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复习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复习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调.和(tiáo) 制裁.(cái) 摇曳.(yè) 前仆.后继(pū)
B.瞥.见(piē) 亵.渎(xiè) 汹涌.(yǒng) 行.之有效(xíng)
C.飘逸.(yì) 呢喃.(nán) 秘诀.(jué) 抽丝剥.茧(bāo)
D.愕.然(è) 恣.睢(zì) 应酬.(chóu) 鸠.占鹊巢(jiū)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狩猎璀粲不可救药戛然而止
B.琐屑狼藉锋芒毕露黯然失色
C.哽咽逃窜不容质疑红装素裹
D.窒息萧索相得益彰融汇贯通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杨绛先生对中国的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爱,都非常纯粹,格调非常之高,令知道她的人对她高山仰止
....。
B.昨晚那小偷可真大胆,趁李大伯一家人熟睡之时,竟登堂入室
....,把金项链和家中存放的现金都偷走了。
C.第一次月考考砸了,面对别人的嘲笑,他却充耳不闻
....。
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在四月调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D.春天的遗爱湖,草长莺飞,风声鹤唳
....。
漫步在遗爱湖畔,你一定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完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监测体系,我们可以尽可能地禁止或者杜绝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B.我们要引导物流从业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以维护物流行业的社会形象。
C.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
D.学生们深受追捧的“诗词大会”独具魅力,是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小明,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妈。
”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透风的使用,对古建筑整体而言,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②并兼有文化性和艺术性,体现着我国古代工匠智慧与艺术的结合。
③紫禁城的工匠在长期的古建筑施工中,积累了丰富的透风制作经验。
④狮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常见的神兽,它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代表英勇、王权和威严,象征地位、尊严和吉祥。
⑤他们不拘泥于仅仅在实体砖上开洞来满足墙体内木柱的通风需求,而是将砖雕做咸了丰富多彩的纹饰,比如雕成狮子形象的透风。
A.①②⑤④③B.③⑤④①②C.①③②⑤④D.③⑤①④②
7、默写填空。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流水不语,却传情启智。
孔子立于川上,面对奔腾不息的流水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乘舟远渡津门的李白在低头的一瞬间被流水触发了乡思,“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面对一江流水思接千载,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咏叹。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楚王急召太子。
楚国之法,车不得至于茆门。
天雨,廷①中有潦②,太子遂驱车至于茆门。
廷理曰:“车不得至茆门。
至茆门,非法也。
”太子曰:“王召急,不得须无潦。
”遂驱之。
廷理举殳③而击其马,败其驾④。
太子入为王泣曰:“廷中多潦,驱车至茆门,廷理曰'非法也',举殳击臣马,败臣驾。
王必诛之。
”王曰:“前有老主而不逾,后有储主而不属⑤,矜⑥矣!是真吾守法之牙也。
”乃益爵二级而开后门出太子勿复过。
(节选自《韩非子》)(注释)①廷:通“庭”,院子。
②潦(liǎo):路上流水或沟中积水,文中指庭院积水。
③殳(shū):古兵器名,用竹木为之,一端有棱。
④驾:帝王车乘总称,文中指太子所乘之车。
⑤属:归属。
文中指迎合,依附。
⑥矜:自负,贤能。
文中是贤能的意思。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太子遂驱车至于茆门于是
B.击其马,败其驾失败
C.前有老主而不逾超越,违反(法令)
D.是真吾守法之牙也这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乃益爵二级而开后门出太子勿复过。
(3)下列各项对文中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楚王急着召见太子,但天下雨,庭院中有积水。
B.按照楚国的法令,车不能到茆门,所以被廷理劝告离开。
C.太子向楚王哭诉自己的车驾被拦,要求楚王诛杀廷理。
D.文中“不逾”、“不属”等词,说明楚王是赞赏廷理的做法的。
(4)根据文中“太子”的行为推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5)韩非子明确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文中“楚王”对待“太子”投诉的做法,是否体现了这种思想?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的春天
