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酸和碱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的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二、《常见的酸和碱》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本节课选择其中的一节内容《常见的酸》为教学内容。
三、二、设计理念
四、1、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感受化学物质的性质。
五、2、在课堂上,采取“主体型”课堂教学模式,尽量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多提供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六、3、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动脑去思考,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智力活动中,又通过他们亲自操作,培养了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七、三、学情分析
八、1.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溶液、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学生在以前所学已接触过了一些酸,加之生活经验上也接触到了一些酸,这些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及十一单元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引出酸和碱两类不同的物质。
第二部分为常见的酸,从常见的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入手,同时介绍了浓硫酸的腐蚀性及其稀释方法。
2.硫酸的性质及其用途是学生想知道的内容。
3.3.学生在以前的知识中并不知道硫酸,因而我认为这是本节课需要用探究的方法重点突破的内容。
4.4.实验探知:采取学生做实验,亲身体验,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探究知道酸和碱的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熟悉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5.5、归纳得知:通过学生的一些探究活动,能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对稀盐酸和稀硫酸的物理性质的归纳总结。
6.四、学习目标
7.1、知识与技能
8.(1)知道酸和碱的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9.(2)熟悉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认识硫酸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10.(3)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11.2、过程与方法
12.(1)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通过探究活动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13.(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6)五、教学重点
7)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酸的物理性质。
8)六、教学难点
9)自制酸碱指示剂;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10)七、学习用具
11)本次教学需要用多种实验仪器和药品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通过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验仪器和药品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12)药品: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稀硫酸、浓硫酸、浓盐酸、小木条、棉布、白醋、苹果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水不、洒精、茶花、牵牛花、月季花、油菜花
13)仪器:烧杯、玻璃棒、试管、试管架、研钵、纱布、药匙、火柴、点滴板、滴管、锥形瓶
14)八、学习过程:
15)教师活动
16)预习检测:
1、能检验溶液()性的试剂,称为酸碱指示剂,()和()是两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遇()和()等酸溶液变成()色;遇()和()等碱溶液变成()色;无色酚酞遇酸溶液(),遇碱溶液()。
2、纯净的浓盐酸是()色,有()气味的液体,有()性,在空气中会形成()。
纯净的浓硫酸是()、()、()的液体,有()性,可作某些气体的()剂。
3、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而且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因此,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记住九个字“酸入水,沿器壁,慢搅动”。
4、人体胃液中含有(),可利于消化。
生产实践中,盐酸、硫酸均可用于()。
一、新课导入:
二、【PPT】展示一天放学后,小明回家发现冰箱里有妈妈买回来的新鲜荔枝,冰冰的、鲜红的很是诱人。
于是小明顾不得洗,就一口气吃了不少。
可是吃完荔枝后不一会儿,嘴角就起了一串水泡,嗓子痛得说不出话来,到医院输了三天液,水泡才下去。
三、小明妈妈很气愤,向城管部门进行了举报,城管执法人员在荔枝商贩的车里找到了一瓶无色液体,上面写着“荔枝保鲜剂”。
据不法商贩说:“一喷保鲜剂,10 分钟左右,黑荔枝的颜色就变得很好看,比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还新鲜”
四、
五、
六、【教师】这瓶荔枝保鲜剂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让我们来“荔枝美容大揭密”。
七、揭秘:
八、【教师】老师这里有一瓶在市场买到的“荔枝保鲜剂”,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做的实验_x0007_【教师】老师这里有一瓶在市场买到的“荔枝保鲜剂”,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做的实验。
九、【演示】取少量“荔枝保鲜剂”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溶液。
十、【教师】经过卫生监督部门检验,这瓶“保鲜剂”成分为稀硫酸。
十一、【板书】常见的酸
十二、二、合作探究:
(一)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二)1、【展示】分别装有白醋、石灰水的烧杯。
[思考]如何将这两种液体分开?
{学生活动}用闻的方法,若有酸味的则为白醋。
或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若溶液变浑浊则为石灰水,反之则为白醋
[展示]分别装有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思考]那么,如果将白醋换成稀盐酸、石灰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呢?或者说,如何区别酸和碱呢?
