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 单元活动 学用图层叠加分析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图层叠加分析中的基础数据来源主要有(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图示叠加分析适合( ) A.大型垃圾场选址 B.大型仓储超市选址 C.汽车加油站选址 D.水源保护区选址
④野外实地调查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图层叠加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之一,而地理信息系统 的数据来源包括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野外实地调查等,①③④ 正确。第2题,根据关联图中叠加条件(地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远离主要 道路,植被保护好),基于生活常识可判断出图示叠加分析适合水源保护区 选址。大型超市、汽车加油站都需要人口密度大、交通通达度高等基本 条件;大型垃圾场对植被覆盖要求不高。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旅游经济开发区应选择在有山、有水、环境优美的地区。据 图分析可知,Ⅲ区域位于丘陵、高地地区,且有湖泊、河流,因此最适宜设 为旅游经济开发区,C正确。第4题,图c显示,该市老城区用地面积占比很大, 可利用的土地较少,因此该市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过程中应集约利用土地, 首先要防止土地资源浪费,D正确。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 如何利用地理图层进行叠加分析?
情境探究
GIS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即将地图中不同的地理要素存储在不同 的图层中,将不同的图层进行叠加,就形成不同的主题地图。 结合材料探究: (1)新建商业中心的选址需要调用哪些图层? (2)叠加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图层可以用来研究哪方面 内容? (3)垃圾场深埋区的选址需要调用哪些图层?
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
耕地的分类与评价
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水文地 垃圾场深埋区选址 质、区域规划
人口密度图、行政区划图、行政区人口基数 各行政区人口增长率
坡向分布、岩石倾斜
滑坡多发区
应用体验
【例题】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理学研 究。下图提供了我国某区域的地理位置、河流水系、地形等图层的叠加 信息。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某市通过对市区的地貌(图a)、水系(图b)进行叠加研究,明确开发区的分布 (图c)。据此完成3~4题。
3.图c中最适宜设为旅游经济开发区的是( ) A.Ⅰ区 B.Ⅱ区 C.Ⅲ区 D.Ⅳ区 4.该市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过程中首先要防止( ) A.城区交通拥堵 B.居民收入分化 C.产业结构失调 D.土地资源浪费
第一步:明确GIS图层叠加示意图是由哪些专题图层组成的。
第二步:明确不同的专题图层反映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
第三步:明确图层叠加之后会形成一个可以反映多个地理要素分布特征的
新图层。常见的案例如下。
叠加图层 人口密度、交通线路及规划
新生(应用)主体 新建商业中心选址
河流分布、坡度分布、土石分布
泥石流多发区
第三单元
单元活动 学用图层叠加分析法
地理
内容索引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目标导读 课程 标准 —
1.结合实例,分析地理图层叠 加分析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实 目标 际应用。(地理实践力) 导引 2.结合实例,掌握地理图层叠 加分析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步 骤。(综合思维)
4.绘制基本步骤
(1)用图层对复杂的地理信息进行 分类 。
(2)将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相同 比例尺
分别描绘在透明背景的图层上,
制成一系列 专题地图 。
(3)将所绘图层 对位叠加 ,显示出较完整的地理信息。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地理图层叠加分析法的应用 1.选取与问题相关的地理图层进行 叠加分析 ,可以帮助我们探究和 解决较复杂的地理问题。 2.应用的基本步骤(例如以城镇为参照物,圈定建桥位置) (1)以城镇为参照,选取 河流 图层。 (2)以城镇为参照,选取道路图层。 (3)以城镇为参照,将上述两个图层 叠加 ,根据图层间相互关系,圈定需 要建桥的位置。
A.①③
B.②⑦
地价 Ⅰ阶段
低 低 中 低
C.④⑧
D.⑤⑥
Ⅱ阶段 中 中 高 中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通过地理图层叠加分析法。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 Ⅱ两个阶段,图1和图2叠加并结合表格信息分析可知,①②⑤⑦为中等地价, ③④⑥为低等地价,⑧为高等地价。故选B。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下图为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地价图。 读图,完成1~2题。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 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据此完成2~3题。 2.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3.对2000年与2022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C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素养培优
