利争夺、社会不公等多方面。
例如,有些人可能因为经济拮据而采取违法行为进行获益;有些人因为得不到他人的重视而选择采用暴力手段来吸引关注;还有一些人可能因为受到偏见和歧视而产生对社会的不满和愤慨等等。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涉及社会犯罪问题?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涉及社会犯罪问题?正方,应该涉及社会犯罪问题。
首先,社会犯罪问题是社会稳定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不仅损害了个人的权益,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如果不及时解决和干预,社会犯罪问题会逐渐扩大,最终危及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其次,涉及社会犯罪问题有助于加强社会的监管和管理。
通过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可以有效地震慑潜在的犯罪分子,降低犯罪率,提高社会的安全感和公共秩序。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犯罪问题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找出犯罪行为背后的社会原因,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犯罪问题。
此外,涉及社会犯罪问题有助于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
犯罪行为往往会对社会弱势群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必须加强对社会犯罪问题的关注和干预,保护这些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最后,名人名句中,马丁·路德·金曾说过,“正义迟早会得到伸张。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涉及社会犯罪问题,才能让正义得到伸张,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和和谐。
反方,不应该涉及社会犯罪问题。
首先,社会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解决起来困难重重。
即便涉及社会犯罪问题,也无法完全杜绝犯罪行为的发生。
因此,过多地关注犯罪问题可能会导致社会的恐慌和焦虑,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过度关注社会犯罪问题可能会导致社会对个体的过度监控和侵犯个人权益。
为了打击犯罪行为,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合理的手段和措施,影响个人的自由和隐私权。
这种做法不仅无法解决犯罪问题,还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此外,过于关注社会犯罪问题可能会导致社会资源的过度投入,而忽视了其他同样重要的社会问题,如教育、医疗等。
这样做不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最后,名人名句中,尼采曾说过,“对于那些不属于你的事情,你要学会无动于衷。
”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于社会犯罪问题,我们应该冷静对待,不要过度关注和干预,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综上所述,应该涉及社会犯罪问题。
社会犯罪现象研究论文
社会犯罪现象研究论文社会犯罪现象研究社会犯罪现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法律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重点。
本文将就社会犯罪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成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社会犯罪现象的背景与定义社会犯罪现象是指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各类违法行为,例如盗窃、抢劫、贩毒、走私等。
这些犯罪行为给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带来了严重威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二、社会犯罪现象的成因分析社会犯罪现象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结构与经济因素:社会的贫富差距、失业率的上升以及经济不平等等因素,都会导致社会犯罪的增加。
贫困和社会边缘化使得一些人无法满足基本需求,从而诱发犯罪行为。
2. 个人心理与社会心理: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与社会犯罪现象密切相关。
心理问题、自卑感、寻求刺激等都可能成为犯罪行为的诱因。
3. 社会价值观与文化因素: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对个体的行为起到重要影响。
一些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不良价值观念,如物质至上、暴力崇拜等,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增加。
三、社会犯罪现象的影响与危害社会犯罪现象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1. 个人层面:犯罪行为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破坏个人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信任。
2. 家庭层面:犯罪行为常常导致家庭破裂、亲情关系疏离,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和经济造成伤害。
3. 社会层面:社会犯罪现象削弱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损害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犯罪活动也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四、社会犯罪现象的解决方案针对社会犯罪现象,我们应该采取综合的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社会教育:通过加强社会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从根本上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2. 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执法机构,加强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提高犯罪的成本和风险,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现代犯罪模式的变化对于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现代犯罪模式的变化对于社会的影响是什么?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犯罪模式也在不断演变,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影响。
