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_word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识Word
教师:张彦红(一)本课教学目标
1.掌握在磁盘上创建文件夹的操作,学会将自己建立的文件保存在创建的文件夹中,培养集中保存、管理自己文件的好习惯。
2.掌握Word软件的启动和退出,了解Word软件的窗口结构,能快速找到所需要的操作命令。
3.掌握在Word中输入汉字的方法和将Word文档保存到指定文件夹的操作。
4.掌握Enter键在Word中的功能。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
1.课堂引入分析
本课是同学们第一次与Word软件见面,教材以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老师的眼睛》为范例,让学生通过在Word中输入这首诗歌来初步认识Word软件。
教学过程可分为两步进行:
(1)在学校中,计算机教室是公共场所,许多同学要共用一台计算机,这就要求每个使用计算机的同学要把自己创
建的文件存放在统一的位置,让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并参考教材通过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的方法即是在计算机的指定位置创建一个文件夹,今后创建的文件都统一存放到这个文件夹中。
教材中指定存放学生文件夹的位置是D盘,由于各个学校的计算机教室使用制度不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
(2)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老师的眼睛》这首诗歌的输入。
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考教材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
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启动Word软件。
②安装汉字输入法。
③输入诗歌。
④将文档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夹中。
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两个问题:
(1)教师在充分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研讨的同时,自己也应积极参与到交流活动当中。
既要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又不能忽视自己在课堂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地位。
对于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要予以积极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真正解决问题。
(2)要及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如在第一步教学中,要及时总结创建文件夹的方法和这样做的意义;在第二步教学中要及时总结创建Word文档的过程:启动Word→编辑文档→保存文档→退出Word。
2.重点内容分析
本课的重点可归纳为两点:
(1)在指定的位置创建文件夹。
这是要求学生要掌握的最基本操作,是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保存文件习惯做铺垫。
(2)创建Word文档。
本课学生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输入《老师的眼睛》这首诗歌,但输入汉字却又不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在学习本册教材前,学生已经至少掌握了一种汉字输入法,因此创建Word文档的过程成为本课的重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①启动Word软件的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开始”菜单启动Word软件;二是通过桌面上的快捷图标启动Word软件。
②熟悉Word窗口的结构,这样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快速找到所需要的操作命令。
③在Word中安装汉字输入法,在输入文字的过程中利
用Enter键换行。
④将Word文档以指定的文件名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夹中。
对于学生来说,一节课要完成任务会存在困难,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是自己的文档能不能被保存下来,以便于今后继续完成。
⑤退出Word软件。
3.归纳提高分析
本课涉及到的知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为了便于管理自己的文件,我们通常要在磁盘上创建一个文件夹,将自己建立的文件保存到这个文件夹中。
养成这样良好的文件管理习惯,会给今后的操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2)Word软件的窗口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编辑区、状态栏、任务窗格等部分组成,了解窗口的结构利于我们快速找到所需要的操作命令。
Microsoft Office XP 家族的其他应用软件的窗口结构与Word软件的窗口结构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今后学习其他软件时,同学们可以对比着学习,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编辑区的插入点位置开始输入文字,当输入的文
字满一行后,插入点会自动跳到下一行的行首;如果输入的文字不满一行,需要换行时,按Enter键,在文字的末尾会出现回车符“”,表示一段的结束,同时插入点将跳到下一行的行首。
(4)按Backspace键可以删除插入点前面输错的文字,按Delete键可以删除插入点后面输错的文字。
(三)教学补充
快捷图标
为了便于操作,我们经常会为一些常用的软件创建快捷方式,并把快捷方式以图标的形式放在桌面上。
这些快捷方式图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图标的左下角有个标
志。
快捷方式实际上存放的是指向程序的路径,计算机可以通过快捷方式指示的路径快速找到程序并启动该程序。
以画图软件为例,我们可以通过画图软件的快捷方式查找到画图软件在计算机中存放的位置。
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1)在桌面上右击画图软件的快捷方式图标,此时弹出快捷菜单。
(2)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弹出“属性”对
话框。
单击“快捷方式”标签,在“目标”后面的输入框中可以看到画图程序文件存放的位置。
第3课字斟句酌
(一)本课教学目标
1. 掌握打开已有的Word文档的多种方法。
2.掌握Enter键和空格键的用法。
3. 掌握选取文本的两种基本方法。
4. 会利用“常用”工具栏中的“剪切”和“粘贴”命令移动选取的文本。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
1.课堂引入分析
本课的任务是将第1课保存的Word文档按诗歌形式进行编辑排版,教学过程可分为两步进行: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排版前后的效果图(教材中的图1.1和图2.1)。
让学生讨论两者之间的差异,谈谈阅读这两种不同形式的Word文档的感受,体会排版的重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①如何打开第1课保存的Word文档?
②如何将教材中图1.1所示的文档按图2.1所示的格式
进行排版?
