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共29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目标 1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立过程。
导入新课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
转折。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那么我国是怎样进行改革开放的?
新课探究 城市改革的典型——海尔(青岛电冰箱厂)
二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 展成为2015年全球营业额实现1887亿元的大型家电第一品牌。
新课探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左边是改革开放以前人们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粮票、布票,而右边是
现代企业发行的股票,它们反映了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新课探究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 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新课探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 生产和农民收人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 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 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新课探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公有制,土地仍归国家所有,农民只
有土地使用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发生的变化是:经营管理方式和分
配方式发生改变。改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统一经营、共同生产 的方式,实行分田到户,农民获得了经营管理权;改变了人民公社化 运动时期吃大锅饭、平均分配的方式,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难以保障,所以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新课探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较好地解决了这一困境。 (2)1978年,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 (3)这一农村改革在中央指导下,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 责任制,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4)这一农村改革的作用是:①农业生产和农民收人均有很大提高; ②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乡镇企业也迅速起来, 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
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 明显增强。
琳琅满目的商品
随堂练习
A D
C
随堂练习
A
B
课堂小结
新课探究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提出的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确立基本框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基本框架。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新课探究
新课探究 ➢ 这则材料是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
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内容节选。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经济 体制改革。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旧有的经济体制,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 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
新课探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先从
农村开始,这是为什么呢?
农村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和政社合一的体制弊端,使农民失去了对
土地支配权的同时,统一劳动,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
个样,再加上分配制度上的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民的积极性没有了,农业生产自然下降,生活就
新课探究 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 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 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 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形象地 说:“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热烈拥护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
新课探究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 年,安徽省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小岗村 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 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粮食 获得大丰收。他们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 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在了解了小岗村生产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后,结合上面的材 料,可以看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农民利益得到了 保障。这种显而易见的好处才使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受农民的欢迎。在此 基础上,党中央支持和倡导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 普遍实行。
➢ 材料二中进一步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还存在什么弊端? 工厂没有经营自主权。
新课探究
改革前的国有企业不但起不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反而 成了国家发展的累赘。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 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 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新课探究
(1)改革内容: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改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改革成果: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大大 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 的崭新局面。
新课探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思考一下,改革为什么能够从农村转向城市?
农村的成功改革为我国的改革开了个好头,解决了人们的
吃饭问题,为其他各方面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继续深化改
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新课探究
➢ 这番话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 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吃大锅饭
新课探究
新课探究
②1953—1956年, 农业合作化运动。
①1950—1952 年,土地改革。
农村生产 关系的四 次变革
③1958年,人 民公社化运动 。
④1978年后,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课探究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当年党中央在不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急于求
成的情况下开始的,完全脱离了中国农村的实际,不但没有促进 农村发展反而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由此证明了农村的改革一定要 符合国情和农村实际,也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新课探究
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认 识到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 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 会后,中共中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起决定性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党 和政府对市场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在 不断深化。
新课探究 ➢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有何历史意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目标 1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立过程。
导入新课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
转折。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那么我国是怎样进行改革开放的?
新课探究 城市改革的典型——海尔(青岛电冰箱厂)
二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 展成为2015年全球营业额实现1887亿元的大型家电第一品牌。
新课探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左边是改革开放以前人们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粮票、布票,而右边是
现代企业发行的股票,它们反映了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新课探究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 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新课探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 生产和农民收人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 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 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新课探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公有制,土地仍归国家所有,农民只
有土地使用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发生的变化是:经营管理方式和分
配方式发生改变。改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统一经营、共同生产 的方式,实行分田到户,农民获得了经营管理权;改变了人民公社化 运动时期吃大锅饭、平均分配的方式,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难以保障,所以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新课探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较好地解决了这一困境。 (2)1978年,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 (3)这一农村改革在中央指导下,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 责任制,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4)这一农村改革的作用是:①农业生产和农民收人均有很大提高; ②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乡镇企业也迅速起来, 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
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 明显增强。
琳琅满目的商品
随堂练习
A D
C
随堂练习
A
B
课堂小结
新课探究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提出的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确立基本框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基本框架。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新课探究
新课探究 ➢ 这则材料是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
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内容节选。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经济 体制改革。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旧有的经济体制,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 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
新课探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先从
农村开始,这是为什么呢?
农村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和政社合一的体制弊端,使农民失去了对
土地支配权的同时,统一劳动,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
个样,再加上分配制度上的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民的积极性没有了,农业生产自然下降,生活就
新课探究 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 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 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 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形象地 说:“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热烈拥护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
新课探究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 年,安徽省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小岗村 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 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粮食 获得大丰收。他们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 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在了解了小岗村生产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后,结合上面的材 料,可以看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农民利益得到了 保障。这种显而易见的好处才使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受农民的欢迎。在此 基础上,党中央支持和倡导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 普遍实行。
➢ 材料二中进一步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还存在什么弊端? 工厂没有经营自主权。
新课探究
改革前的国有企业不但起不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反而 成了国家发展的累赘。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 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 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新课探究
(1)改革内容: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改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改革成果: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大大 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 的崭新局面。
新课探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思考一下,改革为什么能够从农村转向城市?
农村的成功改革为我国的改革开了个好头,解决了人们的
吃饭问题,为其他各方面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继续深化改
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新课探究
➢ 这番话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 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吃大锅饭
新课探究
新课探究
②1953—1956年, 农业合作化运动。
①1950—1952 年,土地改革。
农村生产 关系的四 次变革
③1958年,人 民公社化运动 。
④1978年后,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课探究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当年党中央在不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急于求
成的情况下开始的,完全脱离了中国农村的实际,不但没有促进 农村发展反而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由此证明了农村的改革一定要 符合国情和农村实际,也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新课探究
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认 识到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 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 会后,中共中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起决定性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党 和政府对市场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在 不断深化。
新课探究 ➢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有何历史意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