那么,现代犯罪模式的变化对于社会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呢?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网络犯罪的盛行网络犯罪成为了当今社会犯罪模式的一大特色,其严重性已经不容忽视。
网络犯罪主要包括黑客攻击、电信诈骗、网络盗窃等。
这些犯罪活动的盛行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它的社会心理影响也不容小觑。
许多人的网络安全意识不强,导致了社会信任的破坏,甚至引发了社会人心恐慌。
其次,网络犯罪该如何打击也是一个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策略和技术的更新将是必不可少的,要保证公民的网络安全和对犯罪分子的制裁,需不断完善技术和培训更多相关人才。
再者,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在网络空间内加强监管模式,还要通过全民普及安全意识等联合行动来共同打击网络犯罪活动。
二、组织犯罪的复杂性当今社会,组织犯罪的复杂性不断凸显,具有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危害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而且包括社会公共领域和国家安全领域。
组织犯罪的复杂性表现在组织结构、犯罪主体、犯罪手段、犯罪横向整合等方面。
一方面,组织犯罪的复杂化加剧了犯罪的难度,更加需要各方合作打击犯罪,加强执法合作,构建起一个协作、联动、高效的国际执法合作体系。
另一方面,也需要在立法上完善相应的框架,强化司法机构的专业化、专职化建设,以及相关执法部门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执法合作水平,树立国际犯罪合作的信心。
三、新型犯罪活动增多不断增长的新型犯罪活动,也成为现代犯罪模式的一大特点。
这些新型犯罪活动层出不穷,涉及面越来越广泛,如电子商务诈骗、环保犯罪、知识产权侵权、非法移民等。
这些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极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这些新型犯罪活动的预防和打击需要推动全社会的意识落实,提高社会公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大立法制度建设力度,及时制止新型犯罪活动的发展,严格打击犯罪分子。
从社会学视角看待犯罪行为
从社会学视角看待犯罪行为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而犯罪行为则是人类在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之一。
因此,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待犯罪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犯罪的成因、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犯罪行为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
其中,社会因素是犯罪行为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贫穷、教育水平低下、失业等。
贫穷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一般而言,贫穷的人们生活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缺乏生活保障,因此他们更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排斥,失去自信。
同时由于经济困难,他们可能会采取非法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比如盗窃、诈骗等。
除此之外,个人因素也是犯罪成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性格、思想倾向、交友圈等。
例如,某些人可能具有侵略性、易怒、没有控制力等性格特点,从而导致他们更容易采取暴力行为。
再如,某些人在朋友圈子中会受到不良影响,从而参与犯罪行为。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外,文化因素也是犯罪行为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某些文化中,犯罪行为被视为是一种勇敢、光荣的行为,这种文化观念对犯罪行为的发生产生了影响。
在治理犯罪行为方面,社会学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
首先,应该通过改善社会经济环境,降低贫穷人口的比例,加强教育,提高社会公正性等措施,从而降低犯罪行为的形成。
其次,应加强监管,例如开展社区巡逻,建立社会公安等机制,从而减少犯罪事件的发生。
此外,社会应该采取社会疏导、帮教等措施,将罪犯引导回社会主流,重返社会。
总的来说,社会学视角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犯罪行为的成因和影响,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当继续关注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治理机制,消除犯罪行为产生的根源。
社会学视角下的犯罪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犯罪问题犯罪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学家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的学科,社会学帮助我们理解犯罪现象的成因、影响因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视角下的犯罪问题,并从社会结构、社会化、社会控制和社会边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社会结构是犯罪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结构包括社会层级和社会组织等方面,这些因素对个体的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
