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诱惑(精选1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边的诱惑(精选13篇)
身边的诱惑篇1
对应课标内容
“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部分: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成长中的我”中的“学法用法”部分: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邪教等不良诱惑。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部分: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列举身边的种种诱惑。
简要概述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
说出几种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能力目标
认识并阐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
运用战胜诱惑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控制和抵抗诱惑的能力。
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
鼓起敢于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学会依靠家长、老师和朋友的帮助,在与同学的合作中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成功的诱惑和电子、网络游戏的诱惑中的体验。
网络游戏的诱惑。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寻找来自你身边的诱惑——调查研究
要求:
1.用你的相机去记录身边的诱惑、用你的心去感受身边的诱惑、用你的眼睛去搜寻身边的诱惑……
2.小组合作(去寻找,去表现出来,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初步感悟身边的诱惑,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探索了解诱惑。
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谈、来演、来展示自己所认识的身边的诱惑,从感性上首先对诱惑有一个全面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课间影片片段——《哈里波特》(可参见视频资源)
设计意图:放松学生的课间心情,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一旦学生被吸引住了,我又可以引入课题(你们有没有受到诱惑?)
(二)展示活动:我们发现——“诱惑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
1.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也是让学生汇报自己探索和发现成果的时候。
老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行为并给学生一个充足的时间和机会。
2.在让学生展示间,老师要让学生总结出身边的诱惑来自于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等各方面。
教师行为:要有意识地用板书的方式记录学生所谈到的诱惑。
(三)各抒己见:
正方:诱惑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不利于我们的成长!
反方:诱惑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利于我们的成长!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环节中学生已经找到了很多的诱惑,但学生对诱惑的理解更多偏向于诱惑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具有片面认识的特点。
通过辩论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促成学生能
够全面的分析和看待问题。
教师行为:通过学生对正反诱惑的例证,说明良好的诱惑激励着我们成长和进步,不良的诱惑对我们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对于诱惑如果运用得当,它就是一种良好的诱惑,反之就是一种伤害。
(四)“感谢诱惑”——说说你生活中受到的良好诱惑,它们对你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重点分析——“领奖台的诱惑”,这是一个教学重点。
它有两层含义:
一要理解中学生渴望成功与荣誉,想得到掌声和鲜花,这是很正常的心理,也是积极要求进步的重要方面;
二要说明想要成功就必须通过正当途径和刻苦努力,比如合理的竞争、参加课余辅导等来获得。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更多的良好诱惑,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体验,并能积极地影响每一位同学,促成大家共同进步。
同时与学生的学习现实紧密联系,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理竞争,共同提高。
教师行为: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积极肯定,并做好简要的板书记录,让学生形成一个更直接的全面感受。
(五)“不良诱惑——我心中的痛”
活动要求:
1.写写社会生活中你经历的、看到的、感受到的不良诱惑,它可能对你产生的影响和危害?
2.教师准备每生一张小纸,可以使用自己的虚拟名。
设计意图:这是一次教育反思行为,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
从自身的角度去感受,去提升对不良诱惑的认识,起到激励自己的作用。
在同伴心中也能平等的感受到不良诱惑确实对我们造成的不良影响。
教师行为:教师搜集学生的“痛”,并把学生的“痛”打乱,分发到四人小组中,让学生讨论同学的这种“痛”,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如何认识。
并让一位同学总结发言。
(六)教师展开:根据学生所谈到的不良诱惑,我们要做好几个链接:
链接一:“金钱——取之有道”讨论活动
链接二:议一议——我们对游戏机,对网络游戏应该有一个怎样的认识?
