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一、现代文阅读(35分)
5.(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6.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

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

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末,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
要不得!
要不得!
注重调查!
反对瞎说!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

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

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

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

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

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

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

这是懦夫讲的话。

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

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

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
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

不谓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

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

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

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

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中国有许多专门从书本上讨生活的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共产党员,不是一批一批地成了反革命吗?就是明显的证据。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

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

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

(摘自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材料二:
《反对本本主义》在毛泽东哲学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篇著作的发表应该看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为什么说《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呢?因为它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独立开辟新道路最早的一篇哲学论证。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第一次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即“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在这里,“从斗争中”讲的是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讲的是不能照抄照搬,而应该有创造性。

思想路线是哲学思想的转化形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它的基本内容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还特别强调了三个重要观点:一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二是“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三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这三个重要观点构成了后来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雏形。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严肃批评了“本本主义”的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唯书”,即“以
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开口闭口‘拿本本来’”的倾向;一种是“唯上”,即“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

针对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毛泽东大声疾呼:反对本本主义,洗刷唯心精神!
(摘编自陈占安《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A.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调查研究、了解事实,缺乏调查研究的发言就是“瞎说”,这种人没有发言的权利。

3.B.“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也就是说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而非凭空想象。

4.C.书上说的就是对的,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就要执行,这种想法普遍存在于农民的思想意识中,是要不得的。

5.D.《反对本本主义》初步界定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党的思想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的转化形态。

6.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A.作为领导脑子不能“空”,必须要走出门才能获得调查材料,解决各种问题。

B.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得好与坏,关键是看能否将它与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

C.没有《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三个重要观点,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D.D.要去除“本本主义”中的两种错误思想倾向,必须实事求是,向实际情况做调查。

E.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中毛泽东三个重要观点中的“群众路线”的一项是()(3分)
F.A.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G.B.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

H.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同群众相结合。

I.D.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J.4.材料一中画线两处在表达上分别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5.《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请根据材料谈谈《反对本本主义》对我们“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启示。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湘行记——张八寨二十分钟
沈从文
汽车停到张八寨,约有二十分钟耽搁,来去车辆才渡河完毕。

溪水流到这里后,被四围群
山约束成个小潭,一眼估去大小直径约半里样子。

正当深冬水落时,边沿许多部分都露出一堆堆石头,被阳光雨露漂得白白的,中心满潭绿水,清莹澄澈,反映着一碧群峰倒影,还是异常美丽。

特别是山上的松杉竹木,挺秀争绿,在冬日淡淡阳光下,更加形成一种不易形容的清寂。

汽车得从一个青石砌成的新渡口用一只方舟渡过,码头如一个畚箕形,显然是后来人设计,因此和自然环境不十分谐和。

潭上游一点,还有个老渡口,有只老式小渡船,由一个掌渡船的拉动横贯潭中水面竹缆索,从容来回渡人。

这种摆渡画面,保留在我记忆中不下百十种。

如照风景画习惯,必然作成“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姿势,搁在靠西一边白石滩头,才像符合自然本色。

因为不知多少年来,经常都是那么搁下,无事可为,镇日长闲,和万重群山一道在冬日阳光下沉睡!但是这个沉睡时代已经过去了。

大渡口终日不断有满载各种物资吼着叫着的各式货车,开上方舟过渡。

此外还有载客的班车,车上坐着新闻记者,电影摄影师,音乐、歌舞、文物调查工作者,画师,医生..以及近乎挑牙虫卖膏药飘乡赶场的人物,陆续来去。

近来因开放农村副业物资交流,附近二十里乡村赴乡场和到州上做小买卖的人,也日益增多。

这个觉醒是全面的。

小船渡口东边,是一道长长的青苍崖壁,西边有个裸露着大片石头的平滩,平滩尽头到处点缀一簇簇枯树。

其时几个赶乡场的男女农民,肩上背上挑负着箩箩筐筐,正沿着悬崖下脚近水小路走向渡头。

渡船上有个梳双辫女孩子,接送另外一批人由西往南。

渡头边水草间,有大群白鸭子在水中自得其乐的游泳。

初来到这个溪边的我,环境给我的印象和引起的联想,不免感到十分惊奇!一切陌生一切又那么熟悉。

这实在和许多年前笔下涉及的一个地方太相象了,可能对它仿佛相熟的不只我一个人。

正犹如千年前唐代的诗人,宋代的画家,彼此虽生不同时,却由于某一时偶然曾经置身到这么一个相似自然环境中,而产生了些动人的诗歌或画幅。

一首诗或者不过二十八个字,一幅画大不过一方尺,留给后人的印象,却永远是清新壮丽,增加人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至于我呢,手中的笔业已荒疏了多年,忽然又来到这么一个地方,记忆习惯中的文字不免过于陈旧,触目景物人事却十分新鲜。