贫富差距的存在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贫困和社会排斥使得某些人陷入了犯罪的诱因之中。
例如,经济困难的家庭往往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导致青少年与犯罪为伴。
而当社会结构不公平时,一部分人可能因为感受到不公正而选择犯罪行为来抗议社会的不平等。
其次,社会化也对犯罪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社会交往,逐渐接受和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从家庭、学校、朋友等多个环境中接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影响。
如果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社会支持,很容易形成犯罪倾向。
此外,群体压力也是社会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个体属于一个犯罪倾向较为明显的群体时,他们往往会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而参与到犯罪行为中。
社会控制也是研究犯罪问题的重要角度之一。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对个体的规范和制裁,以维护社会秩序和遏制犯罪行为。
社会控制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形式。
内部社会控制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施加的规范和制约,而外部社会控制则是社会对个体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机制。
社会控制的缺失会导致犯罪行为的增加。
如果社会对犯罪行为采取的制裁措施不严厉或不公正,犯罪分子就会逃脱惩罚,并失去对犯罪的恐惧,这会进一步助长犯罪问题的蔓延。
最后,社会边缘化也对犯罪问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社会边缘化指的是个体或群体在社会和经济方面被边缘化,无法获得正常的社会资源和待遇。
社会边缘化与犯罪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当个体感到被社会边缘化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挫败感、愤怒和无望的情绪,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出现。
社会犯罪问题演讲稿
社会犯罪问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社会犯罪。
社会犯罪是
指在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它不仅破坏了社会秩序,也伤害了社会成员的利益。
社会犯罪的存在,不仅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安全构成了威胁。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社会犯罪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危害。
社会犯罪不仅使
得社会秩序混乱,也让人们的生活财产安全受到了威胁。
从小偷抢劫到网络诈骗,从贩毒走私到暴力恐怖,社会犯罪无处不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危害。
而且,社会犯罪也给我们的社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社会犯罪呢?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法律意识,自觉遵
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的事情。
其次,我们应该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成为犯罪分子的受害者。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举报违法犯罪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凝聚起打击社会犯罪的合力。
只有全社会上下一心,
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遏制社会犯罪的蔓延,保护我们的社会安宁和和谐。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社会学视角下的犯罪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犯罪问题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以及社会组织的学科,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犯罪问题。
通过社会学的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犯罪背后的根源、原因以及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学视角下的犯罪问题,并呈现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首先,社会学视角认为社会结构是犯罪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结构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制度以及社会分层等方面。
在社会组织方面,犯罪率往往与社会的分工密切相关。
当社会分工不平衡或不公正时,经济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会导致社会不满和犯罪行为的增加。
此外,社会制度的完善程度也对犯罪率产生影响。
如果社会机制能够及时、透明地应对问题和冲突,就能减少犯罪的发生。
最后,社会分层是犯罪与社会的关系之一。
社会分层不均以及社会地位差异通常与犯罪行为有关,因为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群更容易受到贫困、失业和社会边缘化的影响,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出现。
其次,社会学视角也关注个体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个体因素包括了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水平、价值观以及社会化过程等。
家庭对个体犯罪行为的影响十分重要。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父母、兄弟姐妹的互动,获得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当家庭关系紧张、教育资源不足或价值观不当时,孩子容易出现犯罪行为。
