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东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分,共40 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
A . CO 2
B .石墨
C . K 2SO 4
D . NaOH 溶液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根据在水溶液中或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来解答, 注意电解质本身能
发生电离.
解答: 解:A •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本身不电离,则属于非电解质,故
A 错误;
B •石墨为单质,则石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 B 错误;
C.
K 2SO 4在水溶
液中或在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则属于电解质,故
C 正确;
D. NaOH 溶液是混合物,故 D 错误.
故选C .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质的判断, 明确电解质的概念即可解答, 较简单,注意电解质为化合物, 本身能电离是解答的关键.
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
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分析.
解答: 解:A 、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A 不选.
B 、 饱和FeCl 3溶液滴加入沸水中会形成胶体,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 B 选.
C 、 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C 不选.
D 、碘易溶于酒精,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D 不选.
2. F 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蔗糖 □
1
i 厶酒椿
饱和FeCl 3溶液
C .
D .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溶解性和胶体的制备,解答本题要掌握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题目难度不
大.
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 •纳米科技的发展有赖于胶体的化学原理与方法
B .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C .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豆浆时,可看到光亮的通路
D .万里长江流入大海处,形成长江三角沙洲
考点:胶体的应用.
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A、纳米材料微粒大小是在1 - 100nm间的材料与胶体有关;
B、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C、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
D、胶体遇电解质有聚沉的性质.
解答:解:A、纳米材料微粒大小是在1 - 100nm间的材料,纳米科技的发展有赖于胶体的化学原理与方法,故A不符合;
B、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发生的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性质无关,故B符合;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豆浆时,可看到光亮的通路,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与胶体性质有关,故C不符合;
D、万里长江流入大海处,形成长江三角沙洲,胶体遇到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与胶体有关,故D不符合;
故选B .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性质的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4•下列仪器:①容量瓶②蒸镏烧瓶③漏斗④燃烧匙⑤天平⑥分液漏斗⑦胶头滴管,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 .①③⑤
B .②④⑦
C .①②⑥
D .②③⑥
考点: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
分析:常用的物质分离的方法:过滤、萃取分液、蒸馏、分馏,根据各种方法来选择所需的仪器.
解答:解:常用的物质分离的方法:过滤、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各种方法所用的物质
分离仪器有:②蒸馏烧瓶、③漏斗、⑥分液漏斗.
故选D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物质分离所需的仪器,难度不大,要求学生熟悉常用的物质分离的方法.
5. 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
A .化合物分为:电解质、非电解质(标准:溶于水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
B .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标准: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C •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标准: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
D •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标准:是否在水溶液中进行)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分析:A .根据电解质的概念分析;
B •分散系分类依据是微粒直径的大小;
C.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D .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是离子反应.
解答:解:A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所以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标准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故A正确;
B .根据分散系微粒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B正确;
C.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标准应为:是否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即电子转移,故C正确;
D .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是离子反应,在溶液中的反应不一定是离子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分类的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会得
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6. 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 NaCI溶液中滴入AgN0 3溶液
B .氢气还原氧化铜
C .铁片置于CuS04溶液中
D .一氧化碳的燃烧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离子反应,应能在溶液中进行,且有离子参加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升降,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 A . NaCI溶液中滴入AgN03溶液中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和水,属于离子反应,
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 .氢气还原氧化铜不是离子反应,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2+ 2+
C.铁片放入CuS04溶液中,反应的实质为Fe+Cu =Fe +Cu,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 .一氧化碳的燃烧不是离子反应,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离子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7. 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可使溶液中下列离子数量显著减少的是()
A . Cl
B . Ba2
C . N03
D . Na
考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分析:加入适量的硫酸,与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能发生离子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以此
解答该题.
解答:解:加入适量的硫酸,Na、N03、Cl均不能与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发生离子反
_ 2+ 2 —
应,Ba +S04 =BaS04j,因此离子浓度减少的是故选B .
Ba2+,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性质,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考查, 与SO42「反应的
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常见
离子的性质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j表示的是()
A . Ba (NO3)2+H2SO4—BaSO4j+2HNO3
B . BaCI 2+Na2SO4—BaSO4 J +2NaCl
C. BaCO3+H2SO4—BaSO4 J +H2O+CO2 f
D . BaCI 2+H2SO4—BaSO4 J +2HCI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离子方程式SO42「+Ba2+—BaSO4j表示可溶性的硫酸盐和可溶性的钡盐之间发生反应只有一种难电离物质硫酸钡沉淀生成,没有其他难电离物质生成的一类反应.
