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希贵《面向个体的教育》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李希贵《面向个体的教育》有感
夜读李希贵校长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整理学习笔记如下:【阅读笔记】
一、作为服务业的教育
1.教育是服务业,我们通过开发我们的产品——课程,为我们的学生的成长服务;
2.选择性的课程必然造就有选择权的学生,而有选择权的主体,就是我们服务的对象;
3.学生的选择一旦进入校园,教师的角色就不得不重新审视。
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不同学生的需求,潜心开发适合不同学生成长需求的课程体系。
4.教育变成服务业后,对话、谈心、咨询、诊断成为教育工作的重头戏;
二、如何让教室迸发力量
1.教室是学科学习的重要载体,每一个角落都应当彰显着专业和学术,尊重学科学习的规律,完全按照学科学习的需要配置资源,学生在这里可以观察、演示、实验、模拟、讨论交流和网上游历,学习就变得有趣了。
2.教室的力量来自他的人格。
有了主人的教室洋溢着个性。
3.教室的力量还在于在这里可以找到那些志趣相投的伙伴。
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挖掘学生的潜能,培育他们的创造性,推进他们的社会性。
拥有志趣相投、鼎力相助的同伴是人在社会中搏击风浪的重要支撑资源。
学校应当将孩子们能结识到未来社会生活的同伴作为自觉的、理性的使命。
三、课程的独特价值是什么
1.课程的拉丁语意思为"跑道",因此,课程即为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轨道;而它的动词形式则是指"奔跑",这样一来,课程的着眼点就应该放在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建构上。
2.课程的价值应该是尊重特定孩子的需求和不同的成长方式,如果我们能够开辟一些孩子"奔跑"的"跑道",课程的价值将会在每一个不同的孩子身上显现的更加明显。
【阅读思考】
每当人们问我是做什么的?我总回答我是当老师的。
如果我要说是做"教育"的,人们可能会愣一下。
因为在中国的语境里,"老师"是一个容易理解的行业,他无非是"上课"、"教书",或者"识得几个字"而已。
如果你说你是做"教育"的,人们往往就难以理解了。
因为在中国的语境里,似乎只有教育家才有资格谈教育。
我以为,这不是一个良性的社会生态。
人们只懂教师这个职业,却不了解教育的本质。
教育也就被简化为"教师负责把我孩子的成绩提高"这样一个线性结论。
读了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的部分章节,应该说他把教育说的很朴实,很接地气。
教育是一种服务,又一门专业,教育需要彰显学术价值,教育需要通过课程这个载体来建构孩子的生命经验。
我相信在许多城市、许多学校都有一些真正践行教育理想的一线教师。
我们谈教育家,似乎就想起了那些曾经办了一所知名学校的创始人,有很多很多的教育理论。
在我心中,不止如此,一个对教育充满热忱,内心涌动着对孩子们的爱和责任,始终耕耘一线,践行和坚守着一种原始的教育价值和理想的普通老师,同样是教育家,我可以说他是做"教育"的。
我想,只要我们常怀教育的热忱,勇敢的向我们的孩子敞开我们的精神生活,我们就应当这样做自我介绍,我是一名老师,我在做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