教育是影响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教育水平能够提供个体更多的机会和社交网络,从而有效地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另外,社会化过程也对个体犯罪行为有较大的影响。
个体通常会通过与社会的互动来学习、进化和形成行为规范。
当社会对犯罪行为无视、纵容或鼓励时,这些行为就会在个体中得以传承并成为社会问题。
与此同时,在社会学视角下,犯罪问题的解决并不只是个体行为的问题,更需要社会的集体努力。
社会互动以及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我们理解和预防犯罪的重要途径。
社会学家强调重视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
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各类福利机构、心理辅导和职业培训等,旨在提供帮助和支持给那些处于风险和困境中的个体,疏导他们的负面情绪和冲动,并为他们提供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
中国的犯罪与社会治安
中国的犯罪与社会治安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带来繁荣的同时,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的犯罪问题,以及社会治安的挑战与应对。
一、犯罪形势与类型分析1. 犯罪形势:中国的犯罪形势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新兴犯罪现象也逐渐浮出水面。
同时,传统的犯罪问题仍然存在,如盗窃、抢劫、诈骗等。
2. 犯罪类型:中国的犯罪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一些比较常见的包括:财产犯罪、毒品犯罪、网络犯罪、家庭暴力等。
这些犯罪类型对社会治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
二、犯罪原因分析1. 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拉大等经济问题,是导致犯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贫困和失业导致的经济压力,往往会使得一些人选择违法犯罪。
2. 社会因素:社会秩序的混乱、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等社会问题也是导致犯罪的原因之一。
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淡化,使得一些人对法律和道德失去了敬畏之心。
三、社会治安挑战与应对1. 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刑事诉讼制度、加强监狱管理等,都是提高社会治安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2. 增强预防意识:社会治安问题的解决,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手段,还需要重视预防工作。
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预防犯罪的发生。
3. 加强执法能力:提升执法部门的工作能力和执行力,加强警务装备的更新和技术支持,提高犯罪侦查和打击能力,积极构建起有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4. 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社会危险人员的管理和防范,加强社会监督,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结语:中国的犯罪与社会治安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安防控体系,才能有效提升社会治安水平,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
社会学角度解析犯罪行为
社会学角度解析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在社会中始终存在,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关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析犯罪行为,我们需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一、社会结构和犯罪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不同的组织、机构、角色和地位的结构化组合。
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和组织形式,常常对犯罪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贫困、失业和社会边缘化现象,会导致人们的不安定和心理压力,进而引发犯罪行为。
此外,在一些贫困和冲突频繁的社区,犯罪行为往往更加突出。
二、文化和犯罪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共享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等。
文化的不同有助于解释犯罪行为的多样性。
例如,一些社会中的文化认为男性应当具有暴力、支配和竞争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往往被用来证明身份和地位。
这就会导致男性更容易表现出犯罪行为,比如虐待和杀人等暴力行为。
三、社会化和犯罪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社会中学习和应用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
这个过程从婴儿期就开始,持续到个体成年。
社会化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某些人更容易表现出犯罪行为。
例如,一些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缺乏家庭支持、暴力、孤立和沮丧等情况,这些都有助于造成犯罪行为的倾向。
四、社会化机构和犯罪社会化机构包括家庭、学校、朋友圈和宗教机构等。
这些机构中的各种规范、角色和权力注定了在其中的个体可能被赋予特定的身份或者被剥夺特定的身份。
例如,头脑不健全或遭受暴力或性侵犯的儿童可能不会得到足够的照顾和支持,因此,他们更容易受到犯罪的影响和伤害。
五、制度和犯罪制度是指一些特定的组织、规范和流程,用于控制社会行为。
例如,警察、法院和监狱等系统就是典型的制度。
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控制了犯罪行为,但也可能形成“犯罪连续”和“刑事惯例”等问题。
