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回顾与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回顾与评价长三角地区区域协作经历了多年的里程,已经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未来进一步构建协作框架建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并在以下四个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和成效。

一、政府、学界和企业界合力推进长三角区域合作
政府层面,高层领导互动频繁。

20世纪80年代,设立“国务院上海经济规划办公室”,90年代后期成立“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其后启动“二省一市省市长联席会议制度”。

从2001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由常务副省(市)长参加的“沪苏浙经济发展座谈会”, 2003年春,江浙沪三省市高层领导进行了互访,签订了进一步推进经济合作与发展的一揽子协议,并提出共同建设以上海为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试验区”。

江苏、浙扛掀起了“接轨上海”活动的新高潮。

长三角各市纷纷举办“接轨上海论坛”、“接轨上海活动周”、“融入大上海”展览展销活动等。

学界层面,对长三角区域的研究日益深入。

近两年来学界和企业界召开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研讨会议超过100次之多,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合作的理论研讨活动空前活跃。

先后在上海召开了“长江发展论坛”第
四、第五届年会,“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国际研讨会暨城市市长论坛”;在沪、苏、浙三省市轮流召开了“21世纪初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战略研讨会”;以及2004年1月召开的第九届中华经济协作系统研讨会暨第四届沪港澳关系论坛,又把这次论坛的主题确定为“区域经济:中国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前景”。

等等。

一些专业合作研讨活动也已蓬勃开展起来。

企业层面,跨省市的资本流动日趋活跃。

长三角区域各城市之间资本的互相渗透呈现出资金规模大、投资领域广,投资主体多元化等特点,推进了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

据相关统计,目前在上海市的内地投资中,来自江浙的投资已占50%。

二、长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向多领域、多层次扩大
目前长三角区域已制定了许多领域和各层次的开
放合作规划,重点集中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并逐步得到实施。

一是长三角区域旅游市场一体化加快。

二是长三角区域招商引资合作态度积极。

三是长三角区域文化教育合作呈现明显加速的迹象。

四是长三角区域人才开发与交流市场异常活跃。

三、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市场化推动力正在增强
长三角中小企业自由流动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浙沪“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论坛”签署了《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协议书》。

外资大规模进入长三角地区促进了各行政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抵消了行政区经济对资源跨区域配置的阻碍力量,带动了长三角地区资源的有效整合。

四、长三角区域城市、交通和信息网络体系正在形成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城市功能分化日益明显,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城市之间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也在逐步加强,有利于资源的跨地区流动和人口的自由流动。

虽然长三角区域合作进程在加快,但是由于以各级地方政府为代表的诸多利益主体的存在,长三角目前仍旧是一种以行政区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长三角城市间的战略联盟目前还没有达成,很多基础设施还处于分割状态,尚未形成行业布局协调、经济能量集聚、产业结构合理的理想范型。

在一体化进程中也还存在着诸多一时还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主要有:行政区经济和经济区发展的协调问题、区域共荣与地方利益的协调问题、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协调问题。

(摘编自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研究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