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莓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蓝莓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蓝莓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其他管理及采收、包装、运输、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青岛地区蓝莓栽培区域内的蓝莓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9681 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9 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 18407.2-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NY/T 496-2002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建园
选地
环境要求
基地应远离城市和交通要道,距离公路应大于50m,周围3km以内没有工矿企业的直接污染源(“三废”的排放)和间接污染源(上风口或上游的污染)区域,坡度应小于10°,超过的应修建水平梯田。
环境应符合GB/T 18407.2-2001的规定。
生态要求
a) 适合青岛地区栽培的品种主要是北方高丛蓝莓和半高丛蓝
莓。
生态条件要求阳光充足,冬季7.2℃以下的低温时数为
450h~850h,土壤疏松、土层深厚、通气良好;土壤排水性好,湿润但不积水;土壤pH值在4.0~5.5之间,根际土土壤有机质应大于5%;
b) 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T 18407.2-2001的规定。
整地
土壤耕翻平整。
行向以南北向栽植为宜,不规则丘陵地可沿等高线栽植。
根据灌丛大小确定株行距。
高丛蓝莓品种为2.0m~2.5m×
1.0m~1.2m,半高丛蓝莓品种为1.5m~
2.0m×0.8m~1.0m。
挖50cm ×50cm×50cm定植穴,或50cm×50cm定植沟。
平地应起垄栽植。
土壤改良
调整土壤pH值
当土壤pH值大于5.5时,应施用200目~300目的硫磺粉进行调整。
施用时,将硫磺粉均匀撒施于全园,深翻15cm~20cm。
具体使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增加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5%时,应通过添加适量草炭土(泥炭土)、松针、锯木屑和烂树皮等酸性基质进行改良。
栽植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本市丘陵地、平地的北方高丛蓝莓、半高丛蓝莓品种。
选择株高50cm以上、主茎基部直径0.5cm以上的2年或3年生苗木建园。
要求植株健壮、分枝多、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和明显伤害。
在3月中旬~4月上旬,苗木枝芽萌动前栽植。
栽植时将表土、基质与肥料混匀后回填,边回填边踩踏,防止后期苗木下沉。
栽植时应避免苗木根系与肥料直接接触。
栽植深度以苗木根茎部位与地面保持平行为宜。
定植后及时浇透水。
授粉树配置
按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2:1或3:1的比例配植授粉树。
土肥水管理
土壤管理
清耕法
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在整个生长季节中耕3次~5次。
中耕深度以5cm左右为宜,行间不超过15cm。
生草法
行间种植三叶草、大豆等豆科作物,每年刈割三次,覆于行间。
覆草法
土壤覆盖物以松针、作物秸秆和锯末为主。
覆盖物厚度在10㎝以上。
原则
应符合NY/T 496-2002的规定。
使用的肥料应是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已经登记或免于登记的肥料。
限制使用含氯肥料。
肥料种类
以营养均衡的堆肥、沤肥、沼气肥、绿肥、秸秆肥、饼肥等农家肥和复合肥为主,农家肥必须充分腐熟后施用。
当土壤pH值大于5.2时,应使用硫酸铵作为主要氮源。
施肥方法
土壤施肥
