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父亲的车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父亲的车技》
202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父亲的车技》
①记忆中,家里一共有过两辆自行车。
第一辆是苏联式,大梁弯下去的那种,刹闸靠脚往回蹬,在我们老家叫倒蹬闸。
那车子模样浑圆,结实,座子是皮的,很厚,也很硬。
②我们兄妹三人,从小在姥姥家长大。
父亲出身农村,弟兄四个,做了母亲家的上门女婿。
在我们老家,被叫作倒插门儿。
一个倒插门儿女婿,骑着那辆倒蹬闸自行车,一骑就是很多年。
③上世纪60年代末,家里添了辆新自行车,永久牌的,还是托北京的大姨找关系买的。
车子从邮局寄过来,得专门请人来安装。
那是一个夜晚,一个个纸箱子被拆开,来的人一件一件精心组装着它。
全家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在那里看着它诞生。
虽然过去了很多年,到现在还记得它刚成型时的样子,黝黑锃亮,闪着不一般的光泽。
④父亲在县城一完小当老师,离家有一段距离。
每到周末,父亲才骑车回家,住上一天,算是团聚。
家里有什么事儿,父亲就骑着那辆永久牌去办。
⑤父亲生在农村,上过私塾,后来考上大专,学了师范,踢足球进过市队,写诗登过报纸,还写一手好毛笔字,也算得上多才多艺。
可能是熟能生巧,也可能专门练过,反正印象里觉得父亲的车技很不错。
⑥奶奶的家在另一个县的乡下,离我们生活的县城有30多华里。
兄妹三人里,只有我随了父亲的姓,所以每到过年,大都是我跟父亲回老家。
⑦那时,自行车后座上就会装得满满的,大米、白面、菜籽油,还有猪头和猪下水。
面袋子垂在两旁,其他的在座位上摞起来,用绳子来回捆好几道,结结实实的。
⑧一切准备停当,我就坐到大梁上,跟着父亲,骑行好几个小时,回到老家。
现在想想,那么漫长的归程,对父亲的车技是很好的历练。
⑨平时出门,有哥哥在的时候,坐大梁就成了他的专利。
因为两
个人都小,上不了后座,哥哥就先在大梁坐好,接着,父亲手持双把,蹲下身子,让我从后面搂住他的脖子,再站起来,我就吊在他的身后。
然后,他偏腿上车,我趁势站上后座,再顺着父亲的腰慢慢向下挪,出溜着坐好。
下车的时候,完全是上车时的回放。
有时候,我先不坐下,就那样站着,看看四周的光景。
⑩立在自行车上,自然就有了高度,风大的时候,难免有些紧张。
有一次,我正站着,一阵风过来,将帽子吹落了。
我下意识地伸出双手,捂向头顶。
父亲感觉到了,惊诧地喊了一声。
我赶紧收回手,重新搂紧他。
那次历险,父亲后来提起过好多次,每次说完,都开心地轻笑几声。
如果出门时再加上母亲,我就只能一直站在自行车上,有了前次的经历,我的手再也没敢离开过父亲的脖子。
妹妹比我小5岁,有了她之后,一家人出行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母亲要抱着她坐在后座上。
现在想起来,父亲就像一个杂技演员,骑着一辆满载的自行车,行走在故乡的人流里。
那时候,父亲的确还很年轻,妹妹出生那年,他不过37岁,比我们现在还要小不少。
等我们慢慢长大以后,全家人一辆车出行的情景,就再也没有了。
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那辆永久牌自行车,也渐渐散落了骨架。
再后来,父亲得了脑血栓,半身不遂,从那之后,就再也没骑过车子了。
我从来没有想过,那个年轻的父亲,骑在自行车上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兴奋,骄傲,还是幸福?而现在,即使想问,也永远不会有答案了。
我知道,我的父亲肯定不是天下最好的父亲,但他的车技,或许是全世界最少见的。
每一次,当我随着他的身子腾空时,都会有一种飞的感觉。
(选自《齐鲁晚报》) 1.文章通过叙述哪几件事表现父亲的车技?试简要概括。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⑩段中“那次历险”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说。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3分)[答题技法详见P86考点解读]
全家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在那里看着它诞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构建与运用】父亲的车技令作者称赞怀念,你的父亲也一定有令你称赞的地方,请用语言描述出来。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解读与答案详析
1.[解析] 整体感知文意,明确要求概括的是“表现父亲的车技”的事。
先确定答题区域为第⑦至?段,然后仔细审读这一部分。
这一部分,作者分别写了父
亲带着“我”回老家,父亲带着“我”和哥哥,父亲带着“我”和哥哥、母亲,
父亲带着我们全家等。
概括时依照“父亲带着……”的句式来写即可。
[答案] ①父亲带着“我”和米面等回老家;②父亲带着“我”和哥哥平时出
门时的情景;③父亲带着“我”、哥哥和母亲一起出门时的情景;
④有了妹妹之
后“我们”一家人出行的情景。
2.一次,“我”站在自行车上,风吹落了“我”的帽子,“我”急忙伸手捂
向头顶;之后在父亲的惊诧声中赶紧收回手,重新搂紧他。
3.[解析] 分析句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
这一段是文章的结
尾,结构上应起到照应题目、深化中心的作用。
内容上,采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
方式,表达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童年的回忆。
[答案] 结构上,照应文章题目,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文章主旨,表达了
对父亲及其车技,以及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4.[解析] 由“在那里看着它诞生”可判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解答时依
照答题模式,结合句意分析。
[答案]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诞生”一词赋予新自行车以人的情态,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家人对新自行车的期待。
考点解读
考点——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考点解读】
拟人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所谓拟人,就是将人类以外的各种有生命的、无生命的、有形的、无形的事物人格化,使它们具有人的思想情感、行为举止及言语表现等。
【技巧点拨】
拟人手法的作用有:①更有利于表达作者鲜明的情感,增强语言的亲切感;②描绘形象,使被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③表意丰富,使被描写的事物形象立体。
答题时可以从作用入手,结合文本,整体把握。
答题模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它……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5.[解析] 本题为开放题,只要点明父亲令你称赞的地方,并用生动形象的语
言描述出来即可。
[答案] 示例:爸爸的修理技术高超,家里许多东西坏了都是爸爸修的。
有一
段时间,外婆家的电视屏幕最上面总会出现一条白线,外婆找来了修理工,可还
是修不好。
爸爸拿着工具箱来到外婆家,他先用螺丝刀把电视外壳拿下来,取出
线路板,进行仔细的检查,终于找出了问题的所在。
修完后,爸爸将它重新装好
一调试,真的修好了,屏幕十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