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六章 植物的新陈代谢章教案(全)华东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6 .1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一)
总第1 课时 主备教师 翁
教 学 要 求
1 了解根的形态
2 了解根的作用
3 理解根尖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其相关功能
教材 重点 难点 重点:根的形态 根尖的基本结构 难点:根毛的观察
教学 准备
已长出根毛的幼苗,根尖的永久切片,显微镜,放大镜,镊子 Ppt 课件
教学方法 新授,实验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思考:我们平时食用的蔬菜,如大白菜,菠菜,萝卜,莲藕中,哪些吃植物的根,哪些吃植物的茎,哪些吃植物的叶? 二、新课教学 一、植物的根系
学生活动:观察带根和小麦和大豆根的什么不同,并填写观察表格。
1、根的功能:植物的根有两项基本功能――固定和吸收。
土壤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根吸收进入植物体的。
2、植物的根系
①直根系:主根比较长而粗,侧根比较短而细,主根与侧根有明显的区别。
一般地说,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如菜豆的根系)。
②须根系:主根不发达,须根系主要是由不定根组成的。
一般地说,单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有是须根系(如小麦的根系)。
二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情景展示:大雨过后,光秃的山坡常常冲下大量的泥土,有树有草的山坡就不是这样。
这是什么原因?
小麦 大豆 根的数目 是否有明显 发达的根 你知道还有哪些植
物具有这样的根?
备注
案例分析:将一棵植物的根从土壤中挖掘出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根系在土壤中总
是向土壤深处生长,并且向四周扩展。
原来,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
根系的入土深
度一般都大于地上部分的主茎高度,根系的扩展范围一般都大于地上部分
的扩展范围。
因此,在栽培植物的生长期间,要经常耕松土壤。
疏松的土
壤,不仅空气充足,有利于根的呼吸,而且阻力比较小,有利于根系在土
壤中延伸。
根系不但固定了植物体,而且牢牢地“抓住”土壤。
人们在山
坡、沙地上造林和种草,就是利用根系分布的这个特点来保持水土的。
植
物都有发达的根系,植物根的各个部位都能吸水吗?
实验观察:①选取两株生长旺盛、带有绿叶和根系的小麦幼苗。
将一株小麦植株的所
有根的前端都剪去3~5毫米,并在伤口涂上石蜡,另一株不做任何处理。
②将两株小麦幼苗分别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哪一株
先出现萎蔫现象?
③实验结论:根尖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学生讨论:小丽想要移栽一株月季花,她应该怎样做呢?()
A、将月季花小心地连根拔起后移载
B、将月季花小心地连根拔起后,将根洗净后移载
C、小心地将月季花连根带土的挖起后移载,尽量不要损伤根系
D、以上方法均可以
实验观察:植物根尖纵切面的显微结构图。
②根的长度能够不断地增加,就是因为分生区的细胞能够分裂和伸长区细胞能够伸
长的缘故。
备注
板书设计:
一根
1 根的分类
2 根的作用
3 根尖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
后记课题 6.1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二) 总第2 课时主备教师翁
教
学
要
求
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草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 理解年轮形成的道理
4、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
教材
重点
难点
重点:茎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维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轮概念的理解
教学
准备
新鲜黄豆芽杯子红墨水刀片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放大镜,ppt课件教学
方法
新授实验
教学过程
引入: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然后通过茎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中
植物的茎有哪些形态呢?它的结构又是如何?
