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车底梁组焊工艺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机车底梁组焊工艺简介
摘要:本文根据A型机车底梁结构的设计特点,对底梁组焊过程中的工
艺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工艺规范,使底梁焊后质量符合技术要求,并对
类似结构产品的组焊生产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底梁组焊工艺变形控制焊后矫正
1 引言
该机车车体钢结构在设计上采用底架承载结构,底架中两根箱形变截面鱼腹
形底梁是主要的承载部件,因此控制底梁焊后变形及矫正是制造此类车体钢结构
的关键。
由于鱼腹形底梁组焊困难,工艺也相对复杂。
因此,有必要对底梁的组
焊工艺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2.底梁结构
底梁由上盖板、下盖板、左右腹板、16块隔板、筋板和4个上旁承座等组成,上、下盖板都较厚,为20mm,腹板设计为16mm,底梁总长度17478mm。
上盖板为
平面结构,下盖板是压型成鱼腹件,其压型的角度和形状与腹板相配合。
3.底梁组焊工艺分析
部件的组焊工艺过程主要分为:组对-焊接-焊后矫正三个阶段。
其中的任何
一个环节都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编制工艺时认真分析
和研究,选择最佳的工艺方案,以保证生产过程中产品的焊接质量。
底梁组焊工
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难点:
(1)底梁的组焊应设有专用工装,利用工装的刚性固定,减少焊接变形;
工装在设计上需要考虑到利用反变形解决挠度问题。
(2)焊角尺寸大,拼接板厚多在16mm至20mm之间,角焊缝的焊角为6mm
至12mm。
而且腹板与上、下盖板间的角焊缝要求坡口全焊透,焊接热输入量大,
底梁产生的焊接变形亦大。
(3)底梁具有较大的强度、刚度和外形尺寸,组焊成形后进行机械矫正的
难度很大,用火焰矫正也要看变形的方式,对于扭曲等变形矫正难度也很大。
3.1底梁的装配顺序
1.将下盖板放在平台上垫好,划好纵横中心线及隔板的组焊位置,组装腹板
和隔板。
2.焊接底梁内腔各焊缝的顺序是:先焊腹板与下盖板内侧水平焊道,采用4
人同时从中心向两侧逆向分段施焊;其次焊接各隔板与下盖板的水平焊道;再焊
接各隔板与腹板间焊道,将底梁翻倒,使腹板处于水平位置,从里向外焊接隔板
与腹板间角焊缝,为防止一次焊完各隔板与一侧腹板间角焊缝,再焊另一侧时造
成底梁旁弯的问题,采用跳焊法减少先后焊缝的熔敷量差来控制焊接变形减小底
梁旁弯。
3.将下盖板朝上,组对旁承,焊接外侧焊缝。
4.将底梁放正,组装底梁上盖板,腹板上两边有坡口的,应将底梁放平(腹
板水平),焊接腹板与盖板间的单面坡口焊缝。
为减小变形,应以中心位置往两
边分段退焊。
翻转底梁,焊接另一侧的腹板与上、下盖板间的单面坡口焊缝。
5.将底梁立放(上盖板在上),焊接两侧腹板与下盖板的两条纵向角焊缝。
4人同时从中心向两侧对称施焊。
6.翻转底梁立放(下盖板在上),焊接两侧腹板与上盖板的两条纵向角焊缝。
4人同时从中心向两侧对称施焊。
7.将组对好的底梁固定在焊接机器人的焊接胎上,完成腹板与上下盖板间焊
缝的焊接。
3. 2焊接产生纵向收缩的工艺分析及措施
根据焊缝纵向收缩的计算公式:ΔL=RF H L/F
ΔL——纵向收缩变形量/mm;
F H ——焊缝熔敷金属的横截面积/mm2;
F——构件横截面积/mm2;
L ——构件长度/mm;
R ——系数,与焊接方法有关的系数,手弧焊取0.052,CO2气体保护焊取0.043。
焊缝的纵向收缩量与焊接方法、焊缝尺寸和焊件的长度成正比,与焊件的横
截面积成反比。
由于底梁长度长,各焊缝的焊角大,因此焊后的收缩量就需要在
下料时提前预留出来,经计算和经验值得出,18米长的此类箱形梁下料需留出收
缩量至少9mm。
3.3焊后变形的工艺分析及控制措施
由于底梁是变截面结构,焊缝分布偏向底梁下盖板,各条焊缝引起的挠度方
向和大小不同:⑴上盖板与腹板间的两条外侧角焊缝收缩引起下挠度;⑵下盖板
与腹板间角焊缝收缩引起上挠;⑶隔板与下盖板间焊缝的横向收缩引起上挠;⑷
隔板与底梁腹板焊接产生的横向收缩也将引起上挠。
底梁是封闭的箱型结构,须
先将底梁下盖板与底梁腹板及隔板组焊,最后组焊上盖板,即在组焊上盖板之前,底梁下盖板与底梁腹板及隔板已经形成箱形结构,结构刚性加大,所以焊接上盖
板与腹板之间的焊缝所引起的下挠度将很小。
底梁由于焊接变形引起的挠曲主要
由底梁下盖板与底梁腹板和隔板间焊缝的纵向、横向收缩变形所引起,挠度按理
论和经验值得出应在8-18mm之间,能够保证底架的最终挠度要求。
从底梁的断面形状及焊缝的分布位置来看,焊缝相对抗弯截面惯性矩左右对称,如果采用合理的装配、焊接顺序、焊接方法和参数,就可以控制底梁的扭曲
和旁弯。
4焊后调修与矫正
在焊接结构生产中,虽然在组对时会尽一切努力来防止焊接变形的产生,但是总免不了会在一些结构中要出现焊接变形,有的甚至还很严重。
因此,对焊后残余变形的矫正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艺措施。
由于焊接而引起的边梁变形主要有旁弯与扭曲两大类,在实际生产中,焊后需调修矫正的也往往是这两种变形。
图4所示为底梁旁弯变形的矫正。
由于焊接不当,底梁出现了旁弯,矫正的办法是在盖板的凸起处进行带状的线状加热,如旁弯值较大时,可施加外力,这样在冷却后,由于加热处金属产生纵向收缩,旁弯得到了矫正。
外力
加热区域(主要变形区域)加热区域(主要变形区域)
图4 底梁旁弯变形的矫正
先把工件倒放在矫正胎架上,因下盖板刚性较大,在使用火焰矫正时需要外力协助,先用千斤顶顶住A端一角和B端对角,再将底梁用拉紧螺栓固定在胎架上,然后在底梁下盖板进行加热。
加热宽度为30~40毫米,加热温度和速度根据扭曲程度的不同而适当掌握。
当变形较大时,需升高加热温度,可采用二把烧枪同时进行,不能过烧,以免烧伤母材。
一般火焰矫正的温度在650~850 ℃之间,加热后千斤顶随温度下降而上顶,若这样加热后仍有些扭曲,则可再重复一次。
但加热位置应尽可能不与上次重合,直到底梁冷却后,尺寸符合要求,即可停止。
5结论
以上总体论述了机车底梁装配组焊及焊后变形矫正的工艺全过程,通过制定与实施上述工艺过程,可以有效保证类似机车底架底梁的组焊质量,满足了后续底架装配要求,同时为同类产品的组焊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焊接工程师手册》陈祝年,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2、徐初雄机械工业出版社《焊接工艺500问》北京 2002
3、《焊接工艺人员手册》俞尚知,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年。
4、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焊接手册第一卷焊接方法及设备》 1992
5、《焊接工艺学[M]》王绍林,中国劳动出版社,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