解答:解:A、硝酸钡是可溶性的钡盐,硫酸是强酸,二者之间反应仅有难电离物质硫酸钡沉淀生成,符合题意要求,故A正确;
B、氯化钡是可溶性的钡盐,硫酸钠是可溶性的硫酸盐,二者之间反应仅有难电离物质硫酸
钡沉淀生成,符合题意要求,故B正确;
2+ 2-
C、碳酸钡是难溶于水的物质,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 +SO4 —BaSO4 J表示BaCO3和H2SO4之间的反应,故C错误;
D、氯化钡是可溶性的钡盐,硫酸是强酸,二者之间反应仅有难电离物质硫酸钡沉淀生成,符合题意要求,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离子反应的实质,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9.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 Na2CO3溶液中加入盐酸:CO32 +2H —CO2T+H2O
B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2Fe+6H+—2Fe3++3H2f
2- +
C . CaCO3 中加入盐酸:CO3 +2H —H2O+CO2?
D . Ba (OH) 2溶液中加入硫酸:H++OH -—H2O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 .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B .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氢气;
C. 碳酸钙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
D. 漏写生成硫酸钡的离子反应.
解答:解:A . Na2CO3溶液中加入盐酸的离子反应为CO32-+2H+—CO2T+H2O,故A正确;
+ 2+
B.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的离子反应为Fe+2H —Fe +H2f,故B错误;
C . CaCO3中加入盐酸的离子反应为CaCO3+2H —H2O+CO2f+Ca ,故C错误;
2 - 2+ + -
D . Ba (OH) 2溶液中加入硫酸的离子反应为SO4 +Ba +2H +2OH —2H2O+BaSO4 J ,
故D错误;
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注意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题目难度不大.
10•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 . K+、MnO4、Na+、Cl B. K+、Na+、NO3、CO32
C. Na+、H+、NO3、SO42
D. Fe3+、Na+、Cl、SO42
考点:离子共存冋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碱性溶液中含大量的OH「,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等,则离子能大量共存,并结合离子的颜色来解答.
MnO4「为紫色,与无色不符,故A错
解答:解:A .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但误;
B .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且均为无色,故B正确;
C.因H +、OH「结合生成水,则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 .因Fe3+、OH「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侧重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离子的颜色的考查,熟悉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离子的颜色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1.下列分离、提纯、鉴别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 (OH) 3胶体和FeCI3溶液
B .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I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胶体」a
C .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BaSO4的BaCO3
D .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I 2等杂质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
专题:实验评价题.
分析:A、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不具备;
B、胶体和溶液均能通过滤纸;
C、硫酸钡和碳酸钡均是难溶于水的物质;
D、粗盐水溶液中的CaCI2、MgCI2等杂质在蒸发时只能将水蒸发掉.
解答:解:A、Fe (OH ) 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FeCl3溶液不具备,可以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 (OH ) 3胶体和FeCI3溶液,故A正确;
B、除去NaCI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胶体可以采用渗析的方法,故B错误;
C、硫酸钡和碳酸钡均是难溶于水的物质,用溶解、过滤的方法不能提纯含有少量BaSO4 的BaCO3,故C错误;
D、粗盐中的CaCl2、MgCI2等杂质可以转化为沉淀或气体除去,蒸发不能实现分离,故 D 错误.
故选A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提纯过程中的除杂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强,要注意除杂质的方法,平时知识的积累是关键.
12•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标准状况下,22.4 L H 2O 含有的分子数为 N A
B .常温常压下,1.06 g Na 2CO 3含有的Na +数为0.02N A
C .常温常压下,N A 个CO 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 22.4 L
D .物质的量浓度为 0.5 mol?L 「1的MgCl 2溶液中含有C 「个数为N 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 、根据标准状况下水的状态不是气体进行判断;
B 、根据门二壬计算出碳酸钠的物质的量,再计算出含有的钠离子数目;
C 、 根据常温下,不是标准状况下进行分析;
D 、 根据氯化镁溶液的浓度不知道,无法计算氯化镁的物质的量判断.
解答: 解:A 、在标准状况下,水的状态不是气体,题中条件无法计算水的物质的量,故
A 错误;
B 、 1.06g 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O.OImol ,含有0.02mol 钠离子,含有的 Na +数为0.02N A ,故 B 正确;
C 、 N A 个CO 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不是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
1mol 二氧化碳的体积, 故C
错误;
D 、 没有告诉物质的量浓度为 0.5 mol?L 「1的MgCl 2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氯化镁的物质的 量,故D 错误.