可采用撒施、沟施或穴施的方式,施肥深度为10cm~20cm。
施肥后要及时灌水。
叶面施肥主要解决植株缺素问题。
结合土壤施肥,针对植株缺素症状,可通过喷施叶面肥予以补充。
施肥时间
土壤追肥每年分3次,第1次在萌芽前(3月下旬至4月上旬),第2次在开花前后(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3次在果实采收前(5 月下旬至6月上旬),每次施肥间隔时间4周~5周。
基肥应在秋季施用。
施肥数量
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树体状况、田间管理水平、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定植第1年可株施N-P2O5~K2O总量为10g~
1g~3g左右,以后每年按5:1:2比例较上一年施肥量增加30%~50%,定植第5年株施N-P2O5-K2O施肥总量32g~7g~16g 左右。
优质有机肥按每株5kg~10kg施用。
水分管理
灌溉时期
根据蓝莓生长特点与土壤墒情搞好水分管理。
土壤含水量以维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为宜。
在萌芽期、枝条快速生长前期、果实膨大期应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
在果实成熟期与采收前应适当控制水分供应,提高果实品质。
晚秋季节减少水分供应,促进枝条成熟。
入冬前灌一次封冻水。
灌溉方式
采用滴灌和喷灌。
整形修剪
时期
整形修剪时期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以冬季修剪为主。
方法
幼龄树修剪
定植不满3年的幼树以培养扩大灌丛和整形为主。
修剪方法主要
是剪去除花芽、细弱枝条和小枝组。
成龄树修剪
疏除株丛内的细弱枝、衰老枝、病虫枝、过密枝条或枝组,回缩老枝。
每年培养新的枝组,并疏除过多的花芽。
衰老树修剪
定植15年后,用割灌机沿地面平茬,留桩高度2cm。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交替用药,改进施药技术,降低农药用量。
化学农药的施用应符合GB 4285、GB 8321的规定。
主要病虫害种类
蓝莓主要病害有缺铁症、叶斑病、灰霉病和炭疽病;主要虫害有蛴螬、天牛、刺蛾、白蛾等。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结合修剪、深翻等农事操作,去除病虫枝梢、叶、果及杂草,以减少菌源,降低虫口基数。
物理防治
成虫发生为害期,使用频振式杀虫灯、糖醋罐(瓶)、粘虫板等诱杀害虫。
化学防治
a) 病虫发生期间,视病虫发生情况确定物用农药种类、用量及
防治适期。
按GB 4285、GB 8321的规定执行;
b) 不得使用剧毒农药,并注意不同农药的科学、合理地交替使
用。
开花期、浆果成熟前20天至采果结束之前禁止用药。
其他管理
花期放蜂
花期释放壁蜂和利用蜜蜂进行授粉,以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
鸟类驱避
蓝莓果实成熟期,可用防鸟网、稻草人、电驱鸟器、驱鸟剂等方式驱赶鸟类,防止啄食果实。
采收、包装、运输、贮藏
采收
蓝莓果实成熟期不一致,应分批采收。
雨、露、雾天、高温或果实表面有水时不宜采收;急需应急采收时,应水洗速冻贮存。
鲜食用果品采摘时要轻拿、轻放。
病果、畸形果应单收单放。
预冷处理
果实采收后,应立即进行预冷处理,使果实温度降至10℃以下,以去除果实热量,有效防止腐烂。
预冷的方式宜主采用真空冷却或冷风冷却。
包装、运输
包装
装果容器宜采用较浅的透气纸箱、果盘等。
鲜食销售的果实包装通常选用有透气孔的聚苯乙烯小盒,每小盒装125g,每个纸箱单层摆放6个小盒;速冻果实包装通常选用聚乙烯袋,每袋10kg或13.5kg;加工用果实可用大的透气型料筐或浅的周转箱、果盆等直接包装运输至加工厂。
包装材料应符合GB 9681、GB 9689的规定。
包装标识应符合GB 7718的规定。
运输
蓝莓果实应采用冷链运输,运输过程中应保持10℃以下温度。
运输工具应清洁无污染,装运时应轻装轻卸,并防止挤压、颠簸。
贮藏
低温贮藏
适用于蓝莓鲜果的贮藏。
宜采用冷藏保鲜或气调贮藏保鲜的方式,贮藏温度0℃~1℃。
冷冻保存
适用于蓝莓冷冻果的贮藏。
果实采收分级包装后,每10kg或13.5kg一袋,装箱,在-20℃以下,加工成速冻果,可有效控制腐烂,延长贮存期。
速冻果在运输过程中也应冷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