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备课组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准发力点,力攀新高峰
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09届高三语文备课组高三语文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在高三这一年中,我们根据市局和学校的统一安排,找准发力点,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立足教材,立足高考实际,密切关注相关信息,使高三语文的学习、复习能够紧跟最新形势,不断攀登新高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指导思想:
把握学情、考纲和信息是前提;计划周密,步步为营,题题落实是关键。
我一直认为加负是一种失败之举。
一味地题海战术,四处抓题,只会和学生一起陷入两败俱伤的深渊。
高考复习最关键的一点务求“命中”,求“效益”;否则,前功尽弃。
为此,我组全体人员共同研究确立了高三学生复习原则与策略。
紧扣《考试说明》,充分领会《考试说明》。
备课组对这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作透彻的分析、领会、把握,可以从一定的高度把握高考全局,做到复习点全面、不遗漏、不缺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还可以根据各部分题量及赋分情况合理地分配复习精力,安排时间,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提高复习效率。
二、具体策略:
1、计划的变与不变:
我们的备考工作有着很强的思想指导和计划安排,这是取得备考胜利的保证。
高三开学之初,我们就依据市教研室的复习计划和学校的具体计划按排,共同研讨制定了这一学年的整体备考思路及计划安排,把一年的时间划阶段、分层次、定目标、定任务。
并且印发高考备考计划学生版,让学生切实做到心中有数。
在备考相应阶段,及时制定阶段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任务目标具体到天、具体到人,力求使每一步备考都有章可循,按时而动,从而在计划指导下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保证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的有效复习,防止盲目低效。
在备考工作进行中,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复习思路,修订计划。
根据学生的具体复习状况,突出要点,抓住重点,有计划的实施复习突破。
例如在一轮复习检测中,我们发现作文方面成了学生的弱点,影响了成绩的提高。
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我们抓住作文小语段训练和系统化训练为突破口,加大这方面的复习投入,很快有了起色,在市二模中取得了很大进步。
针对小语段
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例证精彩、而整文结构能力较弱、立意浅显的情况,我们又有的放矢的开展深化立意训练和结构形式训练,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样,每位老师也不必拘泥于计划,一定要根据本人和本班的具体情况,大丈夫相时而动,不依计划者无章法,唯计划者刻舟求剑,也会事倍功半。
不变的是心中有学生,变的也是心中有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
2、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
我们按学校的要求强化了集体备课制度。
除特殊情况外,每周大家至少一次凑在一起集体备课。
在集体备课中,强调“一人为主,多人着手,共同参与”的办法。
事先按照教学计划确立好论题,备课时一人主讲,大家讨论、补充。
这样,大家经常沟通交流,互通有无,群策群力,共同提高。
备课时畅所欲言,形成教学设计必须严格执行。
有了集体的智慧,大家再根据每个班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施行教学。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充分发挥了团队力量、集体智慧的优势,有挖掘除了个人潜能;既能以老带新,发挥老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又注意给与青年教师充分的个人发展空间,让他们在备考中锻炼能力,试着挑大梁,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不至于一届高三跟下来亦步亦趋,学无所得。
这样下来,每位老师就有了三次备课,心中有数了,心中有谱了,上课就能游刃有余了,上课时的底气也足了,腰杆子直了,学生自然也不敢小觑了,上课的效率就提高多了。
3、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这一年中,无论是开学之初,还是在高考最后冲刺阶段;无论是在大考前,还是在大考后,我们不仅帮助学生梳理总结学科知识,还针对学生的考前心理进行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尤其是考前一个月时,我们向学生明确交待:语文冲刺复习要贴近教材考纲和自身情况。
在语文复习的最后阶段,要注意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目标重点要清楚;二是基础复习要实且活;三是作文要力求新而稳。
高考虽然迫在眉睫,但复习的步子不能乱,只有科学冲刺才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
学生心中有了底,在这一个月中围绕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明确考查目标,梳理基础知识,锤炼作文技巧。
在临考前,我们还印发了《“名句名篇”考前热身》《注音写字考前热身》卷子给大家练习,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系统性的把握能力。
面对学生们的紧张焦灼、担心不安的情绪,我们从各个方面给以疏导,还精心选择了一些心理指导材料印发
给每个人,例《复习有“完”的时候吗?》《责任从今天始》等文章。
学生从中一是学到了一些心理调节的基本常识,考试焦虑并非都是坏事;考试除了要凭借实力之外,还要凭借情绪;情绪是会发生变化的;情绪是可以加以管理的以及管理调节的方法等。
二是了解了一些考试策略,即在考试时用以提高考试成绩的一些具体方法。
考试中时间的质量而非时间的数量更能影响你的考试成绩。
现在想起来,这些指导都是切实可行的,如果我们教师在当时工作再做得细一些,想得再周密些,也许留下的遗憾就会少一点。
4、基础与重点
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课本,因而有人对课本的作用产生怀疑,对课文的教学不感兴趣。
其实,高考命题虽不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默写题,只要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就能拿满分。
因此,在高三我们很抓了六册课本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逐句翻译课文,通过练习检查督促。