故选B .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
题目难度中等,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2015
届高考的 热点”,它既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量、粒子数、质量、体积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关 系的理解,又可以涵盖多角度的化学知识内容.
要准确解答好这类题目,
一是要掌握好以物
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 二是要准确弄清分子、
原子、原子核内
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
Cl -浓度与50mL 1mol/L MgCl 2溶液中的C 「浓度相等的是(
-1 - -
A 、 150mL 1mol ?L NaCl 溶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 c (Cl ) =c ( NaCl ) =1mol/L ,故 A 错误;
B 、 75mL 2mol ?L -1CaCl 2溶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 c (Cl -) =2c (CaCl 2) =4mol/L ,故 B 错误;
C 、 150mL2mol ?L KCl 溶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 c( Cl ) =c (KCl ) =2mol/L ,故 C 正确;
D 、 75mL1mol ?L -1AICI 3溶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 c (Cl -) =3c (AlCl 3) =3mol/L ,故 D
错误;
13.下列溶液中的 A . 150 mL 1 mol/L NaCl 溶液 B . 75 mL 2 mol/L CaCl 2 溶液 C . 150 mL 2 mol/L KCl 溶液
D . 75 mL 1 mol/LAlCl 3 溶液
专题: 分析:
无关,
解答: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根据同一化学式中各微粒的浓度等于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离子个数,与溶液的体积
1mol/L MgCl 2溶液中的Cl -浓度为2mol/L .
解:50mL 1mol ?L 1 MgCl 2溶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 (Cl ) =2( MgCl 2)=2mol/L ,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
故选C .
点评:本题考查浓度的计算分析, 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只与物质的浓度和化学式有关, 的体积无关.
14•下列反应中氯元素全部被还原的是 ( )
A . 5CI 2+|2+6H 2O=10HCI+2HIO 3
B . 2Cl 2+2Ca (OH ) 2=CaCl 2+Ca (CIO ) 2+2H 2O
C . MnO 2+4HCI (浓)=MnCl 2+2H 2O+CI 2 f
D . 2NaCI+2H 2O=2NaOH+CI 2T +H 2T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反应中氯元素全部被还原, CI 元素的化合价应降低,含有 CI 元素的物质在反应中表
现为氧化性,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 .反应中CI 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反应中氯元素全部被还原,故 A
正确;
B .反应中CI 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故 B 错误;
C .反应中CI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部分表现为酸性,故 C 错误;
D .反应中CI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 D 错误.
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注意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认识物质表现出的性质, 题目
难度不大.
15 .在反应8NH 3+3CI 2=N 2+6NH 4CI 中,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 ( )
A . 8: 3
B . 3: 8
C . 2: 3
D . 1 : 3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分析:反应8NH 3+3CI 2=N 2+6NH 4CI 中,N 元素化合价升高,由-3价升高到0价,CI 元素 化合价降低,由0价降低到-1价,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 等,表现为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也可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结合方程式判断,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反应8NH 3+3CI 2=N 2+6NH 4CI 中,N 元素化合价升高,由-3价升高到0价,
CI 元素化合价降低,由 0价降低到-1价,
由方程式可知当有 3moICI 2参加反应时,有 8moINH 3参加反应,其中有 2mol 被氧化, 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 2: 3,
故选C .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从元 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相关概念和物质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与溶液
3+
-
2+
16 .根据反应式:
①2Fe +2I =2Fe +I 2
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
■
-
l 2+ ^ -
A Br Fe I
B I Fe Br
② Br 2+2Fe 2+=2Fe 3++2Br -,判断下列粒子的氧
C . Br 2> I 2> Fe 3+
D . Fe 3+> I 2> Br 2
分析:根据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降低来分析氧化剂,然后利用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
的氧化性来比较.
解答:解:反应①中Fe兀素的化合价由+3降低为+2价,则Fe3+为氧化剂,1兀素的化
合价从-1价升高为0价,所以12是氧化产物,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则氧化性Fe3+> I2,
反应②中Br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1价,则Br2为氧化剂,Fe元素的化合价由+2升高为+3价,则Fe3+为氧化剂,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氧化性Br2> Fe3+,
由以上反应可知氧化性强弱为Br2> Fe3+> I2,
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性的比较,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氧化剂的氧化性大
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 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下,钠露置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为过氧化钠,因此应保存在煤油里
B •钠是强还原剂,它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钠后面的金属
C •钠蒸气充入灯泡中制成钠灯,常用于公路照明
D .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水来灭火
考点:钠的化学性质.
