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孔子论学习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论语》——孔子论学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内容,熟能成诵。
2、比较学习有关“学习”的论述,理解孔子对于学习的认识和态度。
3、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激发养成好读书、好学习的习惯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能成诵《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名句。
难点:理解孔子对于学习的认识和态度。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通读《论语》,在摘抄本上整理孔子有关学习的论述。
一、温故导入
1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诵读《论语》,你们还记得论语开篇的内容吗?
[课件出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学生齐诵。
3 孔子在学而篇第一则中,表明了他的哪些态度?
预设:对学习的态度、对朋友的态度、对做人的态度。
4 孔子被尊为圣人,他不但具有贤明的美德,还在于他善于学习。
那么《论语》中孔子对于学习的论述有哪些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快速回忆预习内容,自己稍加整理。
二、归纳整理
1 学生把预习摘抄本拿出来,整理一下自己摘抄的孔子有关学习的论述。
2 集体交流,归纳出以下内容:
[课件出示]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之‘文’也。
”
7、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0、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
11、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12、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13、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
3 学生出声朗读孔子关于学习的这些论述,边读边思:孔子是怎样学习的?他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是怎样的?
小组交流自己的思考,互相启发。
三、浅释理解
(一)理解“学习”的含义。
1引导:开篇中孔子说学习应该怎样?
预设:学而时习之。
(1)引导:我们平时说“学习”,总是连在一起说,而孔子却把“学”和“习”拆开在句子前后,你能从他的话中知道什么是学?什么是习吗?
[课件出示]
不知不能而求知求能,谓之学;已知已能而行之不已,谓之习。
讲解:不知道、不会的,而去探求、寻求,就是学,简单说,没有见过的、不会的、新知识是要“学”的;已经知道、已经会的,不断进行重温,是“习”。
(2)学习“习”字,渗透复习习惯。
那么这个“习”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课件出示]
小鸟练习飞翔图。
文字: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习习”就是小鸟扇动翅膀,练习飞翔的样子。
课件中的这句话是说笼中的小鸟扇动翅膀想要飞翔,举起翅膀却碰到四周的笼壁。
讲解:习,表明学了新知识、新本领以后,要像小鸟练习飞翔一样,不断进行重复、练习,才能够最终掌握知识和本领。
(3)引读小结:学习,学习,既要认真学知识,也要不断进行温习、复习,所以孔子说——学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学”与“习”的关系。
(1)过渡:学了就要习之,那么新知识与已有知识间有什么关系呢?孔子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预设: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2)这句话中有两个字意思相对,你发现了吗?预设:“故”和“新”。
引导:你能用“故”组几个词吗?预设:故乡、故交、故去、缘故……
再用“新”组几个词。
预设:新鲜、崭新、新貌、辞旧迎新……
从这些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故”和“新”的含义相对,那么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是什么意思?
预设:温习已经学会的旧知识而知道新的知识。
引导:“温故而知新”,就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在这句话中告诉我们:新知与旧知存在着紧密地联系,学新知要不断复习,复习旧知加以思考又可以促进新知的学习,这样的人是真正善于学习的人。
(3)背诵这句话。
指名诵读。
(4)小结:我们要正确认识“学”和“习”的关系,现在人们把学、习连在一起,也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密不可分,要想学有所成,必须把“学”和“习”结合起来。
(二)诵读理解孔子的“学习”论述。
1 学习的方法
(1)过渡:孔子在他有关学习的论述中,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方法,你们发现了吗?
预设: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这句话我们在三年级上学期曾经学过,主要是告诉我们什么?
预设:学习要思考,光学不思,光思不学,都不能解惑。
(3)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方法,请你把它作为座右铭记在积累本上。
(4)孔子另外一句话也强调了不能只思不学,你找到了吗?
预设: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讲解:孔子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不停地思考,结果却没有收获,这时还不如去学习。
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会解决我们的疑惑。
预设:不能光学不思考,别人说什么是什么;既要善于向别人学习,也要善于自己思考实践;学习知识要灵活使用。
引导:小猴子听了别人的话就照着去做,是能够向别人学习,但他不思考,遇到新事物照搬学到的知识,结果闹了笑话,最终自己的疑惑(什么水果好吃)也没有解决。
让我们再一起诵读这句——师生齐诵: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2 学习的态度
孔子不仅在自己的论述中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方法,更表明了自己对学习的态度,“态度决定成败”,孔子有怎样的学习态度呢?
(1)刚才我们整理的孔子有关学习的论述中哪些是在表明他学习的态度?
整理出:[课件出示]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之‘文’也。
”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0、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
11、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13、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
(2)简单说什么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要不懂装懂;
“朝闻道,夕死可矣。
”——渴求学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之‘文’也。
”——虚心求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主动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主动请教,善于学习;“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多听多见,广闻博识;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怕学不好,要努力学习;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有仁德,也要学习,避免走入歧途。
(3)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说说自己感悟最深的语句。
(4)选择1-2句背下来。
(5)小结:正是因为孔子这样好学,他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也正是告诉了我们:像他这样忠信的人一定有,可是说上学习就不如他了。
也就是说,能够被人们尊为圣人,是因为孔子的好学。
同学们,你们看学习多么重要呀,现代也有一句话:
[课件出示]学习改变命运。
学习可以丰富人的学识,改变人的思考方式,可以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知识就是力量”,
这也是一句至理名言。
请同学们也像孔子这样,爱学习,好学习,善于学习。
(6)齐诵这些语句。
四、布置背诵作业。
1 同学们上了这节国学课,是不是有很多收获呢?
预设: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2 布置作业:(1)从孔子的这些论述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结合自己写感受。
(2)把最喜欢的2、3句背诵并默写下来,作为自己的学习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