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语言表达存在的四大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是符号系统,也是一种传导的信息工具。
在进行学术论文写作时语言的选择受学术学术
论文的特点决定,主要运用抽象性思维进行抽象语言的表达。
其选择标准是一种理性的尺度,这种语言选择的过程也是判断、推理、归纳、和演绎的过程。
写作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进入
误区那么学术交流就会受到阻碍。
目前大学生的论文写作在语言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大误区。
一、机械搬用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全球一体化声浪的迭起网络文化的随之发展汉语新词大量出现在
学术研究领域涌现出了一些新名词、新术语新方法正确地运用“拿来主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
行挑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吐故纳新为我所用这对我们的学术研究来讲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可
是有的学生不论有无必要都要生搬硬套一些新名词、新术语。
仿佛只有这些新的符号才有学
术价值企图以“新”代替学术性研究。
他们常常没真正认识和把握“新”的内涵而是囫阁吞枣望
文生义没有把“新放到合适的地方甚至弄巧成拙。
这些现象在全日制的学生有在成人教育学员的毕业论文中亦有。
在学术论文中规范使用量名称和符号,有助于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使阅
读变得相对轻松,是一种好的语言表达方式。
网络新兴名词术语学术界都没有明确的界定不知道它们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因而显得论文
写作不伦不类,另外使读者越看越糊涂。
这种食“新”不化的结果不仅破坏了文章的可读性而
且给人故弄玄虚的感觉。
二、语法知识欠缺
用词不准确句子不通顺这是大学生论文写作存在的比较普遍的象。
由于汉语博大精深汉
字数量大词汇丰富语法严谨要学好学精实不易。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的是词义不清楚尤其
是近义词含糊辨;有的是语法常识欠缺词语搭配不当;有的是喜欢猎奇堆砌华丽辞藻;还有的是
逻辑思维混乱语言表达能力差等。
1、缺乏主句
学术论文就全文思想通常可以使用无主语的句子( 尤其是在摘要中) ,这样的无主句不是
没有主语,因为可以默认句子的主语是本文或本文作者。
这可能使得一些作者在语言表达上
发生混乱,在涉及具体问题时使用无主句,导致句子成分残缺,意思表达不清楚;在一些学
术论文中,有时作者会直接使用量名称进行叙述,缺少量的主体,使句子意思表达不完整,
这种情况在图题和表题上居多。
例如,一个图的名称叫发电功率图。
这个图题中只有一个发
电功率这个量名称,虽然其他信息都在图上,要表达的意思可以看懂,但仅就图题来说是不
合适的。
这个图题修改成: 晃动摆质量对装置发电功率的影响,这样信息就比较全面了。
2、句子主干成分分离
在一些学术论文中,会有句子主干成分分离,即主谓分离、动词和宾语分离的情况发生。
句子里主干动词“为”与它的宾语离得太远,读起来很不顺畅,“为”这个动词一直吊着,不能
落到它的对象上。
这不符合学术语言简洁性的特征要求,原因是那些实验条件没有在之前交
代清楚,而需要在这么长的句子里加在宾语之前。
另外,最好在之前就对描述对象进行定义,使修改后的句子变成了很清晰的简单句。
句子主干成分分离的情况通常都是一些复合句造成的,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洁性要求,影响阅读感受和对句子的理解。
3、倒装句翻译错误
由于很多作者大量阅读英文文献,受英语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中经
常会出现倒装句,虽然意思能看明白,但不符合中文语序习惯。
所以,在学术论文语言表达中,还是提倡使用“主语—谓语—宾语”这样的正序表达,避免出现生硬的、西化的倒装句。
4、双谓语
双谓语源于是英文中的一种语法错误名称,就是一个句子中有 2 个动词。
例如,电压波形是满足实验要求的。
例句中“是”和“满足”都是动词,在这里不应同时出现,改成: 电压波形满足实验要求。
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完整。
5、并列成分不对等
在一个句子中,当有并列成分共同搭配使用动词、形容词等时,需要注意并列成分应当对等,而且都能与搭配词匹配。
例如,将方均根值电压表的作用与平均值电压表的读数相对比来验证电压波形及计算损耗值。
这个句子中“作用”和“读数”对比成分不对等,不能够并列对比,并且并列成分较多,意思表达不清楚。
我们需要将对比成分对等,把句子改为 2 个简单句,慢慢叙述,意思就比较清楚了。
所以,在论述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尽量使用简单句,慢慢叙述,让人产娓娓道来的感觉。
如果很多成分并列在一起,句子长,不好理解,还容易产生成分不对等的语法错误。
7、量符号使用不当或者量名称使用混乱
在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中,应该使用国家标准给出的名称及符号表示量,至少需要符合一般习惯,不应随意定义。
例如,国家标准中定义电压符号为不能够随意定义改变,而且全文不同处的电压主体符号都必须是相同的,差异之处可用上、下角标表示。
另外,要使用标准的量名称,且全文统一。
即在论文中描述同一概念的标准词和别名不能够混用。
这样做是为了让论文更加清晰有理,令读者一目了然,不易混淆。
提高驾留语言的能力。
这对一个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要想准确地运用词语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思维的成果就要加强修养。
三、论文不论
有的学生用文艺作品的语言点缀学术论文企图使学术论文具有文艺作品的魅力。
文艺作品的力量在于以情感人以美动人。
学术论文的力量则在于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理就是道理就是真理。
要用道理、真理去说服人用道理、真理中的理性力量和准确反映道理、真理的内在逻辑力量去征服人:学术论文的语言要有科学性文采洋溢、文字简洁、语言流畅但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夸大的渲染。
有的大学生不了解这一点大量地运用描写语言和叙述语言来写论文而分析、论述的语言极少其结果形成了论文不论”的理论贫乏症,导致论文行文松散,包括重复、啰嗦、问题描述不清楚等各种问题,明明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问题,非得用写上一页纸,这不是一种好的学术论文写作习惯。
使学术论文变成了类小说、类散文。
四、过度使用主观性语言。
有部分作者害怕自己没有全面表达清楚自己观点于是在论文写作时反复进行循环反复地阐释,同一个意思反复絮叨,这是没有必要的,大家只需要把自己的观点交代清楚,然后罗列理由,并为每一个理由提供论据就可以,没有必要针对某一个观点反复阐述。
这个问题会成为论文写作时,语言上的一个障碍。
另外论文中要谨慎使用主观性语言形容词,形容词越少越好,如果不使用最好,这是为了避免语言主观性陷阱的一个办法。
形容词使用多了,会导致整篇论文的语言主观性过大,因为形容词牵扯到评价,而学术论文写作讲的是客观,比较忌讳评价,要尽量少做评价,这就是我们不提倡过多使用形容词的原因。
当然,如果要避免学术语言主观性比较突出的问题,在写作论文时要根据自己的论文研究主题进行细致分析去修改处理。
总的来说学术论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是以客观和真实性为基础的,文本语言要求在整体上要求概念明晰、判断准确、逻辑推理严密、语法合乎规范、结论鲜明。
我国学术论文的文体结构形式和编排规范是很强的,其语言表达的结构层次,规范性要求也很高。
这种标准的
文本形式和语言层次表达方式也绽放出工整、严谨的美。
希望朋友们看了这篇文章之后能够对学术论文语言写作有所了解今后在学术论文写作语言表达这块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