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下册《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一课时)》教案粤教
沪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⒈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⒉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杠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杠杆的应用,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力臂的正确确定
教学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归纳法
教学用具:杆秤、托盘天平、镊子、钳子、筷子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人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会利用、制造工具。

生活中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帮助人们完成工作。

机械有复杂的,也有简单的。

简单的机械是组成复杂机械的基础。

我们今天研究其中的一种简单机械——杠杆。

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和足够长的硬棒,我就能撬动地球。

”为什么他可以产生这么大的力呢?原来他使用了杠杆。

古代的埃及人在修建金字塔时也使用了杠杆来搬动巨大的石块。

二、新课教学什么是杠杆?
一、初步认识杠杆
1.提出问题:
⑴展示木板上的图钉,想出办法怎样可以将其把出来?
⑵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省力?
⑶观察开瓶扳手、衣服夹子使用时的特点。

⑷指出用上述方法时,有什么共同之处?
⒉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甲讲解。

给出杠杆的定义。

⒊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

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4.得出杠杆的定义: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

5、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

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二、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
⒈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

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①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

注意:动力和阻力
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或L动标出。

(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


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

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
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

力臂常用虚线画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或L阻标出。

三、讲解杠杆示意图的画法:
1、例题:画出用螺丝刀撬图钉的杠杆示意图。

先找支点O;再确定动力、阻力的作用点;交待判断动力、阻力方向的方法。

说明力臂的画法有两种:一种用带箭头的细线表示,另一种用虚线加大括号表示。

指出什么是力的作用线。

⒉练习:(1)、如图所示,O是杠杆的支点,画出力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
(2)、找出下列各图中动力和阻力,并画出杠杆力臂
3.总结本课时内容,布置作业:
⑴画出用羊角锤拔钉子时的杠杆示意图。

⑵如图所示,用最小的力把重油桶推上台阶,推力的作用点在何处?方向如何?在图上分别画出支点、重力、推力及它们的力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九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通过对图片、实验等信息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数字信息进行科学处理,最后得出正确的杠杆平衡条件。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对杠杆平衡的条件提出猜想与假设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
1. 学会如何在科学探究活动进行猜想与假设,能对验证方案进行改进,学会对获得的数字信息进行处理。

2. 了解什么是杠杆的平衡、掌握探究活动中各种注意事项、杠杆平衡的条件。

3. 体验、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想象能力和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杠杆的平衡
1、问题一: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观察小实验:知道什么是杠杆的不平衡
3、学生动手小实验:
请大家用橡皮、小刀、直尺、铅笔等物组成杠杆,并使其达到自己心目中平衡?
二、影响杠杆的平衡因素
1、通过观察二幅图片猜想影响杠杆的平衡因素:可能与力的大小和力臂有关
2、实验验证猜想:
请大家把刚才用橡皮、小刀、直尺、铅笔等物组成的平衡杠杆,通过加减物体、移动力臂让其不平衡。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
1、猜想:F1、L1、F
2、L2的数量关系?
如何猜想:比如:有a、b、c三个数字你可以怎么猜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2、得出猜想关系:
F1+l1=F2+l2;F1–l1=F2–l2;F1 · l1=F2 · l2;F1 /l1=F2 / l2
3、设计实验方案:
为了便于探究挑水怎样才能成水平的平衡状态,可以对它进行简化。

用带有等分刻度的均质木尺代替扁担,用钩码代替水桶和水。

4、器材设计:
(1)杠杆两端有两只可调节的平衡螺母,这个装置能起什么作用?
(2)杠杆调平的方法是什么?
(3)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
学生通过两画幅图的力臂,比较哪图的力臂更好测量得出结论
力臂的画法:一找(支点)二画(力的作用线)三引(垂线)四标(标垂足---直角符号、标力臂---支点到垂足的距离)
5、教师实验验证
能满足猜想一:F1+L1=F2+L2和猜想三:F1 · L1=F2 · L2这二个猜想是否都是对的呢?
分析:(1)此实验只做一次,能以偏代全吗?
(2)观察实验数据的不妥之处,得出要用国际单位
6、实验方案的改进
(1)、只做一次实验误差大,要做多次实验,至少三次。

(2)、勾码要用弹簧秤测出它的重力、力臂用刻度尺量出或直接读出、要选用国际单位。

7、学生选用实验器材和设计实验表格
8、学生活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9、实验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杠杆的平衡取决于力和力臂的乘积F1·l1=F2·l2
四、练习
1、杠杆平衡时,动力为10N,阻力为40N,动力臂为0.4m 求阻力臂。

2、、一条扁担长1.4m 左端挂300N重的物体,右端挂400N重的物体,问人肩能挑距左
端多远的地方,扁担才能处于水平平衡?
五、作业设计:
练习册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做一做:
(1)请大家用橡皮、小刀、直尺、铅笔等物组成杠杆,并使其达到自己心目中平衡?
(2)请大家把刚才用橡皮、小刀、直尺、铅笔等物组成的平衡杠杆,通过加减物体、移动力臂让其不平衡。

二、想一想、答一答: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猜一猜:影响杠杆平衡因素是什么?
四、想一想、猜一猜:
(1)有a、b、c三个数字你可以怎么猜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2)用上面相同方法,你可以怎么猜F1、L1、F2、L2的数量关系?
五、动动手、做一做:
(1)杠杆两端有两只可调节的平衡螺母,这个装置能起什么作用?
(2)杠杆调平的方法是什么?
六、(1)画一画:请大家把下列两幅图的力臂画出来
(2)想一想: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
七、制定实验表格
八、动动手: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八、实验结论:
九、练一练:
1、杠杆平衡时,动力为10N,阻力为40N,动力臂为0.4m 求阻力臂。

2、、一条扁担长1.4m 左端挂300N重的物体,右端挂400N重的物体,问人肩能挑
距左端多远的地方,扁担才能处于水平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