我们试图利用教材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各种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发展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
不但如此,即便是现代文,每一篇课文我们都有词语默写,课本的《附录》像“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容易用错的成语”,《现代汉语词语表》,我们要求学生逐一过关,该拿的分数坚决不能丢。
素质教育要求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有学生认为语文尤其是高三语文,是积累性学科,费时多,见效慢,非一日之功,是作“奉献”的学科,要为数理化让步;在血拼语数外的今天,虽然强调语数外三大学科,可语文仍然在五门学科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也有人说,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无多大作用,应以训练为主,70%的时间应用来课堂训练;于是乎,纯知识点的阶段性的练习,各种综合训练,“狂轰烂炸”,讲义满天飞。
我们备课组同仁经过反复思考,形成共识,认为学语文的大环境不是一下子能形成的,要想使现状好转,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向语文教学本身要效率。
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无效的低效的劳动,从而取得“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最优教学效果。
为提高高三语文的复习实效,我们把那些花时少、见效快的训练点作为重点加以突破。
如字音、成语运用等,让学生认真理解记忆便可准确掌握。
为此,我们精选了社会上常见常用而学生
又常常读错用错的汉字、成语,编成三份讲义印发给学生,为他们校音释义,学生识记后受益非浅。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靠的是基础;顶天立地,气冲斗牛,靠的是重点。
只有基础、重点两手都要硬,都要抓紧,才能于学生有好处,才能把学生送上一个较好的发展平台。
三、小小收获:
1、成绩:
几次大的考试,如海期中、期末联考,南通市一模、二模都是如皋市第一名,而且与第二名还有一定的优势,最后的高考不知排名,估计不会太差,拿第一名可能性不大,但我们已心满意足。
过程中的成绩,让学生让老师充满激情,充满自信,我们可以有二流的生源创造不凡的成绩,不断为终结性的考试打下的良好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
2、心态:
不管是顺利的时候,还是有坎坷的时候,不管是身体十分硬朗的时候,还是大家身体欠佳的时候,我们全组老师都牢记住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特别是作为一名高三教师所具有的特殊使命。
正是这种信念和心态,使我们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咬咬牙,自己挺过去,不耽误学生的课,不耽误自己的本职工作。
语文老师周一至周六天天有早读,语文班主任周日六点半还要到班,大家的身体明显大不如前,但没有一个人把怨言怨气带进课堂,传染给学生,问题精神饱满地屹立在课堂上,把一身的豪迈之气洒遍整个高三。
回顾高三这一年,我们留下了许多无法弥补的遗憾,但是应该说,我们每个人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们无愧我心。
3、方法:
千方法万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学习,向教材学习、向学生学习、向领导学习、向同行学习,向本校的老师学习,向兄弟学校的老师学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任何时候,都要学习、进取,钻研业务,永远谦虚务实,认真敬业。
要结合教学实际,敢于创新,敢于探索。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
四、事后反省: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
在高三,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但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常常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得不偿失。
偏多的训练,
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消化吸收、补充巩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
最忌在高考前夕还四处抓各地模拟题或重点中学的试题,然后照单全收,当珍宝似的发放给学生,反复叮嘱学生去做,其实这只能向学生显示老师的底气不足,人云亦云,反而造成学生的集体恐慌。
另外,学生水平不同,其他重点中学的试题也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学生。
很长一段时间望着一撂的提纲,我就是在这种劳而无功的失败情绪中度过。
可能我们弱化了学生自学的能力,消磨了本该可以运筹帷幄的宝贵时间。
所以我常常在这两个问题上自省:
(1)、为什么高考语文知识和考点越来越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
(2)、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子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
多次对着眼前的学生发楞,多次对着领导期盼的眼睛发呆,多次对老师忙碌的身影沉思,更多的是对着茫茫题海不断地挠抓自己本就不多的头发,望着试卷上渐渐增多的头发,深深地叹一口气,继续做那些也许作用不大的事:做题,找题,筛题,改题,说题……
一次次,一遍遍,扪心自问——
最后,自己又一遍遍告诉自己:
不要怕学生基础差,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需,从实际出发,用真诚感动学生,用激情激励学生,用方法指导学生,用知识充实学生,用毅力推动学生,用创造改变学生。
教师更要自信,更要有一颗健康、积极的心态。
放手按计划让学生读书,大量的读,用真正的作品陶冶学生、塑造学生。
教学要善于引导和激发热情兴趣。
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
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理科尖子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是个仍然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教师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风格。
与时俱进,真诚做人,扎实做事,精湛业务,提升素养。
最后,衷心感谢市局领导、学校领导和年级组及顾宗明组长对我们高三语文组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衷心感谢语文组同仁家属的鼎力支持,使得我们这一支年轻的备课组能不断地成长,为学校的高位走强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