一、茎的结构
1、出示各种各样的茎,并给予介绍和简单说明
匍匐茎缠绕茎直立茎攀援茎(卷须)
根状茎――竹鞭块茎――马铃薯
洋葱――鳞茎肉质茎――仙人掌
(一)观察芽的位置和外形
1.学生拿出课外采集的两种枝条(如图1)
主茎:由种子的_____发育而成。
侧枝:由主茎上的_____发育而成。
茎:主茎和侧枝的统称,植物的茎是由_____发育而成的。
茎和枝条的概念:植物的地上部分是由茎和叶共同组成的。
带叶的茎叫做枝条。
茎是不带叶的枝,即枝的轴状部分。
芽:A.按照着生位置不同可分为:顶芽、侧芽。
顶芽——生长在主干或侧枝顶端的芽。
侧芽——生长在主干或侧枝的侧面叶腋内的芽。
顶芽和侧芽的发育是相互制约的(顶端优势)。
B.按芽将形成的器官性质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
叶芽—在植物的营养生长阶段,芽通常发育成枝(茎和叶),称叶芽或枝芽。
花芽—当植物进行生殖生长时有些芽分化形成花蕾的原始体,展开后能形成花或花序。
混合芽—既能形成花又能形成枝的芽。
如梨、苹果、海棠短枝上的芽。
2.茎是如何生长的呢?(见图2)
(1)茎的本质形态特征:A.有节与节间之分。
茎上长叶的部位叫节,两个节之间的
部分叫节间。
如:玉米和各种竹子是节膨大,而藕的节却缩小节间大。
B.在节上能长芽和叶
C.在节上能开花和结果。
(2)茎的生长主要是通过茎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分化,从而使茎不断生长。
3.展示具有顶端优势植物的多媒体图片或盆栽植物。
学生根据课前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出现顶端优势的原因。
学生讨论:如果你是一位园林工作者。
那么你将如何把顶端优势这一现象利用在工作中。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备注概念: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产生的原因:由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在向下运输的过程中,大量积累在侧芽的部位,使
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生长。
同时,顶端夺取侧芽的营养,造成侧芽营
养不足。
应用:在果树整枝修剪上应用极为普遍,人工切除顶芽,就可以促进侧芽生产,增加分
枝数。
在生产实践中经常根据顶端优势的原理,进行果树整枝修剪,茶树摘心,棉花
打顶,以增加分枝,提高产量。
(二)茎的结构和功能
1.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如图3,从外到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表皮:是茎最外面的一层活细胞。
皮层:位于表皮和维管组织之间,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
维管组织:在皮层和髓之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韧皮部:主要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
筛管:由许多活的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其横壁上生有许多像筛孔一样的小孔,细胞质通过小孔彼此连通。
(见图4)根、茎、叶的筛管互相连接,是植物体输
送有机物的管道。
木质部:主要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
导管:当木质部中一些管状细胞内的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横壁逐渐消失时,就
形成了中空的长管,这就是导管,导管是输导水和无机盐的通道。
(见图5)
形成层: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由几层扁平的并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
它向外
分裂出新细胞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出新细胞形成新的木质部。
因此,双子叶植
物的茎可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粗。
比一比:导管和筛管的区别
导管是____细胞,运输____________,方向是由_ ___向___ _。
筛管是____细胞,运输____ ____,方向是由_ ___往_ ___。
图2
图3
图4
图5
图 6 说一说:你知道有关年轮的哪些知识?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春材和秋材:
春季形成层活动旺盛,所形成的木质部细胞口径大壁薄。
木材质地疏松色泽较淡称春材。
夏末秋初或干旱的季节,形成层活动减弱,所形成的木质部细胞口径小壁厚。
木材质地致密色泽较深称秋材。
前一年的秋材和后一年的春材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年轮线。
一年中形成的木质部包括春材和秋材共同组成的一轮明显的同心环层——年轮。
2.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玉米茎的横切面(见图6) 想一想:玉米的茎能否逐年加粗?为什么? 比一比:请你观察椴树茎和玉米茎的结构图,比较木本植物茎和草本植物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填写在下表中。
木本植物茎
草本植物茎
维管束组成
维管束排列(见图7)
茎的加粗
3.茎的功能
思考与讨论:你知道植物的茎具有哪些功能?请举例说明。
然后请学生欣赏植物的各种茎。
归纳总结:茎的功能
支撑:茎把叶片展开在空中,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输导:这是茎的主要功能。
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输送;叶所制造的有机养料通过筛管向其他器官输送。
贮藏和繁殖:如马铃薯的块茎,荷花的根状茎,荸荠的球茎,洋葱的鳞茎等。
从茎的运输能力看物种的进化: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4.如何识别变态茎和变态根。
判断:下列器官属于植物茎的有_______________,属于植物根的有_______________。
A .荸荠 B .土豆 C .红薯 D .甘蔗 E .莲藕 F .萝卜 G .莴苣 H .洋葱 思考: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结论:茎的共同特征为有节、变态叶和芽。
备注
板书设计: 二 茎
1 茎的分类
2 茎的生长
3 顶端优势
4 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5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教学 后记
项
目
类
型
图7
课题 6 .1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三) 总第3课时主备教师翁
教学要求1 使学生了解叶的组成、叶的种类和叶序等基础知识
2 使学生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材重点难点重点:叶片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叶片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教学准备各种不同类型的叶片
容易撕下表皮的一些新鲜绿叶,如蚕豆叶、玉簪叶等。
叶片的立体结构和平面结构图。
蚕豆叶的下表皮图。
ppt课件
教学
方法
新授实验
教学过程
在课前要求学生对校园内常见树木叶的形态和叶在茎上的着生状况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实验桌上分组放置着教师采集的各种植物的叶。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第一组叶(几种植物的单叶)。
问:谁能识别出第一组叶中分别都是哪几种植物的叶?它们叶的形状如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概括)
各种植物的叶,形态各不相同,小麦的叶是带形,苹果的叶是卵形,甘薯的叶是心脏形等等。
了解各种植物叶的形态,在识别植物时有重要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月季、豌豆和苹果的叶(要求托叶完整)。
问;这几种叶在形态上各不相同,在叶的组成上有什么共同点?
