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一古诗阅读之读懂诗歌把握形象学案(无答案)(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海安县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一古诗阅读之读懂诗歌把握形象学案(无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海安县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一古诗阅读之读懂诗歌把握形象学案(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海安县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一古诗阅读之读懂诗歌把握形象学案(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专题一古诗阅读之读懂诗歌把握形象【学习目标】
1。

学会读懂古诗的意思
2.把握古诗中的形象
【方法点拨】
(一)读懂诗歌
【典型例题1】
请你说说从下列诗歌的题目中读出了什么?
《春日登楼怀归》
《寒食寄京师诸弟》
【典型例题2】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请说说你从作者的经历中读出了这首诗歌怎样的感情?
【典型例题3】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典型例题4】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

【注】李益,中唐边塞诗派,擅长绝句,善写风景。

诗歌中抓住了哪些意象?表达怎样的感情?
【典型例题5】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歌中有哪些典故?诗人借此想表达什么?
【典型例题6】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追求?
三、【知识梳理】
(二)把握形象
一、【知识梳理】
二、方法点拨
【典型例题7】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
[唐]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注释]飐:zhǎn风吹颤动。

赖:亏得,幸好。

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

请简要说明。

【典型例题8】
春中[1]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2],荷锄觇[3]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4]。

临觞忽不御[5],惆怅远行客[6].
【注】[1]春中(zhòng):即仲春.[2]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

[3]觇(chan)泉脉:查看泉水的通路。

[4]看新历:开始新的一年.[5]临觞忽不御:(诗人)面对着杯中酒,忽然又停住了喝。

[6] 远行客:出远门的人.
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典型例题9】
梅花
陈亮①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②正主张。

【注】①陈亮:南宋爱国诗人。

②东君:司春之神。

这首诗着重表现了梅花的哪些特点?诗中梅花的形象和作者本人有着怎样的联系?
三、【巩固练习】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示的“千古壮观”。

读懂诗歌把握形象答案
【典型例题1】
《春日登楼怀归》一诗,写的是诗人在春天登楼远眺所见之景,抒的是怀念家乡之情。

《寒食寄京师诸弟》题目中包含了时令、地点、人物等因素。

作者在寒食节,思念京师诸弟时流露出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典型例题2】
王安石在担任宰相期间,他坚持自己的改革主张,不向保守派屈服。

了解了这样的背景,就能知道,王安石正是借梅花而自喻,表明自己不管处境如何,都会坚守坚贞、顽强的品格。

【典型例题3】
表达诗人在国破家亡时,内心对国家的忠贞和失去亲人的孤寂痛苦的感情。

【典型例题4】
杨花漫天飞舞,飘荡如雪。

人们往往把缠绵哀思、离愁别绪、理想抱负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温柔多情的杨花,希冀从中寻求自己的归宿.
【典型例题5】
姜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碧溪垂钓的故事;用伊尹见汤以前,做梦乘舟经过日月之边的故事,来曲折地表达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在两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

【典型例题6】
全诗抒发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表达了作者羡慕自由自在的渔樵生活。

【典型例题7】
《采莲曲》(唐)白居易
一、二句展现出非常美妙的意境。

水面上碧波荡漾,荷花迎风招展,与菱叶交相争艳。

荷花深处,小舟翩翩。

三、四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人。

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

这首诗表现了一位采莲姑娘
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
《采莲词》(唐)张潮
【典型例题8】
早晨的江岸边红红的太阳当空朗照;傍晚时分,江面上空风起云涌,骤雨袭来。

幸亏碰上了已经相识的邻家女子,两只莲舟并在一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

这首《采莲词》生动地塑造了一伙采莲女勤劳勇敢的形象。

诗人借助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表现出浓郁的春天气息,诗中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示下,满怀憧憬,追求美好的未来,透露出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面貌健康、饱满的景况。

【典型例题9】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击、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颂扬了梅花坚贞不屈的精神.陈亮南宋爱国诗人一生极力主张抗金,反对投降,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作者以梅花自比,梅花的形象寄寓着作者坚强的性格、高洁的品质。

【巩固练习1】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巩固练习2】
1.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苍凉、雄浑、壮阔
2。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看,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