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杜甫和屈原为题的作文高中的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杜甫和屈原为题的作文高中的题目
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以杜甫和屈原为题的作文高中的题目篇1
“兰若生春夏,芊尉何青春。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
你就是那株秀色绝伦而孤高寂寞的香兰吗?虽然秋风袅袅,岁华
摇落,而你幽独空林,芳意仍存。
你就是那举世混浊而独清,众人皆醉而独醒的屈原吗?滚滚汩罗,浩浩汤汤,流淌了多少个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但那一江澄澈的碧水
之上,却永远地托起着一颗圣洁不朽的灵魂。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你有才而不能逢时,这该是你悲
剧所在。
作为一个政治家你明于治乱,志高行廉,你提倡“美政”,
哀民生之多艰。
作为一代文人,你娴于辞令,胸有大才。
“入则与王
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然而,顷襄王毕
竟是顷襄王,历史上的他永远被定格为宠奸信佞的亡国君主,终究不
会如唐尧圣主,因禹舜的品行才干,得以禅位,而你,举贤授能,修
明法度,却成了落魄逐臣。
世人劝你随其流而扬其波,餔其糟而啜其醨,你怎么能够!你艳
羡“兰芷悠悠而独芳”,你心之所善,九死不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你一往无前的决心。
然而,恰恰是这决心驱动下
的直言相谏成为你放逐的“罪魁”。
自古忠良遭佞馋,你屈原又怎能
例外?上官大夫的狭窄之心,子兰、靳尚的奸恶嘴脸又怎是你屈原应
付得了的?“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意何成!”是你坎坷人生的真实写照。
屈原啊,你恨怀王听之不聪,谗陷蔽明,你更厌恶背绳墨而追曲
的'世俗,方正不容,忧愁、忧思谁人懂,屈心抑志情难诉。
“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你绝望了,在报国无门的悲怆中
激荡着追求理想的热情,在生不逢时的孤愤中蓄聚着突破现实的力量,在博大历史情怀中蕴含先驱的寂寞。
这一切的一切,都化作了你那不
朽的亮丽诗篇。
一部《离骚》,寄寓着你远大的政治理想和不屈的斗争意志,诉说光辉峻洁之人格。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也之滋垢”,你不愿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
终于,你将自己满腔的忧愤
寄于那滚滚的汩罗,把自己托付给那一河碧水,质本洁来还洁去。
屈
原啊,只有你如此纯洁着这个世界的不洁,透明着这个世界的不明,
你懂得:立着死亡是高大的生存,跪着自下而上是低矮的死亡。
帕斯卡尔有个著名的比喻:“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纤细无
助的芦苇在凄清的夜风中瑟瑟飘摇,却又那么执着地独自吟唱,多么
像一个深沉的思者,子然独立中对世界幽幽地吹一支洞箫。
或许在他
的周遭没有一个倾听者,就像芦苇面对的只是一片无声的水面,但他
仍然在不断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因为他坚信,真正的思想犹如天籁,
会在无垠的时空隧道中永远穿行。
屈原啊,你就是风中那摇曳着的一株香兰,香飘永远。
以杜甫和屈原为题的作文高中的题目篇2
屈原为后人留下了佳作,我们品读有余,是否发出过这样的疑问:诗人想透过这些告诉我们什么?仅仅是华丽的辞藻,丰富的联想和浪
漫的表达吗?《湘夫人》中,诗人用其美好的想象,仿佛置我们于天堂一般。
我们在一番陶醉之后,是否有过自己的思考?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你的品行如玉一般,
在你的诗外,我读懂了你。
你向往月高风清的生活,临潭而立,去聆
听山涧清泉,去静品丝竹清音。
你希望可以飞到天际,看云舒云卷,
过着超然于物的生活。
一个人在失意绝境时,常常会退隐山林,过逍
遥世外的生活,而你却没有为自己选择这样一条路。
从你的诗外,我感受的是,你对人民的深深忧虑之心,和那为祖
国山河担忧的愁苦之心。
你的一片丹心又有谁能懂?我欲哭无泪,我懂,我真的懂!昏庸的'楚王看不到你的竭忠报国,一腔爱国之心换来
的却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琢谓余以善淫”悲哉,悲哉!
