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水体下采煤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水体下采煤安全煤(岩)柱的留设 应根据矿井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开采方法、开采高度和顶板管理方法等, 按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 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水体下开 采的要求,编制可行性方案和开采设计, 报省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回采 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要求控制 开采范围、开采高度和防隔水煤(岩) 柱尺寸。
七、 水体下采掘活动应加强水情和水体 底界面变形的监测。试采结束后,应提 交试采总结报告。
对于综合放顶煤开采的保护层厚度要根 据对上覆岩土层结构、岩性、顶板冒落 带、导水裂缝带高度以及开采经验等分 析确定。留设防砂和防塌安全煤(岩) 柱开采的,应结合上覆土层、风化带的 临界水力坡度,进行抗渗透破坏评价, 确保不发生溃水和溃砂事故。
六、 临近水体下的采掘工作,必须遵守以下原 则: (一)采煤方法必须有效控制采高和开采围, 防止急倾斜煤层抽冒(抽冒:在浅部厚煤层、急倾斜
第六章 水体下采煤
一、 在河流、湖泊、水库和海域等地面水体 下采煤,应留足防隔水煤(岩)柱。在松散 含水层下开采时,应该按照水体采动等级留 设不同类型的防隔水煤(岩)柱(防水、防 砂或防塌煤岩柱)。在基岩含水层(体)或 含水断裂带下开采时,要对开采前后覆岩的 渗透性及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进行分析评 价 ,确定采用留设防隔水煤(岩)柱或者采 用疏干方法保证安全开采。
(三)严禁在水体下开采急倾斜煤层。 (四)开采煤层组时应采用间隔式采煤方法。 若仍不能满足安全开采时,要修改煤柱设计, 加大煤柱尺寸,保障矿井安全。 (五)当地表水体或松散层强含水层下无隔水 层时,开采浅部煤层及在采厚大、含水层富水 性中等以上、预计导水裂缝带大于水体与煤层 间距时,应采用充填法、条带开采和限制回采 厚度等控制导水裂缝带发展高度的开采方法。 对于易于疏降的中等富水性以上松散层底部含 水层,可采用疏降含水层水位或疏干等方法保 证安全回采。
三、 在生产过程中,当发现地质条件 变化等时,需要缩小安全煤(岩)柱 尺寸提高开采上限的,必须进行可行 性研究,并经省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 查批准后方可进行试采。
四、 为了合理地确定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尺 寸,必须对开采煤层上覆岩土层进行专门水文 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查明与煤层开采有关的上 覆水文地质结构,包括含水层、隔水层厚度、 分布、含水层水位、水质、富水性,各含水层 之间的水力联系,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断 层的富水性、导水性。采用钻探、物探等方法 探明工作面上方基岩面的起伏、回采高度以上 基岩厚度。在松散含水层下开采时,特别要查 明松散层底部隔水层的厚度、变化与分布情况。 通过岩芯工程地质编录和数字测井等查明上覆 岩土层的工程地质类型、覆岩组合及结构特征, 采取岩土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五、 水体下防隔水煤(岩)柱应按裂缝角和水 体采动等级所要求的防隔水煤(岩)柱相结合的 原则设计。 进行水体下开采的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尺寸预 计时,覆岩冒落带、导水裂缝带高度、保护层尺 寸可按《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 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公式计算,或者根据类似 地质条件下的经验数据结合基于工程地质模型的 力学分析、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综合确定,同时 还应结合覆岩原始导水情况和开采引起的导水裂 缝带进行叠加分析综合确定。涉及到水体下开采 的矿区应开展覆岩冒落带、导水裂缝带的高度和 范围的实测工作,逐步积累经验,指导本矿区水 体下开采工作。
煤层及断层破碎带和基岩风化带附近采煤或掘巷时,顶板岩层 或煤层本身在较小范围内垮落超过正常高度的现象。)在工
作面范围内存在高角度断层时,必须采取施,防 止断层导水或沿断层带抽冒破坏。 (二)在水体下开采缓倾斜及倾斜煤层时,宜 采用倾斜分层长壁开采方法,并尽量减少第一、 第二分层的采厚,上下分层同一位置的回采间 歇时间应不小于4-6个月,岩性坚硬顶板间歇时 间应适当延长。留设防砂和防塌煤柱,采用放 顶煤开采方法时,必须先试验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