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基坑降水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基坑降水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
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当今我国新建工程数量也不断增多,基坑降水施工作为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工程的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为了
加强基坑降水施工效果,需要合理的应用基坑降水技术,规范的进行作业,保证
施工效果符合实际的要求。

本文就将对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方法展开详细研究
关键词:基坑降水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引言
基坑降水技术是建筑工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其主要指的是在地下水位高于
基坑开挖底面的情况下,由于地下水会不断涌入坑内,所以为了保证地下工程能
够在干燥的条件下施工,并且防止基坑出现边坡失稳、基础流砂、坑底隆起、坑
底管涌以及地基承载力下降等方面问题发生而做的必要降水工作,通过以上两项
措施,可以有效保证基坑工程在施工阶段的安全性,确保整体工程井然有序的开展。

一、建筑深基坑降水施工的重要性
当前的建筑工程数量越来越多,深基坑施工越来越重要,通过深基坑降
水施工过程可以降低地下水位,进一步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开挖范围内岩土层的
含水量,使得土壤固结作用大大提升,最终保证深基坑施工的稳定性,而且降水
施工中所提供的污水作业环境能够满足当前的机械施工要求,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还能够提高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继而降低工程造价,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施
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也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在具体的深基坑降水施工中,可
以通过有效的降水施工方法来疏干地下水,岩土层含水量降低后会大大提高岩土
体的边坡稳定性。

施工单位以及相关的技术工作人员需要严格在勘察现场的基础
上选择最合适的降水施工办法,以便更好的符合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从而为整
个建筑工程提供保障。

二、基坑降水技术的分类
1、明沟加集水井降水
明沟加集水井降水是指在基坑的四周设置排水沟,然后沿着基坑每隔
20~30m设置一处集水井,使地下水从不同的方面汇入集水井内,再用水泵将集水
井内的水排出基坑的一种排水方法。

通常情况下,排水沟的深度要低于挖土面的0.5m左右,而集水井又要比排水沟低0.5~1m,并且一侧排水沟应该设在地下水
的上游。

除此之外,集水井的井壁还应该用木板等加固防止井壁滑落。

这种降水
法通常适用于土质比较好且地下水位不是很高的基坑工程。

2、轻型井点降水
轻型井点降水是指在基坑四周每隔一定距离就设置一个井点管,接着在
井点管的底部设置滤水管插入透水层,上部接软管与集水总管进行连接,然后通
过真空吸水泵将集水管内的水抽出,使基坑四周的地下水位降低,保持基坑内土
质的干燥便于施工。

这种降水法操作简单,便于管理,而且减少了基坑的挖土量,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提高了基坑工程的施工进度。

不仅如此,因为是将水通过井
点管排进了集水井内,所以基坑内并没有水,相应的提高了基底的承载能力。


般来说,这种排水法比较适用于土质较松软,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

3、综合井点类基坑降水技术
此种工作方式的综合性更强,因此需要在环境更为复杂的条件
下开展,通过对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排水成本的有效降低,这样才能实现
对工作效率的稳定提升。

在此种环节中,相关施工单位更需要加强对工地实际情
况的研究,从而实现对排水技术之的有效应用。

比如,某工程在实际施工环节中
需要采用砂性土,同时地下水中的情况也比较复杂,因此在工作中也会出现流砂
的问题,严重的甚至还将引发工程坍塌的危险。

所以,更需要加强对相关技术手
段的应用,从而实现对工程水位的控制,避免出现更为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这
也是当前施工环节中需要遵循的重要目标。

针对当前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分析,
基坑有着较大的占地面积,因此需要对地下水位进行降低,这种施工情况更适合
应用轻型井点法。

在施工正式开展前,相关施工单位和工作人员也要加强对准备
工作的有效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基坑降水工程的开展提供有效帮助。

三、基坑降水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要点
1、深井布设方案设计
综合基坑等效半径、降水影响半径、含水层厚度、基坑水位降深等参数,计
算得出基坑涌水量为2415m3/d,基于基本间距原则将降水井的间距设为18~19m、井深为20m,依照梅花状完成降水井的布设。

由于该工程中地下室计划修建7部
电梯,因此共需设置7个降水井与52个井点,沿基坑附近设置排水沟或截水沟,将抽出或拦截的水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系统管网中,避免地下水渗入基坑内形成积水,并且围绕基坑四周设置16个水位观测孔,便于实现对降水情况的实时观测
与有效调控。

2、设置回灌井
基坑降水施工难免会对基坑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主要原因是地下管线
不均及降水曲线呈现漏斗形,因此,回灌系统的设置对于降低或改善基坑对周边
环境造成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系统为地下水位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回灌井点
可向上层内灌水,水幕由此形成,大大缩小了降水范围,有效降低了地下水流失
的速度,有利于保障地下水的水位,避免其周围环境遭到破坏。

在回灌井布置过
程中,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灌水箱和水表进行增设,且回灌井点的布置和抽
水井点的布置大体上是相同的,仅在细节之处略有差异。

在抽水井点中的水流入
总管时,其多余的水会自动从沟管处排出,在这种情况下,回灌井点的滤管应比
抽水点滤管长,回灌井点的滤管保持在0.25m即可,且施工人员应将粗砂填入井
壁和井管间的缝隙。

在具体回灌水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难以溶解的锈蚀或沉淀物,并大量存在于水管中,因此,在注水过程中适当增加一定压力,可有效改善
这种局面。

相关施工人员应针对回灌保护区对地下水位观测井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并及时掌握水位的实际变化情况,使其处于合理状态。

3、设计止水帷幕
止水帷幕对防止在基坑降水施工过程中出现下水渗流的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保障基坑降水施工的顺利进行,还有利于保障基坑的干燥性,为施工人员开展基坑开挖作业提供方便,且有效避免了基坑周围出现位移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有关设计人员一定要保障止水帷幕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此来减少基坑抽水量及其相关费用,从而保障基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与此同时,合理科学的帷幕设计可有效避免基坑周围发生沉降或变形现象,因此,在基坑降水施工中,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止水帷幕进行合理选择,从而有效降低基坑的出水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基坑降水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地下水位,降低施工过程中开挖范围内岩土层的含水量,对土壤起到固结作用,提高深基坑施工的稳定性。

促进施工进程的推进和施工质量的提升,实现了工程造价的降低,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相关技术人员和施工单位需要对现场进行严格的勘查,选择最合适的降水施工办法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保证符合规定,使整个工程的安全质量能够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雷志芳.基坑降水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索[J].建材与装饰,2019(30):28-29.
[2]周建龙,罗伟光.建筑施工中基坑降水技术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1(31):269.
[3]李瑞国.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井点降水技术的要点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7(05):67-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