综上所述,在社会学角度看待犯罪行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造成犯罪行为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对于社会治理和犯罪控制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死者、伤者和犯罪者的家属以及幸存者等各种主体也可以通过社会学研究,理解和排除他们遭受的不幸。
犯罪现象与社会原因分析
犯罪现象与社会原因分析近年来,犯罪现象在社会中呈现出日趋严重的态势,给社会安宁和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犯罪不仅仅是少数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各种类型的犯罪都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那么,犯罪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呢?首先,经济压力是犯罪现象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经济的不稳定性与不公平性导致了大量人民生活质量的下降。
贫困和失业使得一些人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并被迫寻求其他非法的途径来获取生计。
贫困和失业不仅导致违法行为的增加,也使得犯罪分子拥有更多机会实施犯罪活动。
经济压力加大了人们的紧张和挫折感,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犯罪活动的影响和诱惑。
其次,社会教育体系的弱化也是犯罪现象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育在塑造一个人的道德观和行为模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社会教育体系在面临财政压力、资源缺乏和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开始走向质量下降的道路。
这种情况下,一些被忽视的年轻人无法得到正规的教育培养,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使得他们易受犯罪的引诱和影响,陷入不良环境中,逐渐沦为犯罪的一部分。
另外,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价值观念的扭曲也是犯罪现象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个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逐渐模糊。
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在社会中蔓延,许多人开始仅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而不顾他人和社会利益。
这种价值扭曲使得人们更容易违反法律和道德规范,从而引发各种犯罪行为。
此外,社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也对犯罪现象产生一定影响。
文化的相对性使得不同地区和国家对于犯罪行为的定义和判断标准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或文化传统认为某些行为正常,而在其他地区则可能被视为犯罪。
这种文化差异以及对犯罪行为的容忍度不同,也导致犯罪活动在一些地区或社群中更加猖獗。
综上所述,犯罪现象的加剧是由多种社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压力、社会教育体系的弱化、道德沦丧和价值观念的扭曲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等因素都贡献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浅论现代社会犯罪
浅论现代社会犯罪内容摘要:回首人类发展的历程,转眼间我们已经迈入了二十一世纪。
人类的各项事业都在不断进步:科技、教育、文化……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了人类的另一面也在“进步”着——犯罪。
时代在不断发展,而犯罪,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无疑都处在最多样最丰富的阶段,尤其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情况也就变得更为复杂。
如何更有效的预防犯罪,降低犯罪率便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针对犯罪以及如何降低犯罪率进行论述,希望从中能够得到一些启示,以便我们更好的解决犯罪问题。
关键词:现代社会,犯罪,犯罪现象,犯罪原因,一、犯罪概念:对于犯罪的概念,各学科之间与各学派之间有着不同的定义,针对本文所要论述的内容,我想从两个方面对犯罪的概念进行论述。
1.刑法学上的犯罪概念:在刑法学里,犯罪的概念就是要解决“什么是犯罪”的问题,主要讲犯罪构成。
乔治·P·弗莱彻在其著作中指出:“犯罪是被描述为已经实施违法行为或者错误的行为。
”1意大利学者贝卡里亚则指出:“有些犯罪直接地毁伤社会或社会的代表;有些犯罪从生命、财产或名誉上侵犯公民的个人安全;还有一些犯罪则属于同公共利益要求每个公民应做的和不应做的事情相违背的行为。
任何不包含在上述限度之内的行为,都不能被称为是犯罪,或是以犯罪论处。
”2总之,外国学者对于犯罪概念的表述多种多样,如大致归纳,通常一般分为三种:形式概念、实质概念和混合概念。
犯罪的形式概念主要是把犯罪定义为违反刑事法律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实质概念论述最科学的就是马克思。
他认为:“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地产生的。
相反地,犯罪和现行的统治1[美]乔治·P·弗莱彻著《刑法的基本概念》,王世洲主译与校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意]切萨雷·贝卡里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
社会学视角下的犯罪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犯罪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刑事案件数量和犯罪手段不断升级,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犯罪问题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学问题。
社会学视角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犯罪问题的根源和背后的社会因素,为预防和打击犯罪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一、社会背景下的犯罪问题社会背景是导致犯罪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背景包括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环境等因素。