[学生活动]观看溶液的物理性质,思考讨论
[实验探究]完成实验10-1。
老师走动指导,重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规范要求,保证实验安全进行。
[学生活动]在合作交流的基本上进行实验,观看实验现象,与自己的猜想进行对照判断。
[思考]根据实验现象,上边四种溶液可分为几类?在上边的实验中,使用石蕊和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识别酸和碱的溶液?你如何知晓食物中含有酸和碱?
[学生活动]填写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根据颜色变化应分为两类溶液:酸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经,碱溶液使紫色石蕊变蓝;酸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碱溶液使酚酞变红。
[引入问题]拿出一朵茶花或牵牛花,一名学生到前台,在花的一侧滴上盐酸,在另一侧滴上氢氧化钠溶液。
[提问]由此现象,你想到了什么?{介绍}用酒精萃取指示剂的过程。
[学生活动]观看花朵两侧分别变成红、蓝两色。
它们遇酸、碱能变色,也可以作指示剂。
十三、(自制酸碱指示剂)
体会酒精萃取酚酞溶液的制作过程,自己设计实验亲手制取酸碱指示剂。
老师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小组代表将所制取的酸碱指示剂分别滴入上边四种溶液中,比较哪些在酸或碱溶液中的变色效果较好。
各组讨论交流,确定实验方案。
交流结果。
通过前面所学,介绍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十四、常见的酸
引入新知:
[提问]实验室里通常是储存浓酸还是稀酸?[讨论]通常保存浓酸,这样占的空间小。
在实际使用时,通常是用稀酸。
[从试剂店购得的硫酸常是98%的浓硫酸,怎样把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学生讨论]可能会说:容易,加点水就行了。
[追问]这样的操作可行吗?若不行,又是什么原因?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怎样的呢?[引入]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几种常见的酸。
[老师实验]演示教材第53页浓硫酸腐蚀性的实验。
【演示实验】浓硫酸确实有很强的腐蚀性,下面同学们来看实验10-3:
①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
②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
③将浓硫酸滴到一小块布上:
[学生活动]填写书上的表格。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树立安全意识。
[老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第53页注释。
解释腐蚀性。
[演示教材第53页浓硫酸的稀释的实验]浓硫酸的稀释:
【演示实验】下面老师来演示两个不同的实验:
A将浓硫酸沿着烧杯的内壁缓缓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动,让学生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B在锥形瓶中加入浓硫酸,然后塞上连有分液漏斗的橡皮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水加入浓硫酸中。
【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分析比较,你能说说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吗?
[提问]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想可能会发生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讨论回答]浓硫酸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并且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归纳总结]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同时强调,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热量的散发,防止液体暴沸,发生危险。
[提问]从上边学习中你知道了浓硫酸的哪些物理性质?
[讨论回答]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大等。
[提问]浓盐酸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展示一瓶浓盐酸,让学生说出它的性质。
说出闻它气味的方法。
然后要求几个学生上台闻气味。
然后一起合作填写教材第52页的表格。
[师生活动]
[归纳总结]归纳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总结]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瓶口形成白雾。
因此,浓盐酸敞口久置后质量会减轻。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无挥发性,所以打开瓶盖,瓶口没有白雾,但敞口久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引起质量增加。
因此,实验中常用浓硫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特别提醒]浓硫酸:腐蚀性,发生化学变化,吸水性,发生物理变化。
[提问]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万一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请学生阅读教材第53页最后一段。
[阅读书,了解处理方法]2、提出问题
使用浓硫酸时需要注意什么?如果不慎把浓硫酸滴到皮肤或衣服上,该怎么办?
稀硫酸滴到皮肤或衣服上需要及时处理吗?
[提问]用大量水冲洗的目的是什么?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的目的又是什么?
[讨论回答]使浓硫酸稀释并带走稀释时放出的热量。
碳酸氢钠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
[提问]如果将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是否也要进行这样的处理?为什么?
[讨论回答]也要进行这样的处理,稀硫酸也有腐蚀性,且随着水分的挥发,硫酸的浓度也会变大,腐蚀性增强。
[范例精析]
1、橘子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由此可知,其溶液()
A是酸性B是碱性C是中性D无法确定
2、有四种物质为浓盐酸、浓硫酸、氧化钙固体、碳酸钙固体,敞放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发生变化:(1)物质质量减少的是(),原因是(),(2)发生反应导致物质质量增加的是(),原因是();(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少的是(),原因是(),(),原因是()。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随堂跟进了PPT课件。