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婚俗大纲(5篇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台婚俗大纲(5篇材料)
第一篇:烟台婚俗大纲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作为人生大喜的结婚终究是马虎不得的,新人走进婚姻的殿堂大都要举行仪式。
烟台本地的婚俗既有大同,也有小异,既有传统的习俗,也有时尚的规定。
结婚的筹备对新人来说,所投入的精力不亚于装修一套房子,从宾客的邀请、相关物件的采购、预定车辆、确定酒店直到结婚当天整套仪式,复杂的很,对许多人来说都是非常头疼的事情。
六六这些年参加了不少的婚礼,给人做过司仪(所谓的大僚),六嫂前几年也经常给新人主持婚礼,只是今年以来因为六六的原因,以及精力和时间的问题,不再做了。
前段时间,闲来没事儿,六六搜集了一些关于本地婚俗习惯的资料,现发到论坛,让大家了解一下新世纪烟台的新人是如何举行婚礼的,并介绍一些流传至今的小风俗,作为——
《烟台婚俗大纲》
--作者:六六
--发布时间:2004-1-7 20:41:00 预定酒店
烟台可举行结婚典礼的酒店就这么些,而结婚的人不断地增多,档次不断地提高,所以要尽早确定结婚典礼举行的日期,预定好酒店,提前一年半年都不为过,而且要交上定金,过段时间也要和酒店联系一下,否则酒店就是给重复安排了,到时候还要打官司,经不起折腾。
宾客确定
新郎新娘应该在婚前1个月把准备请的亲朋先通知一遍,有什么人、多少人能去,应该心中有数。
如果在你的亲朋中彼此有矛盾的,最好不要安排坐到一起,谁知道他们酒后能不能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负责人员定位
筹备婚礼非常麻烦,当然要请一些挚友帮忙。
领车、伴郎、司仪、主持、酒店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名单、当天手机号、时间安排,要尽早安排,开几次碰头会,列出责任分工安排。
特别是婚礼前一天,一定要最后磋商一次,确保没有丢漏的地方。
相关物品采购
烟、酒、糖、茶、饮料等去批发可以省不少银子(婚礼当天:双方家里水饺、水果),档次按财力自己确定,用于:
1、当天早晨双方帮忙的亲朋、打点司机(如果车是借的)。
2、婚宴用一些,打点大厨、服务员(还的提前给人家说,什么风气?)
3、打点送亲大客和你觉得有必要的客人。
婚礼前一天,新郎服装到男方家,新娘服装到女方家,烟、酒、糖、饮料送入酒店并找一单间存放,此单间也用于新娘换衣、化妆。
需要重视的人员大客
婚礼当天,最尊贵的莫过于女方的“送亲大客”了。
(告诉新郎,咱娘家有人!)女方送亲大客为两人,应由女方家男亲出任,如舅、叔、哥、弟......无论是谁,都将是婚礼当天的至尊人物。
同时如女方送亲大客中有新娘长辈,到男方家后,男方必须也有一长辈陪同至宴会结束。
伴郎、伴娘
各两人,机灵懂事、口齿伶俐并有福气的未婚青年。
司仪
俗称大僚,须是手疾眼快、八面玲珑的男士。
司仪最好和双方都熟悉,且较有威望,如有不周之处谁也不会和他计较。
领车该角色同样非常重要,负责严格按预定时间、路线带领车队,支付各景点费用,如遇塞车,果断另选道路,保证按时抵达酒店。
酒店负责人
需要细心地做好酒店方面宴前安排、宴后处理,物资管理工作。
乐队
新娘到新郎家门前吹奏一次、到酒店门前吹奏一次,也有还到酒店宴席上演奏的。
一般6人或8人。
烟台目前有众多婚礼乐队,水平不一。
有的乐队只是一些“滥竽”+“制服”,却给人一种正规的印象,而真正的“高手”又不肯统一服装,有的甚至象朋克一样不能让喜主接受:(摄影、录像
