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3.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题目 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第 1课时
学习
目标
1.了解区位的定义,理解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其发展变化。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掌握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主要方式的含义及环节。
3.理解工业地域在布局上要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学习
疑问
学生填写
学习
建议
学生填写
【相关知识点回顾】
【知识转接】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1.个人行为和企业选址与区位
产业活动区位条件
购买日常生活用品选择合适的地点,以节省①______和金钱
企业选址
考虑②__________、燃料地和③________________;企业是否符合所
在地区的④________________;生产活动对于⑤________________的
影响
2.现代产业活动与区位
(1)现代产业活动的种类:农业、工业、⑥________________、商业、金融业、信息业等,以及它们的下属部门。
(2)区位变化的原因:社会⑦______程度的深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部门越来越庞杂。
(3)产业活动的区位差异
(1)表现:新技术的扩散方向与产品贸易的流向呈现出相反的方向。
(2)主要形式
扩散形式扩散过程
以__________为中心,向周围地域连续地扩散。
随着距离的增加,扩散强度逐近邻扩散
渐减弱
等级扩散以创新地为起点,按照一定的______顺序逐步扩散
______扩
通过传播者自身的移动,将新技术带到新的地域散
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1.产业地域的形成
2.工业地域
(1)区域条件:优势条件与__________________并存。
(2)规划原则:______________,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克服限制性因素。
(3)发展方向:与当地的优势条件和________________相适应。
(4)布局原则:发挥当地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___、劳动力、科技人文等方面的优势。
【探究点一】
〖合作探究〗
材料一:农业是人类的“母亲产业”,“五谷丰登”需“风调雨顺”,自然条件伴随农业:水稻高产,高温多雨;世界粮仓,美澳平原;“吹牛”阿根廷,“戏羊”澳平原,天堂畜牧,草原畅想。
矿业布局,接近资源,勿需商量;商场酒店,人气占先,道理简单。
假如你是董事长,如何布局工业?可关注成功典范:德国鲁尔区,煤炭支撑,市场广阔,起伏兴衰上百年;美国“硅谷”,技术创新,军事订货,引领潮流……
(1)结合材料探究:①农业的主要区位特征和工业有何不同?②矿业、商业、服务业的区位特征各有何特点?③农业、矿业、工业、商业、服务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典例解析〗
材料二:知名电子装配企业“富士康”集团仅深圳厂区就有员工42万名,雇佣大量廉价劳动力,人海战术,低成本、低工资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的特点。
普通的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类产业的劳动者工资低,对生产成本增加不多,而对利润的比例提高有很大作用。
这类工业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二战后,世界劳动力指向型工业转移途径:20世纪50年代,美国向日本转移;60~70年代,日本向亚洲“四小龙”转移;80年代,亚洲“四小龙”向东南亚部分国家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转移;90年代后,中国东部沿海向内陆地区转移。
结合材料探究:①二战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什么?②发展中国家吸引产业转入的常规做法是什么?③ 产业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吗?试说明原因。
〖概括小结〗
1.不同产业活动区位特征和目的表格对比
受自身产业活动特点的影响,不同产业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区位特征和目的存在明显差异,具体如下表所示。
与自然环
境关系
产业活动主要区位特征目的
农业离不开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地,获取更多农副产品
矿业
受自然资源分布限制,并受交
通影响
利用区域矿产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工业
受市场、原料、能源、劳动力、
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充分利用当地优势,降低成本,占领市场
商业
主要指向消费人群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增加商品销量服务业
2工业分类
产业类型主导区位产业特点
制糖工业原料原料运输成本高
啤酒厂市场产品不便运输、运输成本高
煤炭开采自然资源受矿藏状况限制
服装、电子装配廉价劳动力需要劳动力数量多
卫星、飞机制造技术要求技术水平高
荔枝种植气候受气候条件限制
〖课堂检测〗
1.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新疆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政策
2.工业生产布局受自然、人文资源因素的影响。
下列工业布局与其所对应的主导因素不匹配的是( )
A.黑龙江木材加工业——森林资源丰富
B.内蒙古呼和浩特乳品业——劳动力密集
C.浙江杭州丝绸业——蚕丝产地,产业历史悠久
D.北京中关村电子信息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聚集
【探究点二】
〖合作探究〗
材料: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方式主要有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类型主要有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等。
互联网的普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使现代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日益快捷和普遍。
下图为“布的生产过程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①布的生产过程体现了产业活动中的哪一类地域联系?②现代物流业对产业地域联系有何促进作用?③加强产业间的科技与信息联系有何意义?