一、叶的组成(板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概括)
一片完整的叶包括叶片、叶柄和托叶三个部分。
问:这三个部分的形态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
问:在叶的组成中,主要的部分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概括)
叶的主要部分是叶片,叶片最适于接受阳光照射,叶的各种生命活动主要是在叶片中进行的。
问:仔细观察,叶片上还可以看到什么?(要求回答:叶脉)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几种植物叶片上的叶脉。
问:植物的叶脉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类型?他们的分布特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概括)
植物的叶脉一般分为两种,网状脉和平行脉。
问:你所熟悉的植物中,还有哪些是网状脉,哪些是平行脉?
问:你所提到的这些具有网状脉和平行脉的植物,他们是双子叶植物还是单子叶植物?(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概括)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叶具有网状脉。
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叶具有平行脉。
也有例外,如属于单子叶植物的慈菇、芋等,他们的叶具有网状脉。
而生长在广东等地的红厚壳(又叫胡桐)是属于双子叶植物,他们的叶具有平行脉。
备注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第二组植物的叶。
(带有一段枝条的月季、槐、豌豆等的
叶)
问:月季、槐、豌豆的叶与杨树、苹果的叶比较,除形态上的不同外,还有什么主要
区别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概括)
二、单叶和复叶(板书)
单叶:每个叶柄上只长有一个叶片。
复叶:每个叶柄上长有许多个小叶。
问:在校园里还有哪几种植物生有复叶(学生回答:核桃、臭椿、紫藤等)
教师出示七叶树叶的腊叶标本,指出小叶都着生在总叶柄的顶端,形状像手掌,叫做
掌状复叶。
出示槐的叶,指出小叶着生在总叶柄的两侧,好像羽毛的形状,叫做羽状
复叶。
教师出示一个核桃的大型复叶和生有多对单叶的丁香枝条。
问:这两个标本哪个是一个复叶?复叶和枝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让学生观察、总
结)
教师出示着生数个叶的玉米茎或竹的枝条。
问:叶着生在茎的什么部位上?(学生回答:茎的节上)
教师指出:茎上着生叶的部位叫做节。
大多数植物茎上的节不十分明显。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第三组几种植物的枝条。
(桃、丁香、夹竹桃等的枝条)
问:这几种植物的叶在茎上的着生次序有什么不同?每个枝条上相邻的两节上着生的
叶片方向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概括)
三、叶序(板书)
教师指出,叶在茎上的排列次序,叫做叶序。
叶序可以分为三种:互生叶序、对生叶
序、轮生叶序。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
最后指出,各种叶序都能使茎上的叶互不遮挡,便于接受较多的阳光。
(在课前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爬山虎生长状况)
问:爬山虎叶的生长分布有什么特点?