你有像陶渊明一样超然于世的情怀,却没有想他一样,活在自己
的桃花源里,你有像林和靖“梅妻鹤子”的高尚情怀,却没有沉浸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山园小景中。
而在你的诗外,我看到的是,楚国岌岌可危,号角嘶鸣,黄沙漫天。
你却用瘦削的肩
膀去力图挽起狂澜。
步履蹒跚的你,在此时寸步难行,但却始终没有
倒下,此时谁又能扶你一把?你是坠落在文学中的一颗彗星。
曾有人
劝过你,何以要与这乱世纠缠不清,不如让妙笔在手中开出花。
你却用:“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表明了你的信念。
这些
是我在你的诗外真正读到的你,那灼灼泛着光华的灵魂,定然会深深
影响我一生。
这就是在屈原的诗外,让我真正收获到的,这一切让我悟出一些
道理:对一些事物真正的领悟,不仅仅要求欣赏一些事物带给我们的
愉快和欣喜,还要去深深体会和索味其中的哲思。
这不,屈原的诗外,让我感受到的是,一个伟大的灵魂。
以杜甫和屈原为题的作文高中的题目篇3
荠是甜的,荼是苦的,荠和荼不可能生长在一起。
兰花要保有自
己的幽香,它只能生长在幽深的山谷中。
一个人想要保持自己高贵的
人格,他这一辈子,注定要走上一条不归路。
我敬佩屈原,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精灵,身上缀着鲜花、披挂香草,宽大的衣袂,在风中猎猎作响,而那颀长的身躯,却纹丝不动,
他浑身散发着兰花的芬香,即使是在两千两百八十年后的今天,仍然
散发着千古的清香。
屈原被评为世界四大文化伟人之一,但我怀疑他
是否愿意和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同坐在一个国际殿堂里受大家的崇拜。
许多人一说到屈原就会想到他的《离骚》、他的《九章》、他的《天问》,然后才会感叹他是个爱国而又不得志的诗人。
其实屈原不是诗人,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力图使国家政治修明,繁荣强盛,人们过着
“大同”生活的爱国政治家。
他的一生是在追求国家强盛的`道路上辗
转奔波,但他遭受更多的是猜疑,妒忌、排挤,最后得到的确实流放
在外的结局。
我想那是在绝望的情况下,他才拿起沉重的笔,写下自
己那无声的哭诉,一个爱国的政治家,却不能在为官上有所作为,而
在文字寻找寄托,而现在的我们只记住了他的文笔,却忽略了他的爱
国情操,对他而言,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悲哀?
“高山流水,知音何在?弦声已绝,如何独生?”这是俞伯牙的
绝唱,失去钟子期这个知音,他选择了绝弦。
屈原在从政路上,始终
一个人蹒跚独行,没有朋友,没有知音,只有敌人,但他从没有选择
绝弦。
我曾无数次的想象,如果有佛家所说的“轮回”,我多么想我
曾生长在那个时代,我一定会跟随着大夫的脚步,在背后默默支持他,成为这个伟大孤独者的挚友,让他知道,他不是孤单的,他的高洁明
志是有人懂得的。
在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时代,他为什么要那
么执着呢?“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他没有必要抱着怀王这
个刚愎自用的“空木头”,他大可选择到他国寻找其他圣明的国君,
但他没有,“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夫圣人者,不
凝滞于物方能与世推移”这是贾谊与司马迁对他的劝说,但他仍固执
地选择了留下来。
我想那是他对楚国最真挚的爱,他义无反顾的精神
让他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他从来没有后悔,在投入汨罗江的那
一刻,我想他应该是笑着的,因为即使是死,他也要选择在自己的国
度里。
在我心目中,屈原是孤独的。
为了心目中那个美好的楚国,为了
自己的不悔追求,他宁可选择结束自己的一生,也不离开楚国,去苟
且偷生,因为他对这个国家爱得热切,爱得深沉。
相比他的敢爱敢做,我觉得自己却是一个可悲的人。
我既追求独立不羁,却又跳不出现实
当中的框框条条,我患得患失,自因为可以做到很多事情都以冷眼相
看,却发现自己早已“当局者迷”。
我常常对自己产生怀疑:是否我
想得太多了?是否现实就是现实,容不下我太多幼稚无知的想法?面
对现实,我无从适从,只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而屈原,他是一个
明智的勇敢者。
他以他的独具匠心经营着自己的精神。
以杜甫和屈原为题的作文高中的题目篇4
我怀着敬仰之情去访问一位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当我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跳鱼儿喷泉,几条喷泉如同离弦的箭
向上冲去,喷泉时而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时而像漂亮的补花在夜
空中绽放,时而像翻腾的海浪此起彼伏的`;在道路两旁五颜六色到处