素养目标——地理实践力 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下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 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下图2)。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 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所示。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 图3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 )
图1
图2
图3
土地利用形态
甲 乙 丙 丁
本课结束
三、动手做:应用图层叠加分析法,模拟在城区租房 1.材料准备:新版城区 交通地图 ,透明纸,透明水彩颜料。 2.操作步骤 (1)将透明纸蒙在地图上,以 主干道 作为参照坐标,根据租房者所要求 的条件,用不同颜色的透明水彩颜料描绘以下相应图层: 出行便利 ,环 境不喧闹; 方便购物 ;便于子女就近上学。 将上述三个图层相互 叠加 ,再蒙上一张透明纸,用浅绿色水彩颜料填绘 重叠部分,完成图层四,这便是符合上述租房条件的区域。 (2)将图层四叠加在 城区交通地图 上,便是可选择租房 的 区域范围 。
力。
解析 第(1)题,水源(水系图层)、地形、位置是影响农业分布的重要因素。 规划工矿区的分布要有矿产资源分布图层;规划商业网点分布要有人口分 布图层、交通图层;规划风力发电站的分布应有风能分布图层。第(2)题, 农业用地的分类与评价更重要的是考虑土壤以及土地利用状况。 答案 (1)A (2)B
针对训练 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 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图层为基础,可以根据不同目 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为科学选址提供决策依据。据此完成1~2题。
知识体系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必备知识
一、地理图层叠加分析法
1.概念: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 图层概念 和技术,探索地理原理,研究地
理问题的新手段、新方法。
2.优点:有助于对 复杂因素 进行分析研究,并具有 直观性 、形象
性和可操作性等优点。
3.存在形式: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图层一般以 数字形式 存在。
(3)查询“租房网”,进一步了解“满足条件区域”内出租房信息,形成初步的租 房意向。 (4)实地考察,了解房屋面积、户型、朝向和 租金价格 等信息,作出决 定。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并纠错 (1)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图层就是实际地图。( × ) 提示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图层一般以数字形式存在。 (2)运用地理图层叠加分析法可以对复杂的地理要素进行分析。( √ ) (3)选择在河流上建造桥梁的最佳地点应该将水体图层与气候图层叠加。 ( ×) 提示 圈定建桥地点应该将河流图层和道路图层叠加。 (4)对城市中大型商场进行选址时,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分析人口和交通的相 关数据。( √ )
(1)据现有的图层信息大致可以规划该地区( )
A.农业种植区的分布
B.工矿区的分布
C.商业网点的分布
D.风力发电站的分布
(2)在现有图层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农业用地的分类与评价,还应增加下面哪
两种图层?( )
①土地利用图层 ②地质构造图层 ③土壤图层 ④人口密度图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素养立意 本题考查图层叠加分析法的应用,考查综合思维素养和地理实践
1.若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盛行风向最不可能为( )
A.东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2.若在该区域建中心商务区,最宜选择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功能分区分布可知,工业区布局在西南部,若其布局 合理,应位于居住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直盛行风向的郊外,所以 该城市盛行风向最不可能为西南风。第2题,中心商务区应位于交通便利、 地价较高的地点。叠加图层可知,甲处位于主干道、居住区,地价低于乙处; 乙处地价最高,位于次干道、商业区;丙处位于支路、工业区,地价较低;丁 处地价最低,位于主干道、工业区。因此中心商务区最宜选择在乙处。
提示 (1)人口密度图层、交通线路图层及规划图层。 (2)耕地的分类和评价。 (3)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水文地质、区域规划等图层。
方法突破
GIS图层叠加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像判读,较多的是通过叠加分析图的方式进行考查,叠加 分析图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层和属性 运算,产生新的图层或属性的过程。在判读这一类示意图时,一般把握三个 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