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语文一轮课件:16-4 文体明确文体好着墨各自特征要鲜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我追求坚韧的品格,它让我无畏于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它 让我在一次次挫折之后仍是不屈不挠;它让我在承受一次又一次 的打击后却仍能为心的向往而努力奋斗。因为只有在拥有坚韧的 品格之后才能具有坚强的心理承受力,而有了坚强的心理承受力 之后,我才能去正视失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去争取下一 次的成功,而不是在失败后一蹶不振,永远陷于失败的泥淖中再 无翻身之机。
“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使得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了更大 的自由。其次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试题不限定文 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考生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 议论文,选定了写散文就要写得像散文,不要写得哪种文体都不 像。每年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也把“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 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等作为评判作文优劣的重要条 件。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点对文体要求有进一步的阐述:“文体 必须明确。选定文体后,就要按所选定的文体要求去写,如果记 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什么都有,平均使用笔墨,不伦不 类,即使全文能扣题,得分也只能在切入分以下。”
1.“引”,即引论,提出问题,一般写在第 1 自然段,要 求从材料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 点呢?①一句话。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 语或哲理性的话。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②一种现象。如从 “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 奢”。③一件事情。如从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论点“车祸 猛于虎,生命价更高”。引用时,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 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②童年的时光匆匆结束,不知不觉我已长成大姑娘了,世界 猛地变开阔,大人的话“这个世界坏人可多了”总在耳边回荡, 让人心惊胆战,我更把心封闭得严严实实。可是,灰色的日子还 是闯进了我的世界——爸爸去世了。从此,我的世界黯然无光。 爸爸走了,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妈妈猝然长出了许多白发。我从 此明白:生活多艰,一切要靠自己艰苦奋斗。我不能再在妈妈怀 里撒娇,也没有爸爸为我驱逐“敌人”。我习惯了热饭热菜,习 惯了家的温暖,突然失去这一切,我哭我怨。然而,现实容不下 软弱,生活容不下眼泪。我必须学会自己长大。
四、穿插回放式 即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一物象为线索,将描 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一个 整体。操作的关键是选好串联的物象,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 中的材料。 其基本模式为: 开头(交代物象,引出材料①)→发展(引出材料②)→高潮(引 出材料③……)→结尾(抒情、议论)
高考议论文常见结构形式和论证模式 一、论证结构 好的论证结构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常见的模式是:引论 ——本论——结论。即要求开头必须提出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 选用材料分层次论证论点,结尾归纳总结。其中,本论是文章的 主体,是对问题的分析,又有以下四种常见结构形式:
1.并列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 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 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 式。
二、把握文体规范 高考写作时要有清晰的“文体感”,即对文章体裁的一种敏 锐的感觉,一种具体的印象,一种轮廓的认识。记叙文的目的是 动人以情、示人以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 文体基本特点是记叙的单纯性、材料的直观性、结构的时空性、 语言的形象性。议论文的目的是晓人以理、导人以行,以议论说 理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议论的主导性、材 料的论证性、结构的逻辑性、语言的概括性、观点的鲜明性。说
显然,第①自然段是议论,因为作者是在表达一种观点,尽 管这种观点的表达比较粗糙,只是简单地阐述“我”怎么追求坚 韧的品格。第②自然段是记叙,尽管很简单,却是在介绍一个过 程。从这儿也可以看出,记叙文一般要有一条时间线索。有时记 叙文中也会有议论成分,但记叙文中应该以记叙为主,记叙文中 的议论是为记叙服务的,是为了深化记叙所要表达的思想或强化 记叙所要表达的感情,不需要论证。
第四部分 作文部分
专题十六 考场作文增分技法与训练
第四节 文体——明确文体好着墨,各自特 征要鲜明
1 课前·悟典文
2 课堂·学技法
透析考点 领悟技法
如何做到“符合文体要求” 一、符合文体要求 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要求写记叙 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四大类文体。试题,或是指定某种 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写一封回信”;或是排除写某种文 体,如“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 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比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 限”,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很多,即使写散文、小说等文学体 裁,也可看成是记叙文的扩大和延伸。近几年的高考要求均为
2.正反对比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 加以对比,或者是用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另一种事物(或意 见),这就是对比式。
3.递进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 步推进,这就是递进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 要求,不能随意变更。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 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递进式结构的特点。
明文的目的是授人以知、教人以用,以说明、解释为主要表达方 式,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说明的科学性、材料的知识性、结 构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
有不少考生对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基本文体只是有点感 觉,却把握不好分寸。在文章构思阶段,把握住这样一点:要写 记叙文,就主要以讲故事来表现思想或感情;要写议论文,就要 阐述观点,用各种论据和对论据的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 的。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三、对比映照式 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 例,也可以是同一事例的两个方面)进行反衬式组合。其基本模 式为: 开头(引出材料)―→正 反面 面事 事例 例 ―→结尾(抒情、议论) 说明:行文时一定要写出对比点,为议论、抒情做准备。至 于先写正面事例还是先写反面事例则视作者的构思和材料特点 而定。
高考记叙文的几种结构模式 一、时序顺进式(平铺直叙式,平实叙事式) 即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事件片段,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 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其模式如下: 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 结尾(议论点题)。
二、平列展开式 选取不同角度的几个生活片段或将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 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基本模式是: 开头(引出材料) ―→主体片 片段 段① ② ―→结尾(抒情、议论)
3.“联”,就是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时事。或集体,或个 人,正反对比,多角度阐述,还可指出论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 意义。
4.“结”,即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或以抒情句式 发出鼓励和号召,或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和拓展。结尾部分切 不可故意拔高做惊人之语,要精练有力。
3 课后·练练手
谢谢观看!
三、选择最佳文体 1.这一话题或主题最适合写哪种文体。 2.要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文体。如擅长形象思维的考生可 选记叙文,擅长抽象思维的考生可选议论文。 3.要考虑自己有没有与该文体相应的写作素材。如,写议 论文,有没有相关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写记叙文,有没有相 关的整一、连贯、动态的生活故事;写说明文,有没有相关的知 识储备;写散文,有没有这方面的感情积累和语言积累;写杂文, 有没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幽默素质。
4.“总—分—总”式结构。这是文章运用最多的一种结构 方式。在论证思路中,有的是先总说后分说,有的是先分说后总 说或者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这就是“总—分—总”式结构方 式。
二、论证模式 “引、议、联、结”模式,是议论文写作比较常见的可以有 效推广的写作模式,尤其适合用来写材料作文或思辨性强的话 题。
2.“议”,即本论,分析问题,一般采用几个分论点的形 式。每个分论点,语言要凝练、简洁,力求醒目,结构清晰,思 路清楚。“议”是文章的“猪肚”部分,要材料丰富,内容充实, 有说服力。要采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议论,恰当地使 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家事例做论据。除了摆事实外,还应有讲道 理。可采用事理论据,如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谚语等。同 时要注意适当进行辩证分析,引入哲学观点,短短几十字,可防 止将论点极端化后出现漏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