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的限度以及反应条件的控制》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情境•激趣入题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所接触 的化学反应进行得一般都很完全, 如镁条燃烧后只剩下白色的氧化 镁,金属钠与水反应后最终得到澄 清的溶液……那么,是不是所有的 化学反应都能进行得很完全呢?
炼制1 t生铁所需焦炭的实际用量,远高于按照化学方程式 计算所需的量,且从高炉炉顶出来的气体中含有没有被利用的 CO气体。开始,炼铁工程师们认为是CO与铁矿石接触不充分 之故,于是设法增加高炉的高度。然而,令人吃惊的是,高炉 增高后,高炉尾气中的CO的比例竟然没有改变。这成了炼铁 技术中的科学悬念。
●自主探究 1.判断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什么? 提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 发生变化(或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再发生变化)。
2.何为化学平衡移动?哪些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 移动有影响?
提示: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原来的化学平衡被破坏,在新的 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化学平衡,即发生化学平衡的移动。影响化 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压强等。催化剂不影响 平衡移动。
⑧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A.②⑧
B.①⑥
C.②④
D.③⑧
【解析】 单位时间内生成A,生成B表示的都是逆反应
方向,故②不是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可逆反应达到平衡
时,各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并非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⑧
不是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
【答案】 A
●变式训练
1.(2014·衡阳市八中高一联赛)下列关于反应限度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温馨提示: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不是浓度相 等,也不是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换言之,若反应一段时间 后,各组分的浓度相等或正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不 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典例透析
(2014· 昆 明 官 渡 区 第 二 中 学 检 测 ) 在 一 定 条 件
下,使NO和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NO+O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B.单位时间内,有3 mol H2反应掉,同时有2 mol NH3 反应掉
C.单位时间内,有6 mol H—H键断裂,同时有6 mol H— H键生成
D.单位时间内,有1 mol N2生成,同时有2 mol NH3生 成
以上均表示v(正)=v(逆)。 ②如何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 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即反应物和生成 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一定,各物质的质量保持一定,各物质 的物质的量保持一定,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也保持一定。
【答案】 BD
(2014· 昆 明 官 渡 区 第 二 中 学 检 测 ) 对 一 定 温 度 下的恒容容器中的可逆反应A(g)+3B(g) 2C(g),下列叙述 不能作为平衡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且生成
CO时,放出的热量会减少
问题与思考
分析与结论
①应选择保温隔热且耐热的炉膛材 料;②尽管煤燃烧是放热反应,但
应选择什么样的炉 反应过程中煤燃烧需提供部分能量
(灶)膛材料?理由 才能继续,利用煤燃烧放出的部分
是什么?
2.控制化学反应条件的基本措施 (1) 通 过 改 变 反 应 物 的 温 度 、 溶 液 浓 度 、 气 体 压 强 ( 或 浓 度)、固体表面积以及催化剂的使用等,改变化学反应的速 率。 (2)通过改变可逆反应体系的温度、溶液浓度、气体压强 (或浓度)等,改变可逆反应进行的限度。
3.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为例,分析化学反应条件该 如何选择。
②2H2+O2=点==燃==2H2O,2H2O=电==解==2H2↑+O2↑,上述两 个方向进行的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
③常见典型的可逆反应 N2+3H2高催温化、剂高压2NH3 2SO2+O2催高化温剂2SO3 2NO2 N2O4
(3)特点 ①正反应、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正反应、逆反应发生的条件相同。 ③正反应或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 ④正反应、逆反应方向的热效应相反。
2.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限度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将某反应的反应物装入密闭容器,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 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2)化学平衡状态 如果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当化学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 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 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我们称为“化学平 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①如何理解v(正)=v(逆)? 例: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3H2 2NH3,对该可逆 反应,表示正、逆反应速率可以用N2或H2或NH3来表示: A.单位时间内,有1 mol N2反应掉,同时有1 mol N2生 成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思维导图
●教材点拨
1.控制化学反应条件的目的 化学反应有的快、有的慢,有的进行程度大、有的进行程 度小,有的对我们有利,有的对我们不利。控制反应条件,促 进有利的化学反应(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即原料的利用率,加 快反应速率等),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减缓反应速率,减少甚 至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控制副反应的发生等),使化学反应 向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转化。
A.反应限度是一种平衡状态,此时反应已经停止 B.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C.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不再改变 D.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已经最大 答案:A
2 . (2014·安 阳 一 中 高 一 下 学 期 二 次 考 试 ) 可 逆 反 应 : 2NO2(g) 2NO(g)+O2(g),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状态的标志是( )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A
