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倾角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回采技术及采后备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倾角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回采技术及采后备管理
摘要:大倾角、中厚煤层工作面回采,通过落实“四防一伪”,工作面悬顶处理,下巷及采后
备支护管理等综合措施,实现走向长臂回采,提高了回采效率。
关键词:桃山煤矿;回采工艺;技术措施
1 工作面概况
桃山煤矿六采区42061工作面回采85#左二片,走向700米,采高2.0~3.0m,平均2.5米,面长80~100m,煤层倾角最大50度,最小31度,平均41度,直接顶为5.3m,粉细
砂岩互层,老顶为4.4m中砂岩。
底板为粉细砂岩互层,较坚硬。
2 回采工艺
该采区在回采85#左一片及上片时,由于受煤层倾角影响,采用刀柱法回采,回采率只达到60%,月产量在4000吨左右,安全无保障,通风困难。
由于煤层倾角大,历史上回采85#层
时出现过两人事故,主要原因是工作面防“窜入”没有解决,所以,回采时重点解决工作面“三防”问题,主要防止采空区冒落岩石冲击工作面推倒支柱,造成推跨工作面现象,由于煤层厚,顶板冒落,一次不能全部充满采空区,冒落时易出现“跑排”现象,极易窜入工作面造成事故,通过8#左二片采用长壁后退全部垮落法回采,取得成功,为厚煤层,大倾角走向长壁法积累
经验。
85#左二片,炮采,工作面采用塑钢溜槽下货,工作面支护采用四排八柱(适当增加控顶距),为防止片帮,紧靠煤壁打设支柱,排距1.2米,柱距0.7米,最小控顶3.8m,最
大控顶5.0m,采空区处理采用全部垮落法,人工回柱放顶。
3 大倾角、中厚煤层回采工作面主要技术措施
3.1落实“四防-伪”措施
3.1.1防支柱跑
为防止支柱失控下滑伤人,工作面支柱全部使用防倒绳联锁,每根防倒主绳长15米,主绳
每隔一段距离插接一个小绳,小绳尾带钩,挂钩回绕缠住支柱,沿倾斜方向将支柱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有效地防止支柱下滑伤人。
3.1.2防飞货伤人
沿工作而每隔15米在工作面支柱内增设一道挡板,挡板长1.5米,厚0.05m,档设高度0.8m,每道挡板分两组交错布置,沿倾斜方向相隔一个柱距。
3.1.3防滑
沿工:作面倾斜方向每隔2个空即1.4m设防滑木方,作为防滑底梁,规格为
1.5×0.08×0.08,随工作的推进而前移。
3.1.4防矸石冲入工作面
工作面每隔20米打设一道档矸条带,档矸带采用木柱支护,每组木柱三棵,沿走向打设,
排距1.2m,木柱只设不收,防止采空区顶板垮落时冲倒支柱。
3.1.5一伪
一伪是把工作面调整到正伪斜布置,工作面与正倾斜夹角为煤层倾角的1/4,(8~12度),
目的是防止采空区矸石窜入工作面,同时也能保证煤下滑不窜入采空区,减少扫浮煤的劳动
强度,提高了回采率。
3.2工作面悬顶处理
由于工作面直接顶较厚,较坚硬,工作面顶板存在大面积悬顶现象,为减少悬顶面积,防止
大面积顶板来压,冲击软帮支柱,工作面沿走向方向,每隔5米,沿倾斜方向打设一排挑顶眼,眼深2.0米,间距0.7米,倾角45度,待工作面回柱后进行挑顶,减少了悬顶面积。
3.3防片帮处理
工作面最小控顶距时紧靠煤帮打设两棵正规柱,保证工作面四排八柱支护,防止煤层高片帮
伤人,同时给打眼,放炮工作创造了安全条件,放炮后工作面炮道空顶面积小,工人作业安全。
3.4下巷及采后备支护管理
过去回采时采后备一直采用留煤柱法,不仅浪费资源,而且给通风、瓦斯管理及施工等带来
了困难和不安全因素,85#左二片回采时采用了顶、底锚索码设编织袋维护下巷,取得较好
效果。
3.4.1采后备为煤柱、锚索联合支护
采用煤柱护巷,煤柱为5×5米,每5米施工一联络巷,宽为3米,联络巷用编织袋装入煤封堵,编织袋码设宽度为1米,煤柱下帮设l米1棵木柱,并用半圆刹帮,平巷采用一带两锚
支护,锚索深度为4米,锚索直径为Φ15.24mm,两米一组,钢带长度为2米,采后备为
煤柱、锚索联合支护,每米为2606.18元/米。
3.4.2采后备为胶泥石墙锚索联合支护
采用胶泥石墙支护,胶泥配合比为水泥:煤渣二l:3,石墙上宽1.5米,下宽2.0米,石
墙上打堆积(防止顶板岩石冲击石墙),每米一组,一组三棵,堆积上对顶板进行挑顶处理,石墙下打设1米l棵护帮木柱,平巷采用一带两锚支护,锚索深度为4米,锚索直径为伞15.24mm,两米一组,钢带长度为2米,采后备为胶泥石墙、锚索联合支护,每米为2208.09元/米。
3.4.3采后备为编织袋墙、锚索联合支护
采用编织袋墙支护,编织袋石墙码设宽度为1.0米,石墙上打堆积(防止顶板岩石冲击石
墙有效地防止了采空区滑落岩石冲垮采后备现象),每米一组,一组三棵,堆积上对顶板进
行挑顶处理,石墙下打设锚索,上帮顶板锚索长度为6米,底板锚索长度为了米,一米一组,并用半圆刹帮。
平巷采用一带两锚支护,锚索深度为4米,锚索直径为中15.24mm,两米
一组,钢带长度为2米。
采后备为编织袋石墙、锚索联合支护,每米为1248元/米。
通过回
采实践证明采用编织袋墙、锚索联合支护,每米与煤柱相比节省资金900~1400元。
4 合理安排各工序相互关系
为保证工作面工人作业安全,工作面放炮时其下部工作面严禁有其他工种作业人员,工作面
出货时,由下向上,其作业地点下部工作面严禁有人,回柱放顶期间工作面不许有与回柱放
顶无关人员。
5 技术经济分析
该面在应用走向长壁采煤法以来,收到了安全,高产高效、回收率高的效益,减少了顶板和
重伤以上事故,保证了安全,提高了产量,现工作面月产1.8万吨,与刀柱相比(月产量4000吨)月提高产量1.4万吨,提高了回采率,回采率达到了95%,而刀柱回采仅为60%,现累计生产原煤22万吨,因此比刀柱回采多回收煤炭8.0万吨,即多创收1432万元,采
后备采用编织袋墙、锚索联合支护后效果较好,起到了采后备维护效果,减缓了采掘接续紧
张局面,提高煤炭回收率,降低了二次维修费用。
采后备采用编织袋墙、锚索联合支护后,
先后回采了85#左二片、85#左三片。
累计长度1400米。
节约资金1400*1000=140万元。
此
采煤法应用成功为对二、六采区,大倾角、中厚煤层回采提供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