在这种情形下,只有承认手中这支拙劣笔,实在无可为力。

我随同那十几个乡下人一道上了小渡船。

上船以后,不免有些慌张,心和渡船一样只是晃。

“慢慢的,慢慢的,站稳当点。

你慌哪样!”
几个乡下人同声笑着说,“不要忙,不要忙,稳到点!”显然的事,我在船中未免有点狼狈可笑,已经不像个“家边人”样子。

令我显得慌张的,并不尽是渡船的摇动,却是那个站在船头,从从容容在那里当家作事的弄船女孩子。

她大约有十四五岁的样子,除了胸前那个绣有“丹凤朝阳”的挑花围裙,其余装束神气都和一般青年作家笔下描写到的相差不多。

有张长年在阳光下曝晒、在寒风中冻得黑中泛红的健康圆脸。

一双辫子大而短,还有双真诚无邪神光清莹的眼睛。

两只手大大的,粗粗的,在寒风中也冻得通红。

身上穿一件花布棉袄子,稍微大了一点。

这正是中国许多地方一种常见的新农
民形象,真诚、单纯、素朴,对本人明天和社会未来都充满了快乐的期待及成功信心。

新的社会正在起着深刻变化,她也就在新的生活教育中逐渐发育成长。

我想起合作化,问她一月收入时,她却笑了笑,告给我:“这是我伯伯的船,不是我的。

伯伯上州里去开会。

我今天放假,赶场来往人多,帮他忙替半天工。


“一天可拿多少工资分?”
“嗨,这也算钱吗?你这个人——”她于是抿嘴笑笑,扭过了头,面对汤汤流水和水中白鸭,不再答理我。

像是还有话待我自己去体会,意思是:“你们城里人会做生意,一开口就是钱。

什么都卖钱。

一心只想赚钱,别的可通通不知道!”我不免有一点儿惭愧起自心中深处。

到乡下来,才明白还有许多事事物物,人和人相互帮助关系,既无从用工资分计算,也不必如此计算。

一位向我提出了个问题,“同志,你是从省里来的,可见过武汉长江大铁桥?”“看见过!那里有万千人笼夜赶工,电灯亮堂堂的,老远只听到机器哗喇哗喇的响,忙得真热闹!”
“办社会主义就是这样,好大一条桥!”
“你们难道看见过大铁桥?”那中年妇人问。

……说下去,我才知道电影队来放映电影时,大家都从电影上看过大桥赶工情形。

我想起自治州百七十万人,共有三百四十万只勤快的手,为一个共同目的而进行生产劳动,长年手足贴近土地,再累些也不以为意。

在一般城里知识分子面前,我常常自以为是个“乡下人”,习惯性情都属于内地乡村型,不易改变。

这个时节,才明白意识到,对于乡下的人事,我知道的多是百八十年前的老式样。

至于正在风晴雨雪里成长,起始当家作主的新人,如何当家作主,我知道的实在太少了。

一九五七年五月作
(有删改)[注]1934年,沈从文从北京返回湘西故里,写下《湘西散记》,抒发他“无言的哀戚”。

1957年沈从文再回湘西,写下此文。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详写了各式货车、各色人及人来人往等生活情形,极富生机活力,充满浓郁的湘西风情,表现出了时代的觉醒。

B.作者登上小渡船后被同船的乡下人笑,这笑是对在船中的我略显狼狈的真实反映,也饱含着他们对陌生人的善意。

C.在“多少工资分”的对话中,作者通过对女孩的语言、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了弄船女孩的单纯和当地民风的淳朴。

D.文章结尾作者说对“起始当家作主的新人,如何当家作主,我知道的实在太少了”,表明了作者对新社会感到迷茫。

7.关于文中小船渡口的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船渡口、青苍崖壁、赶乡场的男女农民、渡船女孩的描写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湘西美景。

B.作者感到惊奇和熟悉,是因为作者眼前所见到的与曾经笔下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十分相似。

C.古人用诗和画将清新壮丽的美景再现给后人,而我因手中之笔荒疏多年且拙劣无法做到。

D.本段文字人景情融合,自然中透出情韵,平淡中见真诚,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8.本文的女孩和《边城》中的翠翠都生活在湘西,年龄相仿,但二者又有所不同,请分别谈谈作者笔下这两个形象的意义。

(4分)
9.如果要为文中划线语句撰写语言鉴赏札记,请列出鉴赏要点并简要分析。

(6分)
10.
11.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12.(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14.材料一: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已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

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

及事益多,吏民巧弄。

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以幸。

而黯常毁儒,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

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

”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天子既数征匈奴有功,黯之言益不用。

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

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

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

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上默然。

有间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材料二:
汲黯进积薪之言,武帝为之默然,是必有所中矣。

已而日:“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太史氏推原.其故,谓黯褊心,不能无少望.,果足以知黯之心乎?
天子招文学儒者,告廷臣以所欲为,则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谓公孙弘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谓张汤深文巧诋,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

谁实为知黯者?必信褊心之言,此与儿童之见何异?淮南谋反,独惮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感以非,卒以不敢。