教师再指导学生观察盆栽的天竺葵叶的生长分布状况。
问:天竺葵叶的生长分布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概括。
)
观察植物叶的生长、排列和分布状况,植物的叶序尽管并不相同,但相邻的两片叶总
是不相重叠的。
同一个枝条上的叶,互不遮挡,形成镶嵌式的排列,这叫做叶镶嵌。
问:植物的叶镶嵌现象能说明叶的生长有什么特性呢?这种特性对植物有什么意义
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四、叶的向光性(板书)
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有利于叶片接受阳光的照射。
四叶片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表皮、叶肉和叶脉。
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在课前
可以准备一些菠菜叶,上课时发给学生观察。
首先说出叶片的形态特点(正反两面的
颜色深浅不同,有网状叶脉),然后让学生把叶片的正面向上对折,轻轻地斜撕开,
这时可以看到在撕口处有一层透明的薄膜。
启发学生思考:这层透明的薄膜是叶片的
什么部分?如果把叶片向背面对折,撕开,是否也能看到一层薄膜?教师可以告诉学
生,这两层透明的薄膜分别是叶片的上、下表皮,夹在两层表皮之间较厚的深绿色部
分是叶肉,在叶肉中还穿插着许多粗细不同的叶脉。
为了使学生看清楚叶脉在叶中的分布,教师可以将自制的叶脉标本发给学生,同时把
一个叶脉标本放在投影仪上,在屏幕上可以见到一个放大的叶脉标本。
启发学生思考:
叶脉有什么生理功能?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叶片的三个组成部分。
(1)表皮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叶片的结构”的教学应采取实验与教学同步进行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实践中学习。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制作菠菜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也可以用蚕豆叶、槐树叶),并且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皮细胞有哪些特点。
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叶片的表皮细胞图,然后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叶片表皮细胞的特点。
①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皮细胞是什么颜色的?
②无色透明的表皮对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有什么好处?
③表皮细胞是什么形状的?细胞之间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④表皮细胞紧密排列对叶片有什么意义?
在表皮细胞壁的外面,还有一层透光不透水的角质层,这在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上是无法看到的,但是教师应该向学生讲明这一点。
为什么雨后的莲叶上常有水珠滚动,但是水分并没有渗到叶片的内部,就是因为叶片的表皮上有一层不透水的角质层。
⑤根据观察,可以发现在表皮细胞之间还分布着许多小孔,叫做气孔。
气
孔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⑥两个半月形的细胞叫做保卫细胞,保卫细胞可以控制气孔的开闭,保卫
细胞与表皮细胞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保卫细胞中的绿色颗粒叫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的叶绿素,所以叶片呈现绿色,光合作用就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
⑦气孔有什么作用?
为了说明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每个同学取一片菠菜叶,把叶片插入盛水的烧杯,口含叶柄吹气,可以看到有气泡从气孔中冒出来,还可以看到叶片下表皮上的气孔比上表皮上
的数量多。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分析总结叶片表皮的特点和功能,并且画一幅叶片的表皮细胞图。
(2)叶肉
关于叶肉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先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和永久切片,初步了解叶肉的组织特点,然后再辅以叶片的立体结构模型或叶
片的横切面挂图,启发学生分析比较在实验
中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出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细胞的特点及主要作用。
指导学生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只要求学生学会操作方法,而临时切片的观察效果可以不作过多的要求,重点放在观察叶片的结构上。
为了保证
观察的效果,每个实验桌上可准备“叶片横切面的永久装片”供学生观察,也
可以在课前由教师准备一些切得较薄,质量较好的切片(浸在10%~20%甘
油水溶液中)供学生观察。
为了使学生的观察更有针对性,可以提一些问题使他们能有目的地去认识事物。
①叶横切的上、下两层细胞叫什么?
②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与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有什么不同?
③哪一种叶肉细胞里的叶绿体多?
④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叶片上面比下面更绿的原因吗?
⑤叶肉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在学生充分动手、动眼、动脑的基础上,再通过有关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并综合整理得出结论。
(3)叶脉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脉(横断面)和肉眼看到的叶片上的叶脉(平行的或网状的)似乎没有共同之处,但这是观察的角度不同。
教师在讲解叶脉时,
应向学生指出,在叶肉中的一些束状结构就是叶脉。
从叶片的立体结构模型或
挂图中可知,叶脉主要由一些管状细胞构成的。
这时教师再次出示叶脉标本让
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叶脉在叶片中起什么作用?