在一个社会经济下行的时期,失业率上升、社会保障不健全、社会阶层差距加大,这些因素都会增加犯罪问题的存在率。
相较于富裕发达的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犯罪问题更为严重。
此外,文化背景也会影响犯罪的发生,一些没有受过教育或者文化底蕴浅的人更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信息影响而犯罪。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治理和社会教育来减少犯罪和恶劣行为。
二、社会因素导致的犯罪问题社会因素是导致犯罪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
不同社会因素对犯罪问题的影响程度不同,可以大致分为社会结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
社会结构主要指的是社会分层和社会地位的差别。
社会分层造成的贫富差距会导致贫穷者因生活上的压力过大而犯罪。
其次,文化因素。
文化与犯罪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人们的行为受到文化传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习俗和传统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心理因素也是导致犯罪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
有时,心理因素往往是由一些外部因素(如社會壓力、压迫、贫穷等)和内部因素(如职业的不满、遗传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家庭环境与犯罪问题家庭环境是影响犯罪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环境包括家庭教育、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收入等。
五、六十年代,美国犯罪率飙升至新高峰,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家庭因素导致的犯罪问题,认为家庭失衡是导致犯罪发生的关键。
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如家暴、父母着急、父母离婚等因素都会使青少年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这些经历可能导致青少年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其结果可能是日复一日的冷漠、反叛和疏离感。
人类社会的犯罪与法律制度
人类社会的犯罪与法律制度犯罪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行为,而法律制度则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与公正而建立的一套规范体系。
犯罪与法律制度的相互关系深远而复杂,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类社会的犯罪现象以及法律制度的作用。
首先,犯罪是人类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社会,犯罪始终存在并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演化过程,犯罪也随之演变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
盗窃、抢劫、谋杀等传统犯罪行为依然存在,而网络犯罪、金融犯罪等新型犯罪行为也不断涌现。
犯罪的存在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稳定。
其次,法律制度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法律制度的建立旨在解决犯罪问题,保护人们的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制度通过法律的规范和准则,明确规定了犯罪行为的种类、界定了犯罪的成立条件以及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是对犯罪行为的制约,也为社会提供了公正的司法保障,打造了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然而,犯罪与法律制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犯罪行为的存在对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犯罪手段变得更加隐蔽、复杂,不断对法律制度形成冲击。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犯罪渗透到了虚拟空间中,给刑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另一方面,法律制度的完善也需要不断对犯罪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准确地界定犯罪行为的标准和细化刑罚措施。
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应对新型犯罪行为带来的挑战,法律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在处理犯罪行为时,法律制度追求的是公正与效率的平衡。
一方面,法律制度应该确保对犯罪行为的准确界定和严厉处罚,以保证社会的公正和安全。
另一方面,法律制度也需要权衡对犯罪分子的惩罚与改造,以期其能在被处罚后改邪归正重新融入社会。
只有通过公正的司法程序和适度的刑罚,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除了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和预防,法律制度也应该注重于治本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现代社会犯罪内容摘要:回首人类发展的历程,转眼间我们已经迈入了二十一世纪。
人类的各项事业都在不断进步:科技、教育、文化……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了人类的另一面也在“进步”着——犯罪。
时代在不断发展,而犯罪,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无疑都处在最多样最丰富的阶段,尤其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情况也就变得更为复杂。
如何更有效的预防犯罪,降低犯罪率便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针对犯罪以及如何降低犯罪率进行论述,希望从中能够得到一些启示,以便我们更好的解决犯罪问题。