若黯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帝自为太子时固已惮其严矣。

即位既久,大将军青侍中,帝踞厕而视之。

丞相弘燕见,或
时不冠。

至黯见,不冠不见也。

尝坐武帐不冠黯奏事避而使人可之。

为中大夫,固以切谏不得久留,出守东海,大治。

帝闻而召之,列于九卿。

(节选自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杂著》)15.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赋分。

(3分)
16.尝坐
17.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文中指交好,与“善万物之得时”的“善”意思不同。

B.B.原,指推究,与“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原”意思相同。

C.C.望,指希望,与“源不深而望流之远”的“望”意思相同。

D.D.数,指责备,与“范增数目项王”的“数”意思不同。

E.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F.A.汲黯不太讲究礼数,常当面顶撞人,朝堂之上也直言进谏,招来其他臣子忌恨,其实他对自身修养不懈怠,品行正直高洁。

G.B.从前汲黯位列九卿时,公孙弘、张汤还只是小吏,但二人后来也身居高位,一些昔日的丞相史,在地位上甚至超越了他。

H.C.在陆九渊看来,汲黯认为公孙弘等人内怀诡诈而外逞智巧,以此阿谀主上,而张汤巧言诋毁,善于构陷,使真相不得昭示。

I.D.汲黯总是耿直上言,坚守气节大义,并且难以被不正当手段诱惑,这不仅令淮南王在谋反时忌恨他,也让皇帝感到畏惧。

J.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K.(1)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

(4分)
L.
(2)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4分)
(3)
14.汉武帝认为汲黯“无学”,陆九渊则说“吾必谓之学矣”。

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说法?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5分)
15.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闲居遣兴
王安石
惨惨秋阴绿树昏,荒城高处闭柴门。

愁消日月忘身世,静对溪山忆酒樽。

南去干戈何日解,东来驲骑[注]此时奔。

谁将天下安危事,一把诗书子细论。

[注]驲骑:驿马,也指乘马送信、传递公文的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秋日荒城、柴门紧闭的闲居环境,写出诗人愁苦的原因。

B.诗人来到了溪水边,面对着倒映在水里的山,不禁想要借酒消愁。

C.东面来的驿骑快马加鞭,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南面战况紧急的事态。

D.诗人以一“闲”字入题,颇有深意,突出了诗人闲而有忧的情怀。

16.诗的尾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五)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六)(1)《登高》中,“ , ”两句,描写了其在困苦失意中年华老去的情形,抒发了因国难家恨而生的悲愤之情。

(七)(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妙用比喻描写琵琶在短暂停歇后突然迸发出铿锵激昂的声音,给人以强烈的视听震撼。

(八)(3)某同学写文章时想引用古诗文中强调做事注重积累的句子,他找出了“ , ”两句。

(九)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十一)干眼症这一看似不起眼的眼部疾病,正悄然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眼部不适,更是眼表健康受损的警示灯,其背后的复杂成因与多样化的治疗方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干眼症,医学上称为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种由泪膜稳态失衡引发的眼表损害及不适症状。

它与全身健康、生活习惯、环境等多个因素 A ,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健康挑战。

电子产品的使用是当今干眼症的常见诱因之一。

通常情况下,人们每分钟眨眼10~20次,这一动作有助于将泪液均匀地涂布于角膜与结膜表面,形成泪膜,保护和滋润我们的眼睛。

但在使用电子产品时,由于人们 B 地盯着屏幕,眼睛眨动的次数减少,这使得(甲),眼球表面直接暴露在空气之中,造成眼部不适,逐渐发展成干眼症。

除上述原因外,造成干眼症的原因还有很多,①如低湿度环境,空调、风扇等形成的干燥的环境也会使眼睛失去水分,②加剧干眼症的发生率;③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泪液的分泌减少,④这也是引起干眼症的常见原因之一;⑤此外,眼睛疾病和一些药物的不当使用也可能导致干眼症的发生。

如何避免干眼症?首先,尽量控制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适当进行远眺
或做眼保健操;更重要的是,要提醒自己多眨眨眼,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眼球表面干燥;也可使用蒸汽眼罩,但要警惕蒸汽眼罩不能温度过高、使用时间过长,以免烫伤眼睛。

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每天有充足的水分供给,保持眼球的湿润;还要养成室内通风的好习惯,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同时,(乙),多吃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如葡萄、芒果、猕猴桃、胡萝卜等。

18.文中第一段用“警示灯”比喻“干眼症”,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

请以“生命”为本体写一个句子。

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暗喻;比喻贴切,表达流畅。

(5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分)
20.
21.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要求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22.
23.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
24.
25.文中画波浪线的“但要警惕蒸汽眼罩不能温度过高、使用时间过长”,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

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
26.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让更多人有了发出声音、表达观点的可能,公众可以从更多视角了解事态发展和各方观点。

那么,我们是不是离真相越来越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