〖典例解析〗
材料:我国东部某市有服装产业、箱包产业、药材市场、五金生产、铝制品生产及钢材回收加工等产业,其生产基地的空间分布如下图所示。
该市各产业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产生了很好的集聚效应。
所谓集聚效应是指现代工业考虑专业协作的需要,尽可能把专业部门和企业配置在一起,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称为集聚效应。
结合材料探究:①该产业地域各工业企业之间有何工业联系?②该市各企业产业集群分布有何好处?
.“产业集聚与分散”妙语集锦
钢铁产业的工业联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音响产业集聚——共同演奏交响乐;
产业分散与生产网络——“旗舰”和“连锁”。
〖课堂检测〗
.下列各组企业中,存在生产协作联系的是( ) ①纺织厂—印染厂②轮胎厂—汽车厂
③食品厂—家具厂④造纸厂—化纤厂
.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2~3题。
2.对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内企业都是因工业投入—产出上的联系而集聚在一起的
B.该区属于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C.该区属于劳动力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
D.区内企业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而集聚
3.很多跨国公司选择在长沙投资建厂,最终目的是( )
A.充分利用各地资源 B.使产品快速进入市场
C.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D.实现经营的全球化
【层次一】
1.下列关于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企业选址应充分考虑区位条件,不需要考虑环境因素
B.现代产业活动随着社会分工程度的加深、科技的发展,企业的区位条件也在发生变化C.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特点密切相关,工业生产区位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D.商业和服务业的区位与地理环境条件的关系大于农业和工业
读“台湾部分出口产品比重示意图”,完成第2~3题。
)花都汽车城的形成,体现了工业的______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充分利用
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降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降低生产成本,以获
汽车产业形成地域上集聚的内在原因主要是汽车生产过程中相对独立的零部件生产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团在中国投资兴建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①时间②原料地③消费市场④发展方向⑤环境生态⑥交通运输业⑦分工⑧矿藏状况⑨市场⑩消费人群经济开发区资源交通运输工序区际贸易国际贸易劳动力物流业市场动态互联网电子商务内部管理创新地等级位移限制性因素因地制宜发展潜力地理区位
【探究点一】
〖合作探究〗
提示:①农业的主要区位特征是离不开自然条件,工业受市场、原料、能源、劳动力、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②矿业受自然资源分布限制,并受交通影响;商业、服务业的主要区位特征是指向最大消费人群。
③农业、矿业与自然环境更加密切,工业、商业、服务业与自然环境关系较小。
〖典例解析〗
提示:①劳动力价格(从劳动力工资水平高的地区转移到劳动力工资水平低的地区)。
②建立经济开发区,改善投资环境。
③产业区位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产业区位也在不断变化。
〖课堂检测〗1.A 2.B
【探究点二】
提示:①生产协作。
②形成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完整的供应链,减少企业库存,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③加强经济协作,扩大技术交流;交流和共享信息资源,内部管理和对外联系的网络化。
〖典例解析〗
提示:①钢铁厂可为五金厂提供原料,箱包厂可为服装加工、药材市场、五金生产提供包装条件等。
②图中各企业集聚,可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间联系,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耗,这是产业集聚的好处。
〖课堂检测〗1.A 2.D 3.C
【层次一】
答案:1.B 2.A 3.A 4.C 5.B
【层次二】
答案:(1)集聚基础设施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2)工业联系
(3)土地和劳动力廉价消费市场广阔
(4)地区优势限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