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现代戏的表演和唱腔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理论探索 Literarytheorytoexplore
6
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戏曲现代戏的表演和唱腔探析
文/崔琳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戏曲现代戏的表演和唱腔延续。
对此,需要了解戏曲现代戏的基本内容,重点把握戏曲的表演与唱腔,深入了解现代戏艺术,提供多样化的理论指导。
本文将简要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戏曲;现代戏;表演;唱腔1 前言
随着戏曲艺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已形成了多种样式的风格流派,且受到多种其他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方式。
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革新,其与时代发展贴合度不断提升,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戏曲表现形式,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戏曲现代戏进行简要分析,对相应的表演艺术以及唱腔唱法综合解读。
2 戏曲现代戏的起源
在戏曲现代戏的表演过程中,国内的戏曲艺术发展历史悠久,但是发展高潮在建国后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戏曲现代戏在延安等地区得到了新的发展,但该时期的戏曲表演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一般在创作上无过于深刻的思想内容,只能够在表演上为后世提供标准模范。
上世纪60年代戏曲的现代戏的发展来源于样板戏,样板戏的诞生改变了戏曲现代戏的表演模式,表演模式出现了新的突破。
即使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样板戏的出现是对戏曲现代戏发展的阻碍,但其从思想、内容以及表演模式上属于一种新的尝试和创新,可深刻的刻画人物,是现代戏发展过程中的新模式。
从表演上看,国内的戏曲现代戏的样板戏中,很多表演形式都在固守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实生活的新内容,促进了当前戏曲艺术的新突破,对戏曲艺术的传承有着重要性作用,可将样板戏创作中的理想与现实内容紧密结合,实现浪漫主义思想与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综合创新,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现代戏的综合创作,并对其进行传承和发扬。
戏曲现代戏在延续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结合一些其他国家以及城市的戏曲演唱形式,将其进行综合融合,不断发掘历史中的戏曲演唱方法,增强多个群体对工作的认可度与创新度,实现戏曲的持续性发展。
3 戏曲现代戏表演模式内容
众所周知,在戏曲现代戏的表演过程中,戏曲现代戏的表演方式主要为话剧加唱的模式,该种方式是表演中的重要方式,但该种方式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较多的歧义。
现阶段的戏曲现代戏创作中,模式应用较为广泛,在创作中主要是将写实剧本作为基础,将角色的内心体验以及心理状态不断外化,在唱腔中得到合理呈现。
总体来说,该种方式属于一种全新的戏曲发展理念。
由于中国戏曲艺术发展比较重视写意戏剧而排斥写实戏剧,故对戏剧中人物的内心生活体验的戏曲往往需要程序化的动作以及心理外化表现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国内传统戏曲表演艺术产生阻碍,难以形成以表演形式在线为核心的表演方式,忽视了外在表演的重要作用。
外在形式的表演需要将剧本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度刻画,增进不同角色之间的沟通以及眼神对视,将人物形象塑造鲜明,使得观看者可一下了解到不同角色的人物关系,实现人物情感的共情化。
话剧加唱的方式属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突破和创新,可实现不同艺术之间的嫁接,需要在牺牲本土戏曲艺术表演形式的基础上,探索新型的东西方戏曲艺术的结合式表演方式,实现艺术发展模式的改进。
由于戏曲表演艺术的多变性以及时代贴合性,不同时期的艺术表演作品都代表着不同时期人们认识社会以及思考人生的行为方式差异,即使该时期培养了较多的戏曲艺术化创造专家。
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戏曲艺术的表演形式还是需要着重进行调整,突出戏曲艺术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契合性,彰显戏曲现代戏的管理价值。
该种表演模式是一种新的表演形式,在新背景下需要不断与社会发展相匹配,增进艺术人员对新调整和创新的表演方式的接受,不再固守陈规,认为表演方式不与时代结合才是好的,这样才有利于青年人员对艺术结合新思想,将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加入到表演中。
4 戏曲现代戏唱腔内容
一般来讲在戏曲现代戏的表演过程中,戏曲现代戏唱腔在戏曲中有了较强的应用空间。
在对戏曲艺术进行研究和分析时,要将其作为研究重点,从各种角度切入到吸取现代艺术的研究过程中。
戏曲现代戏的唱腔以人物的特点情绪为核心,以当前的环境变化情况为主,突出不同环境渲染的作用,以当前戏曲的情感基调着手,运用表演人员的外在条件使剧本中所刻画出来的人物情感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对此,要从唱腔角度了解不同音调和音色的变化,对剧本中的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全面诠释。
传统戏曲中的唱腔代表主要有腔体以及拉腔等,这些在实际的曲目设定中都可得到新的发现。
例如较为经典的曲目《(謝瑤环)》《打金枝》等,大多数都是以高亢激昂为主要特点,确保演唱过程中可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
在该种唱腔体系中,固定的腔门为G 调,戏曲演绎过程中的生、净、行、旦的演唱旋律一致,但很容易出现千人一腔调的尴尬局面,使得艺术发挥受到限制。
部分形象丰满但嗓音不适合演唱的腔调演员无法对其进行演唱,这不利于戏曲艺术的延续。
在该种情况持续多年之后,唱腔设计演绎剧目得到了新调整,且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传统戏曲唱腔中的花脸唱腔单一形象缺失,人物刻画不明显,但在对相关唱腔进行适当调整后,其中所蕴含的尴尬局面开始被扭转。
戏曲创编人员将不同戏曲现代戏的唱腔进行多元素、多剧种的分析,对传统单一的唱腔进行了突破,整合不同剧种伴唱特点,增强对工作人员的演唱频率和音域的拓展,使戏曲演唱内容可被演绎人员展现出来。
5 结语
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文之中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些启发,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戏曲现代戏的表演和唱腔延续。
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戏曲现代戏在戏曲艺术中的应用成果,要创新戏曲发展方式,了解戏曲艺术的起源和内容,从多角度对戏曲现代戏艺术进行分析和解读,丰富戏曲现代戏研究理论,多维度对戏曲现代戏艺术进行改进,促进戏曲现代戏的持续性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波.戏曲现代戏的表演和唱腔探析[J].大众文艺,2017(22).[2] 章宏伟.略谈戏曲现代戏的表演[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8(06).[3] 柴洪生.论戏曲现代戏的表演和唱腔[J].大众文艺,2013(02).
(作者单位:
阜新市歌舞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