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重点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 10 月份月考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8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

每个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考古学家苏秉琦把目前所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分为六大区系(如下图),指出这六个区系并不是简单的地理划分,而是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中原影响各地,各地也影响中原,最后汇聚成为中华文明。

这一理论( )
①强调各区域文化对中华文明所作贡献
②说明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③指出中华文明是一个多元汇聚的统一体
④是利用历史文献研究新石器时代的成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董仲舒、朱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确立或恢复儒学正统地位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共同之处是 ( )
A. 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解构与重建
B. 糅合中外多种学说并取其所长
C. 神化儒学以巩固统治秩序
D. 注重孔孟原典
3、宋代虽然人才辈出,但很多人才得不到重用,正所谓“有功者必抑.有权者必夺”。

即使偶尔有能人贤者在任,也因议论之多,互相牵制之严,其良谋普策也无法施展,范仲淹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即是叨证。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藩镇武将的专权
B. 宰相权力的分制
C. 重文抑武的国策
D. 君主专制的加强
4、如表为1924年7月和1925年7月英国对华输出对比率。

产生变化的原因有( )
①世界经济危机②提倡国货运动③国民革命运动④实行法币政策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东北解放较早的旅大地区,1948年9月召开了“旅大首届运动会”,之后规定每两年召开一次,选择适合工人的项目,并奖励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形式结合运动表演。

到1949年召开了9次群众性体育大会,参加者多为工人。

据此分析,这些体育运动
A. 意在为生产建设服务
B. 将生产与生活完全结合
C. 直接为革命战争服务
D. 旨在提高工人政治地位
6、、古埃及国王森沃斯列特一世出生名字的写法是:是国王的头衔“拉神之子”,国王的名字被框在一个椭圆形中,椭圆的右侧有一道象征土地的竖线,意谕法老是神佑护下的大地之主。

这表明古埃及( )
A. 全国土地掌握在国王手里
B. 拉神被民众奉为众神之主
C. 国王借助神权来维护统治
D. 象形文字的发展日益成熟
7、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罗马人利用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东、西方之分,将罗马和希腊并列归入“西方”,树立一种“非亚洲”“非东方”的身份和文化定位,由此,“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价值和信仰体系同化了”。

这( )
A. 体现多元价值体系的构建
B. 推动了希腊文化中心东移
C. 阻断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D. 有利于构建新的文化认同
8、苏格拉底声称“我自知无知”,于是把问题提出来请教,用剥茧抽丝的方法,使对方所讨论之问题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一步步逐渐深入,最后得到正确认识,生下自己孕育的真理胎儿。

这体现出苏格拉底( )
A. 具有理性的求真精神
B. 始终关注人文主义精神发展
C. 较早摆脱了宗教控制
D. 重视鼓励人们探索自然规律
9、15世纪,意大利人为了使服装符合人体结构和方便运动,通常在关节处留出缝隙并用绳带连接,使里面的白色内衣露出来,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

同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可以摘卸、独立剪裁、独立制作的袖子。

意大利人的这一服饰风格( )
A. 成为挑战神学世界观的关键
B. 借鉴了科学革命的研究成果
C. 反映出新教倡导节俭的观念
D. 渗透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10、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在位)自称“国家的第一公仆”,提倡理性主义的统治,在立法、司法、教育、经济等方面推行改革。

同时,他又对官员说:“你们绝没有任何主动权,一切事必须直接通报我”。

这种统治风格体现了( )
A. 平民主义与贵族传统的结合
B. 科学精神与神权主义的融合
C. 启蒙思想与专制主义的杂糅
D. 激进思想与保守主义的妥协
11、17 世纪,法国某细布工场雇佣近1700人,分属于制作轮子与刀具、清洗、上色、整经等部门。

织布分为多道工序,其中压印、绣花等通常由妇女承担。

这可用于说明( )
A. 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渐趋成熟
B. 机器大生产强化对工人管理
C. 现代工厂制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D. 工业革命促进女性地位提升
12、1669年,国际贸易重要港口阿姆斯特丹在全城设立了多达1800盏街灯,由100名城市点灯人负责运营。

该市还雇佣150名市民每夜在大街小巷巡逻。

造访该城的来客纷纷注意到这里少有犯罪和骚乱。

同期,伦敦的夜晚也沐浴在玻璃灯笼的光辉之中。

17世纪末,欧洲人第一次驯服了夜晚。

据此可推断( )
A. 西欧海外活动获利丰厚
B. 科学发展拓展人类活动空间
C.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变
D. 工业革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13、19世纪50年代,伦敦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大都会,人口超过250万。

与此同时,伦敦的城市道路每天都被超过2 5万的通勤族和马车堵塞。

针对这一状况1854年8月英国通过了一项新法案。

据此判断,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 )
A. 建立高效文官制度
B. 严格限制工厂规模
C. 开启地下铁路建设
D. 大力发展汽车工业
14、20世纪初,德意志制造同盟成立。