(2)组织学生参考教材通过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并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以点带面,使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的知识点,使本课的教学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两个问题:
(1)要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整体功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利用好知识技能水平高的学生资源,带动知识技能水平低的学生共同进步。
(2)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惟一的,如打开已保存的Word 文档,教材中介绍了三种操作方法,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善于总结,举一反三。
2.重点内容分析
本课的重点可以归纳为两点:
(1)打开已保存的Word文档。
这是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操作,教材中介绍了三种打开Word文档的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探索除教材中提到的其他方法。
(2)对Word文档进行编辑排版。
本课学生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将第1课输入的文档编排成诗歌的形式,在完成这
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①定位光标。
在Word中,光标也叫插入点,利用鼠标可以将插入点移动到文档中的任意位置,也可以利用↑、↓、←、→四个光标键移动插入点。
②利用Enter键进行断行操作。
将光标定位在需要断开的位置,按Enter键可以将插入点后面的文本移动到下一行显示。
③利用空格键移动文本。
将光标定位在一行中,按空格键,会在插入点位置插入空字符,插入点后面的文字向后移动。
④选取文本。
在今后的操作中对文本进行编辑修饰都要遵循“先选取后操作”的原则。
⑤移动文本。
利用“剪切/粘贴”操作将选取的文本移动到指定的位置,也可以用鼠标拖动的方式移动选取的文本。
3.归纳提高分析
本课涉及到的知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在Word软件中,打开已有的Word文档的方法有多种:一是通过“文件”→“打开”命令打开已有的Word
文档;二是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打开
已有的Word文档;三是通过“我的电脑”找到保存的文档,然后双击文件名,启动Word软件的同时打开该文档。
(2)将光标定位在文档中的任意位置,按Enter键可以将插入点后面的文本移动到下一行显示。
(3)按空格键可以在插入点位置插入空字符,插入点随之向后移动,利用这个方法可以达到移动文本的效果。
(4)选取文本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鼠标拖动的方法选取文本;二是用鼠标与Shift键搭配使用来选取文本,被选取的文本会“反相显示”。
(5)执行“常用”工具栏中的“剪切”和“粘贴”操作可以将选取的文本移动到指定位置。
(三)教学补充
快速找到最近刚编辑修改的文档
对于最近刚编辑修改过的文档可通过两种方式快速找到并打开:
(1)在桌面上单击“开始”按钮,在弹出的级联菜单中指向“文档”,“文档”的下一级菜单中会列出近期访问过的文档的文件名。
(2)在Word文档中,选择“文件”命令,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会列出最近刚编辑修改过的文档的文件名。
第4课妙笔生花
(一)本课教学目标
1.掌握几种快速选取文本的方法。
2.能利用“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和“格式”工具栏对文本格式进行设置。
3.能利用“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设置文本的行间距、段间距等。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
1.课堂引入分析
本课的任务是进一步修饰《老师的眼睛》这首诗歌,初步显示Word处理文字的功能。
将第2课保存的Word文档(见教材图2.1)进行编辑修饰后,效果见教材图3.1。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三步进行: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张效果图。
让学生讨论两者之间的差异,谈谈浏览这两种Word文档的感受,体会Word
处理文字的强大功能。
当然教师也可以不用这种对比创设情境的方式,而自行设计出更加贴近学生兴趣和生活的其他问题情境,如引入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名家的作品,与在Word 中创作的书法作品对比,让学生体会到Word一身兼众家之长的本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参考教材通过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自己保存的Word文档进行编辑修饰。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用与众不同的字体、颜色等将自己的文档修饰得更漂亮。
(3)展评学生作品。
教师组织学生在独立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以点带面,使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的知识点,使本课的教学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两个问题:
(1)要求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过程中要运用比较规范的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操作过程,这样有利于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2)鼓励学生在修饰作品过程中大胆尝试,找到最佳修饰方案。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尝试用其他方法修饰文档。
2.重点内容分析
本课的重点可归纳为两点:
(1)设置字体的格式。
教材中介绍了两种设置字体格式的方法:一是利用“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来设置文字的格式,教材中详细讲解了这种方法;二是利用“格式”工具栏设置文字的格式,操作比较简单,虽然教材只是在“智多星”栏目中简略提到,没做详细讲解,但也要求学生掌握这种方法,这样可以使某些操作变得更加简便。
(2)设置段落的格式。
教材中只详细讲解了在“段落”对话框中的“缩进和间距”标签中设置文本行距、段前距和段后距,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一下“换行和分页”、“中文版式”两个标签的设置。
3.归纳提高分析
本课涉及到的知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为了方便对文本的操作,Word为我们提供了快速选取文本的方法,可以快速选取一行、一段、连续多行或整篇文档。
(2)利用“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设置文本的格式,也可以利用“格式”工具栏对文本格式进行设置。
(3)利用“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可以设置文本的行间距、段间距等。
(三)教学补充
设置文字的动态效果
在Word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字体令页面动感十足,是人们比较喜欢的一种修饰文字的方式——文字的动态效果,为文字添加动态效果的操作过程如下:
(1)选取要添加动态效果的文字。
(2)执行“格式”→“字体”命令,弹出“字体”对话框。
(3)单击“文字效果”标签,在动态效果提供的选项中选择一种效果,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注意:文字的这种动态效果只能在电子文档中显示,如果要将电子文稿打印到纸上就看不到动态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