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三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高三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7高一上·石家庄期中) 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祜四年中榜的601名进士的出身统计情况。
该数据可以说明()
A . 科举制彻底改变了特权阶级的地位
B . 科举制彻底消除了九品中正制的门第标准
C . 科举制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
D . 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平等
2. (2分)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 . 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 . 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C . 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区
D . 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夜禁的限制
3. (2分) (2020高二下·鹤岗期末) 中国古代某一制度“引导老百姓想的是如何加入既得利益集团,成为其中的利益者,而不是如何推翻既得利益集团”。
这一制度()
A . 促进了社会公平的实现
B . 诱导了经商逐利社会风气
C . 不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
D . 引起了社会阶层有序流动
4. (2分)(2019·太原模拟) 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开会,调停两国间的战争,这次弭兵会盟由各国有势力的大夫参加。
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破坏协议者,各国共讨之。
这一活动()
A . 标志着分封制已经瓦解
B . 反映了士族阶层的崛起
C . 表明政治结构发生改变
D . 确立了宋国的霸主地位
5. (2分) (2018高二下·邗江期中) “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
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法英两国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
”为此西方列强发动的战争是()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6. (2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包括()
①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②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争权夺利,发生了天京变乱
③战略上失误,偏师北伐,导致失败
④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A . ①②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
7. (2分)(2017·河东模拟) 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 以往的反侵略斗争都以失败告终
B . 以往的反侵略斗争没有任何成就
C . 中国人民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D . 抗日战争是近代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8. (2分) (2018高二下·鸡泽期末) 1972年9月25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了中国。
在访华期间中日两国领导人就两国邦交正常化问题举行了会谈。
这一外交活动()
A . 受到美国对华改善关系的影响
B . 使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得以恢复
C . 标志着中国彻底摆脱外交困境
D . 促进了中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9. (2分)(2017·吉林模拟) 十二铜表法是公元前5世纪中期,古罗马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
关于十二铜表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由公民大会制定和颁布
B . 平民获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
C . 清除了维护贵族利益的法规
D . 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10. (2分) (2017高一上·商丘月考) 自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
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
唯独1875年的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
这主要是因为()
A . 总统权力被有效限制
B . 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C . 人权诉求的不断满足
D . 资产阶级革命较为彻底
11. (2分) (2017高二上·揭阳期中) 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
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A . 新航路开辟
B . 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 . 近代科学的建立
D . 工业革命
12. (2分) (2018高三下·新津开学考) 西方学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其所著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中认为,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是通过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来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而展开的战争。
作者意在说明()
A . 文化竞争背后所隐藏的政治角逐
B . 美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影响减弱
C . 世界在多极化下矛盾趋向于缓和
D . 文化碰撞引发新的地区矛盾冲突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60分)
13. (20分) (2019高一下·邗江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
——罗斯福回答问题:
(1)从材料一中可以反映出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是什么态度?
(2)根据材料一说明罗斯福所强调的“纪律”、“实现有效的领导”与胡佛政府的政策有何不同?
(3)材料一中提到的“恐惧”指什么?材料二中的“彻底的革命计划”指什么?
(4)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为什么?
14. (10分) (2019高二下·滁州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载,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
“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
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以及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15. (5分) (2017高一下·忻州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对全球化政治内涵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论。
有学者曾归纳为3个宽泛流派:极端全球主义者、怀疑论者和变革论者。
在极端全球主义者看来,当代全球化标志着一个新时代,其中各个民族日益服从于全球市场的约束,意味着人类行为框架的根本性重组,意味着民族国家的终结,其突出特征是全球资本主义、全球治理和全球公民社会;怀疑论者则认为,全球化在本质上是一个神话,全球化掩盖了国际经济不断分裂为三个主要的地区集团、国家政府依然强大的现实,认为全球化不过意味着更高水平的国际化和区域化,国际化依靠国家的默许和支持,甚至认为与19世纪90年代相比,世界的相互依赖程度更低;对变革论者而言,全球化的当代模式是前所未有的,全球的国家和社会正在经历一个深刻的变革过程,它们努力适应着这个相互联系更紧密、但又非常不确定的世界——其中国际事务与国内事务、外部事务和内部事务不再有清晰的区分,认为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不确定性的历史进程,既有全球整合的一面,也有分裂的一面,并相信全球化改变着国家权力和世界政治。
——房乐宪《全球化的多维政治内涵及思考》
评材料中关于政治全球化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16. (10分)(2017·新乡模拟)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苏联对日参战后,大有席卷整个朝鲜半岛之势,为阻止苏军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美国提议“以北纬三十八度”为界分别在朝鲜接受日军投降,得到苏联同意,朝鲜半岛解放以后,各种政治势力未能形成合力,以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思想为标杆,左右两派的分离日趋表面化、复杂化、尖锐化。
中国共产党红色政权的建立,东北亚政治格局顷刻间失去了往日的平衡,在东北亚有着重大利益的美国立刻对东亚战略进行调整。
在《朝鲜停战协定》墨迹未干之时,美韩签订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美国进一步将东北亚的军事同盟关系扩大到朝鲜丰岛。
1951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的旧金山会议上,达成《旧金山和约》,日本从法律上恢复了国家独立,迈出了重返国际社会的第一步,1961年,朝解同中国、苏联正式签订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朝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周恩来曾经深刻指出朝鲜战争是局部的,但是朝鲜战争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
——搞编自王秀丽《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的形成》
(1)根据材料,指出朝鲜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周恩来的观点。
17. (15分) (2019高一上·浙江月考) 近代以来,日本两次入侵中国,都遭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抵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作为现代国家的兴起,日本人至少是从1895年开始,就把政治软弱和四分五裂的中国看成是扩张自己利益的场所,在这一点上,日本人和欧洲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离现场更近一些罢了。
——据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等整理
材料二: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
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
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
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三:为了使民族统一战线得到更加广大的与强有力的基础,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把自己的政策,即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政策的许多部分,改变到更加适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殖民地的情况。
——《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日本人至少是从1895年开始”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并分析这一事件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表现。
(3)材料三的文件出自中共召开的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试说明此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60分)
13-1、
13-2、
13-3、
13-4、
14-1、
14-2、
15-1、
16-1、
16-2、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