陈荣力
①持续的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
②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面而来,是四十余年前的那个三月。
那时我正在浙东杭州湾畔的一个乡村供销站上班,来回途中要穿过一个村庄和一大片江南的田野。
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有青山远隐、岸柳斜逸。
许是囿于上下班的匆忙,往日,对江南乡村的这般景致我多是熟视无睹。
而那天早上当我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
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甚至每一缕目光和呼吸。
清晨的阳光照在秋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
③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岁的生命里烙下华美的印记,定格成湿漉漉的底片。
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满生机和活力。
声音——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知春天的第一个关键词。
④又一次为春天所感动和震撼是几年后的一个下午,我骑车到一个海涂农场送货。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起,经过二十多年肩挑车推,那时我老家的杭州湾畔已围起了近三十万言的涂地。
以老浙东海塘为界,塘外那三十来万亩的涂地,春种油菜,秋收棉花,堪称浙东的“北大仓”。
⑤那天当我吃力地将车蹬上海塘,歇息时不经意抬起头,刹那间,我被深深地震慑和惊呆了。
那是一幅怎样宏伟、浩大、摄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见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
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
那金
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金色的骇浪了……
⑥都说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倘若你也看到过江南的田野上几万亩油菜花连天接云、大气怒放的春天,那么我相信你肯定会为这种说法感到羞愧的。
⑦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第二个关键词,让我对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和膜拜外,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完美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⑧如果说在自然界我们可以乐享万紫千红、美不胜收的春天,那么,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也能乐享到春天呢?
⑨三年前,映山红开满山岗的季节,我到浙东四明山区的一所小学看望“结对帮扶”几年的一位女孩。
那位女孩特别内向和不善言辞。
那天当我与女孩的老师交谈后正要与女孩告别时,刚才还站在身边的女孩忽然不见了。
老师让同学寻找未果,我只得向老师告别,怏怏离开。
不料我刚走到校门口,女孩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追了上来。
她一边叫着“叔叔”,一边递上一捧开得正旺的映山红。
她低着头,满脸通红,就像做了一件错事。
刹那间,我的眼眶有点潮湿。
一路上我特别小心地捧着那捧映山红,因为我知道我捧着的其实就是一个春天。
⑩此刻,久违的太阳正洒下一地金光,窗外的玉兰和箭竹上,小鸟在快乐地啁啾,紫薇已绽起了浅浅的嫩芽。
虽然持续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但我相信你已看见江南的春天了。
而且我认为它是最美的!
(摘编自2019年3月27日,《人民日报》)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文章以“我”对江南春天的感受为行文线索,脉络清晰。
B.第②段主要从视觉、听觉方面写出“我”对江南春天的感知。
C.“我”认同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的说法。
D.第②段中女孩送“我”映山红,让“我”内心感到无比温暖。
2.第②段中为什么要写往日“我”对江南乡村的景致熟视无睹?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而那天早上当我一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
一般向我卷来。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
(2)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是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
..的金黄。
(赏析加点词语)
4.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属于景物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5.文章结尾“我”为什么认为江南的春天是最美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记叙文阅读
父亲的手
①从我记事起,就没见父亲的手光滑过,那上面从来都是布满厚厚的老茧。
②小时候,我最讨厌父亲用他那双长满老茧的手抚摸我的脸,因为他那双手摸到脸上感觉很不舒服,更何况每到冬天手指上还有一些深深的裂口,蹭着脸皮,简直就像刀割般疼痛。