我还是觉得专业的好,价格不是太贵,直接就给做出光盘来。
主
持人
目前有很多所谓电视台、广播电台、娱乐界的“腕”都接这样的活,“腕”们爱炫耀自己、价又高。
套话千篇一律,也不知道人们是看他表演还是看新人,喧宾夺主。
我看还不如六嫂做的好:)车队安排一般阵容:
第一辆:面包车,领车坐前,摄影、录象坐后面,车后盖掀起。
第二辆:打扮的最漂亮,伴郎之一坐前,新郎新娘坐后。
如果车的档次不同,这辆应该选最好的。
第三辆:伴郎之一坐前、两位伴娘坐后。
第四辆:男方陪大客之男亲坐前(到男方家后上车)、女方送亲大客坐后。
其他车辆随意坐一些朋友。
烟台风俗是结婚当天不走回头路,这就要求新郎和领车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按风俗订好路线。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事先驱车沿预定路线跑一便,考察一下是否有施工地段?如果堵车,另准备一条路线,把到各景点的时间估算一下。
通常的路线:新郎家---新娘家---新郎家---东郊海边---沿滨海路海岸拍照录影---酒店
安排宾客席位
这一项往往是令新人最头疼的事,一定要统筹安排,别在这方面出现问题。
目前有男方、女方喜主在一起请客的,也有婚后第三天“站三”回娘家时女方再单独请客的。
近年来以第一种为多,但原则都一样。
第一桌,必须是送亲大客按其辈分做主陪两侧,右为长左次之。
主陪应选男方家体面、周到、酒量大、辈分大于等于送亲大客之男亲。
副陪条件与主陪相似,辈分可小于主陪,但酒量要大,坐主陪对面。
其余六人亦应是能说善饮者。
一定要让大客吃好喝足!第二桌,常为女客,新娘、伴娘(二人中年龄大的)分坐主陪两侧,伴娘(小)坐副陪右侧。
其后是领导、家人、同事、同学、服务人员。
各桌主副陪最好要
事先通知到,要能控制节奏,既要大家喝好,又不能喝醉。
宾客名单落实完,写在大红纸上,婚礼当天早晨贴于酒店大堂显眼处。
一些必须的小物件
1戒指、2蛋糕、3拱门、4气球、5手捧花、6喜字、7胸前飘带、8装车的彩带、9彩带喷灌、10花炮、11鲜花瓣、12双面胶、13糨糊、14刷子、15红纸、16托盘、17横幅(一般由酒店提供)、18刻字、19请贴、20用饮料调制的假酒
戒指不论黄金、白金、钻石,关键在于其包含的意义。
蛋糕不用太大,多了也浪费。
每桌一个,提前预定,婚礼当天上午10点左右由蛋糕店送到酒店,由酒店负责人督办;有的酒店自己也制作,这样就方便多了(小心短斤两啊)。
拱门气球用来围做拱型门。
当新郎新娘到达酒店时,气球由这对新人放上天。
由酒店负责人督办。
新娘手捧花有拖尾、不拖尾之分,订花时要订几朵新娘头饰用的小花,新婚当天清晨送到新郎家,新郎到新娘家后献给新娘,然后新娘要花不离手直到婚礼主持人主持仪式时才能放下。
可交伴郎督办。
喜字喜字,主要用于新郎家及其周围,新娘家门上也用一张,酒店门前、餐厅门前各两张。
婚礼当天太阳出来之前由朋友从外向里帖到新郎家门前,要做到不多不少,最后一张帖在大门正中。
糨糊、刷子用在此处。
飘带面写有“新郎”“新娘”“伴郎”“伴娘”“父亲”“母亲”“司仪”“主持”“贵宾”等,婚礼当天新郎到新娘家时把新娘、伴娘、新娘父母的飘带带去,新郎、新娘互相为对方佩戴。
其余的按角色颁发。
装车彩带有的用鲜花、有的用自己编的彩带,婚礼当天清晨用双面胶粘贴在车上。
彩带喷灌一定要嘱咐朋友从远处喷,在空中干了以后落在身上,否则粘在头发上很难撕下来。
花炮用于新郎、新娘下车后漫天抛洒,渲染气氛。
鲜花瓣(或彩
纸片)放在托盘中垫上红纸,由两位年轻姑娘撒。
红纸写宾客名单。
婚前一天完成。
横幅用在酒店餐厅,上贴“XXX先生XXX小姐结婚典礼”其中新郎新娘名字也可上下罗列。
刻字以上文字要刻在不干胶上。
先要到酒店量一下横幅!