是秋天的气息,有黄色的银杏叶,有金色的柑桔,美不胜收。
走到一个广场中,广场对面是三面牌楼,上面刻着“屈原祠”三
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郭沫若先生写的,在头顶上“光争日月”四个大
字让我感受到了屈原的伟大,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到另一个侧店前,
只见一尊青铜像注入我眼中,走近一看只见屈原头戴峨冠,身带长铗,头微低,眉宇紧锁,好像在思考些什么呢?它迈动右脚,抬起左手,
两袖生风,飘逸的长袍尽展他他大夫的风采。
身体前倾,颔首思索着。
我抬头望着他那满目苍桑的面容,紧皱的额头好像思索着“楚国哪日
可以富强。
”
我做为宜昌人对屈原了解不是很深,可是我从他的诗词中让我感
受了屈原的爱国爱民的满腔激情和孤忠高洁的美好的品质,可是看一
看屈原,在低头看一看自己和屈原有多么大的区别。
记得在我的学习之旅中,我们遇到过许许多多的磨难、困难,可
我却一次又一次的被拦路虎给压倒,记得有一次数学考试没考好,我
非常的沮丧,认为我自己永远都考不好,我躲在被子里偷偷的抽泣,
没有一丝信心,我认为自己以后再也考不好,每次都会考不及格,我
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在困难面前打退堂鼓,爬也爬不起来。
今天我深层的了解了屈原,他的精神鼓舞了我要不在困难面前低头,要勇敢的向前冲。
以杜甫和屈原为题的作文高中的题目篇5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用崇尚忧国忧民的美德来约束自己,即使为此牺牲生命也不足
惜。
屈原高尚的精神为后入所追求,在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屈原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齐君,馋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
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原在
后世人眼中可谓是一大伟人。
“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志士屈原,在封建专制的统治中,不被世俗
权贵所迷惑,“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全天
下正遭受着饥寒痛苦的老百姓,而自己作为士大夫却束手无策,不顾
生死纵身一跃跳入江中,为后世可歌可泣之人。
面对朝廷的腐败,君
王的昏庸无能,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被楚怀王接受,最终楚国被强秦
打败,满怀悲愤的他投江自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屈原的一生,远大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实现,一生不得志,想要
隐退却却又心系祖国和天下人民而不能隐退。
不仅思想伟大,还“制
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他高洁的人格,纯正的心灵,为后世
之人所敬仰。
在不得志面前,他懂得“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即使受挫,也始终坚持“虽体解勿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的观点,他忠贞不移,不改初衷。
用“吾独好修以为常”来表现自己
认定自己的原则是正确的并甘愿为此付出的自觉态度,而不为世俗所
改变。
又“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熟异
道而相安?”表明屈原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正所谓
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
屈原不仅是为人正直高洁,心怀大志,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的著作,他的'著作也是受后世名人所夸赞。
在《艺概》中:“顿挫莫善于《离骚》,自一篇以至一章,及一两句,皆有之,此所谓“反复致意”者。
”在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又被赞之:“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
故后儒之服膺诗
教者,或訾而绌之,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
屈原一生所留下的,不止是这些诗篇,留下的更是他高洁的人格
和那为我们所学习的宽阔胸襟,为人民着想心系祖国的精神。
这样的
伟人,历史将会永远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