该同盟通过与艺术家、设计师及制造企业间的合作,探索出德国制造的独特工艺技巧,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提升德国工业品质量的目标,增强了德国工业在海外的扩张实力。

这说明,当时( )
A. 欧洲工业制造流行德国工艺
B. 德国的文化创新助力工业发展
C. 德国国际地位依赖工业设计
D. 欧洲强权博弈以文化竞争为主
15、20世纪初的英国伦敦居民,可能身获英制衬衫,戴着瑞士手表,端着中国茶杯,喝着印度红茶,打电话订购美洲烟草,伦敦居民之所以能享有如此丰富的物质生活。

原因是( )
A. 伦敦工业制造业高度发达
B.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很完善
C. 英国流行奢靡的消费观念
D. 伦敦是全球重要贸易中心
16、1830年,一位法国人发明的缝纫机获得专利,尽管这种缝纫机是用木头制作的,运转缓慢而又笨拙,但其很快被应
用于军用制服生产。

这表明当时( )
A. 制服生产实现了科学化管理
B. 机器发明推动了标准化生产
C. 机器生产全面取代了手工劳动
D. 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加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公路交通建设,修筑了川滇东路、川滇西路、川中公路、川康公路和从重庆到汉中的汉渝公路。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后,国民政府规划建设西南地区公路网,旨在联通湘、粤、桂、川、贵、滇各省,至1941年底,新修筑公路累计达5000余公里。

国际交通方面,在西南修建桂越、滇越、滇缅、中印等交通线路。

——摘编自步平、王建朗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等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发展民族地区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譬如,在公路建设方面,经过几年艰苦的修筑,世界闻名的康(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于1954年12月同时通车,“所有这些,都是西藏破天荒的大好事”。

——摘编自瞿晓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研究》
(1)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秦汉时期加强西南地区治理的措施(3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公路建设的特点(6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加强西南地区公路建设的意义。

(6分)
18、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罗马的公共建筑规划与其政治体制密切相关,共和时期,罗马缺少奢华壮丽的建筑物,但罗马
人并未感到困扰,原因在于,在元老院这一具有寡头性质的集体议事机构中,
没有任何元老能通过斥资修建纪念建筑来彰显自己的地位,这样做不但无法赢得同侪的尊重,反而会引发其自身权力野心的负面观感。

另外,如果政府金库有闲置资金,首先会考虑为公民们修建能够便利生活的基础设施,或者改善公共道路,如果有人主持修建一个大型供水渠,他一定会赢得公民的称赞。

——麦克伊韦迪《古典世界的城市》材料二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以咸阳所在地区为“内史”,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京畿区域,并“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以充实京师。

二十七年“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北极星)”。

三十五年,秦始皇锐意经营渭南,拟将咸阳重心置于丰镐古都之间,故另建新天极——阿房宫,并扩大城址直达南山,即以山为宫阙,视渭河为“天汉”。

——选自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材料三陪都核心,由两汉迄今,均在两江汇流处。

……城市中心,偏居今日陕西街、林森路一带……此为本市发展之第一期。

嗣后城内外开辟公路……人口重心,乃渐向城中移动。

今之都邮街遂取城南之中心地位而代之。

此为发展中之第二期。

民国……十七年(1928年)划定新市区范围⋯⋯新市区之开辟系由沿江趋向内陆公路、车站与轮船码头,互争雄长,此为发展之第三期。

……二十二年重划市区,以巴县城郊,江北附郭,及南岸五塘,划归市政府管辖⋯⋯此为发展之第四期。

二十六年国府西迁,复于民二十九年将市区扩大,计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此为发展之第五期。

而迁建区则北达北碲,南至南温泉,东起广阳坝,西抵白市驿,此大陪都之面积约1940平方公里。

可预期为发展之第六期。

———《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
(1)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罗马城与咸阳城规划所体现的政治理念。

(5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重庆城区扩大的主要原因。

(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1847年英国颁布《十小时工作法》,将13到18岁之间的孩子的工作时间压缩到每天10个小时。

《十小时工作法》也适用于女工。

1842年通过的《煤矿法》禁止在煤矿中雇佣10岁以下的男孩以及任何女工。

最终,男人们也将在限制工作时间的运动中受益。

——摘编自[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西方文明简史》材料二英国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多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成年男工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女工工作时间缩短了,男工工作时间也相应缩短;第二,工厂主之间、工厂主与农场主之间的竞争在保护女工中的作用;第三,女工的斗争在工厂法保护自身中的作用。

除女工自身外,其他两者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因为把她们当作为本阶级或阶层谋取利益的工具,要么是把更多的社会责任强加给她们。

——宋严萍《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女工的状况》材料三工业革命焕发出的巨大生产力,不仅使英国走进了富裕的现代社会,而且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
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妇女而言,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以前从未
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
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

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
为前提的。

大工业也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她们的阅历,开阔
了她们的政治眼界,从而使她们大有收益。

——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女工处境改善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妇女地位变化的认识。

(6分)
20、某学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以下艺术作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从两幅(或两幅以上)作品中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

(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逻辑清晰。

)(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