婚礼程序
男方
早5:00左右(根据时令而定,现在一般4点钟左右就要开始)3人以上到新郎家贴喜字。
同时新郎家喜主(既家人)开始准备早饭:水饺、小菜。
水果、烟、茶。
6:00左右摄影师、录像师、其他朋友相继赶来,领车、装车。
花店的手捧花送到。
7:00左右与女方家联系,如果已准备好,新郎穿上礼服(西服)带上伴郎,持手捧花和胸前飘带(新郎、新娘、伴娘、父亲、母亲)上车去接新娘。
快到新娘家时,领车打电话联系新娘家。
伴郎始终先为新郎开车门,新郎再从车头绕到另一面为新娘开车门。
女方
早5:00左右由伴娘伴随去化妆、盘头。
门上贴一喜字。
6:00左右送亲大客到。
家里开始准备酒菜、饺子一桌。
6:30左右新娘吃些东西后换上婚纱,坐在床上等着自己的新郎。
此时新娘不能穿鞋,鞋要藏在屋内某个角落。
红包袱摆在床上。
接到新郎车队电话后,两位送亲大客及一些亲友出门迎接。
新郎新娘
新郎进门时开始改口叫“爸、妈”,送亲大客招呼新郎、伴郎、新岳父吃饭,少喝点酒。
此时新娘和伴娘仍关着门,坐在另一屋中。
吃点喝点后,伴郎对送亲大客说话,大意是:时间太紧、怕路上堵车、酒中午再好好喝、到此吧、行不行?送亲大客会马上应允。
记住:一定要说,否则吃到晚上新娘家也不会说停;一定要伴郎说,新
郎可不要表示着急。
饭后,新郎捧鲜花敲新娘房门,开这扇门可不容易,伴娘们会出很多难题给新郎:(。
进屋后新郎新娘合影,然后新郎四处找鞋......(一般情况是要在新娘的眼神提示下)终于找到,为新娘穿上(有些地区风俗中还要擦擦鞋,象征“驱邪气”!新娘哪来得邪气?!)。
互为对方戴胸前飘带。
伴娘端来饺子,新郎、新娘互相喂2个。
全家合影。
新娘接过手捧花、挽上新郎出门。
伴娘带红包袱跟随其后。
两位送亲大客一起上车。
新郎家
床上撒一些花生、栗子、枣。
乐队到位、调音。
撒花、喷彩带人员落实东西准备好。
水果、烟、茶准备好。
等待......新郎新娘
到新郎家之前领车电话通知司仪作好准备。
大约还有500米距离时,第一辆面包车先迅速赶去准备照相录象。
车队一出现在新郎家街口,乐队开始奏乐,门前道路两旁站满亲朋、邻居和看热闹的人群。
车队缓缓停在门前,伴郎迅速下车为新郎开门,然后看到的就是四面八方、扑头盖脸的鲜花瓣、彩纸、彩喷。
新郎为新娘打开车门。
在欢笑和掌声中、在漫天的鲜花瓣和彩带里,新娘挽着新郎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拍走到自家门前。
此时有几个人顾不得看热闹,新郎家负责陪送亲大客的男亲在领车的介绍下热情地把两位大客领进家,这以后一直陪同到大客上车回家。
新郎家一名女亲(新郎的姐或表姐)直奔提红包袱的伴娘,接过“包福”,同样热情地领进家。
新郎门前敲门,父亲、母亲开门,新郎的母亲拿一对用红线绑在一块的莲子,让新郎新娘各咬一口,然后,新郎的母亲还要给新娘剥一块糖放进口中,之后才能让其进门。
新人叫过“爸、妈”后得一红
包,新人进自己的房间(如果新人另有自己的家,可随便找一间屋子表示一下),新娘坐在撒有栗子......的床上休息。
送亲大客与新郎父母、陪大客的男亲在客厅就座,互相寒暄,大意无非是:xx(对方新人)真不错...xx(己方新人)没吃过苦,今后请多教育、批评。
一对新人在床上休息时还要进行下面的节目,(1)新郎、新娘喝交杯酒;(2)新郎家略备小菜(用小盘盛几样菜,一般6个或8个),端到床上,先由新郎、新娘互相夹菜给对方,然后再由新郎的母亲夹菜给新娘;(3)新郎、新娘吃面条(面条要是宽条的,煮的时候不要煮烂,最好是一根面放在碗中),在吃面的过程中,旁边有人要有人问新娘生不生,新娘要说生(取生孩子的意思)。
新郎新娘出来,全家合影,出发。
新郎新娘到各景点拍照,按时到酒店。
酒店负责人、司仪
带人到酒店,酒、饮料、烟分发到每一桌;乐队、气球、蛋糕、主持人到位;打点大厨;贴喜字、宾客名单、横幅;
婚礼
新郎新娘到酒店基本和到家时一样,进入大堂,新郎新娘站在餐厅门前恭迎每一位宾客入席。
约12时主持人开始主持仪式,拜父母、拜亲朋、夫妻对拜,其他内容不拘一格。
约15分钟的仪式后,婚宴开始。
根据宾客人数,到适当的时候新人开始敬酒(酒席多时,一般在第二道热菜上桌后开始)。
敬酒过程中,伴郎持酒,由司仪带领新郎新娘(有的地方是只有新郎和新郎的父亲)挨桌为每位宾客斟酒,“感谢大家光临,干杯!”(一般新郎新娘喝的是由饮料兑的“酒”,当然如果你能喝......)此过程中朋友会出一些难题:(宴席后一一送走。
新人如果有自己的新房,应该邀请送亲大客去看看。
闹洞房
古时候,新郎新娘结婚时也许还没见过面,另外晚饭后到休息前的这段时间不好安排,人们就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彼此熟悉。
现在闹
洞房就是为了热闹。