点拨:单位时间内生成O2,生成NO表示的都是正反应方 向,②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反应速率之比在达到平
衡状态前后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③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状态
的标志;反应在恒容器中进行反应,气体总质量不变,反应前
后气体的密度不变,⑤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状态原标志法 国科学家勒夏特列经过深入的研究,这一谜底才得以揭开。你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新知识•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 1.认识可逆反应及其特征。 2.了解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条件 的控制。
●新知预习 1.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正__反___应__方__向_和逆__反__应__方__向__均能进行 的化学反应。 (2)特点 在_同__一__条__件__下_,正向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和逆向反应(生 成物→反应物)_同__时__进___行__。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五字诀”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概括为:逆、等、动、定、变,即:
温馨提示:①化学反应的限度(或化学平衡状态)研究对象 为可逆反应,且要求在一定条件下。如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 ②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v(正)=v(逆)≠0,可理解为同一物质 的生成速率等于其消耗速率,如果不是同一物质的速率,应依 据化学计量数转化为同一物质速率。③化学反应限度的宏观特 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应理解为:物质的量浓 度一定;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一定;反应体系的压强一定(反 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除外);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一定等。不能理解为各组成成分的含量或浓度相等,通常情况 下平衡时各组成成分的含量或浓度是不相等的。
新思维•名师讲堂
化学反应的限度 ●思维导图
●教材点拨 1.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均能进行
的化学反应。 (2)表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但其中的“===”用“ ”代
替。例如,SO2 与 H2O 的反应是可逆反应。表示为:SO2+ H2O H2SO3。
温馨提示:①通常把向右进行的反应叫正反应,向左进行 的反应叫逆反应。
2NO2,
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
逐渐增大
D.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比正反
应速率还大
【解析】 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 大,生成物浓度为零,逆反应速率为零,A正确;随着反应的 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生成物的 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但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 底,故反应速率不能为零,B错误,C正确;可逆反应达到平 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错误。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必修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二章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以及反应条件的控制
1 新情境•激趣入题 2 新知识•预习探究 3 新思维•名师讲堂
4 新考题•随堂自测 5 新提升•达标作业 6 新视点•专家博客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 ③用 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的比为 2∶2∶1 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①直接判定依据:v(正)=v(逆),具体含义: A.同一物质: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B.不同的物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化学 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的速率。 ②间接判定依据: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具体: A.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物质的量浓 度保持不变。 B.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 分数保持不变。
(3)表示 书 写 可 逆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时 不 用 “ ===” 而 用 “__________”。 例如:SO2和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2_S_O_2_+__O__2催__化__剂__2_S_O__3_____________。
2.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的建立
①反应开始时:v(正)最大,v(逆)为_0__。 ②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少→v(正)逐渐_减__小__, 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v(逆)从_0___开始逐渐___增__大_____。 ③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__=___v(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 组分浓度_不__再__改__变___。
(2)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_可__逆__反应进行到_正__反__应__速__率___和 _逆__反__应__速__率_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时的状态。 3.控制化学反应条件的意义 通过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改变化学反应_速__率___和化学反 应的_限__度___,促进对人类有利的化学反应,抑制有害的化学反 应。
4.“提高煤的燃烧效率”的研究 (1)燃料燃烧的条件 ①燃料与_空__气___或氧气接触; ②温度达到燃料的_着__火__点_____。 (2)影响煤燃烧效率的条件 ①煤的状态; ②空气用量; ③炉(灶)膛材料的选择; ④燃烧后烟道废气中热量的利用。
(3)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措施 ①尽可能使燃料_充__分__燃__烧___,提高能量的转化率。关键是 燃料与空气或氧气尽可能__充__分__接__触__,且空气要_适__当__过__量___。 ②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提高 _热__能__的__利__用__率__。
问题与思考
分析与结论
煤的状态与煤燃烧的 速率有何关系?与煤 的充分燃烧有何关 系?
煤被研得越细,粉末越小,与空
气中O2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 充分,燃烧的反应速率越快
①若空气充足,煤燃烧生成CO2 空气用量对煤的充分 越充分,放热越多;②若空气不
燃烧有什么影响?原 足,则煤燃烧部分生成CO,CO
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