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倾力奉献社会》教案(精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倾力奉献社会》教案
第一站个人命运紧系国家
教师给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命运决定个人命运,社会理想指引个人理想,我们只有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我们应以满腔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之中,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
1、理解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2、知道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3、体会理想的确立必须立足于社会的需要,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学习重、难点:
1、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2、在服务社会中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搜集处理材料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能行)
1.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总是与国家的和联系在一起。
2.只有在服务社会中才能实现我们的。
3.个人利益的实现,不能以和的利益为前提。
我们应以
的利益为重,不能目光短浅,只看到。
4.在我国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自主学习:
1、有人说:“个人的前途是自己奋斗的结果,与祖国的命运没有什么关系。
”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2、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3、什么是共同理想?
4、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5、谈谈你对奉献的理解
合作探究:(比一比,看哪组完的又快又好)
展示讲解:(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巩固提升
单选题:
1.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个人的成功
b.对家庭的贡献
c.对社会的贡献
d.个人的能力
2.“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一句谚语告诉我们()
a.大河怕没水,小河不怕没水
b.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c.没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也就没有个人利益
d.我们不应该考虑个人利益
3.某记者对即将出国留学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听到这样一些谚语:“中国太穷了,留在国内没有前途。
”“中国的学习、工作条件太差,个人的发展机会少。
”这些言语()
①是缺乏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②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③只强调无法实现的个人理想④违背了担负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3)请列举历史上把个人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荣辱兴衰联系在一起的几个人物和具体事例
教学改进建议
第二站报效祖国奉献社会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的意识,从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实践做起,为社会奉献力量。
教学重点:
如何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教学难点:
树立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理念。
学法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材料分析、归类整理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能行)
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是每个公民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2、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变化与我们的成长息息相关,要奉献社会,就必须()。
3、要奉献社会,就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
对于我们来说,
首要的是(),
()。
4、(),是我们了解社会、磨砺意志、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
自主学习.(我自信,我参与)
1、青少年为什么要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2、青少年为什么要努力学习,提高素质?
3、青少年为什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4、我们要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应从哪些方面做起?(我们应当如何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呢)
5、有的同学认为:我们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校园里面,没有机会了解社会,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等我们走上社会以后再去了解社会也不迟。
也有同学认为:社会非常复杂,参加社会实践有一定的危险。
你同意这些说法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比一比,看哪组完的又快又好)
展示讲解:(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巩固提升
1、右边漫画《情系灾区万众一心》告诉我们()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则”;②抗震救灾,只是成年人的责任和义务,与未成年人无关;③当国家处在危难时,要勇担社会责任;④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是每个公民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换一只节能灯,参与一次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少坐私家车、出租车……这是海宁小朋友周湘漪于XX年7月中旬写给浙江省长的倡议信的内容。
收到信后,省长吕祖善于日前作出批示:“周湘漪小朋友有这样的节能环保意识,值得大家学习。
她所提建议也很好,请省教育厅、团省委研究采纳!”。
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有()
a、作为青少年要向周湘漪小朋友学习,要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b、青少年要知国情,关注社会的变化,培养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c、青少年学生的主要职责是保护环境,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d、要奉献社会,就必须关注和了解社会,关心国家的发展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这启示我们()(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何意义?
(4)在社会实践活动宣誓大会上,你作为代表发言,你的发言将包括哪些内容?
教学改进建议
第三站脚踏实地拥抱明天
教学目标:
为学生选择人生道路、规划未来发展预设思考的平台,培养学生依据自身特点进行选择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面对将来面对的各种压力。
教学重点: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进行合理的人生规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容面对压力,培养挫折意识。
学法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材料分析、归类整理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能行)
1、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有一个合理的()。
我们的人生规划要();我们的人生规划要(),不能模糊不清;人生规划还要()。
2、只要我们找准人生方向,提高自身素质,踏实努力,就一定能实现()。
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成功的路就在()。
(3)一到考试就觉得身体某部位不对劲儿怎么办?
(4)考试是在所难免的,可是每当考试失败的时候,我都非常的痛苦,非常的难过,我该怎么办呢?
7、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考试,同学们的反映各不相同:
小辉同学:“我终于解放了,不用再同“x、y”打交道了,再上就上所压力小的学校,考试60分就行。
”
小惠同学:唉,马上就要毕业考试了,父母期望我能考上高中。
我也想克制自己,但上课还是走神,学习效率不高,万一落榜了,我怎么面对父母啊。
”
小凯同学:“考试到了,时间紧,任务重,我要制定个学习计划,系统地复习,相信我一定能行的。
”
(1)面对毕业考试,以上三位同学的态度各是怎样的?
(2)假如你也面对一次重要考试,请谈谈你的态度。
(3)根据上述经历和说法,谈谈你对“学习压力”的认识。
教学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