我们对游戏机,对网络游戏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度”?(这是一个难点)
链接三:通过观看影音资料——邪教的罪恶、黄色诱惑。
(见视频资源)
通过阅读书本上有关黄毒赌和邪教的诱惑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感想。
如,毒品诱惑由中学生常见的吸烟现象人手,赌博诱惑由中学生常见的不当娱乐方式入手,不健康信息诱惑引用了中学生常用的垃圾信息的名词,邪教诱惑由末成年人受邪教毒害的悲惨实例人手,这样就便学生更明确了这些不良诱惑的危害。
设计意图:我们要重点分析可能对学生产生严重危害的行为,例如游戏机的问题,希望能够给学生再一次提高认识,并对学生的行为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行为:作好引导,并作好几个知识点的连接。
板书设计
1. 诱惑
2.网络游戏的诱惑
利←度→弊
(标准)
不良诱惑:隐蔽性
3.领奖台的诱惑。
身边的诱惑篇2
l 教学理念:
新课标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被动
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这种“生本教育”的理念正是本课的理念。
本课从“生本教育”出发,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体现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
l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中第四单元第八课的一课书。
该课在新课标中属于社会生活实践板块。
课文中介绍的社会中学生面临身边的各种形色的诱惑以及如何面对这些诱惑是中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
本课旨在以身边熟悉的诱惑为例,尝试初步认识并准确的把握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和对待身边的诱惑,学会采取正确的方法抵制不良诱惑。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明辨诱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辨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自强的信念。
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多来自比较富裕的农村或城乡结合部,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较低,但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以来,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逐渐浓厚,学习思想品德的良好习惯已基本养成,并且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身边的诱惑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探讨的话题,也是学生无法明确分辨是非对错的困惑。
据调查,他们在小学的生活中就已经开始不同程度受到了这些诱惑,但很多学生却无法正确处理,因此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熟悉度和好奇心,这为他们深入学习本课提供了有利条件。
针对上述学情分析,课前搜集一个学生身边的具体的事例,在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讲故事,丰富学生的听觉和想象能力,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
l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
知道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能力。
初步学会用辨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
[教学重点]如何辨证地认识领奖台、金钱的诱惑
[教学难点]如何辨证地认识游戏机、网络的诱惑
[教学形式]多媒体、问卷调查、讨论、活动等形式
l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或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一、感受诱惑
用一个flash《灌篮高手》引入新课
学生观看,并注意自己的感觉的变化。
让学生注意自己在看动画时出现停顿的感受,简单了解诱惑给人的强烈的想继续完成的吸引力。
二、诱惑大揭秘
发现诱惑,分类诱惑
使学生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请你分析(创设情景)
教师讲述《小西的故事》
问题:
小西的转变是怎样的?
他身边存在哪些诱惑?
进行心理体验,想象小西的心理转变,激起进一步了解诱惑的兴趣。
以学生意识为理念,从学生思维的角度出发,抓住学生喜爱听故事的心理,通过声情并茂的设问和描述,将学生引入对小西故事的想象,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我做编剧
活动一:故事改写(四人小组讨论)
现在你是命运之神,手上有一次改变小西命运的机会。
这样你希望从哪里开始改变他的命运?怎样改变?为什么这样改变呢?(给一个提示,命运的改变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你能想到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吗?)
活动一:故事改写
(四人小组讨论)
1、提出设想(问题),思考、讨论并解决之。
2 活动:学生根据材料,相互交流,讨论,共同研究如何改变小西命运的方法;
1、“学生需要自由活动的时间就象需要新鲜空气一样”。
本课在活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自主控制的掌握命运的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出自己最感兴趣、与众不同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探寻身边的诱惑,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感受到“诱惑就在我们身边”。
3、同时把整个课时的内容贯穿其中,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五、分享收获:
1、本课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面对______(领奖台、金钱、网络)我懂得了____________
2、你的同桌在本课学习中是否感兴趣和有独特见解?
通过未完成的句子让学生共同分享在学习中的收获。
进一步感悟、巩固所学知识,共同分享彼此学习中的快乐,实现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
在学生分享收获的同时,也可在其中进行了学生评价,目的在于通过这一窗口,了解学生活动的状态,包括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从而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
六、启思录
上面的例子中,给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给我印象最深的可能
就是网络了。
下面进行一个简单的微型调查。
活动二:比一比
调查结束,进行一个小比赛。
左边的两组同学思考网络的有利的一面,右边的两组同学思考网络有害的一面。
通过小小的讨论比赛实践“探究—感悟”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以互助探究、概括为主要学习方法,这是提高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丰富、健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情感的重要方法。
七、拓展台
课后作业:你的身边有什么可以诱惑你?你是怎样对待的?写下你的故事,让我们共同分享。
产生深入了解自己和身边的诱惑的意愿,同时尝试观察自己的行为方式。
拓展延伸,留有余味。
学生的探究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内,还要延伸到课外。
通过布置课外作业,引发学生在课后通过各种形式继续关注、了解自己和身边的诱惑。
l 学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