关键词:现代社会,犯罪,犯罪现象,犯罪原因,一、犯罪概念:对于犯罪的概念,各学科之间与各学派之间有着不同的定义,针对本文所要论述的内容,我想从两个方面对犯罪的概念进行论述。
1.刑法学上的犯罪概念:在刑法学里,犯罪的概念就是要解决“什么是犯罪”的问题,主要讲犯罪构成。
乔治·P·弗莱彻在其著作中指出:“犯罪是被描述为已经实施违法行为或者错误的行为。
”1意大利学者贝卡里亚则指出:“有些犯罪直接地毁伤社会或社会的代表;有些犯罪从生命、财产或名誉上侵犯公民的个人安全;还有一些犯罪则属于同公共利益要求每个公民应做的和不应做的事情相违背的行为。
任何不包含在上述限度之内的行为,都不能被称为是犯罪,或是以犯罪论处。
”2总之,外国学者对于犯罪概念的表述多种多样,如大致归纳,通常一般分为三种:形式概念、实质概念和混合概念。
犯罪的形式概念主要是把犯罪定义为违反刑事法律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实质概念论述最科学的就是马克思。
他认为:“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地产生的。
相反地,犯罪和现行的统治1[美]乔治·P·弗莱彻著《刑法的基本概念》,王世洲主译与校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意]切萨雷·贝卡里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
”1而犯罪的混合概念这就是将犯罪的形式概念和犯罪的实质概念合二为一。
2.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在犯罪学里犯罪的概念主要是研究为什么人们会实施犯罪以及如何防止犯罪。
“实际上,犯罪一只是一种有害行为,但同时又是一种伤害某种被某个聚居体共同承认的道德情感的行为”,“犯罪是一种对社会有害又侵害了一种或两种最基本的怜悯和正直情感的行为”2。
当时间的时针转到了现代时期,尤其是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各学科之间在很大程度上也在不断地进行着相互的交融,对犯罪认识的角度也越来越多。
因此,想在犯罪学领域个犯罪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就显得比以往更难。
不过经过国内外学者们不断地研究,现在对犯罪的概念大致形成了两种主要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等同于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即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违反刑事法律的、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另一种看法主张,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不应等同于刑法学中的犯罪的概念,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应收到制裁的行为”。
3对上述两种看法,我们加以分析就可以看出:两种是有相同点的——他们都强调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但我们应当明白,刑法学和犯罪学毕竟是两门不同的学科:a.刑法学和犯罪学的研究思路、对象、重心都有所不同。
刑法学研究犯罪主要是确定法律上的构成要件,而犯罪学在这里并不是重点,犯罪学要研究人为什么要犯罪及如何防止犯罪。
b.刑法学和犯罪学学科性质和特点有所不同。
刑法学是一门规范学,而犯罪学则是一门事实学。
结合上述两种主要看法以及对刑法学和犯罪学的对比分析,我认为在犯罪学中犯罪的概念应当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具有严重危害社会生活、秩序的,应当受到严格限制、取缔或制裁的各种行为。
以上是对犯罪的概念从两个角度所进行的论述。
清楚了犯罪的概念,下面再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中外犯罪学的发展史,以便我们更好的研究现代犯罪。
二、中外犯罪学的发展史历史地发展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任何统治阶级在建立政权后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犯罪现象。
因此,在犯罪形成之前,从犯罪产生的那一刻起,人类就从未间断过对它的思考和探索。
所以说,犯罪学虽然只有短暂的一二百年历史,但关于犯罪的思考、观点却与犯罪现象本身一样,历史悠远。
因此我们有必要回顾中外犯罪学的发展史,这样更有助于我们研究当今社会的犯罪问题。
1.西方犯罪学发展史西方犯罪学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18世纪的古典犯罪学派,19世纪末的实证犯罪学派和当代犯罪学研究。
a.18世纪古典犯罪学派。
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古典犯罪学派正是这场运动的产物。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学者贝卡里亚、英国学者边沁和德国学者费尔巴哈。
古典犯罪学派在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2[意]加罗法洛著《犯罪学》,耿伟,王新译,储槐植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3许章润主编《犯罪学》,法律出版社解释犯罪原因方面的主要论点是“自由意志论”,但是他们对犯罪原因的研究却不够深入,相比之下他们对预防犯罪则更为重视。
b.19世纪末实证犯罪学派。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许多国家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新的统治阶级需要一个稳定地社会环境来发展经济,但是由于社会上的犯罪并没有因为古典犯罪学派所倡导的理论而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在此背景下,19世纪末意大利的实证犯罪学派应运而生。
实证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菲利和加罗法洛。
他们都否定古典犯罪学派的自由意志论,坚持犯罪为某些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定论。
c.当代犯罪学研究。
当代犯罪学是指自20世纪初意大利实证犯罪学派之后的西方犯罪学。
当代西方犯罪学对于犯罪人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研究的水平远远超过了19世纪末的实证犯罪学派。
当代西方犯罪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广泛运用各门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去研究犯罪问题。
2.中国犯罪学发展史a.我国古代关于犯罪的观点。
