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近代物理第二节原子与原子核达标诊断高效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近代物理第二节原子与原子核
达标诊断高效训练
(建议用时:6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南昌十所省重点中学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子像其他粒子一样,不但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
B.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
C.将由放射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高温分解,会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D.原子核的质量大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
解析:选 A.光子像其他粒子一样,不但具有粒子性,而且也有波动性,则不但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故A正确;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B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因素没有任何关系,只和本身性质有关,C错误;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故D错误.
2.铀核可以发生衰变和裂变,铀核的( )
A.衰变和裂变都能自发发生
B.衰变和裂变都不能自发发生
C.衰变能自发发生而裂变不能自发发生
D.衰变不能自发发生而裂变能自发发生
解析:选 C.铀是天然放射性元素,所以铀核的衰变是能自发发生的,而铀核的裂变是人工实现的,是用中子轰击铀核实现的,所以铀核的裂变,不能自发发生,故A、B、D 错误,C正确.
3.Th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Pb,则Pb比Th少( )
A.16个中子,8个质子B.8个中子,16个质

C.24个中子,8个质子D.8个中子,24个质子
解析:选A.Pb比Th质子数少(90-82)=8个,核子数少(232-208)=24个,所以中子数少(24-8)=16个,故A正确,B、C、D错误.
4.(2018·哈尔滨六中模拟)静止在匀强电场中的碳14原子核,某时
刻放射的某种粒子与反冲核的初速度方向均与电场方向垂直,且经过相等的时间后形成的轨迹如图所示(a、b表示长度).那么碳14的核反应方程可能是( )
A.C→He+Be B.C→e+B
C.C→e+N D.C→H+B
解析:选 A.由轨迹弯曲方向可以看出,反冲核与放出的射线的受力方向均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同,均带正电,且由水平位移可得两者电荷量之比为1∶2;所以放出的粒子为α粒子,即发生α衰变,则核反应方程是C→He+Be,故A正确.
5.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原来静止的原子核,该核衰变后,放出的带电粒子和反冲核的运动轨迹分别如图中a、b所示,由图可以判定( )
A.该核发生的是α衰变
B.该核发生的是β衰变
C.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里
D.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外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α粒子及β粒子的性质的了解,对动量守恒定律以及左手定则的应用能力.原来静止的核,放出粒子后,总动量守恒,所以粒子和反冲核的速度方向一定相反,根据题图所示,它们在同一磁场中是向同一侧偏转的,由左手定则可知它们必带异种电荷,故应为β衰变;由于不知它们的旋转方向,因而无法判定磁场是向里还是向外,即都有可能.
6.(2015·高考北京卷)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 )
A.N+He→O+H B.U→Th+He
C.H+H→He+n D.Th→Pa+e
解析:选B.α衰变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α粒子(He)的核反应,选项B正确.7.(2018·四川遂宁模拟)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表所示;
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发射出的光的谱线在可见光范围内,其颜色分别为( ) A.红、蓝-靛B.红、紫
C.橙、绿D.蓝-靛、紫
解析:选 A.计算出各种光子能量,然后和表格中数据进行对比,便可解决本题.氢原子处于第四能级,能够发出12.75 eV、12.09 eV、10.2 eV、2.55 eV、1.89 eV、0.66 eV的六种光子,1.89 eV和2.55 eV属于可见光,1.89 eV的光子为红光,2.55 eV的光子为蓝-靛.
二、多项选择题
8.14C发生放射性衰变为14N,半衰期约为5 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 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持续减少.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为5 700年
B.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
解析:选AC.因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则可知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半衰期,即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为5 700年,选项A正确;12C、13C、14C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由于质量数不同,故中子数不同,选项B错误;根据核反应方
程可知,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电子,即发出β射线,选项C正确;外界环境不影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选项D错误.
9.(2015·高考广东卷)科学家使用核反应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的核反应获得能量,核反应方程分别为:X+Y→He+H+4.9 MeV和H+H→He+X+17.6 MeV,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X是中子
B.Y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6
C.两个核反应都没有质量亏损
D.氘和氚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
解析:选AD.核反应方程遵守核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则由H+H→He+X+17.6 MeV 知X为n,由X+Y→He+H+4.9 MeV知Y为Li,其中Y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也是3,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两个核反应都释放出核能,故都有质量亏损,选项C错误;X+Y→He+H+4.9 MeV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H+H→He+n+17.6 MeV为轻核聚变,选项D正确.
10.在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
B.氡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
C.U衰变成Pb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
D.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
解析:选CD.β射线是电子流,γ射线才是电磁波,选项A错误;半衰期的意义只有对大量原子核才成立,选项B错误;U衰变成Pb,质量数减少了32,因此发生了=8次α衰变,α衰变8次则核电荷数要减少16,实际核电荷数减少10,因此发生了16-10=6次β衰变,C正确;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1.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由于放出一个α粒子,结果得到一张两个相切圆的径迹照片(如图所示),今测得两个相切圆半径之比r1∶r2=1∶44.则:
(1)图中哪一个圆是α粒子的径迹?(说明理由)
(2)这个原子核原来所含的质子数是多少?
解析:(1)因为动量守恒,所以轨道半径与粒子的电荷量成反比,所以圆轨道2是α粒子的径迹,圆轨道1是新生核的径迹,两者电性相同,运动方向相反.
(2)设衰变后新生核的电荷量为q1,α粒子的电荷量为q2=2e,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衰变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所以原来原子核的电荷量q=q1+q2.
根据轨道半径公式有
r1
==,
r2
又由于衰变过程中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则
m1v1=m2v2,
以上三式联立解得q=90e.
即这个原子核原来所含的质子数为90.
答案:(1)圆轨道2是α粒子的径迹理由见解析(2)90
12.(2017·高考北京卷)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了一次α衰变.放射出的α粒子(He)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以m、q分别表示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
(1)放射性原子核用X表示,新核的元素符号用Y表示,写出该α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2)α粒子的圆周运动可以等效成一个环形电流,求圆周运动的周期和环形电流大小.
(3)设该衰变过程释放的核能都转化为α粒子和新核的动能,新核的质量为M,求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Δm.
解析:(1)X―→Y+He.
(2)设α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
由qvB=m,T=,得
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周期T=2πm
qB
环形电流大小I==.
(3)由qvB=m,得v=qBR
m
设衰变后新核Y的速度大小为v′,系统动量守恒Mv′-mv=0
v′==qBR
M
由Δmc2=Mv′2+mv2
得Δm=.
答案:见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