那时候我听母亲说,父亲在城里建高楼大厦,因此,在家里我很少见到父亲。
即使有时候他回家,也是深更半夜,那时我早已进入甜蜜的梦乡。
③一天晚上,我正梦见父亲用双手把我高高托起,突然感觉脸上好像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睁开惺忪的眼睛一看,原来是父亲用他那双长满老茧的手正在抚摸我的脸,父亲看见我被惊醒了,歉意地对我笑笑说:“孩子,是不是老爸的手弄疼你的小脸了?真不好意思,老爸的手太粗糙了,你快点睡吧!”说完,他急忙抽回自己的手,转身走回自己的房间。
④当时,我一直不明白父亲的手怎么会那样粗糙?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才揭开了我心中的疑团。
⑤那是一个刚入冬的周末,我正在家里写作业。
父亲工地上的一个叔叔心急火燎地到我家报信说,父亲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摔伤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和母亲急匆匆赶到父亲所在的工地。
大冷的天,父亲痛得额头上直冒汗,我和母亲看到父亲痛苦的样子,都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我这才明白了父亲的工作该有多苦,才明白了父亲的手为何那么粗糙?原来他的手一天要摸几千块砖头,而且那些砖头都是用水浸过的,父亲为了节省几块钱,从来不舍得买手套,因此,他的手常常被砖块磨破,手变得粗糙和太多裂口就是必然的了。
⑥看着躺在病床上睡熟的父亲,我第一次情不自禁地拿起父亲的手,放到我的脸上摩擦。
父亲被我的这个动作弄醒了,他看到自己那双长满老茧的手放在了
我的脸上,就像做错了事似的,急忙往回缩,我却紧紧抓住那双手不让它从我脸上移开。
父亲见我这样,脸上满是喜悦,而我的眼里却含满了泪花……
⑦父亲养好伤后,不顾我和母亲的反对,抄起泥瓦刀又继续去干他的泥瓦匠,一干就是二十几年。
⑧现如今,上了年纪的父亲虽离开他心爱的建筑行业,却没有让他那双灵巧的手歇息,他又学会了炒一手好菜。
每次吃父亲做的菜,我都胃口大开,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那布满皱纹的脸笑成一朵灿烂的山菊花。
⑨我劝父亲让那双忙碌了一生的双手歇息歇息,他每次都憨憨一笑说:“老天爷给我们一双手,就是让我们用来干活的。
”听了父亲的话,我的双眸不禁溢满了泪水,想起了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第③段中,“说完,他急忙抽.回自己的手”。
句中加点字“抽”换成“拿”可以吗?为什么?
2.第⑥段中,“父亲见我这样,脸上满是喜悦,而我的眼里却含满了泪花……”父亲“脸上满是喜悦”的原因是什么?
3.结尾段划线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4.第④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四、写作题(40分)
请根据你对“认识你自己”这句话的理解和越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白拟题目;②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
不限文体;④不得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
C
B
A
B
B
B
(1)云归而岩穴暝(2)曲径通幽处(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二
(1)①B
(2)乃益爵二级/而开后门出太子/勿复过
(3)B
(4)他是一个一意孤行,目无法纪的人。
(5)韩非子明确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文中“楚王”对待“太子”的投诉,不仅没有怪罪廷理,还夸奖他,认为他是“守法之牙”,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三
1.C
2.欲扬先抑;与下文“我”对江南春天的真切感知形成对比;突出表现江南春天美好景致给“我”的感动与震撼。
(意思答对即可)
3.(1)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突出表现)蛙鸣声之大、气势之盛,表现江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意思答对即可)
(2)“窒息”原意是呼吸困难甚至停止,这里是指“我”被眼前广表浓烈的金黄色油菜花震撼住了,突出江南春天的现丽和雄奇。
(意思答对即可)
4.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优美画面;渲染欢乐的气氛,烘托作者愉悦之情;表达对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美好春天的憧憬;深化主题。
(意思答对即可)
5.①通过声音,“我”感知到江南春天的蓬勃生机和活力;②通过色彩,“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③通过结对帮扶,“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
(意思答对即可)
1.不可以。
“抽”和“拿”都是动词。
但“抽”字是从中取出,有速度,有力量,而“拿”不具备这样的效果。
“抽”字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父亲当时因自己粗糙的手弄痛“我”的脸时愧疚的心理。
(意思接近即可)
2.过去因父亲的手弄痛“我”的脸而讨厌父亲将手放在“我”脸上摩擦,如今却主动将父亲粗糙的手放在脸上摩擦,还紧紧抓住不让从脸上移开。
前后变化,父亲看到了“我”对他的理解,当然是满脸喜悦。
(意思接近即可)
3.引用深化中心,升华主题。
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沉而无私的爱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4.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