中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历代圣人先哲们都曾对社会中存在的犯罪原因和预防办法都有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的观点比较零散并未形成体系。
比如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非常重视道德感化对预防犯罪的作用,他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以及“上好礼,则民易使也”1。
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主张“仁政”他认为统治者应当“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
2这些大多散见于各类典籍之中的观点,从未系统化过,所以导致了不能出现独立学科的犯罪学。
b.旧中国犯罪学的形成在旧中国,自戊戌变法之后,一些仁人志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广泛介绍引进西方政治理论、哲学、历史、法律、科学技术等等。
我国的犯罪学基本上也是从这个时期从西方介绍过来的。
我国学者对犯罪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
最初一些学者主要是翻译和介绍西方犯罪学的研究成果,直到20年代末到30年代末,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的公、私立大学的法学院、法律系开设了《犯罪学》以及一批学者撰写和出版了一批犯罪学教材后(如许鹏飞的《犯罪学大纲》、李剑华的《犯罪学》等等)我国犯罪学科体系才算是初步形成。
c.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犯罪学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于犯罪分子给予了沉重的打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犯罪学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遗憾的是,由于十年“文革”,我国的犯罪学停滞不前了。
八十年代初期,犯罪学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有重新换发出活力。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犯罪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主要表现在:(1)各政法学院普遍开设了犯罪学课程和相关讲座(2)创办了各种相关刊物,翻译、发表和出版了大批犯罪学的专著和研究性论文(3)加强了与1《论语·见问》2《孟子·公孙丑上》外国犯罪学的学术交流,增强了我国与各国犯罪学界的相互了解。
正是由于我们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了国外犯罪学研究的有益成果,并且结合我国自身实际国情,经过这么二十多年的奋斗、发展,采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三、当今社会导致犯罪的原因当今社会导致犯罪的原因有很多,我想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论述:犯罪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1.心理因素:在我看来,每个人当他要做一件事情之前,不会茫然从事,总会先在心里产生想法,之后再付诸于行动。
犯罪人实施犯罪这种情况也不例外。
所以我认为要想降低犯罪率,首先我们应当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从犯罪人的心里特征入手,弄清楚现代犯罪人的心里特征到底是什么。
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三点:a.以自我为中心,凸显自我,感情淡漠造成这种心理状况出现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之后,绝大多数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
在一个家庭中通常是六个人围着一个人转,对这些孩子十分的溺爱和娇纵。
这种在溺爱和娇纵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一种惯性思维方式——天下我最大!如果不时刻凸现自己,心里就会不平衡,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人,就是自己。
他们是完全的利己主义者,在设法满足自己欲望的时候,他们很少关心是否给别人带来了痛苦,带来了多大的痛苦。
至于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更是无从谈起,结果就是他们藐视社会公德,对社会没有责任感,对家庭、亲人、朋友的感情淡漠。
当然客观地讲,现代社会强调自我价值,张显个性,培养人的自我意识,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由于在引导过程中在某些环节出现了失误,导致他们形成了绝对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过分看重自身价值,而自我监督和约束机制则在逐渐退化,也就形成了如自由散漫等恶习。
b.需求宽泛,动机多样,易情绪化,严重缺乏理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网络不断迅速发展,致使各种信息铺天盖地且传播速度飞快。
其结果就是有些人当他们遇到这些各种讯息时便无所适从,无法迅速进行筛选,觉得什么都好,于是慢慢的就变成了见什么都想要,需要泛化。
当需要一旦泛化,紧接着做事的动机也就出现了多样化,比如:残忍的报复动机、性本能的刺激动机、狭隘的嫉妒动机等等。
由于社会竞争激烈造成的紧张感、压迫感使心理承受能力低下者产生了变态心理,这也是导致这些犯罪人犯罪的又一原因。
同时,我们只要稍适留神,就不难发现这些犯罪人都很容易情绪化。
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频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彼此了解不深,利益至上成为现代社会人们交往的主要原则,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一旦竞争失败便会产生负面效应,容易情绪低落,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无法理智的去面对、处理这些问题,最终走向了犯罪。
c.崇尚金钱、暴力,精神极度空虚,民族信仰缺失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人口众多,加之建国后体制的不健全,导致了中国人非常贫困。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当我国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搞改革开放后,出现了一批富有人群,在这些暴富的人当中,就不乏崇尚金钱的拜金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