【板书】
备注
板书设计:
三叶
1叶的组成
2单叶和复叶
3叶序
4叶片的结构
教学
后记
课题 6.2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一)总第4 课时主备教师翁
教学要求1、了解水对植物生命活动的作用
2、了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3、演示植物吸水,失水实验,认识其原理
教材重点难点重点: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难点:植物怎样吸收水分
教学准备萝卜盐水清水玻璃管蚕豆叶载玻片滤纸镊子显微镜
PPT课件教学
方法
新授,实验,讨论
教学过程
一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在两个大小相似的萝卜中各挖一个大小相等的洞,向甲、乙萝卜的洞中分别注入
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各用一个装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洞口,
记下玻璃管内液面的高度(如图)。
放置一段时间,分析
会出现的变化:
⑴甲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将(),乙玻璃管内液面高度
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⑵用手捏萝卜的感觉甲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
⑶通过该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
解析:植物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
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
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液的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
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学生讨论:请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萝卜细胞的细胞质浓度。
(配制不同浓度的盐水,装置如上图所示,观察到玻璃管内液面变化不大,
则该溶液的浓度就约为萝卜细胞细胞质的浓度)
课堂练习:
1、用两个烧杯(一杯装清水,另一杯装浓盐水),各放入一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条。
过
一段时间,观察到甲、乙两个杯里的萝卜条的形态如下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中,
正确的是()
备注
A、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
B、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
C、甲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盐水里的萝卜条软缩,
D、乙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浓盐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
二根毛吸收水分的道理
土壤溶液:土壤中的水分总会含有一些无机盐,无机盐溶于水即形成土壤溶
液
(一)根毛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
1.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有利于水分通过);
2.液泡大,细胞液与外界土壤溶液具有浓度差
提问:什么条件下,根毛会吸收土壤溶液中的水分?
(二)根毛吸水的条件:
1.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土壤溶液的浓度,根毛吸收水分;
提问:什么情况下,根内的水分会渗透到土壤中?
2.根毛细胞胞液的浓度<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失水
三植物对水分的运输
提问:根毛吸收了水分,那么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体内部呢?
由于成熟区内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总要大于外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根据细
胞吸水的原理,水分就会由外层细胞向内层细胞层层渗透,最终进入导管,再由导管
输送到茎和其它器官。
提问:刚才那盆植物为什么萎蔫?盐碱地为什么长不好植物?
四植物对水分的利用
利用:一般只有1%-5%的水分保留在植物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
备注
板书设计:
一、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二、根毛吸收水分的道理
三、植物对水分的运输
四、植物对水分的利用
教学
后记
课题 6.2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二)总第5课时主备教师翁
教
学
要
求
1、了解植物水分的散失过程及其重要意义。
2、了解蒸腾作用的过程及调节
3、学会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
教材
重点
难点
重点:蒸腾作用的过程及调节,水分散失对植物的生命活动的意义
难点:蒸腾作用过程
教学
准备
萝卜盐水清水玻璃管蚕豆叶载玻片滤纸镊子显微镜
Ppt课件教学
方法
新授,实验,讨论
教学过程
五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
1、实验观察:选取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植物,用一透明的塑料袋将邻近的叶片
包扎起来,对该植物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
观察塑料袋上有无水珠生成,这
说明________________。
2、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
行。
3、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入根后,然后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输送到叶肉细胞。
这
些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外,99%通过蒸腾作用从叶中散发
出去,蒸腾作用可以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叶片的温度,同时也是根吸水的
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
输。
由此可见,蒸腾作用不是在浪费水分,而是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意义:①吸水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
②促进矿质养料的运输
③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4、学生讨论:①在春天的阳光下,水银柱将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②如果把这一装置放在夏天的烈日下,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③如果把这一装置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水银柱将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④如果在实验室里,用电吹风吹叶片,水银柱将会有什么变化?
⑤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条件有关。
5、课堂练习:
①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植,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
A.降低光合作用
B.减小呼吸作用
C.减少水分蒸腾作用
D.移栽方便
②仙人掌在强烈的阳光下,不会被太阳光灼伤的原因是()
A、吸水力大
B、储水多
C、蒸腾作用强
D、叶变成刺
③关于植物体水分散失的意义,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
B、促进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C、促进溶于水的矿质元素的吸收
D、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
④北方果树由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植物的生长
D、果实的形成
实验:观察叶的结构
1、实验观察1:①选取一张生长旺盛的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
②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
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