古往今来闹房的花样非常多:(......拉灯!小风俗娘家陪嫁椅子(结婚当天,椅子要并排放在一起,并用红绳拴在一块)、被子、包袱,这可是烟台独特风俗。
新娘家要在婚前为小两口置办着两样东西,因为用烟台方言说这两样东西,其发音正好与“辈子”和“日子”一样,象征着“一辈子”、“过日子”,其中新娘家的被子送到新房时要由新郎的母亲迎接并铺叠好。
早些年还兴送“柜子”后来渐渐被“皮箱”取代,目前随着家庭装修的日益现代化,这一项陪嫁也逐渐被省略。
包袱:娘家为新娘准备的红包袱。
一个脸盆放有小镜子、梳子、扎着红线的莲子(白面蒸的)、红包(不用很多),再外包红布。
在女儿出嫁那一天由伴娘带到婆家,象征“包福”。
好了,到此为止吧:)
第二篇:婚俗
清末民初临汾地区婚俗的演变
摘要: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裸婚、闪婚、闪离等现象层出不穷,人们的婚俗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那么婚俗的大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就不得不从清末民初这个大变革时期说起。
清末民初,各种思想竞相涌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一个很大的转变。
婚姻礼仪上, 六礼向三礼、四礼的简化;“验贞”“七出”等陋俗渐趋势微,在婚姻礼服上逐渐趋向于西化,新式婚俗尚未成为社会的主流,但新旧混杂预示着它正在经历革新而逐步开启近代化的历程。
临汾地区的婚俗在时代大变革的影响下也发生着变化。
关键字:清末民初婚俗
演变
在当今社会革新多元的冲击下,婚俗正在经历着一场快速的发展变化。
‘剩男’、‘剩女’、‘闪婚’、‘逼婚’等词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频繁的出现。
这与古语中的‘女子十三而婚’、‘父母之命’等情景截然不同。
那么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个局面呢?人们的婚俗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首先来说一下婚俗。
什么是婚俗呢?婚顾名思义婚礼。
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规范认为:“昏(婚)礼者,礼之本也。
将和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俗就是风俗,“风俗乌乎始,始于未有人类之前。
盖狉獉社会,蚩蚩动物,已自成为风俗。
至有人类,则渐有人群,而其群之多数人之性情、嗜好、言语、习惯常以经年累月,不知不觉,相演相嬗,成为一种之风俗。
记曰:礼从宜,事从俗。
谓如是则便,非是则不便也。
圣人治天下,立法制礼,必因风俗之所宜”。
婚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群体的婚姻礼义(内容)、礼仪(形式)与婚姻习俗共同形成的文化积累。
婚姻礼义、礼仪是统治者将民间流传的婚姻禁忌和婚俗加以整理而形成的成文规范;婚姻习俗则是由民间的婚姻行为而被约定成俗的社会文化心理和风尚。
两者之间没有具体的界限,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诗经·毛时序»中写到:“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在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婚俗有者重要地位。
“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礼”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很长,给中国古达的爱情观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它肯定了夫妻间的爱情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感情,不能用其他感情来代替,这是中国人具有爱情转一的美德的优良传统,但同时又把夫妻能否生育和能否白头到老的问题看成是受神秘命运的支配,从而陷入迷信的泥坑。
在封建婚俗观念下产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的爱情观延续了几千年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身心。