分析:A .钠露置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为氧化钠;
B .钠与盐溶液反应,先与水反应;
C.黄光透射力强;
D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解答:解:A •常温下,钠露置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为氧化钠,因此应保存在煤油里, 钻A错误;
B •钠与盐溶液反应,先与水反应,所以钠性质虽然活泼,但是不能从盐溶液中制取金属,故B错误;
C.钠的焰色为黄色,黄光透雾性强,制成钠灯常用于航海灯塔照明,故C正确;
D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钠着火不能用水灭,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钠,熟悉钠的化学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钠的保存.
18. 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盐酸,第二份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若生成的氢
气的质量相同,则两份铝粉的质量比为()
A . 1 : 1 B. 2:3 C. 3: 2 D. 1 : 6
考点:铝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根据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I+6HCI —2AICl3+3H2f,
2AI+2NaOH+2H 2O=2NaAIO 2+3H2f 来计算回答.
解答:解: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I+6HCI=2AICI 3+3H2f、
2AI+2NaOH+2H 2O=2NaAIO 2+3H2f ,
这两个反应中都是AI作还原剂,根据方程式知,若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需要的AI的质量
相等,则其质量之比为1:1,
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正确书写方程式是解本题关键,可以利用电子转移守
恒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9. 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 2:1,则溶液中Al 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 . 1 : 2 B. 1: 4 C. 3: 4 D. 3: 2
考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专题:守恒法.
分析:因为溶液呈电中性,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来计算.
解答:解:溶液中电荷守恒,也就是说所有正电的总数应该等于所有负电的总数,
即:Na++3AI 3+=CI「+2SO42「(乘的系数就是它的电荷数),
设SO42「的离子个数为X,
所以3+3 >2=1+2 >X,
解得x=4 ,
所以溶液中AI 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2: 4=1 : 2 .
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20. 下列物质分别与CuSO4、NaCI、Fe2 (SO4)3、MgSO4等溶液混合时,产生的现象各不相同的是()
A .盐酸
B .氢氧化钾溶液
C .氯化钡溶液
D .硫酸钠溶液
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
分析:CuSO4、NaCI、Fe2 (SO4)3、MgSO4分别与KOH混合的现象为:蓝色沉淀、无现象、红褐色沉淀、白色沉淀,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 .四种物质均不与盐酸反应,现象相同,故A不选;
B. CuSO4、NaCI、Fe2 (SO4)3、MgSO4分别与KOH混合的现象为:蓝色沉淀、无现象、
红褐色沉淀、白色沉淀,现象各不相同,故B选;
C. CuSO4、Fe2 (SO4)3、MgSO4均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故B不选;
D .四种物质均不与硫酸钠反应,现象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检验的方法及选择,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化
学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反应与现象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每小题均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
项且正确者,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8分.)
21. 同温同压下,下列四种物质:①CH4②CO ③O3④N2,等质量的这四种气体所
占有的体积最大和所含分子数最少的分别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MM根据pV=nRT=J_RT可知,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气体的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即摩尔质量越大,体积越小;由n=丄=_1,物质的量越少分子数越少,所以质量相同摩尔质量越大分子数越少,据此判断.
解答:解:M根据pV=nRT=丄RT可知,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气体的体积与摩尔质量成
«[
反比,即摩尔质量越大,体积越小;由n J=—,物质的量越少分子数越少,所以质量相同
摩尔质量越大分子数越少,
①甲烷的摩尔质量为16g/mol;
②CO的摩尔质量为28g/mol;
③臭氧的摩尔质量为48g/mol;
④氮气的摩尔质量为28g/mol,
故甲烷的体积最大,03的分子数最少,故分别选:B和C.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同温同压下V m相等,注意
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22. 需要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反应是()
- 2+
A . PCI3~PCI5 B. MnO4 ~Mn C. CO2~H2CO3 D. H2T H20
考点:重要的氧化剂.
