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表演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社会日益开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会合作是幼儿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社会领域目标)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的表演游戏是根据幼儿熟悉的儿童文学作品内容,以表演的形式,通过角色对话、动作、表情、语调等手段,创造性地表现和再现文学作品的活动。
在表演游戏中,不仅能满足幼儿的表演愿望,还能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等,为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提供一个适宜的平台.
一、在表演内容中渗透合作意识
具有戏剧成分的童话作品和故事内容,都有适当的表演动作和形象生动的角色,深受幼儿喜欢,加之幼儿好奇、爱动、喜欢模仿.给幼儿欣赏一些故事和童话作品,让幼儿了解人物间互助、团结的优良品质,使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萌发出“合作”意识.蕴含合作意识的故事内容有如小班的故事《拔萝卜》,这是个内容形象生动,短小精悍的经典故事,以重复的文体结构表现老爷爷的萝卜长大了,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终于拔起来,体验大家一起合作的乐趣。
又如中班《小羊和狼》中,大灰狼责怪小羊喝了它的水,威胁说要吃了羊,伤心的小羊在同伴的帮助下,和它们一起利用各自的优势:小猫抓、小狗咬、小马踢、小羊顶,最后把大灰狼打得狼狈不堪地抱着一条伤腿逃串。
这个故事告诉幼儿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弱小、单薄的,对付不了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会有强大的力量.再如《金色的房子》这类表演故事,虽没有点明合作,但是幼儿通过学习和表演也能体现合作的要求。
二、在道具和场景准备上蕴含合作因素
道具和场景布置是表演游戏开展的物质前提,让幼儿参与制作道具与场景布置环节,培养初步的合作能力.在几次表演游戏的道具准备和布置场景中,我发现开始幼儿之间没有任何协商与合作,虽也能凑齐表演道具,把场景布置好,但常出现雷同的物品,有的材料准备了又派不上用场。
在这种分工中,孩子们只能体验到参与,却感受不到与人合作的快乐.因此,有必要引导幼儿在表演道具和场景的准备上去协商、互助与合作。
如《白雪公主》的表演游戏,在老师的引导下,产生了道具筹备组、场景布置组以及剧务组,各组分头准备和制作材料。
道具组组织大家讨论故事中角色的装扮该准备什么,由谁负责。
当遇到表演材料不够时,大家又一起商量解决,最后达成一致的意见:用替代物或者通过制作.场景组也不示弱,利用班级现成场景加以组合等。
在道具准备和场景布置中,孩子们尝到了共同合作速度快、成效高、主意多的“甜头”.又如小班的表演游戏《大家爱清洁》,小伙伴间也忙着一起搬动道具、互相帮助穿表演服等。
幼儿在玩表演游戏时,通过共同准备道具、场景、互相化装,彼此间自然透射出合作意识和合作的能力。
教师在材料的提供上有意识地暗示同伴间的合作,给幼儿在不经意间搭建一座合作的桥梁。
三、在角色分配和扮演中学习合作方法
在表演活动中,不管是角色设置、分配还是角色的表演,都需要同伴间的合作。
可由于孩子们知识经验缺乏,思维水平有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因此在表演时往往表现出不知所措。
如果每次合作一开始就以失败而告终,那就会影响幼儿合作的信心。
所以在表演游戏中,支持孩子发现合作的方法,学会合作,积累合作经验是十分重要的。
如故事《小羊和狼》里面小动物有六个角色,分别是:大灰狼、小羊、小猫、小狗、小马和大象。
刚开始,孩子们不懂得如何协商分配,只会争抢角色的头饰和道具.为了解决角色分配的问题,老师们也想出了很多的招数,有直接点名由谁来演的,也有按角色分配人数,选择小组长管理幼儿的,可这些方法都不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性。
有时角色需要的人数不够分配,还是避免不了纷争.通过协商增设表演故事以外的角色如:太阳、月亮和小河的角色,既充实了角色,也丰满了故事情节,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表演机会.孩子们从一次活动中获得了协商分配角色的经验之后,在以后的表演活动中,教师就不要重复强调角色的分配,孩子们表演完一个角色,同伴间就很自然地进行角色互换,不再出现争抢角色的现象。
角色的分配问题解决了,可是,角色间如何协调配合演出呢,在大班的表演活动中,孩子们讨论时各自发表意见:有的说根据故事的情节来定角色出场顺序;有的说要有导演;还有的说我们大家相互提醒。
几种方法都进行尝试,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还是选出导演的方法最好,有了导演的掌控,孩子们在表演过程中若是出现表演不到位时,被导演喝停,重新再来一遍,他们也相当配合,没有牢骚和怨言。
孩子们通过协商和与导演合作导、演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表演带来的成功,有了愉快的情绪,对表演活动越发喜欢。
表演过程需要合作,角色与角色间也存在合作。
如《小熊拔牙》,小熊贪吃蜂蜜,结果牙疼的不得了,情节中有红头细菌、黑头细菌、绿头细菌在作怪,要表现出细菌在小熊“嘴里”折腾,小熊疼痛难忍的样子,三个细菌扮演者的表演和“小熊”间就要配合,“细菌"要认真观察“小熊”的表情变化,当小熊疼得厉害时,细菌就要做很大、夸张的舞动动作,当小熊不怎么疼时,细菌的舞动就变小,此时,教师通过暗示和动作示范,帮助幼儿注意运用语气语调、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表情
来塑造角色,再通过表演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就能顺利完成角色的扮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参加游戏的体会增加后,老师逐渐让幼儿进行小组合作表演.从选择角色到角色对话,表演动作都以小组讨论形式来决定.活动结束时,进行小组角色分配和表演情况的针对性评价,使幼儿不断获得小组合作游戏的经验,提高合作能力。
四、在情节的创作表演中提高合作的能力
创作表演指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和丰富的想像创作作品并加以表演。
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能学习一些优美的语言,体会一些积极的情感,明了一些生活中的道理,还提高了幼儿间相互协作的能力。
如大班《白雪公主》在最初的游戏中,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巫婆拿毒苹果杀害白雪公主"这一段,情节、台词的设计、角色选择等都是按照幼儿自己的意愿进行的。
李勤小朋友选择了巫婆角色,并承当导演,小伙伴们一起设计情节。
当她把巫婆的角色表演得惟妙惟肖时,同伴间都争着要扮演巫婆,大家采取协商轮流扮演的方法,在一次次的合作中,游戏情节日渐丰富起来。
可是游戏进行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兴趣就锐减。
有的小伙伴建议表演白雪公主和小动物帮助小矮人打扫房间,故事中出现了童话里没有的角色如小鸟、小松鼠、小乌龟等,情节也发生变化。
在表演活动中,教师除了提供时间、空间和基本材料外,还要给他们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讨论氛围,让孩子们在不断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提高合作能力。
总之,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模仿创造文艺作品或生话中的人与事,与同伴共同思考并掌握表演的主题和情境,共同制作道具、布置环境,共同登台演出,体验交流合作的乐趣。
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有爱心,懂得宽容,学会协商,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