临汾,古称之为平阳,作为古代帝王尧、舜的都城其婚俗观念的封建性更是根深蒂固。
在步入近代社会时,各种社会思潮,譬如维新思想,辛亥思想等相继被传入临汾,深刻的影响着临汾人的观念,婚俗观念尤为最甚。
婚俗形式又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在封建时代,男女婚姻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控制,丑化女子求爱为“自媒之女,丑而不信”。
凡是没有保媒的女子的结亲,被叫做私奔。
«诗经·卫风»中有一首题为«氓»的诗,讲述了一对男女从自由恋爱到结婚的事情,诗中的那个自由结婚的女子深知没有媒妁之言这一点,便不能成婚,所以要求对方拖延婚期,以便请媒人“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在南朝时,
荀阐之的女儿也是在没有媒人的情境下成婚的。
荀阐之,广陵人,官给事中,他女儿的婚事,史书中记载到“当嫁,明日应行,今夕逃随人去,家寻求不能得”,照这样看来,荀女应该是早有意中人,对于家中那个所选定的女婿不满意,就随意中人私奔了,家里找也找不到。
荀女的行为固然是追求自由婚姻的缘故,然荀女出逃,没有媒人,也没有经过六礼,被正统派所歧视,说荀家出失行女子,这样不仅仅是社会舆论蔑视,而且也被夫家的人看不起,在夫家的地位很低,‘君家大人看不起’。
更有礼记内则中记载云:“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在封建时代,把自由结婚的女子当做妾来对待。
我们在了解封建社会时,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男女授受不亲’。
是的,在封建时代,有一定身份的人家的子女到了七岁时就被隔离起来,女子从小就被禁锢在小小闺房之中,除了自己的家人,很少能见到什么异性,因此她们往往容易对自己见到的异性一见倾心,然而女子对于男方并没有什么深入的了解,常常酿成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悲剧,“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
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寄托出诗人对青年女子的深切告诫。
但在历史上,也有一些思想比较开明的家人,让女儿长大后为他们物色佳偶的,他们让女儿躲在屏风或者窗帘之后,让她们偷偷观察所选之人的容颜、谈吐、风姿等等,看看是否中意,这种一见定终身的现象,在现在看来是有点荒唐,但在当时所处的时代是历史的一种进步。
南宋时侯,理宗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异常喜爱,封为周汉国公主。
公主到了结婚的年龄,要选驸马了,当时的宰相就建议选当朝进士第一名周震炎,当周震炎上朝叩谢皇恩时,公主在屏风后观察周,并且表现出了不满的神态,这下皇上就知道公主不满意这桩婚事了,于是作罢。
随后又给她指前皇后的侄孙作为驸马,这下公主再没有意见了。
这类家长在女儿的婚事上还是比较开明的他们征求自己女儿的意见,只是在一定范围或者说是程度内让她们做选择,一旦她们表示了态度,家长是尊重她们的,按照她们的意思去办。
但这类家长在那个时代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都是唯‘父母之命’是也。
等到了清末民初时,西方的平等、自由、民主思想传入国内,人
们不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婚姻,开始寻求自由恋爱、自由结婚,封建社会的婚姻形式出现被打破的局面。
最典型的莫过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婚姻。
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先生由于志同道合的爱国情怀,一同工作,一同战斗,进而发展出了爱情,成立婚约。
在封建时代的婚聘仪式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外在表现形式,它贯穿于整个封建时代和整个的婚姻过程,它并不是反映青年男女自己的意志,转而成为她们客观上要履行的义务。
整个的婚聘形式从其产生到其渐渐消亡的过程中呈现出了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这样一个发展历程。
婚聘形式最早出现于«礼记»。