分析: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实现,则选项中为还原剂发生的氧化反应,还原剂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以此来解答. w u a x LI已■匚o in
解答:解:A . P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氧化剂实现,故A选;
B. 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还原剂实现,故
B不选;
C. 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 不选;
D . H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故D选,
故选AD .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的元素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
侧重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的考查,选项C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23 .下列操作或判断错误的是()
A.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12的CCl4溶液
B .某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氧化
C.除去CO气体中少量的CO2: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2-
D .某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4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 .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应从下口流出;
B .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C.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 .不能排除AgCl的干扰.
解答:解:A •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应从下口流出,故A正确;
B •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化合价可能升高也可能下降,所以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用于除杂,故C正确;
D •不能排除AgCI的干扰,应先加入盐酸,如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如生成沉淀,可证明含有SO42「,故D错误.
故选BD •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分离、制备、检验等操作,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难度中等.
3+ 2+ 2+一—
24.用FeCI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铜箔的反应是:2Fe +Cu=2Fe +Cu •下列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A • Cu是还原剂,被腐蚀
B • Fe2+是氧化产物
C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 .该反应属于离子反应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离子反应的概念.
分析:反应Cu+2Fe3+—2Fe2++Cu2+中,Cu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u为还原剂,Fe元
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Fe3+为氧化剂,以此解答.
解答:解:A • Cu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还原剂,故A正确;
B • Fe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卩62+是还原产物,故B错误;
C.生成物中没有单质,不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
D .该反应有离子参加,是离子反应,故D正确.
故选AD .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从元素化
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和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
三、填空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23
25 . 0.3mol NH 3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与2.408X10个H2O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相等.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n=丄结合分子构成计算.
解答: :解: 0.3mol NH 3分子中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3mol >4=1.2mol ,
则n(H2O)==.=0.4mol,二者含有的原子个数相等,
23 23
N (H2O)=0.4mol X6.02 X0 /mol=2.408 X0, 故答案为:2.408 X023.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计算,侧重于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考查,明确物质的构成和相关计算
公式的运用是解答该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26 .已知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除去Na2CO3可加入适量的HCl (填化学式),并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CO32「+2H+=CO2个+H?O.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钠的重要化合物;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
杂.
分析:NaCI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可加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NaCI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除去Na2CO3可加入适量的HCI (或
CaCl2/BaCl2),离子方程式为CO32 +2H =CO2f +H2O (或Ca2 +CO32 =CaCO3 J 或
Ba2 +CO32 =BaCO3j),故答案为:HCI ; CO32 +2H =CO2f +H2O.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
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除杂的原则,题目难度不大.
27•胃液中含有盐酸,胃酸过多的人常有胃疼烧心的感觉,服用适量的小苏打( NaHCO3), 能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H2O+CO2t ;如果病人同时患胃溃疡,为防止胃壁穿孔,不能服用小苏打,原因是反应产生的气体会造成胃部气胀;此时最好用含
有氢氧化铝的胃药(如胃舒平),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 (OH ) 3+3 H+=AI 3++3H?O.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钠的重要化合物;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小苏打(NaHCO3)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氯化钠,反应产生的气体会造成胃部气胀,氢氧化铝是一种弱碱,能和胃酸反应.
解答:解:小苏打(NaHCO3)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氯化钠,离子方程式为:HCO3-
+H+=H2O+CO2f,如果病人同时患胃溃疡,为防止胃壁穿孔,不能服用小苏打来治疗,因为反应产生的气体会造成
胃部气胀,加重病情,可以服用胃舒平,原理方程式为:
+ 3+ - +
AI ( OH) 3+3 H =AI +3H2O,故答案为:HCO3 +H =H2O+CO2f; 反应产生的气体会造成胃部气胀;AI ( OH) 3+3 H+=AI 3++3H2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是现在考试
的热点,难度不大.
28.将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反应现象很多,不同的现象证明不同的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能证明钠的密度比水小的现象是钠浮在水面上;
(2)能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的现象是滴有酚酞的水变红;
(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 2±.
考点:钠的化学性质.
分析:钠密度小于水,浮在水面上;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钠
块熔成小球;氢氧化钠属于碱,与酚酞变红色,据此解答.
解答:解:(1)能证明钠的密度比水小的现象是:钠浮在水面上,故答案为:钠浮在水面
上;
(2 )酚酞与碱变红色,溶液变红说明生成碱氢氧化钠,故答案为:滴有酚酞的水变红;
(3)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 -+H2?,故答
案为:2Na+2H2O=2Na ++2OH -+H2 f .
点评:本题考查了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钠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