«礼记»是春秋战国时期留下来的一部分关于礼制的汇编,其中«礼记·昏义»中规定‘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仪式,称之为六礼。
纳采是指男家请人向女家提出缔结结婚的请求,也就是俗称的“说媒”、“提亲”。
在纳采时,男家要奉赠礼物。
礼物通常情况下为雁,雁对待爱情专一,寄托着新人对于婚姻的期望,希望他们的婚姻和谐美满。
在封建时代,由于娶妻结婚是关系整个家族的一件大事,因此纳采的对象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慎重,通常从官宦人家到普通百姓,共同奉行的择偶条件是“门当户对”。
康熙年间的«临汾县志»写到:“近时,士大夫只重门第,多不待男女之长”,“两姓相合,最重门第,不当,断不苟就,贫富非所论也。
非惟绅士为然,既商、贾、农、工亦尔。
倘非偶联姻,则乡党不齿焉”,然后才会考虑家世、家风等等。
问名,则是男女双方互相询问男女的姓名、年龄、生辰、籍贯、以及家中的三代,官职等等,通过这样来加深双方的了解,就是民间俗说的‘请八字’。
所带礼物也是大雁。
礼记士婚礼中这样写到:“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
”郑玄注曰:“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
”如果纳采双方同意的话,双方应该主动告诉这些信息,而不应有所隐瞒。
纳吉就是男方根据双方的生辰八字,占卜不的结婚的吉日,备礼通知女方家人,决定订婚。
问明之后是对男女双方的八字进行考察,就是对双方八字之间的五行是否和谐,双方所行的大运,流年有无严重的不好和冲克等问题详细研究,以此推导出两人的婚姻生活吉凶,并对此提出
合理化的建议,防患不幸的婚姻于未然之际,以此来提高婚姻的质量,最终决定双方是否可以成亲,这个过程一般称之为“八字合婚”,也称为“批八字”。
八字是不是匹配,是一桩婚姻能否成功的关键。
纳吉之后,“婚姻之事于是定”也就是双方是婚姻关系就算正式确定了下来,缔结“聘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订婚”,男女双方不能轻易悔婚。
此后,男方每逢过年过节时都要给女方送礼物。
纳征就是男方正式向女方下聘礼,在那时所下聘的礼物要列一个清单,当中详细写明了礼物的种类以及礼物的数量,通常称为“礼书”,人们认为聘礼越多越好,双方都有面子,人们通常所说的买卖婚,即是以此作为根据的。
请期,指男家通过占卜选定了良辰吉日,然后通过媒人告知女方,请女家同意。
女方在请期仪式中,也同样要占吉,占卜男家所选定的日期是否与新娘的八字相符合。
如果男女双方均表示同意,那么婚礼就可如期举行。
行过纳征礼后就该考虑娶妻过门了。
请期一般分为书面和口头两种,比较讲究的家庭一般多选用书面形式,既通常所说的“下婚书”。
亲迎就是新郎到女方家迎娶新娘,这是婚礼仪式的最后一道程序,就像现在的结婚典礼。
亲迎是整个婚礼过程中最繁琐也是最隆重的仪式,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主要分为亲迎、拜堂和入洞房三个部分。
每一个部分都包含着众多的仪式和内容,这些仪式和内容大多都包含着祝福之意,但同时也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由于繁琐复杂的传统婚礼“于昏时成礼,匪朝伊夕所能完事,请客、款客、酬客,动辄三日所费不赀,以至中人之家不敢轻言婚事”,也就是婚礼耗费双方家族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双方都变得不堪重负,再加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西方社会生产方式的输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大动摇了建立在自然经济和封建传统伦理道德之上的传统婚俗,使其不得不作出改变,以至于在“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
因此在清末民初,婚礼仪式逐渐倾向于简单化,由六礼向三礼或者四礼转化,并且这种现象越来越多,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一般情况下要经过三个阶段:订婚,下聘既交换聘礼、以及成婚。
民国年间,由于传统婚礼的繁琐、愚昧、没有个性自由,遭到资产阶级革命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